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繁殖技术的重点内容是?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10 13:56   点击:20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繁殖技术的重点内容是?

繁殖技术有很多种,播种技术是最常用的,将种子播下去,之后生长一段时间就可以移植了。除此之外,还有扦插技术、嫁接技术、分株技术、压条技术等,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种类选择。

二、研究生物繁殖新技术有什么作用

1、可以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我们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

2、可以加快繁殖速度,受季节影响小,为科研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提高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地进行动物生产,获得优良的畜产品和培育优良动物品种。可以由动物的繁殖技术的研究直接地促进人类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人和动物是在生理构造上很相似的,所以,了解了动物就可以更好地对人进行研究。

生物繁殖新技术不仅具有巨大的科学理论研究价值,更有着难以估量的实践意义。作为一门前瞻性极强的高新科学技术,有必要尽早揭开神秘面纱,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早接触、多了解,真正实现让孩子走近科学,让科学走进孩子的视野,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大门。

生物繁殖新技术有:

1:胚胎移植,高产奶牛的繁殖。

2:克隆,动物或人体组织,珍贵濒危动物的繁殖。

3:组织培养,一颗瓜子万棵苗。工厂化培育郁金香。

4:太空育种,抗病高产农作物。 

5:辐射诱变。培育农作物。 

6:杂交技术,水稻 玉米 小麦 等 动物的也很多。

三、泥鳅繁殖和孵化技术(泥鳅人工繁殖孵化技术)

泥鳅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让泥鳅自行产卵孵化,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泥鳅子代的成活率,操作也十分简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泥鳅繁殖和孵化技术吧!

一、泥鳅的产卵技术

1、产卵时间 水温在18~20℃时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点前产卵,当水温在20~28℃时多在雨后或半夜产卵。1尾雌鳅1次可产卵200~300粒,经多次产卵才能产完,共产3000~5000粒。受精卵黏附在鱼巢上,但黏着力较差,很易脱落,因而操作时要细心。

2、产卵管理 产卵期内,每天上午将鱼巢捞出观察,若鱼巢上卵较多,应移至孵化池内孵化,下午重新放入鱼巢。如果鱼巢收取不及时,受精卵会被亲鳅吃掉。也可用亲鳅培育池作为产卵池。当水温升至18℃,个别泥鳅有追逐现象时,放入鱼巢,并使池咐扰中保持微流水,一则改善水质,二则刺激亲鳅繁殖。

二、泥鳅的孵化技术

1、苗池整理 泥鳅受精卵常在育苗池内孵化。在鱼巢放入前10~15天,对育苗池进行清整。为提高孵化率,可在孵化池(育苗池)水下20厘米处搭好网架,把鱼巢平铺在上面。每平方米约放鳅卵1万粒,通常受精卵的出苗率为40%。据此,计算好放卵总数。

2、苗池管理 泥鳅鱼巢上方要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同时防止青蛙、野杂鱼入池危害鳅卵、鳅苗。在整个孵化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并及时将蛙卵、污物等捞出池外。在水温19℃时,受精卵经50小时左右可孵出子鳅(鳅苗)。

3、鳅苗管理 刚孵出的鳅苗全长3~4厘米,头部弯向腹部,具有较大的卵黄囊,并具外鳃。侧卧水底或附于鱼巢上,很少活动,完全依靠卵黄囊提供营养。鳅苗孵出2天后,体色加深,卵黄囊缩小。孵出3天后,鳅苗体色变黑,卵黄囊消失,鳔出现,胸鳍变大,能够短距离平行游动,并开始摄食。此时,要投喂煮熟的蛋黄或豆浆。

三、泥鳅繁殖注意事项

1、孵化温度与受精率、孵化率密切相关,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受精率、孵化率都较低,因此孵化最好在水温22~28℃时间段进行。

2、当受精卵全部破膜后,应迅速及时捞出卵膜及污物,以免腐败造成水质恶化,影响苗种成活率。

3、苗种培育期间定时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泥鳅苗在棚简亩营肠链森呼吸、皮肤呼吸之前,完全靠水中的溶氧进行呼吸,这与成鳅不一样,以免因水中缺氧造成浮头大批死亡。鳅苗下塘后15天左右,肠呼吸器官才能初步形成,但并不完善。

4、泥鳅苗下塘时最好把池塘水温与孵化池水温调节一致,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泥鳅苗培育过程中最常见的鱼病为气泡病、烂鳃病,烂鳃病多发生在鳅苗下塘12天左右,因此在鳅苗下塘8~10天左右,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提前预防。而气泡病在泥鳅苗下塘的当天就有出现,发现病情应及时加注井水,同时每亩用食盐10~1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6、泥鳅苗长到3~5厘米后,应进行分塘,每亩10~15万尾。

7、当年5月份繁育的泥鳅苗,由于生长期短、生长快、饵料系数低,经过5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达到商品规格60~80尾/千克左右。

四、药材天麻无性繁殖,需要什么技术?

天麻的无性繁殖技术栽培如下:

一 菌棒的培养

人工栽培天麻:必须改良老蜜环菌棒,用纯菌种培养新菌材,才能获得天麻高产。

1. 段木准备:树种以栎类为主,砍树时间从树叶枯黄至发芽前最好,基本与砍香菇、木耳架相同。树砍后锯成60~70厘米长的小段,再将段木砍成鱼鳞口,根据段木大小砍2~4路,再晒10~15天备用。

2. 培养蜜环菌的时间:在栽培天麻前3~4个月为宜,天麻分春栽和冬栽,春栽培菌期在农历9~10月进行,冬栽培菌期在农历7~8月即可。

3. 接菌:先挖坑20~30厘米深,宽60~70厘米土坑,长根塌颂宏据木段长而定。先将架晒的段木平铺于坑内,每层铺5~7根,每窝可加入8~10市斤,6~10厘米长小枝条同期培养,然后将菌种枝段连同团册木屑种撒于空隙,如此层层铺放,约3~4层,空隙用腐殖土加湿锯沫屑填实,每瓶蜜环菌种可培养段木15市斤左右,最后再覆盖腐殖土7~10厘米厚,复土呈梳背形。

4. 管理:复土层经常保持湿润,阳光太强的场地应搭荫棚,土内温度达15~25℃之间,坚硬木材4个月,疏松木材3个月樱咐,蜜环菌能上棒长好,再供栽天麻用。

二 天麻无性栽培

1. 菌棒选择:用作栽天麻的菌棒,其菌索要长得旺盛、粗壮、新鲜、呈板粟壳的油红色,生长点呈乳白色,用纯菌种接种培育的新菌棒,菌丝要分布均匀、密植,该菌材可连续传2~3代(2~3年),不宜长期传代。

2. 种麻选择:栽培天麻的目的是想得到商品麻,要想一年内得到商品麻,麻种须用白头麻,米麻隔年后才能长成商品麻。要结合收获天麻,选用高产窝,生活力强、生长健壮质优的有性繁殖出来的零代麻种或一代种来栽培繁殖,淘汰染病、质劣、低产品种。当天采种当天栽培,最长时间不能超过三天。根据我们的实践,选种要掌握以下标准:⑴ 种麻要饱满、粗壮;⑵ 块茎完好无损、无病斑、色泽尤以顶端呈乳白色为好;⑶ 选用专门培育的有性繁殖的麻籽;⑷ 麻种大小应选择4-50克之间的块茎;⑸ 选栽培户从高山采挖回的野生麻种进行栽培。

3. 适时栽种天麻:栽种天麻分为春栽(阳历3月左右)和冬栽(阳历11月左右)。不论春栽和冬栽都要让栽培的天麻有一个接近蜜环菌的生长时期,以增加接菌的机率。由于蜜环菌生长的低温界线低于天麻萌动所需要的温度界线,所以必须选择在天麻处于低温休眠阶段,抓往蜜环菌继续生长的时机及时播栽天麻。这样在天麻萌动前,蜜环菌可继续生长侵入天麻块茎组织,待地温升到10℃时天麻开始萌动、大量的蜜环菌也正好和天麻结合,有足够的养份供给天麻吸收利用。如果栽种不适时,蜜环菌和天麻同步生长,蜜环菌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养份供应,由于天麻是“半饥饿”状态,故产量明显下降。

4. 树林栽种法:选15~30℃度的油沙缓坡地,背风向阳,荫蔽度较湿润,全面翻地后顺山势挖成长90厘米,宽70厘米,深20~30厘米的坑。在坑底略垫些沙质土或腐殖土,再铺上一层栎木树叶,然后平铺菌材,按鲜木夹菌棒,菌棒间隙留5厘米左右,间隙用腐殖土填一部分,间隙缝放入麻种,麻距大白麻10~15厘米,小白麻4~7厘米,米麻可撒播,没有蜜环菌的地方不能放麻种。播毕第一层覆土5~8厘米,再在上面相间摆一层菌棒和鲜木,播麻种密度同下层。每窝用麻种1市斤左右。一般摆放两层菌棒为宜,每窝共用菌棒及鲜木9~11根即可,但一层菌棒栽培的比二层产量高。也可增加营养,麻种放好穴位后,撒一层薄土,用腐殖土或树枝叶填空隙,能增加营养源。最后覆土约10~12厘米,呈半圆形,周边踏实,覆土后盖上树叶保湿,四周开好排水沟。

5. 科学管理:天麻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即:4~10月为生产发育期;11月~次年3月为低温休眠阶段。

(1) 生长发育阶段:无论是冬栽或春栽的天麻, 4月份只要气温在1 0℃以上,天麻即开始发芽,这时水分管理很重要。因天麻与蜜环菌均喜湿润条件,这期间应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5%,这时对天麻生长极为有利,5~6月和8~9月在天麻的盛发期也应如此。但7月份如果地温超过30℃,则必须采取降温,以免天麻生长受抑制。野外栽培天麻还要挖好排水沟,防止暴雨造成山洪的冲洗和溃水。5~6月和8~9月可结合喷水加入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追肥。8~10月只要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水分不宜过多,以免蜜环菌的菌丝过旺反“吃”天麻。

(2)低温休眠阶段: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3月),天麻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此时仍要加强管理,否则麻种不是烂掉,就是冻死。水分管理只要保持栽培的天麻窝上的沙土表面微湿或稍干即可。如果冬季天干旱,可每隔半月喷一次轻水,水分切勿过多,以免上冻而冻伤麻种或引起麻种腐烂。

6.天麻采收:农历的9月--10月是挖天麻的季节。

7. 加强病虫防治:天麻病虫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般在种天麻时,用地虫威适量和菜籽饼(7.5公斤/亩),于下窝前均匀撒入土内,可起到防病治虫和增加养料的作用。另外,凡天麻场地不卫生及排水困难,渍水环境的场地,不宜栽培,一定耍创造适合天麻与蜜环菌生长的环境条件。5~7月是害虫的繁殖季节,在其产卵时,可以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若遇鼠害则采用毒药毒杀或用机械捕捉。

1.用天麻浸种剂浸种。2.采用新的方法分离、提纯、培养优质种子萌发菌。3.改进无性繁殖摆材窖种方法。4.在室内采用竹筐垫地膜整体覆蠢隐仔盖保温栽培天麻。5.控制室内温度,使天麻生长期由野外的7个月延长到10个月左右。6.每隔1~2年,选育培养蜜环菌新菌株,更换老菌株。7.高温快速培养蜜携梁环菌材。8.有性与无性繁殖科学地交替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实用性强,新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和带汪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适宜各地推广。

可以选择扦插进行繁殖,这种方式的成活率非常的高,而且也要把握好扦插的时间,也要把握好扦插的方式。

要选择肥沃的土壤,种植的时候要记得浇水和施肥,而且还要记得喷上一神谈闭些可以去除虫子的农药,然后要注意游裂它的温度,侍森还有一些天气情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