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引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270 2024-03-18 20:19 admin    手机版

一、中国引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中国引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提高,水产养殖业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人们对优质海鲜的需求,中国积极引进并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技术

淡水养殖技术是中国水产养殖业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因为中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这种养殖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在中国引进的淡水养殖技术中,藻类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培养藻类,可以为水产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改善水质,促进生长。此外,为了保持水质的稳定,中国还引进了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如生物过滤和水循环系统。

另外,中国还引进了先进的鱼苗养殖技术。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和饲料配方,可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同时,中国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测。

海水养殖技术

中国的海水养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一个拥有庞大海岸线的国家,中国充分利用其海洋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

在海水养殖技术中,中国引进了先进的网箱养殖技术。通过在水面上悬挂网箱,可以在浅海域养殖各种海产品,如虾、贝类和鱼类。这种养殖技术不仅能够保护海洋环境,还能够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

此外,中国还引进了海水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将废水处理后再利用,可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同时,中国还推广了海洋灌溉技术,利用海水中的矿物质和养分来灌溉沿海盐碱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水产养殖品种

中国引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不仅丰富了养殖技术方式,还丰富了养殖品种。传统的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鱼、虾、蟹等品种上,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引进了更多种类的水产养殖品种。

例如,中国引进了牡蛎养殖技术。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贝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中国的牡蛎养殖技术使得牡蛎的产量大幅增加,并且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中国还引进了对虾养殖技术。对虾是一种受欢迎的水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好的市场前景。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中国的对虾产量大幅增加,满足了国内市场以及出口市场的需求。

发展前景

中国引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中国能够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海鲜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水产养殖技术还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例如,基于基因编辑的疾病防控技术和环境适应力强的新品种培育技术等,将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创新发展。

总之,中国引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提高水产品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不断创新和引进先进技术,中国的水产养殖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二、水产养殖技术?

(一)淡水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下面以黄鳝、泥鳅套养来介绍关键技术。黄鳝、泥鳅都是名贵淡水佳品,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1.建好养殖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一般20—10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地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深0.7—1米,无论是水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拦渔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2.选好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 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塌好用人工培育的。

  3.投喂配合饲料

  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厦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 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黉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蛳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碧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 ,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 ,黏合剂3%。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章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4.饲养管理

  生长季节为4—11月,其中旺季为5—9月,要勤巡池,勤管理。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6.5—7.5,水位适宜。

  5.预防疾病

  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要经常用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二)海水养殖技术

  以下主要以养殖滩涂青蛤与泥螺混养技术为要点介绍海水养殖技术。

  1.滩涂条件

  根据青蛤、泥螺的生态习性,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沙泥底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清新富含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较丰富的潮间带滩涂,以高潮带中下区到中潮带为好,尤以咸淡水交汇处滩涂更佳。

  2.滩面整理

  一是整理滩面,清除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蟹类等。二是在滩涂养殖区域周围设置围栏,栏高50厘米,网目1.8~2.0厘米,以防敌害、防践踏、防逃、防偷。

  3.苗种放养

  青蛤苗种选择本地区中间培育的,规格700—800粒/千克,个体整齐,体表光泽,无损伤。播苗密度40千克/亩(2.8万一3.2万粒/亩),运输放养以阴天为宜,确保潜沙率达85%以上。泥螺苗种选择本海区的当年产天然苗种,规格以每千克3000粒右为宜,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平方米80粒左右;播苗方法用小脸盘盛少量苗种,加入少量海水,用手轻轻地均匀撒播于养殖滩涂上。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

  4.养殖管理

  青蛤、泥螺养成期间管理工作主要防灾、防害、防逃、防偷等。 在养成期间应有专人看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台风季节要及时疏散上堆的苗种,以减少损失,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抽样测定

  每半月随机取样进行生物学测定一次,根据生长状况与成活率情况采取分苗或补苗等相应技术措施。

  6.采收

  青蛤壳长达到3.5厘米就可收获。一般采捕旺季是在春、秋两季,尤以秋季为宜。泥螺的养殖周期较短,一般放苗后经3个月养殖即可达到每千克250粒左右的商品规格。收获方法以人工收获为主。

三、引进新的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对于粮食供应、就业创造和外汇收入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了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引进新的水产养殖技术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为什么引进新的水产养殖技术

当前,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水质污染、饲料利用率低、疾病防控不力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养殖业的稳定发展,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引进新的水产养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 提高养殖效率:新的技术可以改善水质环境,提高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率。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养殖业的盈利能力。
  2. 减少资源消耗:新的技术可以优化饲料配方,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同时,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更好地保护水生态环境。
  3. 改善养殖品质:新的技术可以提高养殖品种的养殖品质,如肉质的口感、鱼体的色泽等。这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优质水产品的需求。
  4. 促进养殖产业升级:引进新的养殖技术可以推动养殖业从传统的规模化养殖向智能化、生态化养殖转变。这将有效提升养殖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的水产养殖技术

目前,国内外已经涌现出许多新的水产养殖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水产养殖品种和场景。下面介绍一些较为创新和有潜力的新技术:

水生态系统养殖技术

水生态系统养殖技术是一种将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新型养殖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模拟自然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提供养殖生物所需的适宜条件。

水生态系统养殖技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 采用生态滤池和湿地滤池等方式,净化养殖水质,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 构建多层次的养殖环境,提供丰富的饵料来源和生态位,提高养殖品种的养分利用率。
  • 增加养殖场景的多样性,降低疾病和入侵生物的风险。

远程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

远程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养殖管理模式。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环境、水生物行为等参数,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精确调控。

远程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的优势如下:

  • 及时发现和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水质异常、疾病发生等。
  • 精确控制养殖条件,提高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率。
  • 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优化养殖管理策略。

生物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如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等,可以带来巨大的创新和改变。通过编辑养殖品种的基因,可以提高其适应性、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养殖品种的无性繁殖和快速繁殖。

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引进新的水产养殖技术虽然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法规政策的制定与落实、人才培养与科研支撑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
  2. 健全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标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水产养殖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养殖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4. 加强科研支撑: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总之,引进新的水产养殖技术是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科学创新和产业协同,我们有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目前中国水产养殖是什么状态?从事水产养殖具体技术标准有哪些?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概述

基本概念与分类(1/2)

水产业的定义与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指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水域或开发潜在水域,采集、栽培、捕捞、增殖、养殖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或其他水生动植物产品的行业。包括采集水生动植物资源的水产捕捞业和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水产养殖业两部分。广义的水产业还包括水产品的贮藏、加工、综合利用、运输和销售等产后部门,渔具、渔船、渔业机械、渔用仪器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制造、维修、供应等产前部门以及渔港的建设等辅助部门,它们与捕捞、养殖和加工部门一起,构成统一的生产体系。

按生产性质、功能和方式分类,水产业可以分为水产捕捞业、水产养殖业、水产栽培业、水产采集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中国的渔业可按所有制性质可分为国有渔业、集体渔业、个体渔业、私营渔业、联合体渔业和三资企业渔业等。

水产养殖的定义: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产品分析

水产品基本概念与分类

水产品的定义: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和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包括捕捞和养殖生产的鱼、虾、蟹、贝、藻类、海兽等鲜活品;经过冷冻、腌制、干制、熏制、熟制、罐装和综合利用的加工产品。水产食品营养丰富,风味各异。低值鱼类和加工废弃物等制成的鱼粉、浓鱼汁等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利用水产动植物制成的蛋白质水鲜产品,如油脂、胶类、维生素、激素和其他制品,是有多种用途的化工、医药用品。

水产品的分类:水产品按生存环境可分为海产品和淡水产品两大类;按出产方式可分为养殖水产品和捕捞水产品;按保存方式可分为鲜活水产品、冰冻水产品、干、腌制品等;按生物种类形态可分为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等。

常见水产品种介绍(1/2)

淡水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养殖食用鱼类产量越来越依赖内陆水产养殖,大部分国家的内陆养殖都是淡水环境。中国四大淡水名鱼是松江鲈、黄河鲤、兴凯湖鲌、松花江鳜这四种鱼。松江鲈和松花江鳜一般都是生长在淡水河川区域,黄河鲤如其名生长在黄河,兴凯湖鲌则生长在黑龙江密山。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产品分析

特种水产品养殖(1/2)

特种水产品的养殖是指仅具有常规水产品养殖的一些基本特点,但在某些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上具有特殊性的水产养殖形式。常见品种有①鱼类:鲟鱼、虹鳟(冷水性鱼类)、鳗鲡、胭脂鱼、泥鳅、黄鳝等;②爬行类:各种龟、鳖、鳄鱼等,虾、蟹类: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③蛙类:美国青蛙、虎纹蛙等;④两栖类:大鲵。在常见的特种水产品养殖中,很多养殖品种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保护动物,在开展养殖活动前,需到相关部门办理捕捞、养殖、运输、经营等许可。我国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域。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关键环节

水产饲料:营养转化率是关键

水产养殖使用工业饲料比使用原料粮养殖更加科学、环保。一方面,工业水产饲料营养转化率高,直接投喂糠麸、饼粕类原料粮,营养转化率不到20%,浪费饲料原料,并且营养单一,易造成鱼类营养不平衡。水产配合饲料配方科学合理,较之单一性饲料和简单混合饲料营养更加全面、平衡,符合鱼类生长发育需要。另一方面,工业水产饲料减少养殖水域的环境污染。水产配合饲料颗粒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形成污染,有利于保证水质清新、溶氧量充足,从而降低鱼类病害的发生率,减少药物使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鱼类品质和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养殖方式:多方配合,增强效果

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发展,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全面而合理、适口性好、散失浪费少、投喂方便、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养殖者所认识和接受。笔者在基层调查时发现,使用配合饲料养殖水产动物,其效果相差甚大。究其原因,是在选择和使用配合饲料过程中,忽视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饲料加工技术(1/2)

水产饲料产品按加工工艺不同主要分为粉状料、颗粒料(传统硬颗粒料)、膨化料三种。随着环境保护和绿色健康养殖观念增强,颗粒料将逐步被膨化料取代。相比于粉状料和颗粒料,膨化料虽然价格较高,但饲料转化率更高,综合效益更好,同时对水域造成的污染较小,近年来养殖户对膨化料的接受度逐步上升。

膨化料加工工艺的要求相对于颗粒料更为复杂,主要区别在调质、膨化及液体喷涂工序。

•调质工序:在调质过程中,生产膨化料是水和蒸汽一起加,调质后的水分含量为25%左右,而生产颗粒料则只加蒸汽,调质后水分含量较低,为17%左右。

•膨化和液体喷涂工序:颗粒料生产没有膨化工序及液体外喷涂工序,而多了道制粒工序。膨化料加工工艺要求的原料粉碎更细,通过高温膨化过程能提高淀粉的熟化度,有利于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膨化料的优势:膨化料要求原料粉碎的更细,以及加工过程的高温不仅提高了淀粉的熟化度,而且膨化过程中高温高湿热的瞬间强力揉搓能杀灭原料中的部分有害病菌,因此相比于普通颗粒料,膨化料能够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以及降低发病几率。另一方面,膨化料在水中具有12-36小时的稳定度,便于直观查看鱼群的摄食情况,减少水体污染。

水质管理:核心检测参数简析

水质是指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在水产养殖中水质管理是人为的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变养殖环境(水质),使其达到更易于养殖动物生长的目的。水质的检测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标准,水质检测通过仪器和试剂盒来实现,也可以肉眼观察,肉眼观察主要观察的是水色,水色是反映水质质量最明显的特征。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产业链

对于水产品质量要求高

中国水产品消费需求量持续增加,在水产养殖中,随着人们对水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鱼苗种类、饲料及添加剂安全性等越来越被重视。

•上游:水产育苗、饲料生产

水产养殖业上游主要涉及水产饲料行业、种苗行业、水产养殖添加剂以及水产用药等细分领域。

•中游:水产品养殖

我国水产品的主要来源包括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等,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龟鳖类、海珍类等一些水产品的养殖。

•下游:水产品生产加工水产品加工主要包括对各种水产品的加工,粗加工制成冷冻水产品以及腌制食品,精加工进一步制成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预制菜和罐头食品等。一些加工而成的水产品通过传统线下渠道如水产市场、超商,或日渐兴起的线下渠道如电商、社区团购等最终流向消费者。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商业模式

模式结合实现行业高增长

•种养模式:稻渔结合

稻渔综合种养是2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稻田养殖技术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能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同时,稻田养殖是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鳖等)养殖结合的一种立体种养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形成人们所必须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物质财富,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智慧渔业模式:智能渔场

深远海绿色养殖将成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方向。我国首个针对水产养殖业的意见出台,支持发展深远海绿色养殖,鼓励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比如;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养殖渔场项目海南启动,每个渔场年产量6,000吨鱼,可抗17级台风。

•融合渔业模式: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是水产养殖的三产融合标志性代表。我国计划推动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千岛湖就是是中国第一个休闲渔业公园,千岛湖镇唯一个吃鱼、赏鱼、钓鱼、购鱼的城市旅游景点,设有国际钓场、千岛湖品鱼馆、游钓艇俱乐部等项目。

•新商业模式:渔菜共生“渔菜共生”是一种集蔬菜栽培与高密度鱼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系统,鱼产生的排泄废弃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富足的营养,经农作物净化吸收的水又可作为养殖水返回。物种之间和谐共生运行,双方之间形成生态互利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

•跨界渔业模式:渔光互补“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

水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水产品产量指渔业(捕捞和养殖)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包括全部海水和淡水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头足类、藻类和其他类渔业产品的最终产量。1993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水产品总产量的50%,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例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水产品养殖总量为6,549.02万吨,水产品养殖产量5,224.2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79.82% ,比上年增长2.86%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135.3万吨,比上年增长3.39%,淡水养殖产量3,088.9万吨,比上年增长2.5%。预计202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在全球范围内,海产品和鱼类产品是谷类和牛奶之后人类食用的食物蛋白质的第三大来源。鱼类消费占全球人口动物蛋白摄入量的六分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为45.09千克,到2020年已增加至46.39千克,2015年至2020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57%。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政策法规

严格规范,提高品质(1/2)

近年来国务院、农业农村部等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水产养殖及饲料、饲料添加剂行业的企业登记、生产、经营等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及控制,为饲料相关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企业介绍

海大集团:水产饲料龙头(1/2)

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广州投资设立,2009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一家涵盖饲料、种苗、生物制药、智慧养殖、食品流通、金融等全产业链的高新农牧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虾苗及淡水鱼苗的研发技术,采用家系选育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通过经典遗传育种、基因工程育种、雌核发育育种方式培育出多个生产速度快、抗病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比普通苗种有明显优势。

粤海饲料:水产饲料(1/2)

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水产饲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大型的集团化优质水产饲料企业。公司深耕特种水产饲料领域,以技术领先为竞争优势,不断追求创新,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丰富的产品种类和完善的营销网络。

可点击下方 行行查 链接查看 报告全文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欢迎评论、点赞、收藏和转发! 有任何喜欢的行业和话题也可以私信我们。

五、蜗牛水产养殖技术?

养殖蜗牛时,要使用米糠、粗面粉、小麦粉、马铃薯粉、钙粉配制精饲料,然后在每天傍晚将饲料放入养殖场地中,让蜗牛进食,注意喂食前要向饲料喷洒水分,再将其放在养殖场地,吸引蜗牛觅食。

养殖蜗牛的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环境过于杂乱,滋生细菌,影响蜗牛的生长,最好可以每隔2-3天清洁一次,将蜗牛粪便、食物残渣清除干净,再使用清水将养殖箱清洗干净,让蜗牛健康生长。

六、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特别环保。水产生态养殖要依据养殖对象的生长、繁殖、习性、形态等生物学特征,依靠科技进步,对养殖环境、养殖设施等养殖系统采取技术改造和层次提升。

其技术关键点包括生态系统平衡、品种选育、绿色用药、科学喂料等,以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水环境,提高生物品质及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七、水产养殖育苗技术?

1. 池塘条件苗种池要求靠近水源、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池埂坚固,不渗不漏。夏花培育池面积以667m2左右为宜;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为2001m2~3335m2,水深1.3m~1.6m。每个渔池需备1.5kw或2.5kw增氧机1台,同时配备抽水机泵。

  2.清塘消毒鱼苗下塘前抽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让池底日晒20天左右,然后进水10cm,用生石灰75kg~100kg/667m2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3.施肥培饵鱼苗放养前10天,经过滤注水至水深0.6m~1m,施经发酵的有机肥(粪肥、饼肥均可,用量视池塘底质而定,一般100kg~500kg/667m2),以培养池中的天然浮游生物饵料。

  4.鱼苗放养鱼苗孵出后3天~4天到鱼苗长至4cm~5cm的夏花,可采用与“四大家鱼”苗种培育相似的方法,每667m2放苗3万~5万尾,约需20天~30天,然后稀疏分塘,转入鱼种培育阶段。从夏花培育成50g左右大规格鱼种,每667m2放夏花8000 尾~9000尾,同时搭配放养6cm~10cm的鲢、鳙鱼600尾~700尾。

  5.饵料投喂刚下塘的鱼苗4天~5天内不投喂饲料,摄食池中的浮游动物,当鱼苗达到4.5cm以上时,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要进行驯食,方法是:喂料前用鱼盘在投饵处拨水以发出声音刺激鱼种,然后撒一小把饵料,如此反复,每隔十几秒重复一次,每次驯食10分钟~20分钟,如此循环4天~7天,即可使鮰鱼形成群体摄食的习惯。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0%左右,每天投喂2次,投饵率3%~5%。

  6.日常管理要求溶氧大于3mg/L,pH值6.5~8.3。饲养期间每隔7天~10天注换新水1次,水深随鱼体增长而加深,逐渐增到1.5m左右;定期用浓度为0.5mg/L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以预防鱼病和调节水质。

八、以色列水产养殖技术?

以色列在沙漠地区养殖耐盐性鱼类已经有100年的历史。最先进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产量可以达到150kg/m³,饵料系数大多在1.2-1.3。养殖产生的尾水经过处理可以循环使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水损失率只有3%-5%。

九、黄陂水产养殖技术?

清塘消毒,稳定水质。科学投喂,防治水霉病。做好苗种管理,及时报告疫情。

十、超市水产养殖技术?

超市作为一个商业场所,从经营效益和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通常不会花费太多人力物力去保证鱼类的养殖环境和健康管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交叉感染、过度投药等问题经常出现,导致养殖效果无法达到最优。因此,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鱼类时,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品牌和商家,关注鱼类的来源、养殖情况和检测合格证明等信息,以保证自身的健康和权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