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哪里的梨最好吃?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02 15:08   点击:15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中国哪里的梨最好吃?

全国有哪些排的上号的名梨有哪些?有人评选了中国十大名梨:安徽砀山酥梨、山东莱阳茌梨、河北赵州雪花梨、河北泊头鸭梨、新疆库尔勒香梨、辽宁鞍山南果梨、山西运城王过酥梨等等等等,哪里的梨味道最美呢?

二、中国带犁字的地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河

三、铁犁的发展历史

图2-1 秦代铁犁铧(陕西临潼秦始皇陵附近出土)

铁犁历史上曾有几百年时间,中国在许多方面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领先,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它的犁。在历史上,西方落后的较突出的事例是:几千年来,数百万人以一种效率极低,消耗体力极大的方式犁地,造成对人的时间与精力的最大浪费。只有中国较早地摆脱了劣犁的束缚。当中国犁最终传到欧洲后,曾被仿制,同时采用的分行栽培法与种子条播机耧车,这直接引起了欧洲农业革命。一般认为欧洲农业革命导致了工业革命,而且导致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强国。所以可以说中国在工业革命上有着一份特殊贡献。

1、犁的始祖

在农业劳动中,耕田翻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传说神农时代就已有了专门的工具――耒耜,《易经・系辞》即有“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可见耒耜全部都是木制的。

2、最基本和通用的犁在新石器时代的出现

最基本和通用的犁称为阿得犁。它有一个浅犁铧,仅能开出浅沟,因而有时也用于经常刮风和土壤疏松而干燥的地区。例如,这类犁目前仍在西班牙使用。它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乌鲁克。这种农具当时常常全用木料制作,因此没有保存下来。在中国,早期犁的考古证据是很不充分的。然而,从公元前4世纪以来的古代著作已提供了犁地的证据。中国出土的三角石犁铧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甚至公元前5000年早期。因此,牛拉的“阿得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使用了。

3、青铜犁铧的出现

图3-1 汉代舌形大铧、小铧的正视和截面图

约公元前16世纪真正犁(确切地说是旋转犁)的青铜犁铧,在濒临北部湾的越南境内出土,这个地区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往来。但中国大多数犁铧在那时似乎是木制的,所以也没有保存下来。

4、铁犁的出现与发展

公元前6世纪,铁包木或实心铁犁已广泛应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犁,在质量上比西方通用的阿得犁好得多。希腊与罗马的阿得犁通常是用短绳捆在犁的底部,它们分别被称为“斯坦戈犁”和“袖犁铧”。同中国犁相比,它们既不坚实又不牢靠,即使是用铁制作的也是如此。

公元前3世纪,随着炼铁和铸造技术在中国的提高,导致了称为“”的犁铧研制。先人们把这个时期发展的更坚固的非脆性可煅铸铁用于农业中。从一开始,这类犁铧在设计上就比较先进,呈脊形,以便于犁土,而挡板以平缓坡度向上朝向中心,将土从犁上抛开,从而减少摩擦。大约在这一时期,铁犁已普及,而弓架式阿得犁开始废弃(只有土质极疏松和风力极大纤山宽的地区继续使用),而代之以较重而更有效的方框式旋转犁。这种犁可以用于粘性较大的土壤,而阿得犁太轻又不结实,对这种土质不适用。这种犁也可以用于阿得犁未能垦过的处女地。

图3-2 汉代舌形犁铧

公元前1 世纪时,犁的宽度已超过15 厘米,能够开沟作垄。而在更宽的垄的两边较深地疏通垄沟,至迟在公元前4 世纪,中国朝廷官吏和学者就正式推广了框架犁。当时全世界没有一种犁能比得上中国的这种犁,坚固、方框式、重型、结构良好的犁以及新的犁壁都是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各种犁的因素。但是,或许更重要的是使用可调节杆,改变犁片与犁梁之间的距离,可精确地调整犁地的深度。这种新的操纵方式对农民来说意味着,犁可以经过改装而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各个季节、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作用。犁确实成为具有多种用途的农具,对农民来说,这像是“鸟枪换炮”了。罗马人只有花大力气倾斜犁梁才能调节垄沟的深度,这是一种既笨拙又使人极易疲劳的办法。欧洲在整个中世纪时期大都处于这种情况。

到公元前2 世纪,大量生产铸铁农具的私人作坊已遍及中国。公元前100年时,汉代朝廷在许多省份建立了大的官营铸造厂。铁器在百姓中已相当普遍地使用,因此铁犁对普通人来说是很一般的东西。那时并不缺乏这些先进的铁犁,它们在富家中并非稀罕之物,正像早期欧洲条播机头200 年间使用时那样。

图3-3 汉代铧冠(五件套合在一起,陕西垅县出土)

到公元前2 世纪或公元前1 世纪,四种不同的犁壁已广泛地应用于犁。犁壁对于犁具有极大的作用。它是犁毁亮在土层的翻土绞部件,可将犁起的土轻轻地翻到一边,使土落成整齐的垄坎,而不致造成堵塞。犁壁与犁铧之间有着良好的配合。由于有不同形状和角度,因此土壤以不同方唯拍式翻动成不同形状。早在苏格兰犁的设计先驱詹姆斯・斯莫尔2200 年,中国古代人民已应用了此原理。中国古代人民也知道,铁犁铧与犁壁的额外重量大大减少犁地的摩擦而得到更多的补偿。

结构良好的犁壁,可以将土块翻得恰到好处,顺利而又摩擦极少,因此,好犁犁地就像是用刀切黄油,较重的刀就更容易切黄油。所以,如果结构恰当,较重的犁就会开出较细且较深的沟,而不会出现多少麻烦。

到中世纪晚期,欧洲才知道有犁壁这种东西,即使在那时,其结构也是极其粗糙的。这种犁壁是将扁平的木片固定在犁上,提供有角度的表面,翻上来的土就会与之碰撞而分向两边。中国首先采用的曲形犁壁,到公元18世纪才出现在欧洲。由于欧洲缺乏这种犁壁,农民在犁地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停下来,从犁上抓下土和杂草,因为在犁地的尖铧与把土块翻向一边的粗壁之间没有光滑的联结表面。增加的摩擦意味着需要有成群的牛拉犁,而中国的把犁人一般只用一头牛,很少超过两头牛的。欧洲人通常要集资购买六至八头牛用于犁最普通的地,以致不得不倾家荡产。这同时还意味着,将要留出更多的土地作牧场,这样,就势必会减少为人生产粮的土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当时处在今天美国与西欧的地位,而欧洲当时却处在今天摩洛哥这类国家的地位。公元18 世纪以前欧洲原始的毫无希望的农业无法同公元前4 世纪以后中国的出色的先进的农业相比。

带有壁的中国犁在公元17 世纪时由荷兰海员带回荷兰。这些荷兰人受雇于英国人,任务是排去当时的东英吉利沼泽和萨姆塞特高沼地的水,他们带去了中国犁,后来被称为罗瑟拉姆犁。因此荷兰人与英国人最先在欧洲受益于高效的中国犁。中国犁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杂牌荷兰犁。”这种犁在水田里特别有效,因而欧洲人很快认识到,它在一般土地上也一定很有效。这种犁从英格兰传到苏格兰,又从荷兰传到美国和法国。到公元18 世纪70 年代,它是最便宜而又最好的犁。西方设计者在其后的几十年间对这种犁进行了革新:詹姆斯.斯莫尔于公元 1784 年制出的犁比这种犁前进了一步,而J・艾伦・兰塞姆于公元19 世纪制出的各种犁则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由于采用了钢框架,产生了近代犁,它是对中国的犁进行多次改进的结果,也是导致欧洲农业革命的极重要因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