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开沟机底下有土(开沟机怎样把土翻出去)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5-01 19:56   点击:142  编辑:蒋宗   手机版

1. 开沟机怎样把土翻出去

1.

施足基肥

基肥施肥量可占全期总用肥量的60-70%,以沟施、穴施为佳或者撒施时将肥料撒于地表,结合平整土地将肥料翻入土中,施肥应考虑植株需肥的特点、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植株生长势情况。一般亩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3000-4000公斤、饼肥100公斤,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35- 5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或三元素复合肥50-60公斤,结合深翻整地施入。具体施肥量可以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产量水平而定。

2.

酌施苗肥

一般来说,在基肥中已经施入了部分化肥的地块,只要苗期不出现缺肥症状,可不追肥;若基肥中施入的化肥较少,应适量巧追苗肥。确需追肥,每亩可追施高氮复合肥5-10公斤或4-5公斤尿素,施肥时间应掌握在幼苗长出2片真叶后。苗期切忌施肥过多、距根过近,防止伤根烧苗。

3.

巧施蔓肥

西瓜出藤、拉蔓时,植株生长快,需补充较多养分。在主蔓长到10-20厘米时,距植株5-10厘米处开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或高氮复合肥20-25公斤。施好蔓肥对壮株健蔓、开花坐果、贮备养分等可起很大作用。

4.

追施开花期肥

开花期对养分需求多,为了促进花芽分化,保证花器的正常发育和授粉,减少生理落果。预防锌硼缺乏导致的新叶黄化、顶端坏死、畸形果等等。施肥要适量,亩施复合肥12-20kg/亩或是清液肥10-15kg/亩。

5.

追施坐瓜肥

西瓜坐果后,对养分需求多,施肥要适量,稍有疏忽或不当,就会影响产量。促瓜肥宜分两次施入,幼瓜坐稳后施第一次,间隔7-8天再施第二次。施复合肥15-20kg/亩或清液肥10-15kg/亩。

2. 开沟机如何操作

答:方法:

第一步:运转发动机,让其达到需要的工作温度。

第二步:在油底壳下方准备好旧机油的容器,找到油底壳的放油螺栓,缓慢的拧开放油螺栓,这时车主要小心不要接触到热油并让机油多滴一段时间。

第三步:将盛油的容器移到油滤下方,戴上手套使用机油滤芯扳手将滤芯拧松,在轻轻的将其拧下。

第四步:根据用户使用手册选择适合自己爱车的机油滤芯。

第五步:将新机油涂抹在新滤芯的接口垫圈上。如果滤芯安装位置是垂直的,那么车主可以在滤芯中倒入一些新机油,能使下次发动机起动时减少干磨。

第六步:最后一步就是将新机油到入油底壳,这个车主可以参照用户使用手册的介绍。使用漏斗能有效的防止将机油倒在发动机外部。新机油倒入完毕后,需要检查发动机下部是否有泄漏。如果没有泄漏,就轻轻放下车辆,检查机油尺,并起动发动机。起动后仪表上的指示灯应该马上熄灭。最后,关闭发动机重复检查机油量。将废机油和滤芯进行安全处理。

3. 开沟机怎样把土翻出去呢

一、开沟

为方便排灌,提高排灌质量,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消除有毒物质,在药用植物播种前或播种后整个生育期内进行开沟。

二、作畦

土壤翻耕后,为了方便管理,利于植物生长,应耙细整平,及时作畦。作畦的目的是便于灌溉和排水。作畦应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地势高低和当地降水情况决定畦的类型。畦的类型可分为高畦、平畦、低畦三种。

1.高畦:畦而通常比畦沟高10-20cm。高畦畦面暴露在空气中的土壤面积较大,水分蒸发量多,致使耕层土壤含水量适宜,地温较高,适合种植喜温植物;利于通风透光和灌溉排水,根及根茎类药用植物和雨水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区多采用高畦;在土层较浅或气候寒冷的地方种植根及地下茎类药用植物时,最好也采用高畦,这样做不但能提高土温,而且有利于根系伸展,增加产量。畦宽,北方通常为100-150cm,南方为130-200cm,高畦畦高一般为15-20cm。

2.平畦:畦面和走道相平。便于引水浇灌。适用于栽培要求土壤湿度大的药用植物以及风势猛烈、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区。平畦保水较好,但易积水,应注意排水。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良的地方不宜采用。

3.低畦:畦面通常比走道低10-15cm,便于蓄水灌溉。在地下水位低的干旱地区或喜湿的药用植物多采用低畦。

畦的方向以南北向较为合适,植物受光均匀,利于生长发育,尤其是喜阳植物;在北风强烈的地区,为避免两侧植物受害,可采用东西向;在山坡或倾斜地段上,作畦应与坡向垂直,等高开行作畦或做成梯田,以减缓坡度,减少水土流失,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

畦的宽度以1.3-1.5m为宜。过宽不便于操作和管理,过窄降低土地利用率。作畦时,畦面要平整。

三、起垄

是在耕层筑起垄台,挖下垄沟,垄高20-30cm,垄距30-70cm,将植物种植在垄台上。其地表面积及受光面积比平作增加25%-30%,白天垄温比平作高2-3℃,夜间温度比平作低,所以垄作土壤温度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起垄可使耕作层加厚,地温增高,利于地下器官的生长发育,也利于排水和防止风蚀。同时,肥料集中施在垄内,肥效较高,用肥经济。块根、块茎类药用植物在栽培中常起垄。可用犁和锄头进行操作,先用犁开一行沟,施入肥料,再在行沟两侧向内翻犁两犁,即形成垄。

4. 开沟机如何开沟开的直

(1)骑挖式:主要是场地开阔的地带,挖机停放在要开挖的沟中间,铲斗在两条履带中间挖。

(2)顺边式:就是指场地比较狭窄的地带,像清水渠时,铲斗只顺着一侧履带线来挖(这里需要用到边坡的技巧)。

(3)正对式:主要针对公路涵管沟的开挖,是指挖机与沟边成九十度正对停放(需要注意的是,当沟比较深时铲斗油缸有可能会碰到沟边)

总之,机手在挖沟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挖直、边坡的平整度、沟底部的控制等,选择合适的开沟方式,其实开沟也不算什么难事。

5. 开沟机教程视频

一、菇茑有哪些特征

1、根、茎

菇茑的茎分为地下茎和地上茎两部分,地下茎平卧节间短缩,茎节处的叶片退化,但在叶痕处(相当于叶腋基部)产生大量白色不定根(侧芽的变态器官),构成菇茑的主要地下吸收器官;地上茎直立性较好,双叉分枝,主茎直径可达2cm以上,主茎在苗期表面有绒毛,在定植后逐渐脱落,茎上有棱纹,茎主题颜色为绿色,但茎节处颜色常为紫色,茎节有明显的膨大现象。

主茎在温光较好的条件下。尤其是早春茬棚室栽培,如果任其生长,高度常可达1.5m以上,在生产中为方便管理,并保持通风透光良好的群体结构,常需要通过多效唑等来抑节间伸长,最终将株高高度控制在80-90cm。

酸浆茎节处有明显凸起

2、叶、花

叶片和花朵着生在膨大的茎节处,叶片为互生,有明显叶柄,长度一般在10cm左右,叶片为椭圆形或披针形,叶缘有波浪状突起,在叶片基部常常为不规则楔形。菇茑的花为雌雄同花,颜色为浅绿色,萼片为喇叭口状或钟形,外沿有五个开裂,在花朵开放之后 ,开裂的萼片逐渐收拢聚合成灯笼状,包裹住内部果实,并随着果实的膨大而膨大,最终颜色变为黄色膜状,长度约为3-5cm,横茎约为2-3cm。

3、果实、种子

菇茑的果实初期为绿色,成熟后为黄色,光泽度较好,外形一般为圆球状或扁球状,果实直径大小为2cm左右,单果重3g左右,单果体积越大商品性越好售价越高。酸浆的种子很小,每枚果实的种子含量可达到200-300粒,千粒重约1.2g。

酸浆果肉及种子

二、菇茑对生长环境条件有啥要求

1、温度、光照

菇茑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兼具抗寒和耐热的双重适应性,在3℃至42℃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做商品生产时,将白天最高温控制在25℃-28℃的温度范围内,是使生长发育处于最佳状态的必要条件。菇茑喜光不耐弱光,连阴雨或寡照条件下,容易造成落花落果。

2、水分、土肥

菇茑生长喜湿润土壤,但对干旱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缺水环境下底部叶片常会出现枯黄脱落,但上部植株往往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形态;菇茑对土质状况要求不严,但实现良好的生长和较高产量的形成,最好选择土层深厚、砂黏适中的壤土。黏性偏大,土壤透气性差,容易造成雨后较长时间的淹水,导致根系吸收运输不畅,致使叶片萎蔫甚至植株死亡。露地栽培要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水源充足便利,并有利于排水的地块。

酸浆的灯笼状果实

三、菇茑高产优质栽培需要掌握哪些关键技术

1、育苗

育苗时间确定

菇茑苗龄为50天左右,菇茑的定植时间选在10cm深度地温稳定通过10摄氏度、气温稳定通过5摄氏度为宜,因此,育苗时间要在此温度节点上倒推50天左右。

种子处理

菇茑种子有后熟生理特性,后熟不完全加上较高的空秕率,常造成菇茑发芽率较低,因此菇茑不宜直播,生产育苗用种以每亩地10-12g为宜。为避免种子本身携带病原菌,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种子消毒常用的做法为:将种子在温水中浸泡,匀速搅动约15分钟,待种子表面被充分浸湿后,用浓度为10%的磷酸三钠(对钝化酸浆容易发生的病毒病效果较好)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40分钟,可以有效杀灭常见病菌,浸种结束后要用清水将表面药剂充分洗净,以免在在种子发芽时对幼芽造成伤害。之后将种子用透气性较好的纱布包裹,等纱布不再滴水时,将其放在25-28摄氏度条件下进行催芽,催芽时种子厚度以0.5cm左右为宜,以免造成通气不畅。

特别提醒:菇茑的种子体积小,在露白后播种很容易将新生的脆嫩胚根折断,因此,不同于黄瓜等体积较大的种子(要70%种子露白时再播种),菇茑最佳的播种时间是催芽24-36小时后,种子处于即将顶破种皮的时候播种为宜。

酸浆的植株形态

播种与苗期管理

苗床基质以腐熟圈肥4份,园土6份为宜,园土以前茬作物为豆科、葱蒜为宜,避免前茬为茄科作物的地块,并且要避开有除草剂残留的地块。将基质充分混匀后充分过筛,铺设苗床时,苗床底部可铺设筛出的体积较大的基质混合物,但在上层8-10cm的表土上要确保基质细碎且表面平整。

播种前将苗床充分浇透水,由于酸浆种子细小,且在湿润条件下容易粘结而难以播种均匀,因此,要在播种与约5倍体积的干沙,充分混匀,然后在苗床上均匀撒播,上面覆土厚度约为0.5cm,之后在苗床上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苗期适宜的温度条件为白天22-28摄氏度、晚上10-12摄氏度,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可出苗,出苗后撤去地膜,等到两叶一心时,可分苗至育苗盘。

2、施肥整地

栽培地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充分腐熟的圈肥以4000-5000kg为宜,配施硫酸钾20kg、磷酸二铵15kg、过磷酸钙8-10kg、尿素15-20kg。肥料均匀撒施后进行翻耕,深度以不小于25cm为宜,做畦前要将地两头旋耕形成的低洼地填平,以防整个地势两头和中部高度不匀造成积水及后期群体长势不匀。

菇茑常用的栽培方式为一畦双行栽培,畦面宽度以80-90cm为宜,过道以40-50cm为宜,畦面做好后覆盖地膜,地温偏低时覆盖白色地膜为宜,杂草较多的地块以黑色膜为宜、而蚜虫导致病毒病多发的栽培地块则以能避蚜的银灰色地膜为宜。

3、定植

选在连续几天晴好并温度较高的下午定植为宜,定植时一畦双行,畦上行间距以50cm为宜,株距以50-60cm为宜,定植深度以没过育苗基质3-5cm为宜,入土的茎部在缺少光照并且湿润土壤环境下可以产生新根,增加植株的根群总量和提高对养分、水分的吸收能力。

定植结束后立即浇稳苗水,之后的一周左右时间里控制给水进行蹲苗,一方面有利于地温的升高促发新根,另一方面通过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但也可以刺激生根,还可以使定植苗更为粗壮,增强秧苗抗性,蹲苗结束后每亩地冲施尿素5kg,进行提苗促生长。

4、绑蔓、整枝

菇茑的茎相对柔弱,冠幅较大,生长后期往往难以支撑,在早春茬棚室栽培条件下,进入生长盛期后,由于温度偏高,往往发生旺长导致地上部分生长量过大,在风力等作用下容易造成倒伏,因此,菇茑在进入开花期后需要进行吊蔓,棚室内可在栽培行上拉铁丝吊蔓。露天条件下明显不如棚室条件下生长量大,但在肥水等生长条件适宜环境下生长仍较为旺盛,仍需要用竹竿等插成三脚架或四脚架进行绑蔓,防治倒伏。

为了使菇茑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到协调,在整枝时一般留3-4个主枝,其余侧枝打掉,打杈要及时,不然会因为营养生长过旺而导致果实发育不良,结果枝留的多会增加结果数量,但是会降低单果重,留3-4个虽然结果数量偏少,但是单果重大,商品性好,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售价。

成熟后和成熟前的酸浆果实

5、温度及肥水管理

为了提早上市获得更好的销售价格,在东北地区,近些年菇茑春提早大棚栽培面积逐渐扩大,菇茑棚室栽培,控制温度、加强通风以“控旺”是管理重点,在棚内温度高于30摄氏度的时候,需要将大棚膜及时收起,以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防治营养生长过旺。

当“灯笼果”直径大于0.5cm时,每周喷施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补充磷和钾不但能促进光合产物向果实器官运输和积累,还可以起到抑制旺长的作用,果实膨大其水分管理应以“小水勤浇”为原则,土壤含水量维持在75%左右为宜,含水量过高,不但容易导师根系的固持能力减弱而让生倒伏,而且容易加剧旺长,给水时,可以大约没10天左右冲施一次高钾含量水溶肥。

6、病虫害防治

菇茑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主要的侵染性病害为病毒病,采取磷酸三钠对种子表面的病毒能起到较好的抑制和钝化作用,另外在早春茬设施栽培时,可以在定植前“闷棚”提升地温阶段喷施阿泰灵(寡糖·链蛋白)并在整地做畦后再喷施一次。

病毒病的侵染主要是蚜虫、烟粉虱等媒介迁飞导致,因此,预防蚜虫及烟粉虱的发生是防治病毒病爆发的关键,所用药物包括啶虫脒、吡虫啉等,棚室栽培前期可选用异丙威烟剂进行防治,一旦发生病毒病,可以喷施阿泰灵或盐酸吗啉胍、菌毒清等,每5天左右喷施一次。

7、采收

生产中有种植户为了提早上市,往往通过喷施乙烯利进行催熟,催熟的果实自身的养分转化和积累都不能达到最佳标准,甜香风味品质都较为寡淡,优质生产不建议采取这种方法。酸浆自然成熟后会落地,这样的果实口感能达到最佳,落地后捡拾是最恰当的收获方式。

采收后果实外围的灯笼状花萼不要除去,保留花萼能提高运输过程中果实的耐磕碰能力,并提高果实储藏时间。

6. 开沟机怎样把土翻出去视频教程

如何进行农业推广

1、引导三资资本进入我省农业技术推广领域;

2、对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3、以新的理念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一、农村经济发展呼唤职业教育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党中央一再强调,始终不要忘记这个问题。而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把农村的经济搞起来,使农民能致富,提高农业产量,满足国家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广大农村率先改革,生产力空前解放,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使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一跃而上了一个 新台阶。然而,从1985年开始,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却相继出现了连续几年大幅度减产或徘徊的局面。之所以如 此,关键原因在于农业基础不稳,特别是科技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低产田改造进度缓慢。现实使人们 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农村经济要上新台阶,必须着力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依靠。鉴此,广大 农村坚定地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使专业人才匮乏和农村劳动力吸收科技能力差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这仅是解决了燃眉之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有大批能开发和推广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有一支能接 受科技成果的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大军,这就需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前些年,农村初、高中学生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回乡后长时间无法适应工作需要,难以发挥应有作用,造成 了人才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现象与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的状况形成了非常现实的矛盾。要解决好 这一矛盾,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瑞士是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政府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凡是经营农场的,都必须接受相当于我们中等水平的教育,拿不到证书者没有资格当农民,并将取消其私有财产继承权。如果我们也达到这个程度,农业 生产的变化将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农业还不很发达,农民有强烈的致富要求,他们最需要科技,需要致富本 领。我们政府的责任就是培养出真正热心农业、具有专业技术、能够开发致富、为农业经济做贡献的新型农民 。所以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职业 教育;谁重视了职业教育,谁就赢得了农村经济建设的人才,赢得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明天。

二、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农村职业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普通教育办学模式的束缚,不能有效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做好四方面努力:

一是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改变那种按照固定岗位培养就业人员的传统观念,旗帜鲜明地宣布,我们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新型农民,给学生以回到农村创业致富的本 领。我们要通过努力,让新一代农民成为推广先进科技、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劳动致富的生力军,推动农村经济 发展。

二是将职业学校办成技术服务的中心。要在学校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成立技术咨询服务队,认真推广技术,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开发。建立和完善“挂乡镇、联厂村、扶农户”制度,派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乡镇成教 中心校科技校长,与科技示范村、示范企业建立经常性联系,对科技示范户定期组织技术指导,或实行技术承 包,不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丰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充分了解国内、国际农业科技新进 展,广泛收集信息,尽可能地在学校里面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进行试验。在当前新技术不断产生的形势下,职 业学校要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一个吸取、传播、推广新技术的重要基地。

三是改革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要做到“六个结合”,即长短学制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集中时间教学与分散时间教学结合,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 结合。要帮助学生制定家庭致富计划,教师有目的地教,学生有目的地学。实行不同专业交叉教学,农、工、 商、教育一体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要放开“入口”,把严“出口”。在入学上可以放松一点,合格初中毕 业生均可入学,特别要重视招收立志回农村创业的“志愿兵”。但在毕业关上要把紧,没有真正掌握创业本领 和致富办法的不能送出学校。

四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校办学的成败。教师一定要有带动学生致富的真本领,学校的技术实践能量应该大于社会。经科教结合领导组织要经常关心教师队 伍建设,在全社会选派优秀师资力量,也可聘请有实践经济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课。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师资队 伍建设作为关键性工作来对待,搞好内培外引。广大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新技术和信息,充实和完善 自己,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政府必须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

虽然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但它毕竟属于人才教育,具有教育周期长和效益滞后的特点,很难成为投资的热点,试图完全由市场决定其投入,势必导致投入的不足。同时,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 方面具有超前性特点,要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对教育战略的要求,不但要有市场调节,还有赖于教育计划的干预 ,防止人才资源的短缺。所以,科学的教育运行机制应当是既来源于社会需求的拉动,又要政府的推动。职业 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果离开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无法取得整体和长远的社会效益。加强政 府宏观调控,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 系,落实责任制,建立领导在职业学校兼职制度。要统筹研究发展规划、学校布局、招生办法、毕业生安排原 则、经费筹措渠道等重大问题,特别要定期对企业、乡镇、村庄和农户的文化科技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 整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种类齐全,初、中、高级相配套,稳定与急需相统一的专业体系。

二是政策导向。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以相应的政策为导向。为了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全面深入地推进“绿色证书”制度的实施,今后农民凡承包和经营土地、林场、滩涂、矿山等必须具备相应资格 、凭证书从事生产经营。为了建立稳定的职教经费投入机制,应制定统一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措施,开通必要 的经费渠道,如增加国拨经费,将职教经费纳入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在全民及集体企事业单位统一筹集等。 为了提高职业学校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可探讨将职业高中或中专定为县市级人才培训基地、经科教结合示范 园,各类专业人才培训计划须经其论证,科教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要优先支持。为了支持学校勤工俭学事 业,要制定校办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了增强职业学校吸引力,使毕业生学有所用,要对职业学校毕业生优 先安排录用。

三是经科教结合。经科教结合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发展的根本出路。经科教结合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路子是大搞联合办学,即由联办单位进行人才预测,作招生计划,提供教学设备和实习基地,保证 部分经费供应,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教学,既拓宽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子,又满足联办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