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泥负压筛自校方法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7-19 11:19   点击:15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水泥负压筛自校方法

一 、技术要求

1、试验筛的筛网应符合GB/T 6005 R20中规定的要求,筛盖与筛上口应有良好的密封性;筛网应紧绷在筛框上,筛网和筛框接触处,应用防水胶密封,防止水泥嵌入; 2、试验筛的修正系数应在0.80~1.20范围内。

二 、校验用的标准器具

1、水泥细度标准粉; 2、水泥负压筛析仪;

3、天平,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

三、 校验方法

1、技术要求中第一条,通过手动和目测确定。

2、将水泥标准粉装入干净的广口瓶中,盖上盖子摇动2分钟,消除结块。静置2分钟,后,用干燥洁净的搅拌棒搅匀样品。然后称量25g标准粉,将标准粉倒进负压筛,,盖上筛盖,开动筛析仪,调节负压至4000Pa~6000Pa范围内,连续筛2分钟。筛完后,用天平称量全部筛余物。每个负压筛的标定应称取二个标准粉样品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插做其他样品的试验。

四 、校验结果处理

1、分别计算二个样品的筛余百分数,并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当两次试验结果相差大于0.3%时,应称取第三个样品进行试验,并取接近的两个结果进行平均作为最终结果。 2、计算修正系数C(精确至0.01): C = Fs / Ft

C——负压筛修正系数;

Fs——标准粉的筛余标准值,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Ft——标准粉在试验筛上的筛余值,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3、当C值在0.80~1.20范围内时,试验筛可继续使用,C作为结果修正系数;当C值超出0.80~1.20范围时,试验筛应予以更换。

4、试验筛每使用100次后,需重新进行校验。

二、PⅡ能不能用负压筛析法测,比表面积太麻烦了,还不会,求助大佬

1、硅酸盐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表示,比表面积是水泥单位质量的总表面积(㎡/kg)。国家标准(GB175-2007)规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应大于300㎡/kg;2、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

三、负压筛测定某水泥细度,已知筛前水泥连称样盘量为36.9g,过筛后筛余连盘重量14.9g,称样盘重1

水泥样品质量:36.9-14.9=22.0克

筛余质量:14.9-14.3=0.6克

筛余百分数:0.6÷22.0×100=2.73%

结果:2.73%×0.97=2.65%

这个试验数据有问题:

1. 说明用的是80微米筛,不过样品质量应该是25克才对;

2. 两次称量误差太大,36.9-14.9=22.0,36.9-14.3=22.6,差0.6克,可以认为有水泥颗粒卡在筛孔没有掉下来,不过0.6克确实不少;

3. 称量应精确到0.01克。

未尽事项,欢迎讨论。

四、饲料业,工艺员,含粉,粉碎细度怎么测?

粒度测试的方法很多,据统计有上百种。目前常用的有沉降法、激光法、筛分法、图像法和电阻法五种,另外还有几种在特定行业和领域中常用的测试方法。

沉降法

沉降法是根据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测量粒度分布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把样品放到某种液体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悬浮液中的颗粒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将发生沉降。不同粒径颗粒的沉降速度是不同的,大颗粒的沉降速度较快,小颗粒的沉降速度较慢。那么颗粒的沉降速度与粒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通过什么方式反映颗粒的沉降速度呢?

① Stokes定律:在重力场中,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受重力、浮力和粘滞阻力的作用将发生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这就是Stokes定律。

从Stokes 定律中我们看到,沉降速度与颗粒直径的平方成正比。比如两个粒径比为1:10的颗粒,其沉降速度之比为1:100,就是说细颗粒的沉降速度要慢很多。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量时间,现代沉降仪大都引入离心沉降方式。在离心沉降状态下,颗粒的沉降事度与粒度的关系如下:

这就是Stokes定律在离心状态下的表达式。由于离心转速都在数百转以上,离心加速度ω2r远远大于重力加速度g,Vc>>V,所以在粒径相同的条件下,离心沉降的测试时间将大大缩短。

② 比尔定律:

如前所述,沉降法是根据颗粒的沉降速度来测试粒度分布的。但直接测量颗粒的沉降速度是很困难的。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是通过测量不同时刻透过悬浮液光强的变化率来间接地反映颗粒的沉降速度的。那么光强的变化率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比尔是律告诉我们:

设在T1、T2、T3、……Ti时刻测得一系列的光强值I1D2>D3>……>Di,将这些光强值和粒径值代入式(5),再通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激光法 激光法是根据激光照射到颗粒后,颗粒能使激光产生衍射或散射的现象来测试粒度分布的。由激光器的发生的激光,经扩束后成为一束直径为10mm左右的平行光。在没有颗粒的情况下该平行光通过富氏透镜后汇聚到后焦平面上。如下图所示: 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将一定量的颗粒均匀地放置到平行光束中时,平行光将发生散现象。一部分光将与光轴成一定角度向外传播。如下图: 那么,散射现象与粒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大颗粒引发的散射光的角度小,颗粒越小,散光与轴之间的角度就越大。这些不同角度的散射光通过富姓氏透镜后在焦平面上将形成一系列有不同半径的光环,由这些光环组成的明暗交替的光斑称为Airy斑。Airy斑中包含着丰富粒度信息,简单地理解就是半径大的光环对应着较小的粒径;半径小的光环对应着较大的粒径;不同半径的光环光的强弱,包含该粒径颗粒的数量信息。这样我们在焦平面上放置一系列的光电接收器,将由不同粒径颗粒散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计算机中,通过米氏散理论对这些信号进行数学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筛分法 筛分法是一种最传统的粒度测试方法。它是使颗粒通过不同尺寸的筛孔来测试粒度的。筛分法分干筛和湿筛两种形式,可以用单个筛子来控制单一粒径颗粒的通过率,也可以用多个筛子叠加起来同时测量多个粒径颗粒的通过率,并计算出百分数。筛分法有手工筛、振动筛、负压筛、全自动筛等多种方式。颗粒能否通过筛几与颗粒的取向和筛分时间等素因素有关,不同的行业有各自的筛分方法标准。 电阻法 电阻法又叫库尔特法,是由美国一个叫库尔特的人发明的一种粒度测试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颗粒在通过一个小微孔的瞬间,占据了小微孔中的部分空间而排开了小微孔中的导电液体,使小微孔两端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原理测试粒度分布的。小孔两端的电阻的大小与颗粒的体积成正比。当不同大小的粒径颗粒连续通过小微孔时,小微孔的两端将连续产生不同大小的电阻信号,通过计算机对这些电阻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如图所示: 用库尔特法进行粒度测试所用的介质通常是导电性能较好的生理盐水。 光阻法 光阻法(Light Blockage),又称为光障碍法或光遮挡法,是利用微粒对光的遮挡所发生的光强度变化进行微粒粒径检测的方法,检测范围从1μm到2.5mm。 工作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不溶性微粒所阻挡,从而使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光阻法检查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显微图像法 显微图像法包括显微镜、CCD摄像头(或数码像机)、图形采集卡、计算机等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显微镜放大后的颗粒图像通过CCD摄像头和图形采集卡传输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对这些图像进行边缘识别等处理,计算出每个颗粒的投影面积,根据等效投影面积原理得出每个颗粒的粒径,再统计出所设定的粒径区间的颗粒的数量,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 由于这种方法单次所测到的颗粒个数较少,对同一个样品可以通过更换视场的方法进行多次测量来提高测试结果的真实性。除了进行粒度测试之外,显微图像法还常用来观察和测试颗粒的形貌。 其它颗粒度测试方法 除了上述几种粒度测试方法以外,目前在生产和研究领域还常用刮板法、沉降瓶法、透气法、超声波法和动态光散射法等。 (1) 刮板法:把样品刮到一个平板的表面上,观察粗糙度,以此来评价样品的粒度是否合格。此法是涂料行业采用的一种方法。是一个定性的粒度测试方法。 (2) 沉降瓶法:它的原理与前后讲的沉降法原理大致相同。测试过程是首先将一定量的样品与液体在500ml或1000l的量筒里配制成悬浮液,充分搅拌均匀后取出一定量(如20ml)作为样品的总重量,然后根据Stokes定律计算好每种颗粒沉降时间,在固定的时刻分别放出相同量的悬浮液,来代表该时刻对应的粒径。将每个时刻得到的悬浮液烘干、称重后就可以计算出粒度分布了。此法目前在磨料和河流泥沙等行业还有应用。 (3) 透气法:透气法也叫弗氏法。先将样品装到一个金属管里并压实,将这个金属管安装到一个气路里形成一个闭环气路。当气路中的气体流动时,气体将从颗粒的缝隙中穿过。如果样品较粗,颗粒之间的缝隙就大,气体流边所受的阻碍就小;样品较细,颗粒之间的缝隙就小,气体流动所受的阻碍就大。透气法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原理来测试粒度的。这种方法只能得到一个平均粒度值,不能测量粒度分布。这种方法主要用在磁性材料行业。 (4) 超声波法:通过不同粒径颗粒对超声波产生不同的影响的原理来测量粒度分布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直接测试固液比达到70%的高浓度浆料。这种方法是一种新的技术,目前国内外都有人进行研究,据说国外已经有了仪器,国内目前还没有。 (5) 动态光散射法:前面所讲的激光散射法可以理解为静态光散射法。当颗粒小到一定的程度时,颗粒在液体中受布朗运动的影响,呈一种随机的运动状态,其运动距离与运动速度与颗粒的大小有关。通过相关技术来识别这些颗粒的运动状态,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动态光散射法,主要用来测量纳米材料的粒度分布。国外已有现成的仪器,国内目前还没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