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饲料氨化及青贮藏方面的问题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06 10:11   点击:24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使用袋贮时,把饲料压缩后装袋,不会影响其在袋内的无氧发酵。下面是我写的一点资料,供你参考:

粗饲料的加工与利用方法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李思齐

一.物理I理法

(一)铡短与粉碎法:能缩小体积,增加瘤胃微生物对秸秆的接触面积,可提高进食量和通过瘤胃的速度。通常牛饲用秸杆长度为4~5厘米,羊用秸杆长度为2~3厘米。铡短粉碎对玉米秸和玉米芯很有效,与不加工的玉米秸相比,可提高采食量25%,提高饲料效率35%。但任何料都不可粉碎得过细,牛大量吃进过细饲料后,会影响其瘤胃机能和反刍,或者尚未被微生物充分发酵就通过了瘤胃。若能把秸秆粉碎后再压制成颗粒料喂牛羊,其干物质采食量又可提高50%。并使饲料效果大大提高。若秸秆颗粒料中再配入精料,效果更佳。还可洒上淡盐水(盐水浓度0.5%)以增进食欲。

(二)高温高压I理法:一种是使秸秆经高温(1500C以上)、高压(10~20kg/平方厘米)I理后喷放,使秸秆膨化;另一种是蒸压秸秆(28kg/平方厘米),可使牛的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8%和6%。但这种I理设备复杂,成本高,其效果不如化学I理,很少采用。

二、化学方法

近一个世纪以来,用化学I理法提高秸秕饲料的营养价值己取得了较大进展,有些化学I理方法已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生产中主要用氨、尿素、氢氧化钠、石灰等碱性化合物I理秸秆,使其打开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之间对碱不稳定的酯键, 使纤维素发生膨胀,改变秸秆中木质素、纤维素的膨胀力与渗透性, 进而使酶与被分解的底物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瘤胃液易于渗入,使底物更易被酶分解,而形成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吸收后便作为能源而被利用,并可同时释放出细胞内的粗蛋白质,从而达到改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了对秸秆内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其化学I理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氨化处理法

1.氨化I理的优点:一是可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其中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8~12%,甚至更高;秸秆的含氮量能提高0.8~1%,可减少对粗蛋白的供给量。经处理后的秸秆,基本上相当于中等干草,可作为牛羊主要的粗饲料。二是可提高采食量20%。三是可使含水量较高的桔杆直接贮存,免除翻晒造成的营养损失。四是可杀灭夹杂在秸秆中的野草种子。五是成本低廉,方法简单,易于推广。用氨化秸秆喂家畜,可促进增重,降低饲料成本。

2.要进行好氨化I理,首先需决定使用何种氨化剂及其用量:目前,我国使用的氨化剂主要有尿素、氨水、液氨和碳氨。各种氨化剂的用量详下表

表一 氨化剂的种类与用量(张秀芬,1988)

氨化剂 尿素

CO(NH2)2 氨水(NH3.H2O) 液氨(NH3) 碳氨(NH4HCO3)

浓度25% 浓度22.5% 浓度20% 浓度17.5%

用量

(占M杆风干重量%) 2-5 12 13 15 17 3-5 4-5

氨水用量:按17.5%的浓度氨水,即每吨用170升;20%的浓度氨水,每吨用150升;22.5%的浓度氨水,每吨用134升;25%的浓度氨水,每吨用120升。注意,氨水只能用合成氨水,含氨量不能少于17%,否则秸秆的水分含量过高,长期贮存困难。

也有人主张用50%浓度的氨水10~12公斤,来I理的。如用12kg氨水,氨的用量已超过5%。建议最高用量不可超过10%。

硝铵不能作氨化剂,因硝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亚硝酸盐,会使动物中毒。

无水氨或液氨是制造尿素和碳铵的中间产物,并有毒,需要用专用设备运输、贮藏和使用。要严防漏气,注意人畜安全。液氨是适合于大规模制作氨化秸秆的一种氨源,可提高纤维消化率21%左右。

碳铵的用量如超过5%,会增加秸杆的咸苦味,影响适口性。使用碳铵的成本低于尿素,但氨化效果不如尿素。碳氨易挥发,所以操作时要迅速。加碳铵的方法:①以液体的形式加入时,先用调整桔杆含水量的水来溶解,立即均匀地洒到秸秆上,然后迅速密封(在北方冬春季节,碳酸铵在常温水中难以完全溶解);②以固体形式加入时,碳铵不用水溶解,直接分层撒入秸秆中,层与层间距为0.5米,使碳铵逐渐挥发而发生氨化作用。

3.影响氨化效果的因素:

⑴氨化剂用量:总的来说,以不超过秸秆干物质重量的5%时,有效;超过5%氨用量的无益;一般为秸秆干物质重量的3~4%为宜。

⑵温度:氨化效果随温度提高而改进。温度愈高,氨化效果愈快愈好。夏季(380C)氨化的麦秸比冬季(70C)的粗蛋白含量高83%,日粮干物质消化率提高12%,采食量提高19.3%。一般认为只有在25 0C以上的环境中氨化,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氨化秸秆的含氮量。据报导,液氨注入秸秆垛后,温度上升很快,在2~6小时就达到最高峰,其最高温度在草垛顶部,1~2周后下降并接近周围的温度(温度的上升快慢决定于开始的温度、氨的剂量、水分含量和其它因素,但一般变动在40~600C之间)。周围的温度对氨化起重要作用。所以氨化应在秸秆收割后不久、气温相对高的时侯进行。但尿素I理秸秆的温度不能太高,故夏日尿素I理秸秆应在荫蔽条件下进行。

⑶氨化时间:氨化时间的长短要依据气温而定。气温越高,完成氨化的时间越短;相反,气温越低,氨化所需时间就越长。详表二

表二 气温与秸秆氨化时间的关系

气温(0C) <5 5~10 10~20 20~30 >30

氨化所需时间(天) >56 28~56 14~28 7~14 5~7

另据报导,当环境温度为4―170C时,氨化时间需要8周;17~250C时需要4周。

用尿素I理时,要比氨水I理延长5~7天。因尿素需首先在脲酶作用下,经水解释放出氨后,才能真正起到氨化的作用,而水解所需的时间约5~7天。当然脲酶作用的时间也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高,脲酶作用的时间就越短。一般来说,所有氨化I理时间,夏季10天,春秋季半个月,冬季30~45天左右即可腐熟使用。

⑷Me含水量:水是氨的载体,氨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铵,其中NH4+和OH--分别对秸秆提高含氮量和消化率起作用。含水量是否适宜,是决定秸杆氨化饲料制作质量乃至成败的关键。据研究,氨化秸秆最佳含水量为25~35%(秸秆本身一般含水量为10%~15%,再加上氨水中的含水量,扣除上述两项,余下的即为再加水量)。含水量过低(低于10%),水都吸附在秸秆中,没有足够的水充当氨的“载体”,氨化效果差。含水量过高,不但因开窖后取饲时需延长晾晒时间,且由于氨浓度降低易引起秸秆发霉变质。虽然再增加含水量对消化率有所提高,但超过35%时,会增大发霉的危险。详表三

表三 不同含水量小麦桔杆的氨化效果(3.5%的尿素,氨化21天)

氨化秸杆含水量 未氨化秸杆含水10%

20% 25% 30% 35% 40% 50%

粗蛋白(%) 9.50 10.15 10.33 12.19 11.29 11.15 4.27

中性洗涤纤维(%) 64.30 63.87 62.50 62.00 64.24 65.35 66.00

开窖后期霉变情况 无 无 无 无 略有发霉 发霉 无

氨化时计算原料含水量的方法:如氨化100kg小麦桔,需用浓度为25%的氨水12kg(氨水浓度为25%,表明含水量为75%。则其中含水分12kg×75%=9%),小麦桔秆原始含水量13%(则其中干物质为87%,水分13%),氨化时的计划含水量为30%(指其中干物质占70%,水分占30%)。那么,要另外加多少水才正好使氨化秸杆的含水量达到30%呢?

己知标准量为干物质70%,需水分为30%,又知小麦桔秆干物质占87%时,则所需总水量为X。因成正比关系, 则70%∶30%=87%∶X。

∴X=(30×87)÷70=37.28%。即总水量为37%。但原料中己含水13%,氨水中已含9%,故应补加水量为37.28%-13%-9%=16.28%。

也可直接计算出补加水量X,其计算式为:

x=16.28kg

⑸秸秆种类 秸秆的原来品质直接影响到氨化效果。影响秸秆的品质因素很多,如作物种类、品种、栽培的地区和季节、施肥量、收获时的成熟度、收获高度、贮存时间等。一般来说,原来品质差的秸秆,氨化后比品质好的有更明显的提高消化率和增加非蛋白氮的含量。目前用于氨化的原料主要有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秸秆,如麦秸(小麦秸、大麦秸、燕麦秸、老芒麦秸)、玉米秸、稻草秸等。此外,还有向日葵秆、油菜杆及其它作物秸秆。用作氨化的秸秆不能发霉变质。最好收获籽实后及时进行氨化I理。如能很好保存,也可根据利用时间分批进行氨化I理。

4.氨化I理方法

有堆贮和窖贮(含塑料袋氨化法、缸贮氨化法、水泥池氨化法)两种。

⑴氨水I理法 堆贮时可选用一块塑料薄膜铺在地上,把铡短到2--3厘米的玉米秸秆或粉碎处理成秸秆粉(类似粗糠)堆在上面,每100公斤玉米M秆,加注50%浓度的氨水8~10公斤,喷拌均匀。然后再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四边用土压实。也可在平坦地面上铺平厚0.15mm、长和宽各6m的聚乙塑料布,然后码放草捆,每边塑料布留出70cm,用于折叠边部封口。秸秆垛体积长宽均为4.6m,高2.1m,大约重量1~2吨。盖顶塑料布的长宽各10m,将秸秆垛严密地包裹起来。用一根前部代孔的管子将氨水或无水氨气导入垛中心。氨水用量如为25%浓度的氨水,则每吨秸杆用120升,22.5%浓度的每吨用134升,20%浓度的每吨用150升,17.5%浓度的每吨用170升。氨气用量每吨用30~35kg。待氨水或氨气导入完后,将管子抽出,并把塑料布上的孔洞扎紧或用胶布粘严,以防漏气,危及人畜安全。

窖贮时先挖一长形、方形或圆形的窖,在窖底层铺上塑料布,把铡短的如玉米秸杆装入后,每100公斤加注50%浓度的氨水10公斤。然后用塑料薄膜盖严封好。气温20℃贮7天、15℃时10天、5℃~10℃时20天,O0C~50C时30天,秸秆即变成棕色。此时揭去顶层薄膜,1-2天放净氨味后即可饲喂(放净氨气时注意防人畜中毒)。也可取多少,喂多少。取后立即密封窖口。

⑵.尿素氨化I理法 秸秆上存在脲酶,当尿素溶液喷洒在秸秆上并将之封存一段时间,尿素被尿酶分解产生氨,对秸秆产生氨化作用。

①尿素窖贮法 贮窖深度不超过2米, 每立方米饲料75千克左右。尿素配置比例为:饲料:尿素:水=100:(3.5~4.5):(20~25)。即每100kg切短的秸秆或秸秆粉,加尿素3.5~4.5%,另加水20~25%(因饲料中含水量一般在10~15%之间,另加25~10%的水,使水总量约35%左右,并将尿素溶于水中)。秸秆粉每铺30厘米厚,按比例喷洒配置好的尿素溶液。如同时加0.5%盐水(但不增加水的总量),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窖贮时要边洒尿素溶液,边搅拌,使秸秆与尿素液混合均匀。尿素溶液喷洒的均匀度是保证秸秆氨化饲料质量的关键。 当秸秆粉超过窖口呈抛物线时,再用塑料薄膜封顶,最后用湿土压实封严。开窖取料要喂多少,取多少,取后即封严窖口。取出的氨化饲料要晾晒1~2天后方可饲喂家畜。目前国内已研制生产出专用秸秆氨化处理机械。这种机械通过搓擦与 撞击将纤维物质纵向纤解,并通过同步化学处理剂的作用,使木质素溶解,半纤维素水解和降解,提高秸秆的可消化性。经处理后的秸秆含氮量增加1.4倍,干物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分别达到70%和64.4%,采食量可提高48%,饲喂奶畜可提高产奶量20.7%。另据试验,以尿素为氨源(3:100:),氨化玉米秸秆,粗蛋白增加了2倍多,相当于羊草。泌乳奶牛日粮中饲喂50%氨化玉米秸秆加50%的羊草,与全喂羊草(均为8kg),效果相同。

也可按每公斤M秆加50g尿素(即5%尿素),配成浓度为5%尿素溶液喷洒。封存时间随气温而定。麦秸、玉米秸必需切成2~3厘米,稻草5~7厘米。

②尿素秸杆颗粒料:a、尿素5%、秸杆粉70%、谷物粉12%、糖用甜菜干粉13%。另加矿物盐、维生素。使每kg混合料含150g可消化粗蛋白质。无颗粒机,也可将粉料与铡短的干草拌匀后饲喂。最好加入纤维素分解酶类,如 “保增乐”,用量为0.2―0.5%,可进一步提高对粗纤维的消化率。b、尿素2%、小麦M秆98%做成颗粒料喂。在压颗粒时温度上升到1500C,使尿素分解并释放出氨,与M秆作用,从而提高了M杆消化率和氮的含量。用绵羊饲用后,有机物质消化率从38%提高到52%。也可加入纤维素分解酶类.。如 “保增乐”,用量为0.2―0.5%。

尿素与腐植酸钠一起喂肉牛,能促进牛瘤胃发酵作用,控制非蛋白氮分解成氨的速度,避免血氨过高引起危害,并能提高非蛋白氮转化为蛋白质的效率;据内蒙古哲盟农牧学院用腐植酸钠喂肉牛试验,肉牛每头每天喂100g腐植酸钠,50天内当地杂种阉牛,日增重达1.52kg,比对照组提高36.9%;喂青年阉牛日增重达1.46kg,比对照组提高64%。

5.氨化秸秆的品质检验:氨化I理的好坏,可从下面几方面来判断:①质地 应柔软蓬松,用手紧握无明显的扎手感。②气味 成功的氨化秸秆有糊香味和刺鼻的氨味。氨化的玉米秸气味略有不同,既具有青贮的酸香味,又有刺鼻的氨味。③颜色 经氨化的麦秸颜色为杏黄色(原色为灰黄色)、玉米秸为褐色(原色为黄褐色)。如变为黑色、棕黑色,黏结成块,则为霉变。④发霉情况 因加入的氨有防霉杀菌作用。主要注意水量不可过多,一般氨化秸秆不易发霉。有时氨化设备封口I的氨化秸秆有局部发霉现象,但封口I以内的秸秆仍可用于饲喂。⑤pH值 氨化秸秆的pH值在8.0左右,偏碱性;未氨化的pH值约为5.7左右,偏酸性。

6.氨化秸秆的饲喂技术 取喂时,应将每天饲喂数量的氨化秸秆于饲喂前2天取出放氨,其余的再密封起来,以防放氨后含水量仍很高的氨化秸秆在短期内饲喂不完而发霉变质。放氨时应远离圈舍和住所,以免刺激人畜呼吸道和影响家畜的食欲。喂量应由少到多,少给勤添。刚开始饲喂时,可与谷草、青干草等搭配,7天后即可全部代替粗料并适当搭配些精料混合料一同饲喂。掺喂牛羊等反刍畜,最大用量可占日粮的40%。另加一些精料和青绿饲料。

(二)碱化法 碱化对反刍家畜有机物消化率可增到70-75%,粗纤维消化率可增到80%。方法有氢氧化钠处理法(效果最好)、石灰处理法、氢氧化钾等多种。

1.氢氧化钠(苛性钠)I理法 用于处理农作物秸秆,制作碱化秸秆。①“湿法”碱化法: 用4%氢氧化钠溶液处理30小时,然后涝出用水清洗后的碱化秸秆饲喂绵羊,采食量可提高48%;干物质消化率由38%增加到54%;氮在体内每日沉积量可提高77.8%。为了继续使用碱液,可事先用试纸测定pH值,碱化后再加入一定量的4%氢氧化纳溶液,再测一次,使其pH值前后两次相近即成。(也有用1.5%溶液,每100kg秸秆需1000kg1.5%的溶液,浸泡24~48小时的)。该法缺点要清水冲洗,污水量大,且营养物质损失多,目前较少采用。

②“干法”碱化法:用秸秆风干重的4~5%的氢氧化钠,配制成浓度为30~40%的碱溶液,喷洒在粉碎的秸秆上,堆积数日后,直接饲喂牛羊。但因粪中钠离子增多,长期使用该肥,可使士壤碱化。料中减少食盐用量。

③喷洒碱水快速碱化法:将秸秆铡成2~3cm,每kg秸秆喷洒5%的的氢氧化钠液1kg,璋杈龋24小时后即可喂用。比不I理的增加采食量10~20%.

④喷洒碱水堆放发热处理法:略

⑤喷洒碱水封贮处理法:此法适于收获时尚绿或收获时下雨的湿秸秆。用25~45%浓度的氢氧化钠液,每吨秸秆需60~120kg碱液,均匀喷洒后窖内可保存1年。

⑥氢氧化钠与生石灰混合处理法:对原料含水率65~75%的高水分秸秆,整株平铺在水泥地面上,每层厚度15~20cm,用喷雾器喷洒1.5~2.0%的氢氧化钠和1.5~2.0%生石灰混合液,分层喷洒并压实。每吨秸秆需喷0.8~1.2吨混合液。经4~8天后,秸秆内温度达到50~550C,秸秆呈淡绿色,并有新鲜的青贮味道。处理后的秸秆粗纡维的消化率可由40%提高到70%.即将切碎的秸秆压成捆,浸泡在1.5%的氢氧化钠溶液里,经浸渍30~60分钟捞出,放置3~4天后进行熟化,即可直接饲喂。有机物消化率提高20~25%。

2.石灰处理法 方法简便易行,投资少、效果好。

①石灰乳法:先将楷秆切成3―5cm,然 用4.5%生石灰液(叫石灰乳),然后将秸秆浸入石灰乳中3~5分钟,再捞出放24小时后不用清水洗,即可直接饲喂。石灰乳可继续与使用1~2次。

②生石灰法1:用1%生石灰液,或3%的熟石灰液浸泡,按溶液与饲料3:1的比例在缸中搅拌均匀后稍压实。冬季80小时、夏季30小时后,涝出沥去水液并冲洗后即可直接喂用。石灰水可继续使用,但需在每100kg石灰水中再加0.5kg生石灰。当石灰水呈褐色有臭味时,则须新配石灰水液。小麦秸秆经生石灰 (氧化钙)水溶液碱化处理后,粗纤维消化率提高20%-25%,采食量提高20%-45%。100kg碱化秸秆搭配其他饲料喂牛,幼牛每天可提高增重100-150g,乳牛多产奶1-1.5kg。

生石灰法2:先将取相当于秸秆重量的3~6%生石灰(生石灰的氧化钙含量为90~95%)放入窖内,再放入秸秆,然后加适量水到池中,使秸秆在潮湿状态下浸透3~4昼夜,取出后放置数小时后即可饲喂。用这种方法I理的秸秆喂牛,可使消化率达到中等干草的水平。

③石灰食盐混合处理法:每吨秸秆用含氧化钙量为90~95%的生石灰30kg,并先放入2.0~2.5吨清水中进行熟化,并添加10~15kg食盐,然后用澄清液浸泡切碎的秸秆,经24小时后,把秸秆捞出,溢出水分,再放24~36小时后饲喂。这种方法营养价值可提高0.5~1倍。

石灰法I理的秸秆易发霉,如同时加入1%的氨,可防止秸秆发霉,因氨是一种防腐剂,能抑制霉菌生长。为了调节这类饲料钙磷平衡,可考虑按0.5%量加入脱氟磷酸盐(如脱氟磷肥)。

(三)酶解法 粉碎后如添加纤维酶(市售保增乐按0.2--0.5%添加即成)、多聚糖酶等酶制剂,可显著提高消化率。.

三. 微生物I理法(发酵法)

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分解秸秆粗纤维的微生物,一是试图在体外制造出反刍动物人工瘤胃的条件。研究表明,瘤胃微生物有细菌和原虫两类,通常每克瘤胃内容物含有150~250亿个细菌和60~180万个原虫。瘤胃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所产生的纤维分解酶能将粗纤维分解形成挥发性脂肪酸而被吸收后作为能源;同时能将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合成菌体蛋白;能合成多种B族维生素。其二是寻找自然界能分解粗纤维的新的菌种,以企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由于所利用的菌种不同,便形成了下面不同的发酵方法。

1.温水发酵法 先将干秸秆恻短到2-3厘米或粉碎后,装进缸中,加适量温水(约30度),以1份水浸1.5份料,将饲料浸湿,紧紧的压实,上压重物,封闭缸口,闷5―7天发酵后,即可取用。

2.酵母糖化法 主要有酵母菌和霉菌中的一些菌类。将作物秸秆铡短到2~3厘米,将酵母先用水化开,加入到100公斤水中搅拌均匀,冬天可用30℃~40℃温水。将酵母液均匀喷洒在铡短的作物如玉米秸秆上,松散堆成30~60厘米的方形垛或装缸,封闭1~3天即可喂用。

3. 微贮法(生化发酵、发酵剂发酵法) 将秸秆经粉碎后,加入发酵调制剂(发酵活干菌)为微生物活性菌种,每吨秸秆只需3克发酵活干菌。拌和均匀,填入 塑料袋、水缸或水泥池内压实,密封,使其软化,熟化。生化成一种类似酿酒厂酿出 的废渣即“酵糠”样物质。秸秆在生化发酵过程中可使粗纤维得到有效降解,并经生化转化,合成氨基酸,脂肪酸,菌体蛋白及维生素等,产生酵、酸等特殊风味,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生化发酵饲料还含有多种肠道有益微生物及多种能产生抗生素的菌株,对畜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并能提高防病免疫力,增加消化力。生化发酵处理后的秸秆饲料可直接拌入畜禽饲料中饲喂。也可采用小型饲料加工机组加工制成全价粒饲料,则效果更佳。湖南省新化县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微生物混菌发酵方法,开发出发酵饲料调制剂产品。该剂采用营养价值丰富的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二十多种有益微生物为原料,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经湖南省科委委托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做了高中低档水平饲料和农村常规饲料的对比实验表明,一头猪从满月到出栏(90公斤以上)使用该产品1公斤左右,在同等中等水平饲料条件养猪,可比对照组多增长10公斤左右,在同等粗劣饲料条件下养猪,可比对比猪多增长15公斤左右,可减少粮食饲料消耗20%,每头猪可多获利100元左右,提高了养猪效益,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该成果已被湖南省科委、计委及国家五部委列入湖南省及国家重点新产品推广项目。微贮饲料的成本仅为尿素氨化饲料的20%。

调制方法:

⑴菌种复活: 秸秆发酵活干菌每袋3g,可调制干秸秆1吨或青秸秆2吨。先将该菌剂倒入200ml冷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在常温中放置1~2小时,使菌复活。现配现用,不可过夜。

⑵菌液配制:将复活好的菌剂倒入已充分溶解的0.8~1.0%食盐水中拌匀。秸秆、食盐、水、菌种用量的比例如下表:

秸秆种类 秸秆重量(kg) 活干菌用量(g) 食盐用量(kg) 自来水用量(kg) 贮料含水量(%)

稻麦秸秆 1000 3.0 9--12 1200-1400 60~70

风干玉米秸 1000 3.0 6~8 800~1000 60~70

青玉米秸 1000 1.5 适量 60~70

⑶秸秆铡(揉、粉)碎:麦秸、稻草比较柔软,可铡碎成2~3cm的长度.玉米秸较粗硬,可用揉碎机加工成丝条状,,或粗粉,以提高利用率和适口性。

⑷入窖:在窖底铺放20~30cm厚的粉碎秸秆,均匀喷洒菌液水。然后踩实,尤其注意窖的四周及角落处。压实后再铺放20~30cm厚的秸秆,又均匀喷洒菌液水,踩实。如此一层层装填原料,直到高出窖口40cm时再封口。分层踩实的目的,是为了排出

空气,保证发酵菌繁殖成功。要注意有计划的喷洒数量,使秸秆含水率达60~70%。如当天未装满窖,可盖上塑料薄膜,第二天继续装窖,但切忌不能进雨水。

⑸封窖:先在最上层再均匀洒上食盐粉,食盐用量每立方米250g(不是表中的量)。其目的是确保微贮饲料不发生霉变。再盖塑料薄膜,上面铺20~30cm厚的稻草或麦秸,再覆土15~20cm,密封。

⑹质量鉴别:青玉米秸秆呈橄榄绿色;麦秸、稻草呈金黄色。如变成褐色、墨绿色质量低劣。发醇香味和果香味,并具弱酸味;如为强酸味,表明醋酸较多,为水分过多和温度高所致。若为腐败味,为漏气所致。正常的手感松散,质地柔软湿润。如发黏说明开始霉烂;如手感干燥粗硬,为发酵不良(菌种差,水分不足)。

⑺饲喂:21~30天后(冬季贮的长些)取喂。取时要从一头开始,从上到下逐段取用,取出的当天喂完。每次取喂后必须立即封严。日喂精料中应扣除相应食盐。

4.菌糠饲料法 指用棉籽皮和作物秸秆等磨成粉后为主要原料,裁培食用菌后嗟牡孜锪稀H绯龉2-4茬的棉子皮平菇菌糠,表面覆一层白色菌丝体膜,内部菌丝串结均匀,粉碎后质地松软,略带蘑菇清香气味,适口性好。一般含粗蛋白5.4-8.5%,(接近玉米),粗脂肪0.2-0.6%,粗纤维29.3-40%,无氮浸出物39.7-51.1%,粗灰分3.2-7.1%,钙0.3-1.4%,磷0.03-0.18%。喂用时,小猪占日粮的10%,育肥猪可占20%~30%,喂牛、羊时可占日粮的30%~50%。

5.中曲发酵饲料法:

①中曲的制作 麦麸15kg、糠(米糠、谷糠或高梁糠)35kg、中曲曲种(为酒曲、醋曲与酱油曲)1.5kg,加水85~100%,拌匀,搓碎,以用手握成团不滴水为宜,I成园球约馒头大小,放在室内,用禾草下铺并上盖,室温20度(如园球内温度上升到45度时即揭去盖草并开窗降温),经3―4天即成为扩大曲种,用以调制中曲发酵饲料。

②制作 将粉碎的青粗料和少量精料与扩大后的曲种拌均进行发酵,(中曲占2~4%)夏天3~5天即成。

6.庆曲发酵饲料法:

①曲种制作 将粉碎的粗料如高梁糠、谷糠、玉米芯、稻糠、玉米皮等,按5kg糠粉加100~150g发馒头的曲子,加水5kg,拌匀,置于室温中培养24小时即成庆曲,风干后为淡黄红色,具酵母味。曲中主要为酵母和根霉。

②饲料制作 将粉碎的M秆、谷壳粉、青草、树叶共50kg,加水30~50kg,庆曲2kg,拌匀装缸或堆置铺有塑料布的地上,夏天发酵1―2天,冬季2―4天即成。具有香甜软熟稍带酒味的饲料.猪很爱吃。

7.EM菌液法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