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包括

153 2024-03-18 22:23 admin    手机版

一、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包括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包括

水产养殖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水产养殖的成功和稳定增长,农民和养殖商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前期预防技术。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包括水质管理、疾病预防、饲料管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实施养殖业务。

1.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水质是水产动物健康生长和繁殖的基础。为了维持良好的水质,养殖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定期监测水质: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等指标,确保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 合理投放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质恶化,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因此需要根据水体的承载能力合理设置养殖密度。
  • 控制投饲量:过量的饲料会使水质变差,容易引发短期的水土污染,养殖者需要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合理控制饲料量。

2. 疾病预防

疾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导致损失和生产能力下降。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养殖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良种选择:选择健康的种苗作为起始,保证养殖群体健康,降低疾病的风险。
  •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养殖动物的体质和外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疾病的传播。
  • 合理养殖环境:提供适宜的水质、温度和养殖场所,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3. 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养殖者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选用适宜的饲料: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包括饲料种类、粒度和营养成分。
  • 合理投喂: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需求和消化能力,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投喂。
  • 饲料存储与保管:妥善存储饲料,避免潮湿和受污染,及时使用新鲜的饲料。

4. 养殖水域清洁

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 定期换水:定期换水有助于清除底部的污秽物质和净化水质。
  • 清理池塘底部: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沉淀物,避免积聚和有害物质的产生。
  • 控制水草生长:过度的水草生长会消耗水中的养分,影响水质,因此需要适时清除多余的水草。

以上是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的一些关键要点。只有养殖者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才能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盈利能力。然而,需要记住的是,每种水产动物有着不同的养殖要求,养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愿本文对于水产养殖业的从业者有所帮助。

二、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是确保水产养殖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规范化的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帮助养殖户理解并正确应用这些技术规范。

什么是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指的是在水产养殖业开始投入、建设及生产前,为了避免和减少疾病扩散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这些规程包含了养殖池塘的选址、建设、水源选择、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减少投资风险、保护水产资源、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并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养殖池塘选址:选址是水产养殖的重要一环,应考虑地质、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养殖池塘。
  2. 养殖池塘建设:建设养殖池塘要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包括合理的深度、坡度、尺寸等,以满足养殖生物的生长需求。
  3. 水源选择:水源的选择要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并且能够满足水产生物生长和发展的需求。
  4. 环境管理:合理管理养殖环境,包括水质调控、养殖底泥处理、环境卫生等,以保持养殖环境的良好状态。
  5. 动物疫病防控:采取科学的防疫措施,预防和控制常见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存。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的重要性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水产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技术要求,可以保护水产资源,防止养殖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而确保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高养殖效益:科学的前期预防工作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减少疫病对养殖产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减少生产风险:养殖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如气候灾害、环境污染、疫病流行等。通过严格执行前期预防技术规程,可以降低这些风险的发生概率,减少养殖业面临的损失。

保障养殖动物健康:养殖动物健康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合理的前期预防工作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疫病对养殖动物的伤害。

推动产业发展: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的执行可以提高养殖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前期预防措施,才能保障水产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生产风险,并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养殖户应深入理解并正确应用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规程,以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措施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措施

导言

水产养殖是一项关键性行业,不仅能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还能创造就业机会。然而,在进行水产养殖之前,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本文介绍了一些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措施,以帮助养殖者减少风险并提高产量。

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在开始水产养殖之前,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至关重要。首先,必须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检测水质,包括测量水中的氧气含量、pH值和温度。这些参数对于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健康非常重要。

其次,养殖场地应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气温、日照和水深。这些条件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

做好饲料管理

水产养殖中饲料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保证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需要定期检查饲料存储情况、饲料质量以及饲料投喂量。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养殖品质和产量,因此必须选择高质量的饲料。

  • 定期检查饲料存储情况: 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霉菌和湿度过高。
  • 检查饲料质量: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应符合养殖动物的需求。定期送样检测,确保饲料质量符合标准。
  • 合理投喂饲料: 饲料投喂应根据养殖物种和数量进行合理安排,避免浪费和过度投喂。

定期监测水质

水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要确保水质适宜,应定期监测水中的氧气含量、pH值和温度。

  • 氧气含量: 养殖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呼吸。低氧水质会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窒息死亡。
  • pH值: pH值是衡量水中酸碱程度的指标。不同的物种对pH值有不同的要求。要进行水产养殖,养殖水的pH值应在合理范围内。
  • 温度: 养殖水体的温度对于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要根据养殖物种的要求,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疾病预防和控制

防病是水产养殖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大大减少经济损失,并提高养殖效益。

首先,要定期检查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观察是否有异常行为或症状。如有异常,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定期体检: 对养殖动物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症。如发现异常,要立即进行治疗。
  • 隔离新进动物: 进行新动物引种时,应先进行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后再与现有养殖动物混养。防止疾病通过新动物传播。
  • 保持水质清洁: 清洁的水质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定期清理养殖设施,保持水质清洁。

养殖设施维护

养殖设施的维护对于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定期检查和清理养殖设施,确保设施的正常运作。

  • 定期检查设施状态: 检查养殖设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及时修复损坏的部分。
  • 清理设施: 清理设施内的污物和残留物,保持设施的清洁卫生。
  • 设施升级: 根据养殖需求,定期对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提高养殖效益。

结论

水产养殖前期预防技术措施是保证养殖顺利进行的关键。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做好饲料管理、定期监测水质、预防和控制疾病,以及养殖设施的维护都是重要的环节。只有做好这些预防工作,水产养殖才能获得稳定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养殖鸵鸟要预防什么病?

1. 寄生虫感染:鸵鸟可能遭受内外寄生虫的感染,如蛔虫、跳蚤、蜱虫等。为了预防和控制寄生虫,可以定期进行驱虫处理,并保持鸟舍的清洁卫生。

2. 疾病传染:鸵鸟容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要确保鸵鸟的饮水和饲料清洁,定期检查鸟群的健康状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隔离患病鸟只并进行治疗。

3. 营养不良:鸵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病菌的侵袭。

要合理安排饲料,保证鸟只获得均衡的营养,并提供充足的饮水。

4. 外伤与损伤:鸵鸟在饲养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环境、设施等原因导致外伤和损伤。

要注意鸵鸟的饲养环境,确保没有尖锐物品,避免鸟只之间的争斗。

5. 气候适应问题:如果鸵鸟的饲养环境与其原产地气候差异较大,可能会导致适应困难,容易患病。

在引进鸵鸟前,要做好相关的气候适应准备工作,并采取相应的保暖或降温措施。

鸵鸟养殖需要综合考虑饲养管理、疫病预防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因素,定期检查和关注鸵鸟的健康状况,以保证鸵鸟的健康成长。

五、水产养殖前期用什么菌种

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水产养殖的前期阶段,选择合适的菌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的菌种对水产养殖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择适合自己养殖场的菌种是一个关键的决策。

水产养殖前期的菌种选择

水产养殖前期,主要包括选址、水质准备、鱼苗选购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选择合适的菌种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防止疾病发生,并且提高水产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首先,选址是水产养殖前期的关键步骤。合适的养殖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水质,适度的光照和适宜的水温。不同的水产物种对这些环境因素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在选址时要结合具体的养殖物种进行考虑。

其次,水质准备也是水产养殖前期的重要工作。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对于水产养殖至关重要。在水质准备过程中,引入适当的菌种有助于提高水质的质量。例如,一些有益菌种可以分解废物和残留物质,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保持水体的清洁度。

最后,鱼苗的选购是水产养殖前期的关键一环。选择优质的鱼苗是保证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选购鱼苗时,可以考虑引入合适的菌种辅助鱼苗生长。这些菌种可以促进鱼苗的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常用的水产养殖菌种

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菌种有许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菌种及其特点:

  • 硝化菌:硝化菌可以将废物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帮助维持水质的稳定。它们对于鱼类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 好氧菌:好氧菌可以分解有机废物,释放有益的营养物质。它们有助于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减少水体污染。
  • 乳酸菌:乳酸菌可以促进鱼类的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引入乳酸菌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 藻类:藻类是养殖水体中的常见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适当的藻类可以改善水质,提供营养物质。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菌种,根据具体的养殖需要,还可以引入其他种类的菌种。选择合适的菌种需要根据自己的养殖环境和目标进行评估和选择。

如何选择合适的菌种

选择合适的菌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下面是一些选择菌种的建议:

  1. 了解养殖物种的特点和生态需求。不同的物种对菌种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了解养殖物种的特点对于选择合适的菌种至关重要。
  2. 进行科学的水质分析。通过水质分析可以了解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微生物群落等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选择适合的菌种。
  3. 参考专家意见和经验。水产养殖领域有很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人士,他们的意见和经验对于选择菌种非常有帮助。
  4. 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菌种供应商。菌种的质量和供应商的信誉直接关系到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总之,在水产养殖前期选择合适的菌种至关重要。正确的菌种选择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保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预防疾病的发生。希望本文对于水产养殖者在菌种选择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六、昆虫养殖预防腐烂病用什么药?

腐烂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对于昆虫养殖而言,一般不会发生腐烂病。但对于植物而言,腐烂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转换寄主和良好的繁衍场所。

-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目前中国生产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苹果褐卷叶蛾、桃蛀螟、桃潜蛾等害虫的专用性诱剂,主要用于害虫发生期测报、诱杀和干扰交配。

- 利用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线虫等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果树病虫,目前用苏云金杆菌(Bt)防治鳞翅目幼虫有较好的效果;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金龟子幼虫,用农抗120防治腐烂病,具有复发率低、愈合快、用药少、成本低等优点。

七、糖尿病的前期病状、如何预防的糖尿病呢?

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但是体重减轻。糖尿病最常见的病因有遗传、肥胖、感染等因素。预防糖尿病平时要注意控制饮食,控制个人的体重,尽量不要熬夜,生活要有规律。平时要注意多运动,多喝水,多吃含有粗纤维类的蔬菜。

八、水产养殖怎么样,水产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水产养殖年年有人赚钱有人亏钱。

但饲料的销量一直稳定增长,所以

等等,别理解错了,不是叫你去做饲料。而是做饲料业务员,因为....

我见过水产养殖饲料业务员最快赚钱的方法是搞定饲料经销商的女儿。

九、水产养殖预防技术

水产养殖预防技术的重要性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来源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保障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经营,就需要采用先进的预防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水产养殖预防技术是指在养殖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手段,预防和控制疾病、害虫、水质污染等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它涵盖了从养殖环境的改善到饲料管理、疫病监测和控制等多个方面,是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优势一:保障水产健康

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疾病的爆发不仅会影响养殖产量和质量,还可能导致养殖场区域性的疫情蔓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强饲料管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期监测水质等,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保障水产的健康。

优势二:提高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业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产量和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采用科学的预防技术可以帮助养殖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率,进而增加产量。例如,通过合理的饲料管理和定期检测水质,能够减少饲料浪费和疾病的传播,提高饵料的利用率,提高养殖效益。

优势三:减少环境污染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过量的饲料、粪便和养殖废水排放会带来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采用预防技术可以帮助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例如,合理控制投喂量、定期清理养殖池底、建立废水处理系统等措施可以减少养殖废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优势四: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

消费者对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采用科学的预防技术可以保证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合理的喂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可以避免饲料中的有害物质残留、疾病传播等问题,提升水产品的品质,增加消费者的信任。

优势五:实现可持续经营

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经营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采用合理的预防技术,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实现可持续的养殖模式。比如,精确的饲料管理可以减少饲料浪费,科学的养殖密度控制可以降低对水体的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水产养殖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语

水产养殖预防技术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保障水产的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实现可持续经营。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和品种特点,养殖户应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合理选择和应用预防技术,从而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水产养殖预防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十、大棚养殖海参常见病及预防?

刺参养殖技术 一、 刺参的生物学特性  刺参喜欢生活在岩礁底的浅海中,在海底匍匐,行动缓慢,10分钟可运动1米。喜欢在海藻丰富的地方。摄食:摄时将有机碎片,藻类及原生动物等,连同泥沙一起带入。摄食最高值出现在2-3月份,最低为8月份。生长温度:幼参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9-20度,适温范围为15-23度,5-15cm的海参生长温度为10-15度。繁殖:海参在水温15-17度时开始产卵,产卵盛期水温17-20度。  二、 刺参的养殖技术  (一)苗种的中间育成技术  为提供放流与养成用的大规格参苗,将刚出池体长约1厘米的参苗经过海上中间育成,使其体长达到3厘米,然后用于放流与养殖。(1)场所的选择及设施:以不投饵为条件的刺参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设在有机物和浮泥能够较容易进入并沉积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该处必须是风浪较小,有机悬浮物较多。所用设施为改良的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60*30厘米,外包网目为1.4毫米的网衣,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见图) 由于我国北方中间育成正值冬季,因此育成笼应在水面下3-4米以下,或沉于海底,不要设在表层,以免因刺参受冻害而造成死亡。此时可增加投饵次数,但每次的投饵量则应适当加大,因在低温下饵料即使剩余也不会腐败。在育成期间要依水温及风浪情况调节水层,在春季到来之后要加强管理,要及时清洗网笼,避免网眼堵塞,同时要及时清除杂物。经中间育成后,一般应在个体长到3厘米左右后进行分笼,并转入海上养殖。  (二)池塘养殖(虾池养参)技术  1、虾池环境改造  底质是刺参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刺参夏眠的重要场所。北方虾池大多数是泥质和烂泥底质,达不到刺参的生活条件,在水质无污染的情况下,虾池底质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以下改造方法:  (1)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即长度不限,宽0.3-0.3m,条石间宽1.5m左右;二种采用堆状投石法,即每隔0.5-1m投石一堆,每堆0.5m左右;第三种是满天星投石法,即随意往虾池中投石。  (2)人工参礁: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造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藏匿与栖息,大小重量以搬运方便为宜。有孔的参礁,孔径10cm左右,便于刺参栖息与采捕。  (3)其它材料:虾池内亦可投掷一些树枝、树权、树桩、筐篓等,有利于刺参的栖息,木质腐蚀后亦可做刺参饵料。旧轮胎、砖瓦、碎石、水泥管、陶瓷碎片、碎陶管等都是很好的底质材料,灰绿岩及养贻贝的胶胎也是较好的材料。旧轮胎初次使用效果不好,可以先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再用。  2)稀软底质改造方法:  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的创造悬空底质以适宜于刺参的生长,其方法有二:  (1)因为底质稀软,投物极易淤陷,刺参根本不能存活,故必须采用水泥柱、石柱、木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轮胎、瓷管、瓦片、树枝、竹制品、人工礁、石槐、石板等物吊在绳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  (2)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 上述所提及的材料即可。  2、虾池养殖刺参方法  (1)苗种与投放:刺参养殖苗种的来源有三种,第一种为秋苗,即人工培育的当年苗种,体长2-4cm左右,每亩投放0.5万头-1万头,根据换水量的大小、水的肥瘦及池塘的水域生产力加以增减,成活率一般在l0~40%,1.5-2年可以收获。第二种为春苗,即上年人工培育的苗种经室内人工越冬,个体大小在6cm左右,每亩放苗4000~8000头,当年秋冬可收1/4~ l/3,翌年夏眠前即可全部收获,成活率在70%以上。第三种为自然苗,50头~60头/kg,早春投苗,入冬前可收获80%以上,亩放苗2000头~3000头,成活率可达90%以上。采捕规格在250g/头左右,个别较大个体可达到500g/头以上。  (2)水深:水越深越好,一般1一3m。  (3)日常管理;主要加强水的管理,水体交换量越大,刺参生长速度越快,出成率越高。有潮就进,有水就换,无自然纳潮条件,用水泵进行提水。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增氧机增氧、用水泵进行内循环,日增氧和内循环2次一3次,每次2小时-3小时,以夜间为主。  (4)投饵:大多数虾池养殖刺参很少投饵,主要依靠天然饵料,以单肥藻、底栖硅藻、有机碎屑、腐蚀的小型动物尸体为食;刺参生长速度慢,周期长,为此,刺参虾池养殖人工投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刺参的饵料资源比较广泛,如发酵后的稻草及其它木本科植物、酒糟、酱糟、虾糠、麦麸、小杂鱼粉、粗淀粉等都可投喂,投饵的原则是宁少勿多,以适量为准。日投饵量是刺参体重的5%~ 10%,快速生长的适温期多投,夏眠和5℃以下不投料,日投饵二次,时间在黄昏时进行。投饵量亦可用检查肠道和暂养的方法确定,解剖1-5个海参,根据肠道的饱满度来确定投饵量;取8-10头海参放水槽中,看排便的多少、粗细以确定投饵量,一般暂养24小时即可确认。  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养殖刺参,其生长周期可缩短1/3以上,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时间内投饵和不投饵养殖的刺参体重相差二倍。用人工配合饲料,具有诱食性强,不易污染水质,虽然成本高,但养殖周期短,规格产量提高了,因而经济效益更明显。  (5)参苗的投放方法:采用逃逸法,根据刺参大小,采取不同网具,用沉石压住,潜水把参苗投放到指定地点,让参苗自然爬出。  (6)成参与参苗的质量标准  成参与参苗的质量标准是成参养成或购置参苗的重要质量依据。成参标准:个体粗壮,体长与直径比例小;肉刺尖而高,基部圆厚,肉刺行数4行-6行,行与行比较整齐;刺参颜色多变,少数为紫色和白色是上品,以质灰褐色为多,带有灰褐色斑点为好,皮厚出成率高,绿皮参质量较差,皮薄出成率低。参苗标准:体态伸展粗状;肉刺尖而高,色泽艳;头尾活动自如,运动快,伸展自然;排便不粘而散,摄饵快,排便快。  成参与参苗发现体态色暗而粘滑,肉刺秃而短,粪便粘,活动慢,管足无力,必须进行药物治疗。  三、疾病防治  1.烂皮病:为饵料污染、有机物污染、油污、无机污染、重金属及pH值波动较大、水质淡化(盐度降低17% 以下)等原因引起。治疗方法:潜水员下水,收集刺参,放于青霉素、链霉素各50ppm药液中药溶半小时左右投入池田中即可。化学污染与有机污染则停止换水,加强内循环,污染解除方可换水。雨季、淡水大量注入进水口处则加盐,使盐度在18‰以上。  2.赤潮、黑潮、黄潮:三潮必须提前预防,当透明度达O.5m以下,必须进行防治。  (1)生石灰泼撒:水深1.5m左右,将40kg/亩的生石灰碾成粉末,均匀撒落在池中,沉底变成白灰,对刺参无害。  (2)加2ppm甲醛或次氯酸钠(浓度10%左右),均匀泼在池塘表面,水体富营养化消失,对刺参无害。与生石灰结合分期使用效果更好,但不可混合使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