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怎样生产蘑菇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17 08:06   点击:25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怎样生产蘑菇

制种方法如下: 牛粪、锯末的发酵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 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 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二、蘑菇等食用菌生产是初级生产还是次级生产?

食用商品生产,什么初级生次级生产,那是扯蛋

三、目前食用菌的深度加工状况是什么?

目前食用菌深加工有几个层次.,1简单的罐装 2食用菌方便食品 3食用菌健康食品 4菌粮合姻产品 5食用菌调味品

四、草菇菌怎样制作

1 生产环境草菇菌种的生产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1)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工厂、生活区、禽畜养殖场等;(2)选用清洁水源,水质符合GB 5749规定;(3)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环境;(4)菌种培养应在保温、保湿、通风和光照良好的室内进行。

2 母种生产 2.1 培养基配方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蒸馏水 1 000 mL。 2.2 培养基制作 2.2.1 配制 将马铃薯切成0.5 cm×0.5 cm×0.5cm左右的方形小粒,加入蒸馏水1 000 mL,置于锅内(小铝锅或不锈钢锅)煮沸20~30 min。煮至马铃薯熟而不烂时,趁热用4层纱布过滤,获得马铃薯抽提液,然后把琼脂加入抽提液中继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到琼脂完全熔解,加入葡萄糖,补充蒸馏水至1 000 mL,充分搅拌均匀。 2.2.2 分装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用玻璃试管分装,装量为每管8~15 mL,高度为试管长的1/5左右。将试管口抹干净,随后塞入棉塞或硅胶塞,并用牛皮纸包扎。 2.2.3 灭菌 将包扎好的试管直立放在高压灭菌锅内加热灭菌。加热到压力达0.05 MPa时,打开排气阀,排尽锅内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回复到0时,关闭排气阀。重复操作2次。当压力升到0.1 MPa(温度为121℃)时维持30 min后停止加热,待指针回复到0时,打开锅盖,取出试管,并趁热将试管倾斜摆放在桌面上,试管口比试管底部高1~1.5 cm,冷却后形成培养基斜面,斜面长度为试管长度的1/2~3/5。 2.2.4 灭菌效果检查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置于(30±2)℃条件下1~2天,检查是否有细菌或霉菌的菌斑。 2.3 消毒 将接种用具、培养基放到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内。接种箱应用气雾消毒剂消毒,用量为5 g/m3;或用紫外线灭菌灯照射30 min。超净工作台使用前应开机预热30 min。 2.4 接种 消毒后进行接种。接种人员要注意卫生,戴口罩,手部和试管表面要用70%~75%医用酒精消毒。接种用具用酒精灯进行火焰灭菌,放于接种箱内支架上冷却后备用。接种操作在酒精灯火焰四周的无菌区进行。接种时,左手同时握着转接母种试管和待接斜面培养基试管,试管口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3 cm处的无菌区,右手迅速拔开棉花塞,并用接种钩在转接母种试管中挑取绿豆粒大小的菌种体迅速转接到待接斜面培养基中。接种位置为培养基斜面前端1 cm处,且菌种体菌丝面朝上,接种后迅速塞上棉花塞。将已接种的斜面培养基试管用牛皮纸包扎试管口,并于距试管口8 cm处贴上标有菌号和接种日期的标签。 2.5 培养 将接种后的试管置于30~32℃培养箱或培养室恒温培养5~7天,当菌丝长满试管并产生少量红褐色厚垣孢子时结束培养。 2.6 性状指标 菌丝应呈灰白至黄白色,浓密粗壮,萌发生长快分布均匀。气生菌丝旺盛,爬壁力强,分枝角度大,能产生大量红褐色的厚垣孢子。 2.7 保藏在15~20℃下保存,每隔2~3个月转接1次每个菌株最多转接4次。

3 原种生产 3.1 栽培基质要求应符合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099的规定。 3.2 培养料配方棉籽壳100 kg、麸皮6~8 kg、生石灰4~5 kg,料水比1∶1.4~1.5,pH 8.0~9.0。 3.3 堆制发酵将培养料按配比混合,预湿后起堆,堆沤发酵4~5天。堆沤期间翻料1次。 3.4 装瓶装料时要求pH值不低于8.0,含水量为60%~65%。用750 mL玻璃菌种瓶装料,装至瓶肩为度,稍压实培养料,塞上棉花塞后,用牛皮纸包扎。 3.5 灭菌将分装好的原种培养料移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密闭加热灭菌。当压力升至0.05 MPa时打开排气阀,排放锅内空气,待压力降至0时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升温;当压力升至0.1 MPa时打开排气阀,排放锅内空气,待压力降至0时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升温;保持压力0.14~0.15 MPa(温度为126℃),2 h后停止加热,当灭菌锅压力降至0时取出培养料进行冷却。 3.6 消毒与接种消毒和接种与母种生产相同,每管母种接5~10瓶原种。 3.7 培养在30~32℃下培养10~12天,待菌丝长满瓶并在瓶肩形成红褐色厚垣孢子时结束培养。 3.8 性状指标菌丝灰白至黄白色,粗壮、密集,萌发生长快,分布均匀,在瓶肩形成大量红褐色的厚垣孢子。 3.9 保藏在15~20℃下保藏不超过30天。 4 栽培种生产按原种生产。装料采用750 mL菌种瓶,或采用13 cm×26 cm×0.05 mm规格聚丙烯塑料袋。灭菌按原种生产灭菌方法进行,也可以在100℃下保持10~12 h。每瓶原种接50~100瓶(或袋),接种后在15~20℃下保藏不超过20天。性状指标应符合3.8规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食用菌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