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悬臂灌注连续梁施工技术交底?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12 03:02   点击:135  编辑:admin   手机版

挂篮施工技术交底

挂篮从改制、安装到运行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为了确保挂篮施工安全及使用方便,特此对施工人员进行一下几个方面的技术交底。

一、挂篮的构造及作业原理。

1、主桁。两套挂篮主体承重结构均为菱形桁架结构,半压重锚固方式。第一套挂篮主桁采用牛栏江箱梁挂篮改制而成,为栓接桁架,第二套挂篮主桁采用瓦窑堡箱梁挂篮改制而成,主桁构件均采用销子连接。主桁在灌注混凝土状态,前支点支承在已浇箱梁顶面,后锚点通过精轧螺纹钢筋锚固于箱梁顶板,主桁主要通过前上横梁承受悬臂灌注的前端荷载。主桁在走行状态,前支点支承在走道梁上,后支点钩挂在走道梁,而走道梁由螺纹钢筋锚固于箱梁顶面。

2、底篮。挂篮底篮由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底纵梁以及底模等组成,以承受底平台全部荷载。混凝土灌注状态,前下横梁通过前吊带吊挂,以将荷载传至前上横梁,后下横梁通过后吊点锚固于已浇箱梁底板和顶板。走行状态,前下横梁仍然吊挂于前上横梁,后下横梁的后吊点解开,后下横梁通过10吨岛链悬挂在外模滑梁(鼻子)上。

3、模板体系。内模承受腹板混凝土的侧压力及顶板混凝土荷载,并支承在内滑梁上,外模承受腹板混凝土的侧压力及翼板混凝土荷载,并支承在外滑梁上。内、外模对拉,克服腹板混凝土侧压力,同时将竖向荷载传至内滑梁和外滑梁,内滑梁和外滑梁的前端通过前吊带锚固于前上横梁,后端锚固于已浇箱梁顶板。走形状态,外滑梁后段转为带滚轮的后吊装置支承。

二、加工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设计图纸,以及变更通知单。由于这两套挂篮均为改制挂篮,改制前应仔细查看原设计图,检查核对各个构件的材质、尺寸等是否与原设计图相同。然后比较改制挂篮设计与原挂篮设计图,找出所有变化的地方。这些变化处大致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材质,二是焊缝厚度,三是孔径及螺栓类型,四是板厚。再就是构件加固和全新更换。

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于原挂篮及其设计图有一些出入,要非常认真对待这个问题。虽说现在已经加工完成,但仔细查看新旧图纸还是很必要的,也是来得及的。

三、改制加工要点

挂篮主要受力构件采用牛栏江和瓦窑堡大桥挂篮构件,并对强度不足的构件进行加强处理,对一些结构图不详的构件重新设计。

改造加工时,对于要采用或改制的原构件都必须进行严格检查,查看原构件有无变形、腐蚀情况如何、焊缝有无脱落等。对于要加强部位进行清理,然后才能进行施焊。如果构件变形严重、腐蚀厚度大于1毫米时,必须报设计部决定是否采用,焊缝脱落处应该按原设计进行补焊。

无论新制构件加工还是原构件加强,焊接安装都要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减少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特别是对原构件加强的焊接要确保一次成功,避免对原结构造成伤害而无法补救。焊条选用(Q235钢母材采用E4316焊条,16Mn钢母材采用E5016焊条)要符合设计要求。

再强调一下,某些构件改制比较麻烦,焊接难度较大,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应该对其做试验,这些地方主要的有后支点、吊耳、销座、限位器等。

挂篮改制后要进行预拼,以确保结构精度,预拼需通过安检部门检查认可后方可上桥安装。

四、安装使用要点

为了保证挂篮受力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熟悉主桁螺栓的类型,以及销子的材质。牛栏江挂篮原设计螺栓类型不祥,改制后的设计要求是8.8级精制螺栓。瓦窑堡挂篮主桁原设计采用的是45号钢销子,由于荷载相差很大,原销子不能满足受力要求,改制设计采用40Cr钢销子。

(二)主桁联结系。原设计联接系联结系数目不足,不能保证主桁整体稳定的需要,改制设计图中添加了两个联结系,就是上弦联结系和下弦联结系。联结系现场焊接,安装位置要严格按图纸要求设置。

(三)前支点。前支点抄垫要密实稳妥,高度要适宜,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以免造成走道高度不符合要求,锚固钢筋长度不够或过长,妨碍挂篮以后的走行。另外,前支点安装前要对承压摩擦面及侧摩擦面进行打磨处理,并涂抹润滑油,确保挂篮走行畅通。

(四)后支点。后支点加工后要严格检查焊接情况,合格后才能安装,安装就位后采用型钢斜撑将其与大梁焊接连接(图纸上有)。后支点安装前也要对承压摩擦面及侧摩擦面进行打磨处理,并涂抹润滑油,以确保挂篮走行畅通。

(五)吊带和吊杆。吊带和吊杆是关键构件,每次施工前都要仔细检查其有无过多变形、裂纹和损坏。有问题要立刻更换。混凝土灌注前必须首先对吊带进行调整,确保各吊带松紧程度大致相同。然后按照设计要求,需要预拉的就按设计吨位或位移预拉。挂篮底平台后端预拉是为了改变后下横梁及后吊点的受力分配,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要求的拉力或位移量预拉。挂篮前端预拉是为了消除挂篮弹性变形对箱梁线形的影响,前端预拉通过前上横梁上的紧缩装置实现,预拉量参见详细计算表。

(六)紧缩装置。用来起顶和下放挂篮各个吊点。在安装阶段,千斤顶受力,此时要注意上扁担梁与千斤顶对中,以免倾覆。在灌注混凝土阶段,限位座和下扁担梁承力,严禁千斤顶承受施工荷载,挂篮调整完成后千斤顶必须卸顶。

(七)模板系统。内模系统参照牛栏江桥设计,内外模均设滑梁,便于走形。内外滑梁的前端吊点与吊带永久连接。滑梁后吊装置有两种,一种带有滑轮,承受走形状态的模板荷载,完成挂篮走行任务。另一种不带滑轮,只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施工荷载。施工时必须按照工作状况及时转换,决不可在带滑轮的后吊装置上灌注混凝土,也不可在无滑轮的后吊装置上走行挂篮。要分清楚。滑轮销轴必须定期涂抹润滑剂。

(八)走道梁。走道梁布置要确保上下游平行,间距误差不得大于±10毫米,走道抄垫要平稳,抄垫间距不得大于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状态前支点处要按图纸抄垫,确保每个支点承载力不小于200吨。

(九)后锚点。考虑到预应力筋的影响,后锚安装位置横桥向可以变化,但不得远离主桁中心765毫米以上,且两侧要尽量保持与主桁中心等距离。这就要求预留孔位必须适度调整,但纵桥向要准确。后锚固块位于斜坡面,为了防止横向滑动,需在滑块与箱梁顶板之间设石棉网,另外关于后锚固块有个问题,在挂篮施工起步阶段,后锚固块位于箱梁0号节段横隔墙混凝土内,可以改为精轧螺纹钢筋预埋入混凝土的方式,预埋深度必须大于1米,下端应设锚垫板加螺帽。

安全技术有关部门应按照上面的使用要点对挂篮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挂篮安全运行。

五、最后的总结——简述施工步骤

第一步,挂篮拼装。首先要清理各种预留孔,复核其尺寸及位置,铺设走道梁,调整就位后锚固走道梁,依次拼装主桁、底篮、吊带、模板,在后横梁压重5吨混凝土块或其他重物。

第二步,压重。调整后锚杆及其他各吊点松紧程度至均匀,抄垫主桁与走道梁、走道梁与箱梁顶板、底篮与箱梁底板,预紧后锚杆、后吊带、辅助吊杆,同时按照设计图上的要求先预拉后锚固精轧螺纹钢筋,每根22吨,再预拉辅助吊点10毫米。尽量模拟箱梁自重荷载分布状况堆放重物(钢筋)进行压重,压重的总重量为箱梁阶段总重的1.05倍,全部压重加载后持续48小时才能卸载。压重的同时要观察结构有无异常情况,观测记录挂篮变形量,以复核前端预抬量,此步需通过安检认可。

第三步,浇注混凝土。拆除压重后,放松各个吊点及锚点,检查各吊点的抄垫情况,调整后锚杆及其他各吊点松紧程度至均匀,预紧后锚杆、后吊带、辅助吊杆,同时按照设计图上的要求重新预拉每个后锚固精轧螺纹钢筋拉力至22吨,并预拉辅助吊点10毫米。通过前上横梁上的紧缩装置调节前端各吊点的预抬量,预抬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挂篮弹性变形量,见“挂篮前吊点施工预抬量参考值”表,另一部分是箱梁预拱度。立模、挷钢筋、悬浇混凝土。

第四步,拆模走行。先放松前后各吊点进行拆除模板,此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外模的横向失衡、侧倾。挂篮走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底模后横梁通过导链临时挂在外模走行梁上,前移主桁带动外模和底平台以及内滑梁至下一节段就位后锚固挂篮主桁、外模后吊点。第二步,移动内模就位。就位后锚固内模后吊点。走行完成。

挂篮走行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地方。一、两片主桁要同步走行,前后相差不得大于30毫米。二、滑梁与主桁要同步移动,要采取措施保证外模后吊装置不前后左右摇摆,并保持内外模所有吊杆垂直以免吊杆受弯。三、时刻观察各个滑动处有无卡死,发生卡死时应立刻停止走行,仔细查找原因。四、每次走行前,对挂篮外模下端多出部分模板应及时割除,以减轻自重。五、走行期间挂篮后端必须设置临时保险,以备防止挂篮意外倾覆。六、无论何种状态,严禁在在挂篮前端堆放杂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