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请教高单水硫酸锌预拌料之结块问题

127 2023-10-20 16:00 admin    手机版

一、请教高单水硫酸锌预拌料之结块问题

一:将高单水硫酸锌加热烘干部分水份或可凉晒;二:先用低水分的载体预先稀释后用即可搞定了(但不耐存仓啊)。

二、饲料罐在搅拌料的过程出现私聊黏在一起下不来怎么办

可以采用橡胶锤,敲击饲料罐相应的外部区域,把它们振下来。

如果不行,采用人工清理的方法吧。

最后,您还要想想是什么物质使他们粘稠在一起,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防止下一次类似情况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

三、怎样判断饲料是否霉变?

稀释法

这是目前大多数饲料厂家采用的一种方法。将已发霉饲料与没有发霉的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加工。此法虽可解决暂时的问题,但经本法处理的饲料有效保质期短,不能较长时间地贮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完,否则将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另外,饲料再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对饲料营养物质再破坏的过程,必定使饲料中部分营养物质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挑除法

这是粮食及霉变饲料去除方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可直接将发霉的颗粒从原料或饲料中单独挑出。

严格地说,这种方法也只是减毒的一种方法,并不能完全去除毒素及霉菌,只能将部分霉变明显的颗粒去除,对那些感染不明显、尚未形成结块的饲料将很难剔除。而且该方法也只适合颗粒物料、块状青贮料及秸秆等体积较大的霉变饲料的去毒。同时因该法完全依赖人的感观评定,故主观性强、去毒率低,费时费力而且浪费饲料。

水洗法

适用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分两种形式,一是将霉变颗粒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静置、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擦拭颗粒,捞出放在通风处晾干。这种处理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原料颗粒表面的菌体和部分毒素。但对于生长在颗粒内(如胚部)的霉菌及毒素却无法去除。第二种方法是先将霉变原料磨成一定体积的颗粒,加3倍~4倍清水,搅拌、静置,30分钟换水一次,连续换水2次~3次,这样就可滤去浮在水面上的有毒成分或菌体代谢物。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去毒效果好,但费水费力,不适于大量发霉饲料的去毒。而且经处理后的饲料必须在短时间内晾干或把水分降到一定程度,否则会引起第二次霉变。

暴晒法

这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将霉变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制,经过一段时间后放通风干燥处放置保存。可见光产生大量的热量,蒸发饲料中的水分,破坏霉菌赖以生存的潮湿环境;紫外线可以破坏蛋白质合成体系,从而使霉菌及孢子失去繁殖能力和产毒能力。该法有较好的去除霉菌孢子及其毒素的效果。但强烈的太阳光线也会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破坏作用;另外,无法除去霉菌体产生的菌丝体。因此,经该法处理的饲料并不能消除霉变气味,影响适口性。

浸泡法

本法适用于玉米等籽实类大颗粒霉变饲料的处理。方法是:用石灰配成0.8%~1.2%的石灰水,将霉变饲料磨成2毫米~5毫米的颗粒,按2:1的比例混合,搅拌15分钟,静置3个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1次~2次,晾干即可。此法除毒率高,但费水费工,不适于大量霉变饲料的处理。

浸提法

本法是用碳酸氢钠、盐水、氯化钙等浸提毒法的一种处理方法,对去除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有较好效果。

氨水法

将氨水拌入霉变饲料中混匀,置于密闭容器内,在室内放置3天~7天,即可达到去毒目的。这种处理方法操作简单、去毒率高,但氨水的用量大,同时处理后的氨气挥发可造成环境污染。另一种氨水去毒法为:将拌有氨水的饲料(加少量氨水)在高温下放置。这样氨水在高温下挥发产生具有粘性的氨气分子可以对毒素产生粘附作用,从而达到去毒效果。这种处理方法对氨水的用量较少,而且去毒效果较好。

蒸煮法

属碱处理法。将霉变饲料与苏打或石灰共煮。目的是使霉变颗粒破裂,有利于碱性分子进入,以达到深部去毒的效果。此法虽去毒效果好,但费工,也不适合大量霉变饲料的去毒。

吸附法

是利用吸附剂与有毒物质结合,从而使霉菌失去毒性的一种方法,具有经济、方便、处理量大、效果好等优点。常用的吸附剂有膨润土、沸石、硅藻土等,也可用苜蓿草粉、活性炭、玉米次粉等作吸附剂。

四、教槽料的颗粒太硬什么原因?

先将玉米、豆粕混合制粒(75 ·80度),粉碎后再加乳清粉、预混料等二次制粒(60~65度),对饲料中维生素破坏较少,并且颗粒较软

五、饲料颗粒发硬口感不好是什么原因

1.饲料原料的问题,比如用小麦的饲料比用玉米的饲料硬度高2.饲料在压制的时候压辊和环模的间距不合适导致颗粒硬度较高。如果是饲料原因可联系饲料公司进行调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