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08年棉花中后期管理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04 20:12   点击:9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08年棉花中后期管理

1 勤浇蕾水

棉花现蕾后,长势较快,需水量增加,如棉花出现午后打蔫现象,表明已缺水,但此时为6月中下旬,已到雨季,因此浇水量不可过大,亩用水60立方米左右,小畦轻浇即可,可与揭膜结合进行,揭膜后浇水,浇后中耕保墒。

2 揭膜中耕

6月下旬以后,进入夏季高温季节,雨季到来,继续盖膜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不利于雨水下渗和田间施肥,同时盖膜后造成棉花浅层根系多,不利于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容易引发棉花后期早衰,因此,要适时揭膜,一般掌握在6月下旬,雨季前揭膜,揭膜后必须浅锄中耕,深不超过2厘米,切断部分上层根系,促进根系向下发展,防止早衰。

3 简化整枝

简化整枝就是少整枝,其前提是降低棉花留苗密度,由常规每亩3200-3500株降低到2500株以下,其保证是实行全程化控,以喷施缩节胺或助壮素为主。一般分3次进行:第1次在现蕾期,大致在6月中旬,整枝内容为去赘芽和多余疯杈。整枝后喷施缩节胺或助壮素,每亩1克。第2次在花铃期,大致在7月中旬,整枝内容为去赘芽、打顶尖和下部群尖。整枝后亩喷缩节胺或助壮素3克。第3次在8月中旬,整枝内容为去赘芽,打顶尖和中部群尖。整枝后亩喷缩节胺或助壮素3-5 克。

4 病害防治

4.1 棉花枯黄萎病。这种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可达8-10年,所以连作地块发病重,一旦发现必须除治,防止蔓延。一般用络氨铜或乙蒜素类药物,大剂量进行叶面喷施和土壤处理。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次,雨水多的年份要多喷,降雨后必须喷施。

4.2 棉花后期红叶茎枯病。该病是由于缺钾造成的,所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即可,每7天1次,连喷2-3次。

5 虫害防治

现在的棉种一般都是抗虫棉,抗虫棉所携带的抗虫基因为BT基因,由它所产生的抗虫内源毒素只存在于棉花的绿色部分,棉花花中没有。在 3-4代棉铃虫发生期间,正是开花结铃盛期,很容易将卵产在花上而形成残虫,所以当百株3龄以上残虫达到10头以上时,必须用药除治,所用药剂除生物制剂外,均可应用。棉蚜:棉花蚜虫过去以苗期蚜虫为主,现在使用包衣剂后,一般可控制 45天左右,以后当棉花卷叶株率达5%-10%时,用高效氯氰菊酯或吡虫啉防治即可。近几年,棉花上一个新的害虫为棉花绿盲蝽,由于它会飞善跳,不易防治,所以在用药上应选择内吸性和熏蒸性的药剂,可用可湿性马拉硫磷和辛硫磷粉剂混合喷施,效果较好。

二、新棉花标准与以前的标准有什么区别?

标准更高了,更有利于提高国内棉花标准等级。

三、棉花的种植与管理

棉花属于喜温植物,其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生长在光照时间比较长,温差环境较小,水分比较充足的地区。

棉花在生长过程中,最佳的温度在20-25度左右,生长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棉花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国各个地区都开始逐渐转变了棉花的种植模式,从传统的种植模式逐渐向提高棉花产量方向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果。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加强对棉花的种植和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棉花的质量。

一、加强棉花种植的品种选择的管理工作

1.对棉花品种的熟性进行合理的选择

棉花品种的熟性可以根据棉花生长发育的时间进行划分,通常情况下,把生长期在四个月左右的棉花品种我们称之为早熟品种,而生长发育期在130天左右的棉花我们称之为中早熟品种。生长发育期在140天左右的品种我们称之为中晚熟品种,而生长发育期在155天左右的棉花品种我们称之为晚熟品种。通常情况下,从棉花品种播种到开花的这段时间之内,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性是十分小的。而影响棉花生育期长短的时期主要是播种到出苗的这个阶段过程,这个时期的温度对品种的熟性存在较大的影响,土壤环境的温度越低棉籽的育苗期就会加长。

2.选择结铃性较好的品种

在选择棉种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那些铃壳比较薄,每颗铃籽比较重的品种。而那些中等偏小铃籽不仅可以切实的提高棉花的产量,同时还能够切实的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的棉籽其衣份的含量是不尽相同的,衣份过高会导致内部种子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到出苗率。棉花未成熟时,其衣份是比较高的,如果必须选择衣份比较高的品种则需要选择那些早熟的品种。

二、棉花种植技术管理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适当的提前播种的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的质量。因为该过程不仅可以提高棉花的结铃期,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棉花的光合作用时间,促进棉铃的持续增长。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的品种的棉花萌发时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棉种最低萌发的温度在12度左右,棉株叶片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在15度左右,而棉花出苗的最低温度在17度左右,而棉铃发育的温度应该大于15度,因此,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保证棉花的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是十分重要的。棉花在种植过程中气候环境、自然条件等是不能通过人为行为进行控制的。这就需要加强对棉花种植过程各个阶段的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棉花质量和产量的目的。

三、棉花种植管理过棉花质量的影响

不同品种的棉花对不同地区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是不相同的。因此在棉花种植过程中要想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就需要从棉花种植的源头出发,选择合适本地区生长的棉花品种。棉花采摘的最合适的时期是在棉花吐絮之后的8-10天之内比较合适,如果在采摘过程中没有选择合适的采摘时期将会严重影响到棉花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中期的棉花质量最好,其蓬松度比较合理,光泽度也比较更好,棉絮的长度和强力等满足了高质量棉花的要求。在采摘过程中,如果采摘的时期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棉花的质量,同时,在采摘过程中应该将不同时期采摘的棉花分堆存放,并且进行分批出售。对不同时期的棉花层层把关,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棉花的销售价格,提高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而且还要让每一个棉农认识到单纯依靠品种要想提高棉花的质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对漫画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采用综合的措施切实提高棉花的质量。

四、病虫害管理工作对棉花质量的影响

在秋季和冬季季节,将待种棉花的土地进行及时的秋灌和冬灌能够有效降低棉叶螨和棉铃虫的越冬存活率。在入春之后,还要及时的清除种植区域附近的蜜源植物,减少对越冬棉铃虫的营养供给,导致大量的棉铃虫死亡。同时,在种植棉花过程中,农民要更加注重棉田早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及时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此外,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棉农可以根据田间和病虫害环境中之间的关系,有目的的改变一些因素,营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生存的环境,但是有利于棉花生长的自然环境,以达到消除病害保护作物的目的。在种植过程中,只有选择合适的、科学的化学药剂,才能达到理想的消杀效果,促进棉花生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