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网箱养殖黄鳝怎样网箱养殖黄鳝

242 2023-01-07 17:01 长孙剑    手机版

一、如何网箱养殖黄鳝怎样网箱养殖黄鳝

1、网箱制作。网箱用尼龙网片或铁丝网制作都可以。网箱长2米、宽2米、高0.6~1米、或长3米、宽1米、高0.6~1米。网箱有浮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养黄鳝多用敞口固定式网箱、在水位变动较大的水域也可用浮动式网箱。

2、网箱放置。网上上口有盖,在盖的一个角上做一个活口,平时盖上。捞鳝鱼时从活口解开,伸进捞海捞捕。网箱可以放在池塘、河道、沟汊、港湾中,只要水没有被污染,夏季不会断水,有一定风浪但风浪不太大的地方就可以。

3、放养时间。河道、湖泊中的水比池塘水升温慢,华南地区2月中旬,华北、华东地区3月中下旬,东北地区还要晚一些,水温升到15℃时才放。

二、养殖黄鳝年收益十万需要多大面积。网箱养殖,需要投入多少?

原创问题:大约需要120个六平方网箱,需要30-50亩面积,似水源情况而定,水源条件好每亩可投四十个网箱,投入一个六平方网箱在1000元(苗、饲料、药品)。

五亩地,的150多个网箱,要看投入鳝鱼苗密度

三、养一网箱10平方米的黄鳝约投资多少

人工养殖黄鳝

人工养殖黄鳝,通常人工养殖的黄鳝比自然界的黄鳝饲养充足,便于饲养,投资小,因而生长较快,个体之间的差别较小。通常一龄鱼体重19-96克,二龄鱼体重74-270.5克,收益大,是农村家庭副业生产的一项好门路。

养殖黄鳝要因地制宜,注意科学管理,有几个方面必须注意:

一、鳝池建筑

养鳝池应选择避风向阳,水源方便的地方。池的大小根据养殖的规模和数量而定,面积不宜过大,一般数平方米至数十平方米。家庭副业养殖以4-5平方米为宜,水源好,饵(饲)料充足的地方,也可建造数十平方米的池子。农村家庭养殖,可以利用房前房后,宅旁园地的积肥池,旧粪坑,废沼气池等加以改造利用。

鳝池的形状可因地制宜,长方形、方形、园形均可,池深1.5米左右。建筑方式有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三种。鳝池多用砖石沏成,池壁、池底、池角等处,用水泥砂浆三合土勾缝。池底根据土质的坚实程度,可以分别采用摔砖石夯实底、铺砖底、水泥底和三合土底;三合土厚度应不少于13厘米。池的内壁可用砌砖,水泥涂抹或砌三合土,三合土厚度应在3厘米以上。

如果鳝池四周均是旱地,土质又较坚硬的话,也可因地制宜,建造土池作为养鳝池。土池建造比较简单,先根据养殖的规模和要求挖池,挖好后再将池底夯实即可。为防止黄鳝打洞逃避,池底和池壁最好都用油毡铺垫,池边、池角都不留缝隙。土池成本低但耐用性较差,容易发生黄鳝钻逃。不论土池还是砖石池,四周墙顶,池壁的上半部应略为向内倾斜,避免雨水流入池内,造成池水灌满逃鱼,墙需高出地面20-30厘米。

鳝池建成后,先要灌水清池。一是检查是否漏水,以便及时修补。二是用以清除三合土,碎砖石中的有害物质。灌水一个星期后将水排出,再在池底铺上30-50厘米厚的肥泥,并在泥中掺和一些秸杆和厩肥、绿肥,以增加有机质。池底的肥泥软硬要适度,即要便于黄鳝打洞穴居,也不能泥质太软使洞淤塞,或造成混穴相互掺在一个洞内,影响黄鳝正常生长。土质太硬,水无法渗透到下层,黄鳝不易打洞,池底得不到充分利用,将影响黄鳝产量。

池底铺好以后,灌入清水,水深15厘米左右,水层以上的池壁与池坎应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黄鳝习惯于穴居生活,但常不时地头伸出水面进行气呼吸,若池水过深,黄鳝就得游出洞外进行呼吸,这样对生长不利。另外,黄鳝翻墙逃越的能力很强,可全身跃起,头部向上伸出墙外,也可用尾巴伸出壁外,勾住外面物体,然后身向上翻越出池。所以,水源与池坎的距离应保持在黄鳝的体长以上,以防止其逃跑。

鳝池需有进、排水口设施、排水口略低于水平面,进水口要高于水平面,设在排水口的对面。进、排水口可分别安装进水管和排水管,管径3-5厘米管口蒙有塑料网布或铁丝网,以防黄鳝从管口处逃,通过进排水口可以调节池水,使池内经常有少量清水注入,以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鳝底池部一方要开一漏洞,以作排水用。

在我国南方,夏季气候炎热,鳝池水面的二分之一常种植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鳝池的周围还可种些瓜类攀藤植物,以起遮阴降温作用,有利于黄鳝的生长发育。此外还可模拟自然生活环境,在池底放入石块、断砖、树墩等,作成人工洞穴,以减少黄鳝在池底钻洞。捕捉时,只要揭开覆盖物,就可见到数十条黄鳝集居一起,起捕非常便利。

二、苗种投放

(一)苗种来源:一是来源于野外捕捉。二是来于自繁自养。目前基本上是依靠前者,即依靠捞取自然受精卵和捕捉野生幼鱼苗来作苗种。

每年立夏到端午节前为黄鳝的产卵繁殖盛期,此时可在塘、堰沟、田的浅水岸边,寻找黄鳝的产卵鱼巢,捞取受精卵或苗进行孵化和放养,也可采取在野外放鳝笼诱捕的办法获得幼鳝,然后选择无病无伤,背侧呈深黄并带有黑色褐班点的幼鳝作为留种放养。已经养了黄鳝的地方,可选择一些个体健壮的黄鳝作为亲鱼,让它们在产卵池内自然产卵繁殖,就地解决留种问题。

(二)苗种规格:黄鳝大小不一,会有争食和互相残杀现象。所以,苗种不仅要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而且要规格整齐,大小均匀。为保证鱼苗放养后成活率高,生长快,放养的规格以每尾25克左右为好。

在已经放了黄鳝的地方,可采取保护好幼鳝越冬的办法来保存幼苗种。具体办法是:每年10月份左右将大黄鳝全部捕捞起来,小黄鳝则任其留在池中,让它们钻入泥穴越冬。越冬时应把池水放干,保持土壤湿润就行。在气温低的地方,可在池土上面覆盖稻草,以保温防冻。到第二年春暖以后,放入水池,幼鳝即出穴觅食,成为第二年的饲养苗种。

(三)放养密度:黄鳝生长缓慢,幼苗成活率低,一般都不用当年幼鳝养殖,而用上一年繁殖的幼鳝进行养殖。每平方米饲养池可投放25克重的苗种60-80尾,如饲养得法,饲料充足,水质良好,每平方米可投放鳝鱼苗种200尾左右。

(四)放养时间:放养时间与各地温度有关。黄鳝的生长适温为15-30℃,10℃以下完全不摄食而进入休眠期。我国南方开春较早的地方,黄鳝每年3月就出洞觅食,因而在3月就可以向养鳝池投放苗种。各地水温回升早迟不一,苗种投放时间以水温为准,通常在15℃左右。

苗种放养宜早不宜迟,早期放养幼鳝刚开始活动,急于大量取食,对饲料要求不严,既易于驯化,又能延长养殖时间,有利于提高产量。

三、饲料培养

人工饲养黄鳝,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好鲜活饲料,一供黄鳝摄食。人工繁殖蚯蚓、蝇蛆是目前发展黄鳝饲料的一个重要途径。

蚯蚓养殖,养殖方法有坑养,箱养和盆养三种。坑养是在地上或在地下,用砖砌成深35厘米左右的长方形或方形的砖坑进行养殖,箱养是采用40×20×30(厘米)的小木箱养殖,盆养是利用各种大小的木盆或陶土盆养殖。

下面仅将室外常用的床式养殖法简介如下:蚯蚓养殖床要选择空气流通的露天场地,养殖床3×1×0.5(米),全部用砖砌成,砖缝之间用细沙堵塞,为了做到冬暖夏凉,养殖床一半在地下,一半高出地面。养殖床先铺上10厘米厚的土,土上再铺5厘米厚的浸泡了水分的稻草,然后放入2克左右的种蚯蚓约1200-1600条,定时投铒。让其自然生长,繁殖,一般经三个月的饲养,蚯蚓的数量和重量可增加10倍。

蚯蚓常用的饲料有垃圾、牛粪、猪粪、羊粪、兔粪、鸡粪以及杂草、树叶、木屑等。投草前应将草料和粪便分层堆置,一层粪便、一层草地铺上去,每层厚度约6-7厘米左右,每铺3-5层浇一次水,以堆底出水为止,当堆料一次发酵后,再将内外上下彻底翻转,大约十多天后,堆料呈现咖啡色,达到了熟化,细碎、无杂的目的,而且没有酸臭味,不含有气体。

蚯蚓吃的饲料,要定点分批投喂,不宜堆积过多,一般以表面吃光为准,当发现养殖床内的饲料变黑变细时,就要另外添加饲料,若能撒入少量麦麸,或玉米粉,将更有利于蚯蚓的繁殖发育。

蚯蚓善湿怕干,养殖床要保持潮湿,又不能积水,适宜生长的地温为15-30℃,湿度应控制在30-40%为宜。

蚯蚓养殖要注意防逃和防害,蚯蚓的防害有蛇、鼠、蛙、蚂蝗和蚂蚁,一般养殖床上方应加上细铁沙网作的棚盖。

蚯蚓的粪便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影响蚯蚓的生长。清除粪便可用“防锈洁”,在蚓粪和旧饲料堆旁,堆上新饲料,利用蚯蚓灵敏的嗅觉,只要40小时,蚯蚓就会全部跑到新饲料中去。清除出来的粪,卵混合物,另外堆集别处,上盖湿稻草遮光保湿,通常约20天蚯蚓就可孵化出壳,此时可用先酵好的优质饲料诱集,然后转入养殖床内饲养。

四、饲料投喂

人工饲养黄鳝,投喂蚯蚓等活饵效果较好,也可以采用混合配方的颗粒饲料进行投喂。放养的头几天可以不投喂,以后可投喂蚯蚓、鱼、虾及切碎的动物肉脏,并逐步渐混入麦麸、糠饼、菜叶等,使幼鳝养成取食混合饲料的习惯。长期投入单一饲料,黄鳝食性难以改变,不利于养殖。

黄鳝喜欢夜间觅食,因而投喂饲料以傍晚为好,投饲量依养鳝池的面积和养鳝尾数的多少而定。一般每天投喂饲料350-500克/米2,约占鱼体重的6-7%左右,投喂方式可以将饲料装在蒙有纱网的木框内定点投喂,也可以全池均撒,免得黄鳝群集争食。投喂次数可以每天一次,也可以两天一次,即要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给,又要防止饲料过剩,败坏水质,造成疾病。

黄鳝生长与水温关系非常密切,其生长适温为15-30℃,25-30℃时摄食最为旺盛,因此投饲量也要根据水温高低进行调节,当水温在15℃以下时摄食降低,投饲量可以减少到鱼体重的3-5%,当水温在10℃以下时,黄鳝停止摄食,此时可不投喂,当水温在30℃以上时,黄鳝浮游水面,不摄食,并有死亡危险,需遮荫、换水,以降低水温。投饲多在夜间进行。

五、日常管理

黄鳝有同类相残现象,养殖中最好按不同的大小规格分池饲养。一般可以分亲鳝繁殖池,苗种培育池和成鳝饲养池。其中繁殖池和饲养池可以合并,苗种池通常以肥水为主,培育水蚤和其他小虫,供幼鳝摄食。

黄鳝白天不大出洞,夜间或雨天很喜欢窜游,鳝池水位应稳定在10-15厘米左右,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黄鳝随水上涨,越坎逃跑。鳝池保持良好水质,是取得高产的关键之一。当水中含气量低于2毫克/升时,黄鳝食欲不振,常有吐食现象,因此,每隔2-3天鳝池需换水一次,夏天高温季节,更应增加换水次数,同时注意清除残饲和杂物,以保证鳝池水质清新,水体溶氧充足。养殖黄鳝的水源要防止农药污染,含碱性重的泉水也不能入池。另外要注意防止猫、鼠、鸭子、水鸟、野兽等入池捕食黄鳝,可设栏网遮栏或设笼,卡捕捉。

黄鳝越冬时应排掉池水,有冰冻的地方,可在润湿的池底上而覆盖草包或稻草,以防寒保温。冬季如有废热水或其他保温措施,可延长黄鳝生长时期,增加出池规格,提高产量。

六、疾病防治,黄鳝的几种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如下

(一)肤霉病,又称白毛病。由水霉菌引起,发生在黄鳝体有伤口的地方。并迅速在体表蔓延扩大。病鳝体生“白毛”,食欲不振,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入池饲料前,鳝池应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池消毒,捕捉放养过程中不要使鳝体受伤,同池饲养的黄鳝规格应大体相同,以免争食咬伤。发现病鳝后可用400ppm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遍撒,或用1%的孔雀石绿直接涂敷病区,也可用浓度为2%的盐水浸洗。

(二)打印病,由细菌引起。体表腹部和尾柄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园形红斑,以后表面腐烂,骨骼外露死亡。

防治方法,用1克/米3漂白粉或1克/米3五倍子全池泼洒。大鱼可用5毫克/公斤金霉素或氯霉素注射。

(三)肠炎病,又名烂肠瘟。由细菌引起,病鳝头部发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

防治方法,每100公斤鱼用磺胺胍5克或呋喃西林4克拌入饲料投喂,连喂一周,同时用漂白粉(1克/米3)全池消毒。

(四)赤皮病,又名赤皮瘟。由细菌引起,病鱼体表局部出血,发炎、脱鳞,瘦弱致死。

防止方法,运输和捕捞时勿使鱼体受伤,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或全池泼洒;将病鱼放入2.5%的盐水中浸洗15-20分种:用磺胺噻唑(5克/100公斤鱼)拌入面粉糊内晒干投喂。

(五)腐皮病,由细菌引起。病鱼体表出现许多圆形红斑,有的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表皮腐烂可见骨骼和内赃。

防治方法,放于池水,清除底泥,换入新土后注入新水,再将黄鳝转入。此外,可用25万单位/米3乳糖酸红霉素泼洒,或每公斤蚯蚓拌和2.5克磺胺胍投喂。

(六)疖疮病,由细菌引起,病鱼体表有溃疡脓胞,充满浓汁。防治方法,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挂篓;病鱼可用10%盐水洗擦患部。

(七)梅花斑病,由细菌引起,是黄鳝的常病。病鱼背部出现黄豆或蚕豆大小的黄包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更换新水:在池内放养蟾蜍,利用蟾蜍液消毒。

(八)球虫病,由艾美虫寄生引起,病鱼肠管内壁形成许多灰白色的肿瘤,肠壁组织溃烂,并蔓延到其他器官。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百公斤鱼用碘2.4克硫磺粉100克拌料投喂。

(九)毛细线虫病。由毛细线虫寄生体内引起,是黄鳝的常发病。病鱼常因毛细线虫寄生肠内引起肠壁发炎,造成食欲不振,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杀死虫卵。发现病鳝后,按每百公斤鱼用10克敌百虫晶体(90%)拌入饲料内投喂。

(十)发烧病。由养殖密度过大引起,黄鳝体表分泌的粘液在水中积聚发酵,释放热量使水温骤升,溶氧降低,黄鳝焦急不安,相互纠缠,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鳝池内可混养少量泥鳅,吃掉剩饲,通过泥鳅上下窜游,防止黄鳝互相缠饶。发病后立即更换新水,或每平方米鳝池泼洒万分之七的硫酸铜溶液50毫升。

(十一)感冒病。由于水温变化引起,注入的新水水温低于池水水温,黄鳝不能适应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温度过低的井水或泉水时,应经过地面一定流程,使水温升高后再注入池中;黄鳝越冬时可排去池水,并在池土上面覆盖稻草防寒。

七、养殖方式

黄鳝养殖可分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方式。

(一)池塘养殖,可建水泥池或小土池进行养殖。水泥池要铺30厘米左右的有机质较多的粘土。小水池则可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的旧粪池。小水池,废弃的沼气池等进行。池形不论,只要能防逃就行。家庭饲养黄鳝也可在大缸内进行。

小土池若底部腐殖质丰富,可以不必垫土,池里可铺10厘米左右的豆类或油料作物的秸秆,并适当放些乱石、断砖、草渣块和树根,供黄鳝栖息,然后灌入10-15厘米深的水,再适当放进一些粪肥,培肥水质。平时还要定时投喂蚯蚓 肉、蚕蛹、小鱼、屠宰场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也兼喂部分米糖、麦麸、菜芯等植物性饲料。

池养黄鳝多为上一年繁殖的幼鳝,每平方米的投放量以不超过200尾为宜,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1-7%,在5-9月的黄鳝摄食盛期日投饲量可增至10%。霜降后黄鳝入池越冬,可停止投饲。

(二)稻田养殖,稻田养殖黄鳝可利用黄鳝喜食水生、陆生昆虫及其幼虫习性,起到除虫作用。即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到一定数量的黄鳝。

稻田养殖黄鳝关键是防逃。田埂要充实加高,不能有泄漏,田埂高出水面20厘米,以免黄鳝翻埂逃走。其次是注意使用农药问题。对黄鳝影响最大的农药是敌敌畏和1605等。

稻田养殖黄鳝多以不投饵的粗放为主,放养量应控制在10尾/平方米左右,若放养量增大,则需定期投饲,以保证摄食需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