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杀鸡应用屠龙术吗?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10 09:39   点击:223  编辑:admin   手机版

《庄子》里有个典故,说有人花了三年的时间和无数金钱去学了“屠龙术”,但学成归来之后他发现白学了,因为现在已经没有龙了。那我们还需要练屠龙术吗?

咳咳,龙确实不在了,还有遍地龙的传人呀……

现在的很多文科专业就很像屠龙术,比方说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国际关系(这是我专业)……可这些专业的小伙伴不可能都变成哲学家、社会学家,不可能毕业之后都去管理国家。

所以很多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都会直接选择具有一技之长属性的计算机、土木工程、医学、自动化……

我们常觉得文科弱,主要源于文科学习的三个层次:

学事实和学观点,固然是必备的专业素质,但是如果毕业以后就不搞这个专业了,那么它们就只是谈资而已。学方法,才是批判性思维,才是真正值钱的技能。可不论是社会学、国际关系学还是哲学,都没有像计算机、土木工程这些专业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谋生技能。那么,是不是文科就是技能性稍软,专业性稍弱,适应性稍差的技艺呢?

看两个例子,同为国际关系专业的毕业生,我骄傲。

第一个例子,说的是一个美国姑娘找工作的故事。

因为国际关系太冷门,想靠这个专业在公司里找工作,真的不太可能。那怎么办呢?

她去印尼度假的时候,就学了一句当地话:“请你给我讲讲珊瑚礁的情况。”然后遇人就问这句,再把所有人的回答,用摄像机拍下来,回国后剪成了一部纪录片。就拿这部片子去求职,结果一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一看,这是个人才啊,而且是个会用语言杠杆做成事的人才啊。于是为她创造了一个之前没有的岗位,让她负责多国语言翻译项目。

第二个例子,说的是一个姑娘在 WikiHow 做项目经理的故事。

因为国际关系专业,批判性思维让她解雇专业翻译编辑团队,雇佣大学师生进行翻译工作;对各种关系的研究,让她更善于获得外界帮助。最重要的是,对各国文化的理解,让她更易于跟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各国文化要求不同的文章内容。中东地区禁止饮酒,阿拉伯语版中就不能有《怎样在自家酿造伏特加酒》这样的文章;俄罗斯禁止大麻,俄语版中就不能有有关大麻油的内容。那像《怎样第一次亲吻一个女孩》这篇文章怎么办呢?有个埃及人认为阿拉伯世界不可接受这样的文章,但中东的一些女孩反而表示这样的文章可以有 ―― 这个姑娘真的就像外交官一样协调这些事情。

总结一下,国际关系这个专业教给她们的到底是什么呢?答案:迁移的心法。

知识迁移更容易产生知识链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特别人文方面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这种链接。因此国际关系才可以迁移到互联网应用,迁移到项目管理,迁移到我现在从事的对人的服务。

想起一个冷笑话:这年头博士越来越专,而专家越来越博。

人才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专业。表面上看毕业以后都改行了,但实际上学哲学的人的确靠着哲学气质,学社会学的人的确靠着社会学修养,学国际关系的人的确运用了国际政治手段在做事。

而人才的归途是专家。因为场景太专业,理科生迁移的就显得没那么容易。因此,理科生很容易外显为技术专家,文科生则可以转身为迁移专家。

有个词叫用进废退。意思是有些技能用到的机会很少,但要练到精处,就只能随时练习。这样看,以屠龙术杀鸡再合理不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