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食堂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7-31 19:56   点击:147  编辑:admin   手机版

食堂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食堂消毒是对餐厅、地面、门扶手、门窗、楼梯扶手、厨房、餐具等可以触摸的地方都要进行彻底消毒。、

一般情况下是用一些消毒液、灭菌剂等消毒方式。进餐完毕后对地面、餐桌、门扶手、等先用消毒液等消毒擦拭一遍,第二天早餐前用清水擦拭干净,另外进餐及进餐后大厅需通风2小时以上。

【餐具的清洗方法】:

一、餐具清洗

1、刮掉沾在餐饮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饮具表面;

3、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二、餐具消毒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消毒后的餐饮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餐巾擦干。消毒后的餐饮具应及时放入餐具保洁柜内,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一般常用的灭菌剂有:75%酒精30s、 0.1%升汞2-15min、 1%-4%次氯酸钠10-20min等,100%或95%的酒精比70%或75%的酒精穿透细菌孢子的能力弱,而不易杀死他们,故灭菌最好选择70%或75%的酒精。升汞杀菌力强 ,刺激性和腐蚀性大 ,毒性也大 ,对细菌的渗透性小,对金属器皿有腐蚀作用,对人畜有剧毒。次氯酸钠灭菌的原理是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从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我一般用75%的酒精30s+1%次氯酸钠10min,无菌去离子水冲洗5-6次,选择什么样的灭菌剂及其时间,要根据你的种子大小,种皮硬度,种子的干净程度。

一般常用的灭菌剂有:75%酒精30s、 0.1%升汞2-15min、 1%-4%次氯酸钠10-20min等,100%或95%的酒精比70%或75%的酒精穿透细菌孢子的能力弱,而不易杀死他们,故灭菌最好选择70%或75%的酒精。升汞杀菌力强 ,刺激性和腐蚀性大 ,毒性也大 ,对细菌的渗透性小,对金属器皿有腐蚀作用,对人畜有剧毒。次氯酸钠灭菌的原理是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从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我一般用75%的酒精30s+1%次氯酸钠10min,无菌去离子水冲洗5-6次,选择什么样的灭菌剂及其时间,要根据你的种子大小,种皮硬度,种子的干净程度。 .

容器可以用臭氧 还有高温。空间消毒可以用紫外线。

清洗、消毒从蛋白质说起

对于院感科工作职责,如何正确的清洗以及消毒灭菌是一项必备技能。跟我们一直打交道的是病毒、细菌、真菌等等,往分子水平上说,我们一直打交道的是蛋白质以及核酸,因为绝大多数生命体都离不开这两者,只有深入的认识特别是蛋白质,才能正确的开展工作。

蛋白质作为生物大分子,其分子量可自1万至100万之巨,其分子直径可达1~100nm.。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单位是氨基酸,可通过肽键相连成链。从蛋白质的N端到C端的氨基酸序列,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构成高级结构的基础。二级结构是蛋白质主链局部的三维空间结构,主要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以氢键来维持稳定性。三级结构是整个蛋白质主链的三维空间结构,主要以次级键(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来维持。四级结构是多条肽链或者说亚基构成的空间结构,主要也是靠次级键来维持。

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也是功能的基础。蛋白质空间构象与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若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分数改变,可导致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之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发生变性后,只要其一级结构未遭破坏,仍可在一定条件下复性,恢复其原有的空间构象和功能。

大家都知道消毒和灭菌的原理大都是对蛋白质进行变性,不管你选择哪种方式,剂量和时间是你一定要考虑的要素。为什么要考虑到剂量和时间内,只有在消毒剂或者灭菌剂一定的剂量和时间,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被破坏形成一级结构后,一级结构才不会重新恢复到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这个过程变得 不再可逆 。

值得一提的是紫外线消毒的波段大概在200-300nm之间, 很可能也是由于蛋白质特殊的性质,280nm波段对紫外线有特征性吸收即吸收量比其他波段更高、更显著,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核酸吸收的缘故。

除了消毒以外,日常的清洗,特别在供应室以及内镜中心清洗过程中,涉及到酶洗。酶洗也就是用各种酶类对器械上残留的蛋白质、有机质进行水解洗涤,方便后续的消毒灭菌。如果不进行酶洗,器械残留的蛋白质可能包裹保护微生物,也不利于后续消毒灭菌后的保存。

酶,除了核糖核酸酶以外,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同样具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可分为单体酶、寡聚酶、多酶体系。酶类组成上可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单纯酶是由肽链组成的酶。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的辅助因子。前者决定了酶促反应的特异性(与什么底物特意结合发生反应),后者决定酶促反应的性质,是氧化、还原还是水解。

酶分子中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的必需基团,在空间上彼此靠近,组成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其催化机制,这些酶上必需基团在三维空间上构成的整个活性中心,可以与底物诱导契合成酶-底物复合物,通过邻近效应、定向排列等使酶发挥高效的催化作用。

酶促反应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1)底物浓度

从上图可知,在底物浓度很低的时候,酶反应速度很快,到底物浓度越来越大的时候,其酶促反应的速度增加的越来越慢直到饱和,从这个信息来看,在器械进行酶洗之前,日常的刷洗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后面的酶洗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2)温度

一般酶反应的速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到到达60摄氏度时,酶作为蛋白质就会发生变性从而失活。一般适合的温度在35~40摄氏度(动物)。

(3)PH

一般来讲,大部分酶类反应适应的PH环境是在中性环境,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酶类,比如胃蛋白酶、胆碱酯酶。

从清洗的角度考虑,如何选择酶液,首先我们要考虑底物的成分。因为酶促反应是特异性的反应。然后我们要考虑酶促反应的条件,比如水温、液体的PH来加快这个酶促反应达到清洗效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