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米里有那种小虫子,怎么办?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15 18:43   点击:28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大米里有那种小虫子,怎么办?

粮食的防虫储藏

1,首先把买来的大米,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四个小时,冻死虫卵。

2,空塑料油桶洗净晾干,将冷冻好的大米,罐装在干的塑料油桶内,盖好盖

使飞虫不得入内。

3,以上方法,也可用于其他粮食的防虫储藏。

我家已多年使用此法,愿推广给大家。

另外,已经生虫不严重的粮食,也要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四个小时,冻死虫卵

后再按以上方法储藏。

二、米里的小虫子哪来的?是不是叫“小牛”?

一般来说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粮食还在地里时,本身就带上了米虫的卵。经过粮食工厂加工后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边。而虫卵非常小,人的眼睛根本看不见。虫卵在夏季高温时孵化变成小虫子,周围有它最爱吃的大米,所以吃得多,繁殖快。另一个原因是,家家户户年年买米,年年生虫。有些虫卵藏在米缸底、米袋缝、墙缝、地缝里,人们很难一一把它们清除,当家中有大米、气候又适宜时,这些虫卵孵化出来便很快会爬进米袋,大吃大嚼,‘生儿育女’了。

大米中淀粉含量最高,其次为蛋白质。一般情况下大米不会生虫,发霉(霉菌的大量繁殖)。因为大米中的水分活度值很低(即水含量很少),而霉菌和虫卵生长发育需要水的存在。水分活度值低霉菌和虫卵不能吸收水分。而在受潮后水分活度值升高,霉菌和虫卵就会吸收大米中的水分进而分解和实用大米中的养分。

在米袋的中间或两头各放几瓣大蒜,或者用布或用纸包些花椒放在盛米的容器内。平时要把存米的缸或桶清扫干净,以防止过冬的虫蛹隐藏在里面。一旦发现米生虫,可将米放在阴凉处晾干,让虫子飞走或爬出,生虫的米除虫后还可食用。切忌将米放在阳光下暴晒。

另外还有方法:

方法一:将新蒜表皮的水分吹干,分解成一瓣瓣的,直接放置米缸中,在深的,浅的地方都埋上一些.这个方法也可用来防止绿豆生虫.

方法二:准备几块干净的小纱布块,每块都包上少许的花椒籽,扎好后放置米中.若是用米袋来装米的话,可以先将米袋浸在烧开的花椒汁里10分钟,晾干后再盛米,也有防虫效果.

方法三:将干的海带或者干的桔子皮放在米中,可以同时起到防潮防霉的作用.

若米已经长虫了,可用新鲜的生姜放在米中,把虫子驱赶出来.

另外,在晴好的天气,应拿出去多晒晒.

三、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流播在神州大地的节令农谚很多。例如“不懂甲子莫算命,不懂节气莫种田”“百姓不念经,节令记得清”“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等等。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首先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订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

“立夏雷唱歌,早稻害虫多”,表示立夏这天有雷雨,这年的早稻田虫害就比较严重。总之,通过节气物候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确立后,成为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据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记载,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它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相应,称为“候应”。由于七十二候的“候应”繁多,不便记忆,且间隔时间短,适应地域小,历史上最常用的还是二十四节气及其对应的物候。

四、夏天如何让大米不生虫?

存放大米的方法

1.花椒防虫存米法。取花椒30——40粒,放入锅内。锅内加适量清水,以稍多于浸泡存米布袋的水量为宜。加热,待水凉后,将存米的布袋放入水中浸泡5分钟。取出晾干后装入大米,可防止大米生虫、霉变。

用透气性较好的纱布、薄布将花椒包成若干个小包,均匀的放在米袋的各个部位;再把米袋的口部系紧,将整袋大米放在阴凉通风处,也可起到同样效果。

2.塑料袋无氧存米法。取透气性较差的无毒食用塑料袋若干个,将每两个塑料袋套在一起备用。将大米铺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装入套在一起的两层塑料袋内。尽量装的满一些。装好大米后用手将袋口残余的空气挤掉,用绳栓紧袋口。不过,容量大的塑料袋家庭中不易找到,所以,此法适宜保存少量的好大米。

3.海带吸湿存米法。存放大米时可将占大米重量10%的干燥海带和大米一起装入米袋内,由海带将大米外表的水分吸干,防止大米生虫或变质。

4.甲鱼骨髓存米法。将甲鱼壳内的骨髓用细铁丝捅出,用干净的温水将其洗净、晾干,然后用纱布包好后放入米袋内,可防止大米生虫、变质。若将甲鱼壳直接放入大米中,也可起到防止蛀虫和蚂蚁的效果 。

5.大蒜辣椒大料存米法。把大蒜去皮后与大米混装入袋,或把辣椒掰成两段、把大料拆散与大米共存,也可起到灭菌、驱蛾、杀灭活粉螨的效果。

6.“袋”加“缸”存米法。可将大米摊晒后放入口袋内,扎紧口,然后放入米缸,并将米缸置于干燥、通风处。入夏后,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袋”、“缸”内的大米常由内向外、由中间向米袋两端发热。此时,每隔10天,宜将大米从“袋”、“缸”中倒出来,通风、散热、降温,然后重新收藏。

7.白酒杀菌存米法。在春夏末初之前,将大米装入米缸或其它可以密封的容器内。取一瓶白酒,开盖后瓶口高于米面,将酒瓶插埋在大米的中央部位。封闭容器。白酒中挥发出的乙醇气体便可起到消毒、杀菌、防止大米生虫霉变的作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