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豆角催芽技术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5-31 16:59   点击:110  编辑:陈行   手机版

豆角一般采用干籽直播,不需浸种。如需浸种,可用50-55℃温水毁喊浸种15-30分钟,在此过程中须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时停止,然后浸泡约需3小时左右,用水冲洗干净即可。浸种后可直接播种,如需催芽,可待种子充分吸足水后,捞出洗净表面粘液,再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毛巾包裹,在25-28℃环境下催芽,约需1-2天。

【拓展资料】

一、豆角的闭中播种时间

豆角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春、夏均可栽培,生长季节长,必须根据各季纤态野节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当的品种。豆角一般分春季栽培和夏秋季栽培。

1、春季栽培于2月下旬至3月下旬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至8月中旬采收,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种。

2、夏秋季栽培于5月中旬至8月初播种,7月上旬至10月下旬采收。

二、豆角的种植管理技术

1、豆角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都行育苗移栽,通过育苗移栽,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2、豆角的定植期要根据栽培方式和生育指标来确定。

(1)采用营养土块育苗时一般于第一复叶开展时即可定植。

(2)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可延迟至2~3片复叶时定植。

(3)大棚栽培3月下旬定植。

(4)小拱棚栽培4月上旬定植。

(5)地膜栽培4月中旬定植。

(6)露地栽培4月下旬定植。

3、移植方式

(1)采用营养钵育苗时应用打洞器打洞移栽。

(2)采用营养土育苗时用定植刀打穴定植。

定植后浇好定根水,并填实细土和封严定植孔。一般每畦1.8m宽(连沟)种2行,行距80~100cm,穴距22~25cm,每667m2栽3000穴。 

4、豆角前期不宜多施肥,防止肥水过多,引起徒长,影响开花结荚。成活后浇1次腐熟粪水,当植株开花结荚以后,一般追肥2~3次,每667m2每次追尿素5~15kg,或腐熟人粪尿750~1000kg,促进植株生长,多开花,多结荚。

5、豆荚盛收期,应增加肥水,此时如缺肥缺水,就会落花落荚,茎蔓生长衰退。

6、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未显露时,为采收适期。一般自开花后11~13d为商品豆荚采收期。采收时,不要伤及花序上的其他花蕾,采收后扎成把,装箱上市。 

【参考资料】

豆角-百度百科

1、准备工作:一个盘子,两块抹布,一个催芽箱,一个大水杯。大水杯用来浸种,抹布主要是用来包种子。

2、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开始浸种,浸种时间非常关键,不能随便设定时间,温汤浸种或者直接就用冷水浸种,豆角现在基本上有2种,一种是常规豆角,种子较大,种皮较厚,这种豆角需要浸种3-4小时。

另外最近流行的小籽油白豆角由于种子较小,种皮薄,这种豆角只能浸泡1个小时左右,如果浸种时间太长会严重影响芽率。仔姿滑

3、浸种一个小时之后,拧一拧多余的水分,种子催芽水分不能过多,如果种子被水分包住容易无氧呼吸。把抹布打湿,拧去多余水分册橘,铺在瓷盘上面,然后放上种子.

4、之后再盖上一块湿润抹布,用黑色塑料袋套起来,这样可以保水,还可以避光。

5、之后放入催芽箱,温度设定再念腊30度左右,当种子露白之后温度设置为25度左右,使芽长的健壮。

6、每天要清洗一次。

7、当芽和种子差不多长的时候就可以放入穴盘了。

如果没有催芽箱,可以使用保温袋,电热毯,灯泡等设施来加温,注意控制温度就好。

三天左右就出芽了。

拓展资料

关于豆角:

豆角是蔷薇目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蔬菜。又名豇豆、 长豇豆、 带豆。富含蛋白质、 胡萝卜素、 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是我国北方广泛栽培的大众化蔬菜之一,其普及程度在各类蔬菜中居第一位。

豆角的适应性强,既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保护地种植,同时还可以周年生产,四季上市。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豆角

先浸种,再催芽

浸种,用50-55℃温水浸种15-30分钟,在此过程中枝搏须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时停止,然后浸泡约需3小时左右,用水冲洗干净即可催芽。

催芽,种子发芽适温25~30℃。秧苗生长适温20~25℃。各地要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育苗。可待种子充分吸足水后,捞出洗净表面粘液,再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毛巾包裹,在25-28℃环境下催芽,约需1-2天。

浸种播种。将种子放入温度保持在25~30℃的水中,浸泡2~3小时,离水。由于豇豆的胚根对温度和湿度很敏感,所以一般只浸种,不催芽。播种前先浇水造足底墒。播种时,1钵点种3~4粒种子,覆土2~3厘米厚。

拓展资料

(豆角)的选种与留种

选用良种。豇豆喜温耐热,生长季节长,从晚春断霜后早秋霜来临前,按不同季节选择相应品种进行春、夏、秋三季栽培,以延长供应期。春季早熟栽培要选对日照要求不严格的品种,如五月鲜、红嘴燕、之豇28-2等品种春、夏、秋都可栽培;而八月豇、盘香豇、江苏毛芋红和浙江512等品种对日照要求严格,只能秋季栽培,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结荚,春、夏季栽培生长期延长,茎叶旺盛,结荚期推迟,产量不高。

豇豆留种可分夏播和秋播两种,留种株选择具备本品种特点、无病、结荚节位低、结荚集中而多的植株,成对种荚大小一致,籽粒排列整齐,以选留中部和下部的豆荚做种,及时去除上部豆荚,使籽粒丰满。当果荚种壁充分松软,表皮萎黄时即可采收,挂于室内阴干后脱粒,晒干后乘热将种子装入缸内,密封贮藏或在缸内滴入数滴敌敌畏和放置数粒璋瑙丸密封贮藏,避免豆蟓损害。如少量种子,亦可将豆荚挂于室内通风单调处,不必脱粒,至翌年播种前取出后脱粒即可,种子生生机通常为1―2年。

一、选种晒种。干籽直播的,按每亩用种子2~3公斤;育苗移栽的,每亩用种1.5~2公斤。为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保证发芽整齐、快速,应进行选种和晒种。剔除饱满度差、虫蛀、破损和霉变种子,选晴天在土地上晒1~2天。

二、整地施肥。亩用猛扒祥优质农家肥10000公斤,腐熟的鸡禽粪2000~3000公斤,腐熟的饼肥200公斤,硝酸铵50公斤。将肥料的2/3铺施地面,深翻2遍,把肥料与土充分混匀,然后按栽培的行距起垄或做畦。豇豆栽培的行距平均为0.6米,或等行距种植,或大小行栽培。大小行栽培时,大行距0.7米,小行距0.5米。开沟施肥后,浇水、造墒、扶垄,垄高15厘米左右。

三、苗龄适宜。豇豆的根系木栓化比较早,再生能力较弱,苗龄不宜太长。适龄壮苗的标准是:日历苗龄20~25天,生理苗龄是苗高20厘米左右,开展度25厘米左右,茎粗0.3厘米以下,真叶3~4片,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四、护根措施。培育适龄壮苗的关键技术包括:采用营养钵、纸筒、塑料筒或营养土方护根育苗,营养面积10厘米×10厘米,按技术要求配制营养土和进行床土消毒。

五、浸种播种。将种子放入温度保持在25~30℃的水中,浸泡2~3小时,离水。由于豇豆的胚根对温度和湿度很敏感,所以一般只浸种,不催芽。播种前先浇水造足底墒。播种时,1钵点种3~4粒种子,覆土2~3厘米厚。

六、播后管理。播后保持白天30℃左右,夜间25℃左右,以促进幼苗出土。正常温度下播后7天发芽,10天左右出齐苗。此时豇豆的下胚轴对温度特别敏感,温度高必然引起植株徒长,因此要把温度降下来,保持白天20~25℃,夜间14~16℃。同时苗期温度不能过低,要严防冷空气侵袭,以免锈根。豇豆苗期一般不追肥,但须加强水分管理,防止苗床过干过湿此带,土壤相对湿度70%左右。定植前7天左右开始低温炼苗。注意通风,让秧苗多见光,防止秧苗徒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豆角

1.播种育苗:

1)整地、施基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松软、地势高、排水良好、通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2~3年内未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应起深沟高畦,畦土要深翻晒白,畦高30厘米,畦宽1.5米左右。豆角在苗期根瘤菌固氮能力弱,需适量的氮肥,因此,要施足基肥,尤其是要增施磷、钾肥。基肥一般整地起畦时,在畦中间开沟施,每667O施猪牛粪1500~20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增施一些鸡粪或毛肥。

2)播种:豆角在华南地区进行露地栽培,双膜覆盖在2月上中旬播种;地膜覆盖一般在3月上中旬进行播种;露地直播在4月上中旬(即清明前后)进行;秋茬栽培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为适播期。播种前应精选种子,选择籽粒大、整齐、饱满充实、种皮颜色一致且有光泽、未受病虫害的种子在太阳下晒1~2天。豆角一般采用直播的方法,但直播豆角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往往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甚至徒长,第1花序节位高,减少结荚数。特别是春植的豆角,直播后气温低,发芽慢,遇低温阴雨天气容易烂种,成苗差。育苗移植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早开花,增加结荚数。因此,春植有条件的应进行育苗移栽,而夏秋季生长期短,播种期温度高,采用直播较好。

3)播种和催芽:豆角一般采用干籽直播,不需浸种。如需浸种,可用50~55℃温水浸种15~30分钟,在此过程中须不断搅拌,水温降至30℃时停止,然后浸泡约需3小时左右,洗净即可。也可用药剂浸种,防止苗期病害和枯萎病等病害。豆角一般不需要催芽,浸种后可直接播种,如需催芽,可待种子充分吸足水后,捞出洗净表面粘液,再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毛巾包裹,在25~28℃环境下催芽,约需1~2天。露地直播时,要先将地块浇透,有足够的底墒后再播,忌播种后再浇蒙头水。若催芽,露白约60%时即可播种。播种一般采用点播,直接播种在营养钵中,营养土的配制同苗床土。播前应浇透水,播种时须平放种子,播后应用营养土盖种,覆盖厚度一般是种子厚度的3~5倍。要求每个营养钵2~3粒种子,须均匀一致。

4)播种密度:广州地区一般采用罩前键畦宽1.6~2.0米(含沟宽),双行植,每穴2粒,春季株距15~20厘米,夏秋季株距12~20厘米,每667O用种量1.0~1.5公斤。也可采用单行植。

2.定植:

播种后8~10天,当豆角幼苗第1对真叶刚展开、株高约10厘米时就应及时定植。露地定植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宜在晴天进行。栽苗深度以不超过苗原有深度为准,保证浇水后根系刚好不会露出土面。定植后5~7天内应进行查苗、补苗。

3.田间管理:

1)水肥管理:豆角水肥管理的原则是:合理施肥,适当淋水,前期预防徒长,后期控制早衰。豆角开花结荚前对肥料的需要量不多,应适当控制肥水,抑制植株营养生长。春、夏季一般不需淋水,而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秋季比较干燥,可适当淋水。如果幼苗确实物巧生长太弱,可薄施1~2次尿素溶液或粪水。豆角开花结荚期要消耗大量养分,对肥水要求较高,应浇足水,及时追施重肥,可每亩追施复合肥3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氯化钾5公斤。豆荚生长盛期以后,需要更多的肥料,应再追施悔渣一次肥。亦可进行根外追肥,将过磷酸钙盛于木桶中,加水浸一夜后,兑上清液喷洒叶面,可减少落花落荚。盛荚期后,若植株尚能继续生长,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促进翻花,并使已采收过的花序上的花芽继续开花结荚,延长收获期。

2)及时插架:当幼苗开始抽蔓时(株高30厘米左右)应搭架,广东地区一般搭人字架,根据实际情况亦可搭成平棚架、四脚架等形式的棚架。搭架后要经常引蔓,引蔓时间一般在晴天上午10:00以后进行,按逆时针方向将豆藤绕在篱竹上,要注意经常绑蔓,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枝应摘去。当植株生长过旺时,影响通风透光,应适当摘除基部老叶、病叶,减少病害发生。

3)整枝:①抹芽: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枝应彻底摘去,以保证主蔓粗壮。②打腰杈:主蔓第1花序以上各节上侧枝,都应在留1~3叶后摘心,以促进侧枝上形成第1花序。③主蔓摘心:主蔓长20~25节、达2.5~3米时,摘心封顶,这样可控制营养生长,促进下部节位花芽形成和发育,防止主蔓过长,造成架间相互缠绕,不通风透气,也不利于采摘豆角。矮生豆角在主枝高30厘米时应摘心,以促进侧枝发生和早熟。

4)防止落花落荚:

落花落荚的原因主要是:①温度过低或过高。高温(35℃以上)或低温(15℃以下)影响花芽的正常分化,使花器发育不良而出现不孕花,引起落花落荚。②营养不足。开花期的落花是由植物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营养供应发生矛盾所致;中期是由花与花、花与荚、荚与荚之间的养分激烈争夺所致,另外,同一花序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分配不均也可引起落花落荚。③湿度太高或太低。湿度的高低影响花粉的发芽力,在低温、低湿的条件下影响较小,在高温、高湿或高温干旱时影响较大。若遇高温、高湿,柱头表面的黏液失去对花粉的萌发诱导作用;高温干旱又会使花粉发育畸形,失去生活力。④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豆角对光照强度很敏感,尤其在花芽分化后,当光照强度弱时,同化效率低,落花、落荚数增多。若栽培密度过大,或支架不当,植株下部郁闭,不仅光照不足,而且通风不良,因而下部落花、落荚比上部更多。

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①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坐荚率高的优良品种,如农大丰收一号豆角、农大丰收三号豆角,适期播种,使盛花期能避开高温季节。②栽培密度恰当,采用适当的搭架方式,或与矮生作物间作,如菜心、小白菜、花椰菜等,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改善光照条件。③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掌握花前少施、花后多施、结荚盛期重施的原则。④及时采收嫩荚,节省养分消耗。⑤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植株健壮。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氨基酸糖磷脂,可减少落花落荚,提高结荚率。

5)适时采收:一般宜在花后10天左右、种子刚刚开始膨大时采收,这样可保证豆荚肉质致密、脆嫩,又能保证产量。另外,过期采收还会引起植株的养分平衡失调,妨碍上部花序的开花结荚。一般春植刚开始收获时,每隔2~3天收获1次,盛收期隔天收1次;夏秋植温度较高,要天天采收。采收时间以上市需要为准则,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采收时要注意不要损伤其余花蕾,更不能连花序一起摘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