返回首页

网络电视机可以连接vcd机吗?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5-18 12:21   点击:99  编辑:苗枫   手机版

一、网络电视机可以连接vcd机吗?

可以

、准备一条AV线,一头插入VCD机的AV输出接口,另一头插入电视机的AV输入接口。2、启动电视机和VCD机,按电视遥控器的信号源键,弹出信号源菜单选项,找到AV模式,选中并按确认键进行切换。3、切换后电视机就会显示出VCD机的画面,表明连接成功。4、接下来用户就可以将影碟放入VCD机,按播放键进行播放,影碟的画面和声音就会传输给电视机播放出来

网络电视机可以连接vcd机,方法如下

1、启动电视机和VCD机,用AV线连接好VCD机和电视机;

2、将电视机遥控器对准电视机,按下电视机的“信号源”键;

3、电视机就会出现信号源选择菜单,此时可以用遥控器的方向键移动光标选择“视频1”或“视频2”,电视机就会进入VCD模式了。

二、VCD 全称叫什么?

分类: 电脑/网络 >> 软件 >> 多媒体软件

问题描述:

VCD机 VCD碟 DVD碟 CD碟

全称都叫什么?

什么意思?

解析:

VCD Video Compact Disc 视频压缩盘片

什么是CD

CD 是英文Compact Disc的缩写,意为激光唱片,其直径为 12厘米。 通简庆常把激光视盘(LD)和激光唱片(CD)统称为光盘。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激光视盘的图像部分采用模拟方式录制,其声音部分采用模拟或模拟和数字混合方式录制;而CD类的声音和图像则全部采用数字方式录制。 从作用上看,CD以记录和重放声音为主,而LD则以记录和重放图像为主。

什么是VCD

VCD 是英文Video Compact Disc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视频压缩盘片,其实就是视频光盘。它和普通CD一样大小,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上面储存的是影视节目,所以俗称影碟,又因为它比激光影碟机上使用的LD影碟小,因此又称小影碟。它的影音播放质量比录像带好,但比大影碟稍差。 VCD光盘既可以在VCD机上直接播放,也可以在配置了光驱的电脑中播放。

什么是DVD

D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即数字视频光盘或数字影盘,它利用MPEG2的压缩技术来储存影像。也有人穗宏称DVD是Digital Versatile Disk,是数字多用途的光盘,它集计算机技术、光学记录技术和影视技术等为一体,其目的是满足人们对大存储容量、高性能的存储媒体的需求。DVD光盘不仅已在音/视频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将会带动出版、广播、通信、WWW等行业的发展。它的用途非常广泛,这一点可以从它设定的五种规格中看出来:

DVD-ROM――电脑软件猜咐册只读光盘,用途类似CD-ROM;

DVD-Video――家用的影音光盘,用途类似LD或Video CD;

DVD-Audio――音乐盘片,用途类似音乐CD;

DVD-R(或称DVD-Write-Once)――限写一次的DVD,用途类似CD-R;

DVD-RAM(或称DVD-Rewritable)――可多次读写的光盘,用途类似MO。

三、VCD--国产专利之痛

世界上第一台家用VCD机,影音光碟(Video Compact Disc;VCD)诞生于中国合肥的万燕之手,万燕让中国的老百姓认识了VCD,并开创了中国的VCD行业。

VCD在二十世纪末消费类电子领域里,是中国可能领先的唯一机会,而在此之前本领域没有一个中国人创造并形成产业。但是当时万燕集团的掌门人、也是VCD机研制者姜万勐先生犯下令他后悔终生的致命错误:他竟然认为在当时的情况,申不申请专利没有太大的意义,以致万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的对象。

随后,索尼、松下、飞利浦等国外制造业巨大纷纷加强对VCD机的研究,推出新的专利技术,刷新VCD的技术标准,以致包括万燕集团在内的国内家电企业生产VCD需要向这些国外巨头缴纳巨额的专利费用,在之后的七八年时间里,这些专利费用在国内市场就累积上百亿之多。

仅仅3到4年时间,拥有这项领先技术的万燕却最终淹没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而VCD产业,随着进入者的增多,产品利润被不断摊薄,最后这项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业,也在低价竞争中日薄西山,被DVD蚕食殆尽。

世界上第一台VCD视盘机是由国人姜万勐先生发明的,诞生于安徽万燕公司。

事情发生在1992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美国C-CUBE(斯高柏)公司曾展出了一项图像解压缩技术。时任安徽观代集团总经理的姜万勐先生受其启发, 敏锐地意识到: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存储在一张比较小的光盘里的MPEG技术,意味着可以创造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供老百姓在家中使用。于是在1993年,出资57万元,研制出了物美价廉的VCD(价格相比同期录像机很有优势)。同年12月,他又与美籍华人孙燕生(时任C-CUBE公司董事长)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 安徽省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VCD真正的核心技术:万燕公司花费巨资委托C-CUBE研发的解码芯片技术,却牢牢掌握在C-CUBE斯高柏微系统公司手里。这为后来国产VCD乱局埋下了崩溃的种子。

在1993年安徽现清烂粗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的VCD可行性报告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为此,姜万勐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数字:1993年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机的光盘价格却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

中国的老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渐认识VCD。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不仅如此,姜万勐还要开发碟片,总不能让老百姓买了枪而没子弹。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推出了97种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万燕”倾其所有,开创了一个市场,确立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并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术,独霸于VCD天下。

可以说,万燕的初创是成功的,也是辉煌的。但是,万燕也给自己酿下一杯苦酒。令姜万勐感到伤心的是,万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的对象。

1994年,万燕开始批量生产VCD,但初期由于片源不配套,使VCD在市场发展上停滞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万燕所面临的难题是软硬件要一齐开发。“万燕”在前期研究开发的投入是1600万美元,广告投入是2000万元人民币,中国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渐认识VCD,而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结果只卖出了2万台。由于前期投入太多,导致早期产品成本高达每台360美元,再加广告费用,在市场上每台VCD卖四五千元,却基历橘本无利可赚。 不仅如此,万燕还要开发碟片,万燕为此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版权,推出97种卡拉OK碟片。

投入上亿地研发资金,产品研发出来,却没有及时申请专利,进行技术垄断。其他制造商只需要花费极小的代价就能获得成套的成熟生产技术。

在前期的产品成本上,万燕公司就吃了大亏;接下来答镇的败招是九四年就投入2000万的广告费用。

一直到九五年。影碟机市场还属于培育阶段,在盗版影碟大量涌现之前,影碟机的市场容量很有限。投入再多地广告费都不会起到预期地效果。

广告是需要连续进行投入的商业行为,一旦中断,广告就会随着时间地延长而变得毫无效果。

要是将2000万广告预算拖到95下半年再投入,或许能让万燕公司起死回生。

万燕前期投入上亿的研究资金、2000万的广告费用,迄今为止卖出去地台影碟机还没超过两万台,就算每台影碟机的售价高达四千元,万燕收回成本都困难,更不要说什么利润了。

万燕资金裢脱节了!

万燕公司在影碟机市场启动的前夜就花光了所有钱,陷入生存的危机之中。

万燕要打翻身仗,唯有继续筹集资金扩大产能,等到九五、九六年影碟机市场突然暴发的时候,利用先机大举抢占市场。

万燕会成功的筹集到资金吗?显然不会,不然万燕就不会是被遗忘的品牌了。

在盗版影碟大量出现之前,影碟机的惨淡市场、万燕的惨淡经营已经让投资人失出信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入影碟机整套的生产技术甚至不需要一百万的资金,然而投资万燕却要分摊万燕公司前期投入研发的上亿元成本,哪个投资人会傻到做这折本的买卖?

1996年开始到1997年,中国的VCD市场每年以数倍的速度增长。从1995年的60万台猛增至1996年600多万台,1997年销售达到1000万台。只用了短短5年,VCD影碟机累计销售已有5000万台,并催生了爱多、步步高、新科等国内响当当的品牌。但 “万燕”却在这个产业中,从“先驱”成为“先烈”,其市场份额从100%跌到2%,也就在这一年,“万燕”被同省的美菱集团重组,成为美菱万燕公司。

“万燕”让中国百姓认识了VCD,但摘桃子的却是深谙市场秘诀的广东人。 此时,深谙市场秘诀的广东人却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这个良机。由于VCD整机组装对技术要求不高,没有生产许可证的限制,再加上市场已经被打开,广东又是散件水货的聚集地,几个因素凑到一起,VCD组装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珠江三角洲。“床板工厂”开始遍布大街小巷,一个人一天可以组装10台、20台,一家老少一天就能装出几十台,市场颇为火爆。

在中国家电产品中,没有一种产品如VCD 般以狂飙突进的方式席卷全国。“万燕”从市场上衰落后,VCD进入了爆炸式的增长时期,有关统计显示,中国VCD企业最多的时候达1000多家,整个VCD行业风云变幻,其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高开低走的价格走势,大起大落的市场命运,无不让人刻骨铭心。

待续...

中国VCD发展历程

本文综合以下文章整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