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钟志华的人物经历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02 01:02   点击:8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962年7月,钟志华出生在洞庭湖畔一个农民家庭,幼时贫寒的家境使他更加发奋学习,1970年开始读书,1978年9月跳级参加高考进入湖南大学,1982年7月刚20岁就从湖南大学机制专业毕业,此后直到1984年1月他分别在广州外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学习英语和瑞典语,并以优异成绩考取瑞典勒欧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5月,他相继在瑞典获得勒欧大学副博士和林雪平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此后,他被林雪平大学先后聘为助理教授和享有盛誉的几名“终身副教授”之一。

在瑞典期间,他开始了对有限元方法的研究,即用一个有限变量的离散系统来近似描述一个无限变量的连续系统,把汽车碰撞的众多复杂的数据用一种可以计算和模拟的方式表述出来,并将其运用到薄板系统的接触碰撞研究方面,为汽车安全设计和车身冲压成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他撰写的《接触碰撞问题的有限元方法》一书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赢得了很大声誉,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1995年,他毅然回到了中国,被湖南大学聘为车辆工程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并先后担任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职务。在回国之前,他和妻子都有了绿卡,车房俱全。他的一些研究项目被几家外国大公司采用,他还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和子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欧盟高科技项目,但优越的物质生活没能改变他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对于质疑,他回应旦毁称一个有民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在国外干得再好,也难以在该国富裕和强大面前有真正的自豪感和轻松愉快感。即使从自然的感情讲,回到养育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服务也是应该的。 适合南方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是中国“六五”、“七五”和“八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的一项课题物迟禅。但是由于稻田工作环境恶劣,水稻生长情况复杂,农村机耕路不发达,且农民要求价格低、性能可靠等原因,一直没有研制出完全过关的产品,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钟志华认为研制水稻联合收割机,既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又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国家的整体进步,必须要有农村的进步。于是,他摒弃了高级学者一般不做农机研究的惯例,决定自费进行水稻收割机的研制,以改变南方农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于是,他利用在湖南大学机制专业兼职任教的有利条件,每年自费回国2至3次,深入农村了解情况,反复比较构画草图。

1995年回国定居后,他挤出时间,坚持开展适合南方水稻作业的小型水稻收割机的研制。不管高温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总是亲自下田测试,在车间和田间也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终于研制出了3种原理和性能先进的机型,突破了困扰我国农机行业几十年来收割机不能在深泥脚田作业的重大技术难关,获两项国家专利。 1996年1月,“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及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课题正式立题。钟志华和李光耀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打响了一场攻克机械制造业难题的战役。他的课题组一开始是“主动出击”,带着自己开发的软件跑到各个企业介绍,到后来企业主动上门来请求他们帮助解决问题。他们的理论、技术、设备逐渐得到企业的认可,帮助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2004年,课题组经过长达10年的攻关,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碰撞仿真分析CAE系统软件,完成了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安全气囊设计理论及技术、新型碰撞吸能结构与方法,以及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等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装备。此外,课题组还提出并开发了自适应安全气囊新理论、设计方法及仿真与实验的成套技术与装备,为减少安全气囊对车辆乘员造成误伤及最大限度地发挥罩尘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提供了有效对策;研制出多项具有重要创新的汽车碰撞缓冲吸能结构及装置,开发了以机械储能式螺旋轨道转筒牵引装置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碰撞安全性试验成套技术与装备,提出了多种车型的整车安全性设计等,并在企业成功实施,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3种车型碰撞安全性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就新增产值30多亿元、新增利润1.2亿多元、新增税收2.3亿多元。 2005年7月,钟志华接掌湖南大学校长帅印,这既给了他一个更加广阔的施展平台,同时也开启了湖南大学向着“研究型、开放型、综合型”目标全速前行的新时代。经过初步调研和分析,在9月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他就提出了“将‘把湖南大学建成全国前30名的重点高校’作为学校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的设想。

任期期间,为了全面强化学校的课程教学,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责任教授”、“学分人制度”等基于学校实情的具体改革方案。“责任教授”是指一个教授专门负责一个专业、一个学科或一门课程等,旨在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潜心摸索教学方法、建设优秀课程、凝练和领导学科方向、打造精品专业和学科。“学分人制度”及相关措施的实施则使得“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的建设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湖南大学任职期间,相比于校长、院士两个身份,他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喜爱“钟老师”这个称呼。虽然身为校长工作繁忙,但从2005年开始,他面向本科生开设一门名叫“大学生成才之路”的课程。这门课深受同学们喜爱,每年选课人数爆满,而他自己,只是带着一份平和的心态和同学们一起探索“成才”的路径。

2005年12月,钟志华从52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 2010年12月,钟志华离开湖南,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重庆市科委主任。2011年1月,重庆市委决定钟志华兼任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经过三个多月的调研走访,他提出了新颖的“葡萄”理论,即每一个具体的科技项目都很重要,但如果零散的项目不集中地串起来,发出的作用就有限一个个的项目就像一颗颗葡萄,这些葡萄散落在盘子里,肯定无法一下子提起来,但是如果葡萄串在一起,发挥的效果将会是所有单颗葡萄的总和。

2011年4月,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三届六次全委会选举钟志华为重庆市科协主席直到2014年10月调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

经2014年10月3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决定,免去钟志华的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职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