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农业科技成就图片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7-23 21:07   点击:22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中国农业科技成就图片

2021年中国农业教程就是粮食产量世界排名第一,蔬菜产量世界排名第一, 水果产量世界排名第一 ,畜牧业 产肉量世界第一 。

二、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成就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人类社会自诞生之日始就一直与农业休戚相关,是农业确保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和进化;更是农业开启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农业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无私地为我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成就一.兴修水利。

  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1)汉武帝时,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

  (2)汉明帝时,由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动用几十万民工,使用多种方法,经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扩充了大量耕地,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随之减少。

  成就二. 改进农具和农耕技术。

  (1)犁壁 ,在耕犁上安装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犁壁的应用是一项重大进步,且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有三个脚,能同时播种三行,且开沟、下种、覆盖任务一次性完成(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极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3)牛耕技术,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是人力得到一定的解脱。

  成就三. 作物的种植培育。

  (1)粮食作物的种植,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2)蔬菜的栽培,汉代时,蔬菜的品种基本齐全(现今,常吃的萝卜、芹菜、芋头、韭菜、葱蒜等,汉朝时都已有了),并已经利用温室栽培蔬菜(西汉宫廷里有专门的温室,东汉时温室种的菜达20多种。),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

  (3).桑麻的种植,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汉时桑麻得到广泛种植(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 ,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

四、中国农业技术成就

埃及:建筑——金字塔 医学——木乃伊 数学科学——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几何学,圆周率3.16

古巴比伦:建筑——空中花园 数学科学——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度,计时法

古中国:建筑——青铜文化

古印度:建筑——泰姬陵 数学科学——阿拉伯数字

五、中国农业科技发展

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状况如下:

1、它是逐渐演变成精耕细作的农业。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3、基本特点。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六、中国农业科技成就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代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养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蚕桑、缫丝和织绸的国家。据说,公元前3000年,黄帝的元妃以蚕丝为纺织原料,发明了“养蚕治丝”的方法。殷墟甲骨文中不仅有蚕、桑、丝、帛等文字,而且还有一些与丝绸生产有关的完整的甲骨文。1958年,世界上最早的丝织品在浙江吴兴千山洋遗址出土。它有4200-4400年的历史。1977年,余姚河姆渡出土了具有纺织工具部件和丝织图案的牙雕杯(距今6000多年)。可见,我国5000多年的蚕桑和缫丝的历史并非是传说。

猪的驯化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野猪的驯化首先始于中东,然后蔓延到整个欧亚大陆。随着中国已知最早、最可靠的猪化石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的发现,这一观点可能会被改写。这些化石被鉴定为家猪。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碳14测年约为9100年。此外,在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也发现了类似的发现。从南到北的考古证据表明,我国是家猪最早的产地之一。

粟的栽培

粟是一种小籽粒谷物的总称,包括谷子、黍等,俗称小米。我国北方是谷子的起源中心,野生种类粟(狗尾草)在我国分布广泛。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碳化谷子遗址近20处,其中最早的是7000多年前的河南培里岗遗址和河北慈山遗址。

水稻栽培

水稻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作物。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支持了中国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的观点。如湖南玉蟾岩遗址址发现了最早的水稻标本,距今约1万年;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发现了距今约1.2万年的水稻,考古学家还在6000多年前的江苏和湖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稻田和灌溉沟。

大豆栽培

大豆原产于中国。大豆的祖先是野生大豆,分布在我国各地。在一些地方,野生大豆仍然被收集起来作为食物或者饲用。中国大豆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它早在2000多年前就传入了亚洲其他邻国,18、19世纪传入欧美。由于大豆不容易保存,考古学家在发掘中很少发现大豆。到目前为止,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时期碳化大豆只有10种,黑龙江宁安县大木屯出土的碳化大豆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此外,河南洛阳少沟一汉墓出土了一座距今约2000年的陶器仓库,上面用朱砂写着“大豆万石”字样。

茶树栽培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茶叶泡水喝和种植茶叶的国家。世界上其他产茶叶国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引进我国的茶树。在我国古代,茶首先被用作食物或药物,然后发展成为一种祭祀品。饮茶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王宝所著的《僮约》。然而,茶叶种植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在甲骨文考古研究中发现了采茶的记录。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以及最全面的茶学专著。

柑橘栽培

我国是柑橘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柑橘的国家。它可能有4000多年的历史。《尚书·禹贡》中的一句话:“厥包橘柚锡贡”是最早的柑橘栽培记录。公元前300多年,诗人屈原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橘颂》。宋代韩彦直的《橘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橘子的著作。

温室栽培

我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据《汉书·循吏传》:“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这表明,至少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当时的古人就可以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种植“反季节”的蔬菜了。西汉末年,温室不仅用于蔬菜种植,还用于珍稀动物和花卉的饲养。

竹子栽培

竹子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竹器。大约6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很轻松就可以辨认出竹子的图案。从5300年到4200年前,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了200多件日用竹器。中国人使用竹筷和食用竹笋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由于竹简的使用,让我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