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饲料厂制粒工基本要求?

137 2023-01-04 16:14 诸葛恒    手机版

饲料厂制粒工基本要求?

制粒工的岗位标准

●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程,及时更换环模,筛网,调整破碎机轧距,确保产品质量。

●严格按规定的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制粒设备。

●保证制粒机满负荷运转,确保产品质量。

●喂料器,调制器和制粒室内无积料,杂物,严禁强行启动。

●及时清理磁选装置。

●提前半小时通知锅炉工,做好供汽,停汽准备。

●合理调整蒸汽压力及蒸汽量,调质温度和时间要按照相关品种要求进行调节,并根据天气及原料情况及时调整冷却风量和冷却时间,确保产品质量。

●品种更换时要及时清理制粒室、调质器、喂料器、提升机机座、冷却器内的残存料,以避免交叉污染。

●调质温度要严格按照调质温度表进行调节,以保证产品质量。

●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现场清扫和整理。

●严格按照维护保养规程,对制粒机进行润滑保养。

●制粒机表面及周边地面无灰尘,无污渍。

●认真填写当班记录表,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工具整齐摆放,不得丢失。


02、制粒工的操作规程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工艺规程,并与品控部门认真核实;

●确定制粒配方,并与中控室认真核实;

●更换品种前,应对待制粒仓、成品仓及其它制粒设备、输送设备与包装设备进行清理,可由制粒工、包装工、看仓工分别完成;

●保证环模规格、分级筛筛网规格、破碎机扎辊间距,冷却风量及冷却时间符合所生产产品的需要;

●清点制粒所需要的工具与用具是否齐全;

●将蒸汽系统的冷凝水排出,并根据配方特点调整好蒸汽压力;

●仔细查看上班制粒工作记录,与上班人员认真交接班并询问重要问题。



开机程序与生产过程控制

●开机之前应先与中控室取得联系;

●制粒系统开机原则:先外围设备再主要设备,由后向前启动设备;

●开机程序

①空压机—风机—沙克龙关风器;

②分级筛—斗提机—水平输送机—破碎机—冷却器—冷却器关风器;

③制粒机主电机—调质器电机—喂料器电机(最低速度);

④先干料制粒,然后逐渐开启蒸汽阀门,同时调整喂料器转速;

⑤进一步调整喂料器转速,使工作电流接近额定值,并相应调整蒸汽流量,使调质后物料温度、湿度适宜;

⑥调整切刀,使颗粒长度合适;

⑦开始的颗粒料不进冷却器,等基本正常后再进入冷却器。

●生产过程控制要领(一抓、二看、三调整)

①一抓,用手不定期从制粒机门观察口处抓料,试温度和水分.刚制粒时还要从制粒机出口处取料观察颗粒的长短均匀性;

②二看,经常观察温度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了解制粒实际情况;

③三调整,根据“一抓二看”来调整切刀距离、喂料器转速和蒸汽阀门的开度大小(蒸汽量的调整)。

●开机生产过程的注意事项

①按润滑规程要求定时定量点给主轴轴承、压辊轴承加润滑脂;

②新机器刚开始生产不能粗心和急躁,逐渐由慢到快,由低到高;

③小孔径环模正式制粒前最好先用油料挤压几分钟,使环模整体受热后,再制粒一般不易堵模孔;

④制粒过程如发现设备有异常响声及剧烈振动时,应立即停止喂料,关闭蒸汽,切断电源待设备完全停止后进行检查,排除故障。

⑤尽快掌握制粒系统的参数调节与调整技术,制粒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不但要掌握机械常识、制粒成套设备的工作原理、原料的基本知识,还要了解蒸汽的特点,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更是重要。

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工作危害分析流程: 

选定作业活动→分解工作步骤→控制措施→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和后果→风险分析→定期评审。

扩展资料

特点:   

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R = L × S   

式中:R ―风险度  L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S ―事件发生后果严重性

1、作业危害分析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由各单位的评价小组中岗位操作人员、班长、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做完成后先经科室负责人审查修改,修改完成后,上报部门评价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基层单位再进行修改,部门通过后上报公司风险评价组进行会审和确定。

2、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各单位的评价小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进行,做完成后先经科室负责人审查修改,修改完成后,上报部门评价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基层单位再进行修改,部门通过后上报公司风险评价组进行会审和确定。

方法概述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ob Hazard Analysis,简称JHA),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它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相关联的若干个步骤,识别出每个步骤中的危害,并设法控制事故的发生。

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先辨识出工作中的危害,然后根据风险度二风险发生的概率x后果的公式来计算出数值,确定其数值大小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分级,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步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干主要步骤,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三四个词表示一个步骤。分解时应该认真研究这项工作,班组有关人员―起讨论,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先确定待分析的工作,然后将该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步骤,再辨识出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最后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分析前应当成立分析小组,确定分析的具体工作,把这项工作分解成若于步骤后,填写到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中。记录表包括工作步骤,该步骤的潜在危害、主要后果、风险度和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

这种方法需要有一些长期积累的基础数据,并认真总结和统计,在计算时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情况;否则由于分析人员认识的不同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

方法应用

该方法首先要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十个主要步骤。分解时,班组有关人员要一起讨论,认真研究该项工作,才能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

在辨识危害过程中的方法基本与上期介绍的标准危害(隐患)分析方法一致,结合相关标准和工作经验进行辨识,并列出清单。然后,再判断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比照已划分好的标准分别填写相应的数值。

在测算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时,重点考虑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危险中的频繁程度、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和员工技能等方面的因素。

针对每一因素制定具体的测算标准,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逐项比照标准填写相应的数值。测算的标准可参照表1所列内容。

在测算危害的后果严重程度时,重点考虑法律影响、人身影响、经济影响、损失工时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等方面。针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划定不同的具体标准,以此来确定影响的程度,便于在具体分析时操作。测算危害影响后果的严重性标准,可参照表2。

在选择影响因素时,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无关的影响因素可以去除,有特别影响的因素也可增加。

另外,针对其中的某项因素在测算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符合实际的标准,例如:形象受损程度一项,有的企业只有少数人员,危险性也不大,不可能造成什么国内影响或国际影响,那么这一因素的每一分值的具体标准就应降低;停工时间一项,企业结合国家标准和实际,制定一个符合本企业的工时损失测算标准。

这样,每项因素的测算均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班组在具体应用时才能测算得比较符合实际,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偏差。

危害辨识还仅仅是企业建立HSE体系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企业应系统地列出危害清单,制定防范措施,制定关键任务分配表和相应的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负责人,实现风险管理系统化,并不断改进。

方法概述

工作危害分析方法(Job

Hazard

Analysis,简称JHA),是一种比较细致的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它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相关联的若干个步骤,识别出每个步骤中的危害,并设法控制事故的发生。

这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先辨识出工作中的危害,然后根据风险度二风险发生的概率x后果的公式来计算出数值,确定其数值大小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分级,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步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干主要步骤,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三四个词表示一个步骤。分解时应该认真研究这项工作,班组有关人员―起讨论,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先确定待分析的工作,然后将该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步骤,再辨识出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最后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分析前应当成立分析小组,确定分析的具体工作,把这项工作分解成若于步骤后,填写到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中。记录表包括工作步骤,该步骤的潜在危害、主要后果、风险度和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

这种方法需要有一些长期积累的基础数据,并认真总结和统计,在计算时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情况;否则由于分析人员认识的不同可能产生较大的偏差。

方法应用

该方法首先要把一项工作分解为若十个主要步骤。分解时,班组有关人员要一起讨论,认真研究该项工作,才能分解出合理的工作步骤。

在辨识危害过程中的方法基本与上期介绍的标准危害(隐患)分析方法一致,结合相关标准和工作经验进行辨识,并列出清单。然后,再判断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比照已划分好的标准分别填写相应的数值。

在测算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时,重点考虑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危险中的频繁程度、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和员工技能等方面的因素。

针对每一因素制定具体的测算标准,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逐项比照标准填写相应的数值。测算的标准可参照表1所列内容。

在测算危害的后果严重程度时,重点考虑法律影响、人身影响、经济影响、损失工时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等方面。针对每一个方面的影响划定不同的具体标准,以此来确定影响的程度,便于在具体分析时操作。测算危害影响后果的严重性标准,可参照表2。

在选择影响因素时,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无关的影响因素可以去除,有特别影响的因素也可增加。

另外,针对其中的某项因素在测算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符合实际的标准,例如:形象受损程度一项,有的企业只有少数人员,危险性也不大,不可能造成什么国内影响或国际影响,那么这一因素的每一分值的具体标准就应降低;停工时间一项,企业结合国家标准和实际,制定一个符合本企业的工时损失测算标准。

这样,每项因素的测算均能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班组在具体应用时才能测算得比较符合实际,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偏差。

危害辨识还仅仅是企业建立HSE体系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企业应系统地列出危害清单,制定防范措施,制定关键任务分配表和相应的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负责人,实现风险管理系统化,并不断改进。

首先是要把一项工作分解成若干主要步骤,就是这份工作本身应该怎么做。然后确定需要分析的工作,分解该工作的步骤,识别每一步骤的潜在危险,最后确定需采取的安全措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