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交两大著名校友?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20 15:50   点击:1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上交两大著名校友?

喻乐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1986届本科校友,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起重机械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从事塔式起重机技术34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等荣誉,带领团队突破超高强钢桁架结构设计、大型塔机设计及控制、智能柔性制造等行业技术难题。在专业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以第一著作人出版专著《塔式起重机安全技术》,发表论文18篇,获得专利授权8项。

王平,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1999届博士校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零八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王平长期奋斗在军用舰船设计研究工作第一线,为我国海军舰船装备的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并先后主持了多个新船型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为我国海军舰船装备应用新船型打下了较好的技术基础。王平笔耕不辍,在《中国造船》、《系统仿真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等学术刊物发表多篇高等级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写论文用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应用

摘 要】预应力混凝土作为现代混凝土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商品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正以其跨度大、自重轻、节约建筑材

料、节省建筑层高、改善建筑与结构功能等突出的优点,可以有效解决以往高层建筑中较难解决的大空间的使哪态衡用要求,提高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理论原理;应用

1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在世界各国范围内普

遍应用的一项新技术。预应力技术使用的范围和数量,已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已经由以往的单层、多层房屋、

公路、铁路桥梁、轨枕、电杆、压力水管、储罐、水塔等的应用扩大到高层

建筑、地下建筑、高耸结构、水木结构、海洋结构、机场跑道、核电站压力

容器及大吨位船舶等方面,且已越来越被广大工程技李做术人员所接受。所

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就是在荷载作用之前对构件施加压力,使在荷载

作用时的截面受拉区预先存在压应力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截面预加了

压应力,可以完全或部分地对消因荷载而产生的拉应力,混凝土就能不

再出现裂缝或至少推迟裂缝的出现。因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显著地

提高构件的抗裂性和截面刚度。同时,也使得高强度钢筋及高强度混凝

土得以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构件的承载能力。

2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现状

2.1原材料性能较好

预应力钢材由过去强度低、品种杂、质量不稳定、供不应求的现象转

变成强度逐渐提高、品种规格齐全、质量优异的高效预应力钢筋,满足了

设计、施工等技术要求。

2.2关键技术水平提高

大吨位张拉用千斤顶和锚、夹具的研制成功及使用,较好地解决了

预应力施工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保证了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3规范规程已基本配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粒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预

应力钢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等国家产品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及《无

粘结预应力钢筋专用防腐润滑脂》、《预应力用液压力千斤顶》等一批国

家及地方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也已基本配套到位。满足了工程需要,使

预应力各项技术有章可循。

2.4建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应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我国已建设了一批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预应

力混凝土工程。如:柱网尺寸最大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工程(柱网尺闭顷寸

25m×27m);层数最多的广东国际大厦主楼(63层);最高的青岛中银大

厦(241m),这说明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

水平。

3预应力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制作方法有先张法和后张法。

3.1先张法

在混凝土灌筑之前,先将由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组成的预应力筋张拉

到某一规定应力,并用锚具锚于台座两端支墩上,接着安装模板、构造钢

筋和零件,然后灌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放

松两端支墩的预应力筋,通过粘结力将预应力筋中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

而产生预压应力。先张法以采用长的台座较为有利,最长有用到一百多

米的,因此有时也称作长线法。

3.2后张法

先灌筑构件,然后在构件上直接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一般做法多是

先安置后张预应力筋成孔的套管、构造钢筋和零件,然后安装模板和灌

筑混凝土。预应力筋可先穿入套管也可以后穿。等混凝土达到强度后,

用千斤顶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要求的应力并锚于梁的两端,预压应力通过

两端锚具传给构件混凝土。为了保护预应力筋不受腐蚀和恢复预应力

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预应力筋与套管之间的空隙必须用水泥浆灌

实。水泥浆除起防腐作用外,也有利于恢复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

结力。为了方便施工,有时也可采用在预应力筋表面涂刷防锈蚀材料并

用塑料套管或油纸包裹的无粘结后张预应力筋。

4预应力技术的工程应用

4.1高层结构中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

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并

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主要体现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

和预应力扁梁用于高层建筑的楼盖中,具有降低层高,节约钢材,简化模

板,加快施工等显著的效果;预应力混凝土饰面保温复合墙板应用,在满

足建筑外墙装饰的多样性、耐久性的同时,又在保温节能、工业化生产、

快速施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预制预应力构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

配整体式高层建筑结构越来越多;随着预应力施工技术及耐久性技术的

完善,一些更适合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的新结构体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如

悬挂式建筑的出现。

4.2装配整体式结构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由于预制构件具有工厂化规模生产的诸多优点,如质量控制水平

高、耐久性好、模板周转率高、损耗小等,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

指标。因而,预制预应力构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在现代建

筑中的应用比重也越来越大,表现为大跨度的空心楼板、工业建筑中的

屋架、吊车梁、屋面板、多层及高层建筑中的长跨预应力空心板、T型板、

大型预应力墙板以及预制梁板现浇或预制梁、板、柱与现浇节点相结合

的各种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等。

5结束语

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

阔,因此我们应加强提高预应力技术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发达国家相

比,我们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研究相对落后。设计和施工的分离也是影

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成立大型

强而有力的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公司,承担重大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并担

负新技术开发研究,并做好与设计和施工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我国的预

应力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宗放,方先和.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3

[2]王华.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

[3]吴元乃等.建筑业10项新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1

为了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段滚,可以在混凝土构件的受拉区预先施加压力,产生预压应力,造成一种认为的应力状态。当构件在荷载作用历敬下产生拉应力时,首先要握烂余抵消混凝土的预压应力,然后随着荷载的增加,混凝土才受拉并出现裂缝,因而可以推迟裂缝的出现,减小裂缝的宽度,满足使用要求。这种在构件受荷以前预先对混凝土受拉区施加压应力的结构称为“预应力混凝体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使混凝土在荷载启宏顷作用前预先受悄陆压的一种结构。预应力用张拉高强度钢筋或钢丝的方法产生。张拉方法有两种:(1)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放松钢筋两端;(2)后张法。即先浇灌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再张拉穿过混凝土内预留孔道中的钢筋,并在两端锚固。预应力能提高混凝土承受荷载时的抗拉能力,防止或延迟裂缝的出现,并增加结构的刚度,节省钢材和水泥。 [编辑本段]基本原理 预应力混凝土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人们对预应力原理的应用却由来已久。也有利于恢复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绝悔如中国古代的工匠早就运用预应力的原理来制作木桶。木桶的环向预压应力通过套紧竹箍的方法产生。只要水对桶壁产生的环向拉应力不超过环向预压应力,则桶壁木板之间将始终保持受压的紧密状态,预压应力通过两端锚具传给构件混凝土。木桶就不会开裂和漏水。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虽高,而抗拉强度却很低,预应力筋可先穿入套管也可以后穿。通过对预期受拉的部位施加预压应力的方法,就能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低的弱点,达到利用预压应力建成不开裂的结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