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废品压块岗位质量责任制是什么?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01 08:20   点击:95  编辑:admin   手机版

废品压块岗位质量责任制是什么?

负责领导和组织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工作,确定企业质量目标,组织制订产品质量发展规划。

1.3、 督促检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实现质量目标。

1.4、 随时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情况,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重大技术性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1.5、 负责处理重大质量事故。

1.6、 经常分析企业产品质量情况,负责产品质量的奖惩工作,对一贯重视产品质量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出了废品和严重质量事故,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对待,情节恶劣的要给予经济处罚或降级降职处分。

1.7、 负责组织抓好质量管理教育,领导全公司员工开展产品质量活动,对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和重大质量问题,组织质量攻关。

1.8、 为使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由总经理组织进行征求用户意见,搞好信息反馈工作,将用户意见向全公司公布,并根据用户意见及时研究改进提高质量的措施,认真解决用户所反映的问题。

1.9、 带领全公司各基层领导和员工,高标准、严要求,统筹抓好质量管理工作。 2.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对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

2.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2.3、组织制定企业质量标准和规划目标。

2.4、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性难题,制订攻关方案计划,并负责领导实施。

2.5、针对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发动员工进行质量攻关,大搞技术革新,切实解决有关影响质量的因素,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2.6、组织全公司质量攻关活动,认真总结交流提高产品质量的经验,制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规划,落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2.7、协助总经理处理重大责任事故,并组织有关部门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8、经常听取质量检查的汇报,积极支持技术检查部门的工作,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2.9、负责组织基层领导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征求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抓好质量管理工作。

2.10、协调工艺部门、生产部门及质量检测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3.1、备品备件、专用器材化工原料等的采购,必须符合生产技术要求,经质检不符合技术质量标准要求的,必须办理退货手续。

3.2、经化验检查不符合标准的材料,不准入库、更不准投入生产。 4.1、在办理生产所用原材物料入库时,一定要查验货物是否附有质量检测部门所出据的化验分析或检测报告单。没有报告单或虽有报告单,但不经质检的货物,一律不准办理入库手续。

4.2、入库货物要分类存放,要根据货物的特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做到防锈、防腐、防霉烂、防变形、防失效等,以确保储存过程中不损坏、不失效、不变质变形。 5.1、在自制备品备件的加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及加工工艺要求进行加工,以保证备品备件的加工质量,经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

5.2、在提出备品备件的技术要求时,应做到数量、规格、型号、性能、产地准确、清晰,不得有误,以保证所购备品备件的技术要求。

5.3、及时所购进备品备件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并出具检查报告。

5.4、对所品质部使用的检测仪器的准确性负责,应定期进行校正。严格照规程进行维护和保养,为保证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6.1 计调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要紧紧围绕产品质量、 产量、搞好组织协调、监督、平衡工作。

6.2 发生生产质量事故时,负责相关部门责任的划分。并组织将不正常 条件下的调节时间控制在最低限度,减少人为组织不利等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下降。 8.1、 严格按照销售合同规定,制定销售计划,保证成品的完好储存和组 织准确及时发货。如因误发和装货对纸件的损坏而产生的损失,将追究责任。

8.2、 定期走访用户,负责收集用户对我公司所提意见,了解用户的用纸 要求,进行汇总分析后,向有关领导汇报。

8.3、 及时向品质部反馈质量信息,参与质量事故的处理与跟踪。 9.1、 针对我公司产品生产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学习, 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增强生产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

什么是安全操作规程它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操作规程是指工人操作机器设备和调整仪器仪表时必须遵守的规章和程序。

安全操作规程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包括:操作步骤和程序,安全技术知识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的维修保养,预防事故的紧急措施,安全检查的制度和要求等。

合理可行的安全操作规程,能很好地规范职工的操作,预防事故发生。这篇文章,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何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哪些设备应该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对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生产工艺流程及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设备、装置,如电气设备、起重设备、锅炉和压力容器、厂内机动车辆、建筑施工设备和机加工设备等。

安全操作规程是规定操作过程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或设备应该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操作人员正确操作设备的依据,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规范,对提高设备可利用率,防止故障和事故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起着重要作用。

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操作规程编制要突出重点,文字力求简练、易懂、易记。条目的先后顺序力求与操作顺序一致。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停二看三通过”,尽管是交通警告语,但相当有借鉴意义。它突出了通过道路叉口的重点:“停、看、通过”;用“一、二、三”的把这三个重点的先后顺序串连起来,达到了简练、易懂和易记的目的。在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中,我们可以先把操作步骤先梳理出来,再按照这样的顺序把每一步骤的关键词(一般是动作性词语)找出来,然后串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顺口,不顺口的进行词语替换。

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什么内容

设备安全操作一般分:设备安全管理规程、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操作过程规程。设备安全管理规程主要是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安全检查、安全检测和档案规定等规定;安全技术要求是对设备应处于什么样的技术状态所作的规定;操作过程规定对操作程序、过程安全要求的规定,它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核心。

设备操作规程内容一般包括对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状态、操作程序、人机交互和异常情况处理等规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完成后三个阶段。

一、作业前阶段:1、观察作业天气、采光、地形等情况,清理好工作现场;2、仔细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备可靠;3、人员的精神状态、衣着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主要是规定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状态三方面的要求。

二、作业中阶段:1、工件装卡牢固;2、自动控制时,调整好限位装置,以免超越行程造成事故;3、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注意各部位有无异常,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排除。4、中断作业应停止设备运行,切断电源。5、严禁超性能、超负荷使用设备;6、维修设备时,应按设备维修程序操作。主要是规定操作程序、人机交互和异常情况处理等。

三、作业完成后阶段:1、各操作手柄、按钮复位,恢复设备状态;2、所使用的工具要清点、作业用辅助设施及时拆除;3、设备润滑,场地清理;4、维修作业要做好设备交接;5、个人防护用品应在确认作业完成后,最后摘除。

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步骤

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可按:资料收集、撰写、修改完善和审批实施等步骤来进行。

一、调查、收集资料信息。信息的来源包括:该类设备适应的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规程规范;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书、技术文件;同类设备相关资料;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管理制度等。

二、撰写。安全操作规程的格式一般分为“全式”和“简式”两种。行业性规程多为“全式”规程,主要包括:总则、引用标准、名词说明、操作安全要求等。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多采用“简式”,即规定操作安全要求,着重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征求意见与修改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后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对合理性建议、意见加以采纳,及时修改完善。

四、审批实施和持续改进。审批执行是严肃安全操作规程要求,使安全操作规程以生产经营单位内部规范文件形式确立下来的重要环节。同时,要进行每年审查和修订,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

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制定的必须遵守的操作活动规则。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机器设备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及群众经验制定的安全操作守则。是企业进行安全教育也是处理伤亡事故的一种依据。

安全操作规内容:

总则;

工作前的安全规则;

工作时的安全规则;

工作结束时的安全规则。

设备操作规程三阶段:

设备操作规程内容一般包括对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状态、操作程序、人机交互和异常情况处理等规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完成后三个阶段。

作业前阶段:观察作业天气、采光、地形等情况,清理好工作现场;仔细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备可靠;人员的精神状态、衣着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主要是规定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状态三方面的要求。

作业中阶段:工件装卡牢固;自动控制时,调整好限位装置,以免超越行程造成事故;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注意各部位有无异常,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排除;中断作业应停止设备运行,切断电源;严禁超性能、超负荷使用设备;维修设备时,应按设备维修程序操作。主要是规定操作程序、人机交互和异常情况处理等。

作业完成后阶段:各操作手柄、按钮复位,恢复设备状态;所使用的工具要清点、作业用辅助设施及时拆除;设备润滑,场地清理;维修作业要做好设备交接;个人防护用品应在确认作业完成后,最后摘除。

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步骤:

调查、收集资料信息。信息的来源包括:该类设备适应的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规程规范;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书、技术文件;同类设备相关资料;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的管理制度等。

撰写。安全操作规程的格式一般分为“全式”和“简式”两种。行业性规程多为“全式”规程,主要包括:总则、引用标准、名词说明、操作安全要求等。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多采用“简式”,即规定操作安全要求,着重于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征求意见与修改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后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对合理性建议、意见加以采纳,及时修改完善。

审批实施和持续改进。审批执行是严肃安全操作规程要求,使安全操作规程以生产经营单位内部规范文件形式确立下来的重要环节。同时,要进行每年审查和修订,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

安全操作规程亦称“安全技术须知”,“安全技术细则”。企业根据生产性质及技术设备的特点,结合实际给各工种工人指定的安全操作守则,它是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的一种基本文件,也是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依据,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总则、工作前(即班前准备)时的安全规则、工作时的安全规则、工作结束(包括交接工作)时的安全规则。规程的文字应简明,不仅要指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和操作方法,而且要指出应注意或禁止的事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