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稻钻心虫怎么防治?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06 16:32   点击:110  编辑:admin   手机版

水稻钻心虫怎么防治?

以内吸性农药防治最佳。每亩用5%锐劲特胶悬剂40~50毫升;或48%乐斯本50~60毫升。

(1)消灭越冬虫源:通过耕翻种植或浅旋耕灭茬,减少稻桩残留量,清理稻草,铲除田边、沟边的茭白、杂草,以减少虫源,破坏螟虫越冬场所,降低螟虫越冬成活率。

(2)更新水稻品种:压缩或淘汰少数特别感虫的品种,以减少化学防治压力和发生基数。

(3)肥床旱育:与水育秧相比,肥床旱育秧田二化螟的落卵量低,大田受害轻。

(4)淹水灭蛹:因二化螟初孵虫危害水稻叶鞘,因此迟熟冬作田、草子留种田,在化蛹期淹水3.5~6.5厘米,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或在第一、第二代幼虫老熟期放干田水,让幼虫钻入根标化蛹,化蛹期淹深水3天,可将大部分蛹淹死,杀虫效果达90%以上。

(5)适期迟播,栽培避螟:全面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可适当推迟水稻播种期,使易落卵的水稻苗期避开一代螟虫产卵盛期,降低秧田落卵量,减轻一代螟虫的发生量和全年发生基数,达到栽培避螟的目的。

(6)用频振式杀虫灯或性引诱剂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量及卵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杀成虫,一盏灯可控制4公顷水稻面积,降低落卵量70%左右,在4月中旬装灯,并挂上接虫袋,每日傍晚开灯,次日凌晨关灯,9月底撤灯,此法一次投资,反复使用,且诱捕的害虫无农药污染,可作为优质天然水产养殖蛋白饲料,可谓一灯多效。性引诱剂诱杀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要保持水盆诱捕器的盆口高度始终高出稻株20厘米,诱芯离水面0.5~1厘米,水中加入0.3%洗衣粉,傍晚加水至水位控制口,每10天更换一次盆中清水和洗衣粉,每20~30天更换一次诱芯,以达到无公害防治的目的。

(7)药剂防治:①坚持“狠治一代,普治二代”的防治策略。一代以压低基数为目标,秧田集中防治,防效明显。二代以控制危害为目标,保产夺丰收。②掌握虫情,保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③选准药剂,保证防效。药剂防治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代次因地制宜选择药剂,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做到轮换用药,减缓抗药性,选择低毒和生物农药。④正确施药,发挥药效。防治二代二化螟,大水泼浇和粗喷雾的施药方式优于细喷雾和弥雾,掌握在枯鞘期用药剂防治。

在卵孵化盛期对每亩卵量50块以上田块及时喷药防治,防枯心、枯鞘可在蚁螟期(卵孵化盛期)用药;防白穗可在水稻破口初期(破口10%左右)用药,虫量大发生时,需在用药后5~7天防第二次。适用药剂:每亩用5%锐劲特胶悬剂40~50毫升;或48%乐斯本50~60毫升,以防治一、二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具广谱性和持效性,并可兼治灰飞虱、稻象甲;生物农药苏特灵,于卵孵、低龄高峰前用药;每亩用51%稻农1号50克,或46%特杀螟60克,兑水37.5千克喷雾。

水稻矮缩病如何防治?

水稻齿矮病又称裂叶矮缩病,发病后染病株矮化,叶尖旋转,叶缘有锯齿状缺刻。苗期染病心叶的叶尖常旋转10多圈,心叶下叶缘破裂成缺口状,多为锯齿状。分蘖期染病植株矮化,株高仅为健株1/2,叶片皱缩扭曲,边缘呈锯齿状,拔节孕穗期发病,在高节位上产生1至数个分枝,称“节枝现象”,分枝上抽出小穗,多不结实。有时叶鞘叶脉肿大,病株开花延迟,剑叶缩短,穗小不实。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育和换种抗病品种,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隔离病毒感染,提高种子发芽率;并合理作物布局,早播要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连片种植,尽可能种植熟期相近的品种,尽量减少单、双季稻混栽面积;收获时要背向割稻。

2、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深翻晒田,清除田边杂草,在水稻生长期及时追肥,同时在拨节孕穗期喷施壮穗灵能强化农作物生理机能,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

3、治虫防病。在发病初期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