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参与污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生物有哪几类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05 14:35   点击:18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参与污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生物有哪几类

⑴细菌类。在污水处理所利用的生物群中,细菌是体形最微小的一种,它具有在好氧及厌氧条件下分解吸收各种有机物的能力。对污水生物处理起作用的菌种有菌胶团、球衣细菌、硝化菌、脱氮菌、聚磷菌等几种。

⑵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具有吞食污水中的有机物、细菌,在体内迅速氧化分解的能力。因此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中,它除了能除去的有机物,加快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外,还能使生物膜的表面附着能力获得再生。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好氧性生物。

⑶藻类。藻类是植物,含有叶绿素。当叶绿素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而生成碳水化合物时将放出大量的氧于水中。稳定塘就是利用这种氧来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

⑷后生动物。以上所介绍的生物都是单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后生动物由多细胞构成,体内还有各种器官。参与污水处理的后生动物,包括从体形较小的轮虫到栖息于生物滤池的甲壳虫、昆虫、幼虫等体形较大的种种类型。

二、什么是废水的生物处理?可以分为哪几类?

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氧化有机物的这一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

生物处理法分为好氧、缺氧和厌氧等三类。按照微生物的生长方式可分为悬浮生长、固着生长、混合生长等三类。

三、污水处理中的两段兼氧是什么意思

污水生化处理中根据微生物生长对氧环境的不同要求,分为好氧生化处理和缺氧生化处理,缺氧生化处理又可以分为兼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好氧菌必须在含氧量高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并降低废水中有机物;兼氧微生物则只需要少量氧即可生长繁殖并分解有机物。

若是氧含量过高兼氧微生物反而生长不好从而影响其分解微生物的能力。兼氧微生物可以适应COD浓度达到2000mg/L以上的污水,去除率在50-80%。

所谓两段兼氧就是设置两个兼氧池,以充分发挥兼氧微生物消除污水中有机物的作用。

四、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五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十五章 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一、填空题

1.污泥的厌氧处理面对的是固态有机物,所以称之为消化。

2.产甲烷菌适宜的PH应在6.8-7.2之间。

3.消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等于污泥泥龄。

4.UASB的中文名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5.搅拌的方法一般有水射器搅拌法、消化器循环搅拌法和混合搅拌法。

二、名词解释

两相发酵:把产酸和产甲烷两个阶段的反应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内进行,以创造各自最佳的环境条件,并将这两个反应器串联起来,形成两相厌氧发酵系统。

三、简答题

1.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厌氧细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污泥得到稳定,其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气(或称污泥气、消化气)等。

2.厌氧发酵分为哪个阶段?为什么厌氧生物处理有中温消化和高温消化之分?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有什么优势,又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案:

对批量污泥静置考察,可以见到污泥的消化过程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固态有机物先是液化,称液化阶段;接着降解产生气化,称气化阶段。

三阶段理论:水解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从液温看,消化可在中温(35-38℃)进行(中温消化),也可在高温(52-55)进行(高温消化)。因中温消化的温度与人体温度接近,固对寄生虫卵及大肠菌的杀灭率较低,高温消化杀灭率可达99%,但高温消化需要的热量比中温消化要高很多。

由于传统的厌氧法存在水力停留时间长,有机负荷低等缺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限于处理污水厂的污泥、粪便等。新的厌氧处理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的缺点,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3.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高厌氧处理的效能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

答案:

主要影响因素:PH、温度、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泥龄)、搅拌和混合、营养与C/N比、有毒物质。

4.试比较现有几种厌氧处理方法和构筑物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答案:

常见厌氧处理设施:化粪池、厌氧生物滤池、厌氧接触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分段厌氧处理法、厌氧膨胀床和厌氧流化床、厌氧生物转盘、两相厌氧法。

5.某地区设计人口为80000人,人均日污水量为100L,污泥含水率为95%,试估算完全混合污泥消化池的有效容积。

6.两相厌氧法有哪些特点?

答案:

1)、为产酸菌、产甲烷菌分别提供各自最佳的生长繁殖条件,在各自反应器能够得到最高的反应速率;

2)、酸化反应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缓解冲击负荷对后续的产甲烷反应器的影响;

3)、酸化反应器反应进程快,水力停留时间短,COD浓度可去除20%-25%,能够大大减轻产甲烷反应器的负荷;

4)、负荷高,反应器容积小基建费用低。

五、采用生物法处理污水时,向水中充氧的目的是什么?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 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影响活性污泥过程工作效率(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处理方法的选择与曝气池和沉淀池的设计及运行。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因微生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粘膜状,故名。废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染物从水中转移到膜上,从而得到处理。其基本机理见水的生物处理法。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 流程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或厌氧生物滤池。前三种用于需氧生物处理过程,后一种用于厌氧过程。最早出现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满盛碎块的水池)。它们的运行都是间歇的,过滤-休闲或充水-接触-放水-休闲,构成一个工作周期。它们是污水灌溉的发展,是以土壤自净现象为基础的。接着就出现了连续运行的生物滤池。新型塑料问世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