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双汇肉和普通肉有什么区别

257 2023-01-08 02:05 盛凤    手机版

双汇肉和普通肉有什么区别

1、组织结构不同

新鲜猪肉冻结时,由冰结晶所产生的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很大,引起组织结构的损伤和制破坏。同时,压迫纤维集结。这种由于冰结晶所引起的组织破坏是机械性的,是不可逆的。在解冻时会造成大量的肉汁流失,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2、胶体性质不同

新鲜猪肉冻结会使肌肉蛋白度质胶体性质破坏,从而降低肉的品质。蛋白质胶体性质破坏的原因是由于在冻结过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

3、肉的颜色不同

双汇冻鲜肉在冷藏储存过程中,由于血红素的氧化以及表面水分的蒸发而使色素物质浓度增加所致道,颜色逐渐变暗,比新鲜猪肉颜色加深。

扩展资料:

冷鲜肉是指在分割、剔骨、包装、加工、运输、销售,直到进入消费者的冰箱或厨房前,一直处于0℃~4℃条件下的生鲜肉。冷鲜肉一般只能在具有冷藏条件的超市、市场销售,运输和销售成本较高,因此价格较高。动物被屠宰后,一开始肉是柔软的,但不久之后,肉会发生僵硬等变化,这个过程会产生乳酸。

如果肉的储存温度一直保持在0℃~4℃,其本身的酶就会分解蛋白质,肌肉组织的纤维结构发生变化,僵硬状态会被解除,肉会变得松弛柔软,同时会产生一些碱性物质,可中和之前的乳酸。这个过程被称为“成熟”,会产生大量有鲜味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类等风味物质。

这样的肉既保持了原先的鲜味和营养,口感细腻、多汁味美,即便不经过焯水,做出来也没有腥味。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冷鲜肉买回家以后,不能冷冻储存,否则会造成鲜肉收缩,一些水溶性的营养素也会相应减少,甚至导致一些风味物质流走,口感下降。正确的做法是,放在0℃~4℃的环境下冷藏,最好在三天内吃完。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生活窍门:冷鲜肉最好三天吃完

1、生产温度不同

双汇冷鲜肉克服了热鲜肉、冷冻肉在品质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始终处于0~4℃的低温控制下。

普通肉,如热鲜肉,清晨宰杀、清早上市,肉温约为40~42℃。

2、保质期不同

双汇冷鲜肉始终处于低温控制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被抑制,保质期较长。

普通肉,如热鲜肉的肉温较高,微生物易繁殖,保质期短。

3、口感不同

双汇冷鲜肉经历了充分的成熟过程,因排酸和蛋白酶、钙激活酶等多种良性因素,产生氨基酸和风味物质,故而,冷鲜肉口感细腻、鲜嫩多汁、肉香浓郁,且充分保持了营养物质,非常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普通肉,如热鲜肉的肉质坚韧、难咀嚼、难消化、不易吸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汇冷鲜肉

“双汇冷鲜肉”又称双汇冷却肉,是指生猪经宰前、宰后检验合格。胴体经冷却,其腿部肌肉深层中心温度在-1~7℃。冷却胴体在良好卫生条件下,在10~15℃的车间内进行分割、分切工艺制得的冷却猪肉。

双汇冷鲜肉用国际一流的屠宰与冷分割生产线装备,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控制。双汇冷鲜肉采用闭环的流程工艺,按照当今食品工业最严格、最权威的HACCP质量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生产和质量管理,对产品质量建立了关键控制点:生猪进厂检验、热水冲淋、乳酸冲淋、金属探测,并采用冷链生产、运输、销售。这样生产的冷鲜肉经过排酸成熟,味道鲜美、口感细嫩、营养卫生,是最符合科学要求的食肉,始终在0~4℃环境下存放,微生物生长被抑制,致病菌不再分泌毒素,比普通猪肉更卫生、健康。

双汇肉即双汇冷鲜肉又名冷却肉、冰鲜肉,是指按照严格的兽医卫生检疫制度进行检疫检验的健康生猪,屠宰后进行迅速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肉中心为测量点)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0~4℃的低温条件下,经解僵、排酸、成熟等过程后,在10~15℃的车间内进行分割加工而制得的冷却猪肉。

普通肉就是我们平常的猪肉,一般即可杀了就会即可售卖,冰冻的时间不会很长,保鲜度比双汇肉好。

双汇冷鲜肉又称双汇冷却肉,是对经过严格的检验检疫后屠宰的畜酮体进行迅速冷却加工,其肌肉深层中心温度0~7℃,并经过充分的排酸成熟过程,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7℃条件下的鲜肉。双汇冷鲜肉首创瘦肉精检测等检测环节在线逐头检测,确保出厂产品安全可信,经过排酸成熟,味道鲜美、口感细嫩、营养卫生,是最符合科学要求的食肉,始终在0~7℃环境下加工、存放,微生物生长被抑制,致病菌不再分泌毒素,比传统热鲜肉品质更好、安全系数更高、营养成分更丰富。所以呢双汇冷鲜肉不仅吃的舒心,更是吃的放心。

怎样分割猪肉

不同国家及我国的不同地方,对猪胴体的切割部位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一般将猪胴体切割为前腿肉、大排肉、方肉、奶脯、后腿肉和蹄膀等六个部位肉。从胴体第五、第六肋骨中间斩下,前段部位去骨的肉为前腿肌肉。从胴体腰椎与荐椎联接处斩下,后段部位去骨的肉为后腿肌肉。胴体中段在脊椎骨下约4~6cm处平行于脊椎斩下,上部脊背部位的肉为大排肉;下部割去奶脯,去掉肋骨(肋排)的肉为方肉。前腿沿肘关节剖下的前臂部分的肉为前蹄膀。后腿沿膝关节切割下的小腿部分的肉为后蹄膀。按部位切割的猪肉分三级:

(1)一级原料肉

包括前腿肉、后腿肉和大排肉三个部分。前腿肉,又称夹心肉。其特点是瘦肉比例高,肌肉间夹脂肪,含结缔组织较多,适合做西式灌肠、配式圆腿和中式香肠等制品的原料。后腿肉,又称臂部肉。其特点是瘦肉多,脂肪和结缔组织少,是加工肉制品用途最广的原料。可甩做加工西式灌肠、中式香肠、肉脯、中式火腿、西式火腿和盐水火腿等制品的原料。大排肉,前至夹心肉切割线,后至后腿肉切割线。位于腰椎骨下侧.呈狭长形的瘦肉称为里脊肉;附在脊椎骨上面呈圆柱形的肉,称为通脊或扁担肉,解剖学称为背最长肌,畜牧业称为眼肌。大排肉肉质细嫩,脂肪和结缔组织很少,是质量最好的一级猪肉,可用做各类肉制品加工的原料。

(2)二级原料肉

主要包括方肉和蹄膀。方肉:又称肋条肉、腹部肉、五花肉。其特点是瘦肉与脂肪互相间层。交错排列,含结缔组织较少。是加工酱卤制品、腊肉和培根(西式腊肉)等肉制品的主要原料。蹄膀:又称肘子、腱子。特点是瘦肉多,皮厚,筋多,富含胶质。可用作加工火腿和灌肠等。

(3)三级原料肉

包括颈肉、肥膘和奶脯等。颈肉:为夹心肉前端,从枕骨与第一颈椎交接处直线切下的部分。其特点是肥瘦难分,夹杂大量的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结,肉质差。可用做低档灌肠的原料。肥膘:从大排和前、后腿部位分割下来的皮下脂肪。在肉品加工上,用来切成肥膘丁,与瘦肉等成分一同构成西式灌肠和中式香肠等肉制品的肉馅。奶脯:又称肚囊。肉质差,几乎无瘦肉,多为泡状疏松结缔组织,食用价值极低。可用作提取油脂。

请采纳。

先把头割下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