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南水北调枢纽是什么 地理?

149 2024-03-19 00:06 admin    手机版

一、南水北调枢纽是什么 地理?

南水北调是从扬州开始到天津结束。南水北调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互连接,共同编织了一张“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国大水网。它是世界上覆盖区域最广、调水量最大、工程实施难度最大的调水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工程又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

南水北调的东线是以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为起点,到天津结束,贯穿了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等

  南水北调中线以丹江口水库为起点,途经唐白河流域、过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方程垭口,从河南通过隧道穿过黄河,一路北上到北京城的水源地团城湖。

 南水北调西线目前处于查勘阶段,还未建立项目,在西线工程的方案中提出以四川长江上游的支流为起点,把水抽调入黄河,主要解决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的缺水问题。

二、湖北农业发展的地理优势?

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位居长江中游的湖北,在中国农业版图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湖广熟、天下足,湖北农业的比较优势明显,连续多年粮食产量过500亿斤,在全国名列前茅;油菜、淡水产品、茶叶、柑橘、蔬菜产量和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可以说,湖北农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百姓饭碗的质量。

三、宜宾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由于地形以丘陵为主,耕种的机械化程度低,地形是阻碍宜宾农业发展的重要音素。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有南溪县的罗龙蔬菜基地,金足乡的西瓜种植,这些是宜宾农业走向多元化的代表。气候很适宜水稻生长,尽管平地少,但是水稻产量较高。有点乱,

四、地理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气候湿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和发展。

南方地区地形多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葱葱,景色秀丽,为植被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初中地理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绿洲农业:绿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冲积扇、洪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以及高山冰雪融水汇聚的山麓地带,一般呈带状、点状分布。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

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彩色农业:就是指除了单一颜色的农作物!比如花卉和园艺业生产部门所生产出的产品!还可以说棉花类型的农作物。但是一般单一的彩色农业都是指花卉等多颜色的作物。

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互相促进,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农业的特色,集中分布在顺德、南海等市。

鱼塘-台田农业:在我国华北平原中东部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洪涝、干旱、土地盐碱化,改造中低产田所采取的措施。

立体农业: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比较突出。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六、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地理方面影响?

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

②喷灌滴灌,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水源条件。

③修建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可保持水土。

④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施用熟石灰、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改造土壤性质。

⑤种植水稻需要增加水域面积:增加蒸发,比热容增大;降水可能增多,温差减少。

⑥间作套种: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减轻自然灾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种类,调整农业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⑦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⑧等高种植: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⑨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⑩果园种草:调节气候,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

⑪覆盖地膜:保温、保水、保肥、防风固沙、减少杂草生长、减小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的土地盐碱化等。

(2)不利影响

过度发展某种农业,会导致农作物种类单一,保持水土功能减弱。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加剧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入湖、入河泥沙增多,河床淤积,湖泊萎缩,防洪蓄洪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增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残留大部分随地表径流汇入湖泊,使湖泊水质下降。湖泊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会促进与农产品生产相关产业在农业生产地附近集聚中转。

②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能促进各种设施、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能促进销售网络不断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③某种农业的发展会带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④带动交通运输(物流业)、农业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不利影响

①某种鱼类的大规模发展,会导致当地原有鱼类品种的减少,由于鱼类的品种不同,捕捞技术和方法都要改变,因此会冲击当地捕捞业的发展。

②过度发展某种农业类型,可能会导致产品产量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市场的风险性,农事安排灵活性较差。

③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会增加生产成本。

七、中国地理南水北调线路怎么画?

中国地理南水北调线路目前已建成的有两条,一条是东线,从长江北岸的江都水利枢纽引水,经过江苏山东河北至北京。还有一条是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河南河北等地至北京。再有一条拟议中的西线,从青海黄河上游处引水,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至北京。

八、地理会考南水北调的考点?

地理会考中关于“南水北调”的考点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南水北调的基本概念: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实施方案及其基本原则。

2.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对于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线路: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线路(东线、中线、西线),分析各线路的优缺点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4. 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方式:熟悉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方式,包括自流输水、管道输水、泵站输水等。

5. 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和调水区: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和调水区(华北地区)。

6. 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于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7. 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与维护: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体系、资金来源、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可能涉及到的考点,具体考点可能会因地区、年份和教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您根据当地教材和考试大纲,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和复习。

九、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地区地理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1、长江流域总体位于北纬24度-北纬35度之间,东经90度-东经122度之间(经纬度位置)

2、长江流域东部邻近海洋,西部(源头附近)离海洋较远

地形:长江流域上游处于第一、二阶梯,地势高,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和下游位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

土壤:长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肥沃

植被:长江流域的植被状况与黄河相比,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得多

气候:长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特征:(1)流量大(2)汛期较长,为夏汛(3)无结冰期(4)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华北平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水源:有海河,黄河,淮河等多条河流。

十、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的影响?

有利:南水北调为华北等缺水地区供应大量宝贵水资源,解决许多人那个饮水问题和工业用水,为百姓脱贫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缓解京津等地的用水矛盾。同时,华北是中国粮食主产区,南水北调也为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束部分地区靠天吃饭的问题。而且,南水北调也为日益枯竭的黄河增加水流量,以免

流量减少带来的泥沙沉积,造成河床抬高,威胁两岸城市农村等问题。不利:南水北调两岸是经历上万年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区域,而南水北调会局部改变这些区域的环境气候特点,造成意想不到的灾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