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血麦-鲜为人知的科学补血新品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26 04:39   点击:220  编辑:admin   手机版

    记者:王婷

    血麦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营养价值最高的小麦新品种,血麦中含有丰富的铁锌元素,血麦的铁锌含量来自于植物纯天然生长,天然谷物中能富含如此高的铁锌含量实属罕见。一经发现震惊世界,目前血麦的铁、锌含量居世界上现有谷物之首。

  早就听说校农学院何一哲副教授历经25年坚持不懈育种研究,培育出了各类品质的血麦(秦黑1号)品种,,并在产品开发利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带着对传奇血麦的好奇和疑问,我对何教授作了专访。       

    何一哲教授大学毕业后曾在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长期从事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工作,参加育成了多个新科技作物系列新品种。此后又被单位派到秦巴山区蹲点,为国家筛选、培育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抗逆小麦品种。

    1993年5月, 他在秦岭山区与学生进山考察时,发现了一种性状奇特的小麦。其株高哪稿返足有1米2以上,茎秆细弱,麦穗不长但麦芒特长,拨开颖壳一看麦粒竟是紫黑色,“哈!是紫粒小麦!”,作为已从事了七、八年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工作的科研人员,他知道文献报道的紫粒小麦都说皮是黑的但面粉是白的,于是他咬断麦粒想验证一下,结果却让他大感意外,麦粒的整个敬滑断面竟然都是黑褐色的!面粉也是黑褐色,这可是个难得的珍稀小麦种质资源。在下山的路上遇到暴雨泥石流,被困山中5天时间,差点遇到生命危险。事后他将采集的麦穗编号后仔细保存,就在商洛小麦育种试验地的一角年复一年的开始了定向培育、轮回选择工作;为了加速天然变异的几率,他又采取了与关中水地交替种植、穿梭育种等方法。终于在1997年选育出了株高有所降低但紫粒和产量增幅明显的优良品系。

    这么奇特的紫粒小麦究竟含有什么特殊的成分?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这一直是五、六年来萦绕在他心里挥之不去的疑团。可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必须送到权威的小麦营养成分检测机构去检测、分析才能知晓,于是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了一两千元,将育成的紫粒小麦优系样品送到了西北农业大学质量检测中心。

    当他去取检测结果的时候,从事检测分析的技术人员好奇地问他:你这个是什么小麦? 我们这么多年检测的农作物品种不少,可像这么高的铁、锌含量还真没有遇到过,而且竟然有1万5千多年的历史,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呐。教授问道:“比普通小麦高多少?” “ 铁含量高19.2倍,锌含量高4.1倍 ”, 得到的这个答复让他兴奋不已。

    于是,高铁锌小麦“秦黑1号”由此得名,有营养、食品专家鉴于铁、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对人体的补血、益气作用,将其誉之为“血麦”。1998年8月,香港《大公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首先报道了“中国育成高铁锌血麦――秦黑1号”的消息,国内外众多媒体纷纷予以竞相报道。

    国外专家纷纷前往教授所在大学访问考察,其中不乏国外跨国公司对这个新品种虎视眈眈,作为我国的稀有品钟,产量稀少,被政府上升为国家战略储备资源。教授站在国家利益角度考虑,多次拒绝国外企业家的重金利诱和威逼。更有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05年,日本考察团学者增田宗盛,半夜趁机溜到基地实验室盗取新研发的血麦实验种。在回国途中及时发现被警察截获,遣送回国。

    血麦多次获得国内外金奖,也获得国际自然医学基金组织的认可,这是血麦对推动人李饥类医学健康进步的最高荣誉的认可。2006年3月,他将培育高铁锌血麦“秦黑1号”的核心育种技术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2009年6月,“一种高铁锌小麦的育种方法”终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陕西省科技厅完成了科技成果登记备案,从此,高铁锌小麦“秦黑1号”(血麦)走上了专利转化推广应用的道路。直到2015年,陕西省科技厅将该项专利技术转化推广列入了“陕西省技术转移与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高铁锌小麦“秦黑1号”(血麦)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曙光。2017年3月,高铁锌小麦“秦黑1号”(血麦)被“陕西省营养学会”推举为“中国好谷物”;“高铁锌小麦‘秦黑1号’(血麦)种植基地建设及其系列产品加工生产”也列入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科技计划项目。

    二十世纪末的1993年,何一哲副教授开启了“血麦”的育种研究历程。

    血麦的育种目标和方向确定后他立即着手实施。除继续在学校从事其他品种培育工作外,他在武功县租用了农户的土地和房屋,在爱人这个课题组编外成员的协助下又开始了年复一年的漫长的血麦育种历程。

  由于血麦不是普通小麦品种,在大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情况下很难获得科研经费支持,何教授常常连种子袋、标签牌都买不起。多年来种子袋都是买回廉价信封后再自己加工重做,一个信封经裁剪、粘合后可以做两个种子袋;标签牌也是捡拾别人丢弃的香烟盒纸裁剪后再打孔穿上红色旧毛线,而旧毛线则是用家人的旧毛衣拆下来的。就这样多年下来,家里人的旧毛衣被他拆掉了不少。

    “五一”期间杂交、“十一”期间播种,他们从来都没有休过“劳动节”、“国庆节”长假;去雄、授粉、套袋、标记,在田间一坐就是十多天,坐的他们夫妇腰都直不起来。备种、备耕、开播、冬灌,喷药防病除草;春暖花开的田间性状调查、炎夏六月的选种、分株分系单独收获、室内考种,这些育种环节一个跟着一个,一个紧摧着一个,经费的欠缺容不得他们雇工,只有靠他们自己亲自劳作,实在忙不过来就叫来临近的亲戚帮着干。别人做普通小麦育种忙一个夏季就行了,他们却是每年忙两个夏季:在校内忙完白小麦的收获、脱粒、考种工作后,又穿插着去外地的育种基地继续收获、脱粒、考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二十五年坚忍不拔的努力,如今何一哲夫妇这个“夫妻店”已经创制出了具备铁锌含量居世界之首的“血麦”。

    在谈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连续二十五年坚持从事血麦的育种开发工作时,何教授说:“一是作为一位农业科研人员的责任和良心,看到父老乡亲们成年累月在农田里那么辛苦但却收入甚微,自己就始终想着怎么样才能为他们增产增收增效寻求新的出路;二是科研工作离不开创新这个灵魂,虽然新事物往往难以取得认可和扶持,但一旦取得成功它对整个社会甚至人类的贡献都会是巨大的;三是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得知,微量营养缺失的‘隐性饥饿’问题是人类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而血麦富含的丰富微量元素和花色苷类物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安全、有效而简便、经济的最佳途径,随着我国粮食温饱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粮食作物营养品质将会很快成为育种的新目标”。从何教授的表述中记者联想到了他在国内外作物育种界率先提出的发展“作物营养功能育种”的理论;也联想到了“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和国家正在实施的《2017-2030国民营养健康计划》、《陕西省2017-2030国民营养健康计划》,还有我国农业正在走向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从“数量温饱型”向“质量营养型”发展;2017年7月我国农业部在农作物审定标准中正式将“血麦”列入了特殊类型小麦品种之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种苗库的资料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