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远邦玉米脱粒有什么办法?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7-28 01:57   点击:194  编辑:admin   手机版

远邦玉米脱粒有什么办法?

用大行玉米脱粒机气。脱粒干净 ,不伤害玉米粒子 。非常好 !

小麦黑疸病如何防治

小麦黑穗病

小麦黑穗病俗称“黑疸病”,有腥黑穗病、秆黑粉病和散黑穗病三种。现分述如下。

1.小麦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由属于黑粉菌属的真菌侵染小麦导致的。其中由光腥黑粉菌导致的称光(或丸)腥黑穗病而由网腥黑粉菌导致的则称网腥黑穗病。这两种病曾经严重发生危害,并得到了控制,但目前在冬、春麦区的部分地区均有回潮危害的报道。本病在小麦抽穗后才能被发现,病穗较健穗稍短,初为灰绿色,颖片向外稍张,其后露出病粒菌瘿。病粒初呈暗绿色,后变为灰黑色,用手指轻压,破裂后散出带有鱼腥味的黑色粉末,是病菌的厚垣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厚垣孢子表面光滑的是光腥黑粉菌,表面有网状突起花纹的是网腥黑粉菌。

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小麦收获脱粒时,可以附着在麦种表面,也可落入田间和扫场土中。在用麦秸沤肥时、在一般温度下还不会死亡;用麦秸麦糠喂牲口,通过牲口的胃肠消化,厚垣孢子仍能存活。因此病菌的厚垣孢子可通过种子、土壤、粪肥三个途径传播而成为下季小麦本病的初侵染来源。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种子传染为主,而山东某些地区粪肥带菌也是传病的主要途径。内蒙春麦区寒冷干燥的地方,病菌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较长,因而也存在着土壤传病的可能性。

小麦播种后,麦种发芽,附着于种子表面的、土壤和粪肥中的病菌厚垣孢子也随之萌发,并由芽鞘侵入麦苗,在植株中生长。小麦孕穗时,病菌菌丝体进入子房,破坏花器并形成新的厚垣孢子而出现病粒和病穗。

由于病菌是从芽鞘侵入的,因此药剂拌种是很好的防除措施。一般情况下可用75%五氯硝基苯以种子重量0.2%的药量与种子干拌,或用40%—60%的六氯代苯以种子重量0.3%的药量与种子千拌;或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2%~0.3%的药量与种子干拌,即可收到良好防效。在粪肥或土壤传病为主而严重发病的地块上,除药剂拌种外应加用土壤处理措施。即每亩用100%的六氯代苯0.5千克(如药剂有效成分含量不是100%,可根据其含量相应增加成品药剂的用量),加细土5~15倍拌匀成药土,再与种子混合均匀后播种。

另外还有一种腥黑穗病叫矮腥黑穗病。病株特矮、仅为健株的1/3~1/2;分蘖特多,可多达40个;全穗都是病粒;病菌还能侵染大麦、黑麦以及多种禾本科杂草,而且病.菌的适应性很强,它的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连种七年抗病种后,换种感病种时,发病率还可高达50%以上。由于它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而且在我国麦区中尚未发现此病,因此被列为检疫对象。对于此病,我们如果发现了或怀疑是矮腥黑穗病病株时,应立即上报,以便进一步检验和进行必要的处理。

2.小麦秆黑粉病

小麦秆黑粉病是由条黑粉菌属的真菌侵染小麦导致的。主要发生在冬麦区。小麦在拔节前后症状表现明显。在叶片叶鞘、茎秆上出现长条状病斑。病斑初为白色,后黄白色、银灰色,最后呈黑色条斑。斑内充满黑粉,是病菌的厚垣孢子。病株分蘖增多,大部分不能抽穗而枯死。有的虽能抽穗但病穗常卷曲在剑叶叶鞘内,结实率低而籽粒秕瘦。

由于病株分蘖多而矮小,收获时常被遗留田间而随耕翻埋入土中。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因此土壤带菌是传播此病的主要途径。另外脱粒时病菌厚垣孢子可附着于种子表面;用病残株沤肥或喂养牲口,病菌被混入粪肥,因此本病还有种子与粪肥带菌传播的途径。小麦播种后,病菌随麦种发芽而萌发侵入小麦芽鞘,并进入生长点。以后随小麦生长菌丝体进入叶片、叶鞘和茎秆,次春在表皮下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出现明显症状。小麦品种间抗病性的差异极为明显,而且抗病资源也多。因此防治此病的最好途径是筛选、培育、利用抗病良种。此外,药剂拌种和施用药土也有良好防效。方法同小麦腥黑穗病防治一节中所述的。

3.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是由黑粉菌属的一种真菌侵染小麦导致的。症状于小麦抽穗期表现。病株抽穗常略早于健株。初期病穗未抽出时,外面包有一层灰色薄膜,内部有黑粉(即病菌的厚垣孢子)。随后薄膜破裂,病穗抽出被风一吹、黑粉被吹散,以致只剩下裸露的穗轴和残余的黑粉。大多数情况下,病穗上的全部小穗均被摧毁,少数可残留几个小穗,结几粒种子。

小麦散黑穗病是典型的花器侵染、种子内部带菌传播的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时也正是病穗上厚垣孢子随风飘散时。落到小麦雌蕊柱头上的厚垣孢子萌发芽管自柱头侵入,经花柱进入子房以至胚珠。种子形成时菌丝进入胚部和子叶盘。当种子成熟时菌丝的胞膜略加厚而进入休眠阶段。病种播种后,种子萌发,潜存在种子内的病菌也萌动并随小麦的生长点向上发展。至小麦孕穗期菌丝体在小穗内迅速发展,破坏花器形成厚垣孢子而呈现症状。

由于本病唯一的传病途径是种子内部带菌,因此采用无病田留种或建立无病留种田获得无病种子是根本的防治措施。在无病区选种和换种,是最简易有效的措施。无病留种田应设在远距大面积麦田300米以上的地方,并用处理过的。种子作播种材料。种子处理可用可用70%的御农拌种剂直接拌种,或种子重量0.3%的25%百菌酮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15%的15%羟锈宁粉剂拌种;或用20%萎锈灵乳油500毫升拌麦种100千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