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近几年工业级无 人 机现状是怎样的?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16 15:17   点击:164  编辑:admin   手机版

欢迎选择大疆无人机

公司简介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如今已发展成为空间智能时代的技术、影像和教育方案引领者。成立以来,大疆创新的业务从无人机系统拓展至多元化产品体系,在无人机、手持影像系统、机器人教育、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品牌,以一流的技术产品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的内涵,并在更多前沿领域不断革新产品与解决方案。我们以创新为本,以人才及合作伙伴为根基,思考客户需求并解决问题,得到了全球市场的尊重和肯定。目前,大疆全球员工达14000人,除深圳总部外,在北京、上海、西安、香港、东京、洛杉矶、旧金山、鹿特丹、法兰克福等地设有办公室,支撑着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与服务网络。

文化理念

大疆创新致力于成为持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技公司。

我们以“做空间智能时代的开拓者,让科技之美超越想象”为使命,致力于通过领先的产品与技术能力,与客户、伙伴携手推动产业健康良性发展,让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心明眼亮有智慧,覆盖与人类活动紧密关联的整个空间,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美好。

社会贡献

为世界带来全新视角

大疆创新经过六年积累,于 2012 年开创民用无人机行业,带来了划时代的无人机系统与影像解决方案;其面向大众消费者的手持影像系统,与专业云台相机系统、摄像增稳系统,不断刷新消费级与专业级的视频创作体验,开启了全球“天地一体”的影像新时代。

重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大疆创新为用户带来创新、可靠的产品,并迅速进入影视传媒、能源巡检、遥感测绘、农业服务、基建工程、前沿应用等多个领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高效、安全、智能的工具。同时,我们致力于成为公共安全和应急救援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地震、火灾、危化物品泄露、爆炸、突发疫情中提供强有力支持。

培养社会的科技创新力量

大疆创新持续深耕机器人教育领域,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科研人才。大疆创新发起并承办了 RoboMaster 机甲大师赛,推出了教育机器人产品,受到全球科技爱好者的追捧,并与众多国内外学校、研究机构密切合作,搭建出一套由课程、产品、赛事及相关服务构成的全栈式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我们正与全社会一道拓展教育新边界,成就新一代技术人才。

我们坚信,人是科技发展的目的,而非工具。我们秉持“秉持公心、求真品诚、激极尽志、反思自省、积极正向、知行合一”的价值观,鼓励每一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磨砺自我、收获成长。

通过创造最好的高科技产品,大疆创新将不断培养和成就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打造实现梦想、超越自我的精神家园,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工业无人机主要上市公司:纵横股份(688070)、中农立华(603970)、中国卫星(600118)、中航电子(600372)、亿嘉和(603666)、航天彩虹(002389)等。

本文核心数据: 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工业无人机应用市场结构

行业概况

1、定义:主要用于商业领域任务

工业无人机属于民用无人机的一种,是一种精准、高效、便捷的可远程控制的航空器,工业无人机主要用于协同或代替人工完成多种商业领域的任务,其通常搭载为完成作业飞行活动的装置或设备。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工业无人机”归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国统局代码39)中的智能消费设备制造(396),四级代码为3963(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工业无人机按机身结构可分为固定翼、旋翼、直升机等类型。由于各类型无人机的机身结构(动力原理)不同,不同种类的无人机可以依据其特点,开展不同的工业应用。

2、产业链剖析:技术领域广、产业链较长

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上游为无人机零部件制造、系统开发,代表企业有索尼、北科天绘、英特尔、高通、新能源等;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中游为无人机研发、整机组装、专业飞行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代表企业有大疆、零度科技、亿航、易瓦特等;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相关的应用场景,如农林植保、地理测绘等。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较之传统人工作业,工业无人机可以大幅提高效率。我国工业无人机行业起步于2000年,我国开始研制工业型无人遥感系统,并在2005年启动农用无人机研发。2006-2014年间,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安防监控、电力巡检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进入到稳步发展阶段。2015年以来,5G网络的超大带宽数据传输、海量连接和超低延时的远程控制能力,将促进空域的合理利用,进而极大延展工业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在电力巡检、高层消防、森林防火、遥感测绘、农林牧渔、城市管理、环保监测、应急通信、医疗救援等多种场景中实现创新应用,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截止目前,我国工业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推动工业无人机发展

近年来我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迅猛,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一定先发优势,但对工业无人机领域的行业规范以及行业标准仍待完善,近年来,我国发布多项政策,鼓励、支持、规范无人机行业发展。

行业发展现状

1、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较快,市场潜力巨大

2015-2019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152亿元,2020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273亿元。

2、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应用于地理测绘领域

工业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力巡检、应急救援、航空摄影、水利应用、农药喷洒、航空测绘、国土资源、旅游业、管线巡查、医疗业、海事监察、农业林业、物流运输、交通管制、气象监测、反恐防暴等。且随着工业无人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对无人机应用需求的提升,工业无人机应用领域将更加深化、细化,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从结构上看,2020年中国工业无人机主要应用领域里,地理测绘占比最大,约29.27%,其次为农林植保、巡检、安防监控及消防救灾,占比分别为24.85%、14.17%、10.21%及4.98%。

3、投资规模趋于稳定

工业无人机的投资热潮伴随着消费级无人机投资浪潮的平静而不断高涨,目前,工业无人机行业投资仍以风险投资为主。2015-2017年,工业无人机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其中2017年,工业无人机投资规模达10.9亿元,为近年来最高。2018-2021年,投资规模逐步趋于稳定,在2.8到4亿元之间波动变化。截至2021年9月,工业无人机行业投资金额为4亿元。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9月18日。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广东地区区域优势显著

从企业数量分布来看,工业级无人机企业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地区企业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省市,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逐渐成为国内主要的工业无人机生产基地。

从工业无人机技术专利申请区域分布来看,广东地区工业无人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57个,其次是上海,专利申请数量为48个,位居第二。

注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9月18日。

按技术类型看,工业无人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是广东省、上海市、四川省。发明专利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

注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9月18日。

2、企业竞争: 大疆创新业务布局较全面

从国内工业无人机代表性企业发展布局看,大疆创新、零度智控、亿航布局整个产业链,在无人机的研发、整机组装、相关运维服务等领域均有部署。从工业无人机销售渠道来看,多数工业无人机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为京东、淘宝等第三方平台。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工业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未来,工业无人机行业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高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6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2658亿元。

2、5G、云计算等助力工业无人机发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报告显示,5G具有超低延时、超大带宽、超高可靠性的特点,相比4G拥有广覆盖、海量连接等优势。目前,已有部分无人机应用在4G网络通信的支持下运行,但受带宽、时延、干扰的影响较大。随着5G商业化进程的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将解决无人机行业应用里遇到的通信问题,赋予无人机超高清图传、超低时延数据传输、超视距飞行、异地控制等能力。而云计算平台可以为工业无人机行业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计算服务,是无人机实现智能化的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业植保作业。自2019年以来,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就愈发趋于成熟。2019和2020年,我国植保无人机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购机补贴明显增加,再加上行业洗牌加剧、配套技术持续突破,使得产业链发展趋于完善,发展热度也完全被带起。

国内植保无人机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

国内植保无人飞机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10年国内出现了首款商业化的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其后至2013年,我国植保无人飞机产品技术发展缓慢,生产企业寥寥无几。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航空建设”,国内植保无人飞机产业发展出现了转折,资本开始进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国内就有近百家企业进入该产业。2014年后,一些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植保无人飞机购置补贴政策,催生了一大批植保无人飞机企业。

2016年“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项目“地面与航空高工效施药技术及智能化装备”启动,推动了无人飞机植保行业装备和应用技术的全面研发。至此无人飞机植保快速进入农业生产中,作业量稳步增长。

目前我国植保无人飞机在装备总量、作业面积上已经发展到全球第一,飞控技术上世界领先,且处于发展上升期,呈现以下特点:

工业无人机在农林植保领域的应用方向

农林植保无人机指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GPS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实现喷酒作业,可喷酒药剂、种子、粉剂等。

工业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主要作用有事前预防、事中解决控制和事后补救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应用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植保无人机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早在2012年第一架单旋翼无人机投入使用,2014年第一台多旋翼无人机投入应用。到了2016年飞控平台进入航化作业,黑龙江全省保有植保无人机超过900台,作业面积达到280万亩次。截至2019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经突破5.5万架,无人机植保面积也超过8.5亿亩次。

2015年以来,我国农林植保领域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19年达46.60亿元。在疫情、春耕、5G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2020年植保无人机再度迎来爆发,不管是无人机数量、种类还是应用、市场都实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市场规模约达67.9亿元。

应用潜力较大

智慧农业为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的一种全新农业生产方式。智慧农业生产环境的四大应用为无人机植保农业自动驾驶精细化养殖和农业物联网。无人机植保作为智慧农业的垂直化应用领域,受智慧农业发展影响。

其实,自2019年以来,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就愈发趋于成熟。2019和2020年,我国植保无人机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购机补贴明显增加,再加上行业洗牌加剧、配套技术持续突破,使得产业链发展趋于完善,发展热度也完全被带起。这些无疑为2021年的植保无人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进入2021年,行业更多机遇也是加速凸显。例如,疫情带来的影响就未曾完全消失,无人化作业需求和粮食安全带来的挑战依然存在,这将持续推动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在此情况下,可以预见今年植保无人机应用将再创新高。Frost&Sullivan机构预测,2021年,我国农林植保领域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131亿元,2026年约达250亿元。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智能化技术与工业级无人机的不断融合,将继续成为未来几年推动无人机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无线充电、视觉避障、手势控制、5G通信、集成芯片等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无人机性能将实现大幅提升,随身携带、简易操作、长续航能力、自主反应将成为主要特点。同时,工业级无人机自身的技术也将不断地更新迭代,朝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无人机在行业的深化应用。得益于技术力量,工业级无人机将迎来新的机遇与变革,未来可期。

前景当然是很不错的,无论是从经济社会环境,还是技术政策环境来说,都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就拿近五年的数据来说,中国消费级及工业无人机都取得了高速发展,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2.58 % 及 49.94 %。中国民用无人机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重要的板块之一,主要得益于供给端及需求端两方面的双重驱动。2019 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52 亿元,2020 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273 亿元。根据市场发展现状预测,前瞻初步预测到2027 年,中国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超过1700 亿元。

森林防火、警用巡逻、海洋遥感

等等诸多行业场景。

农林无人机市场空间最大,电力无人机发展较成熟

前瞻产业研究院

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到2025年,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750亿。其中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50亿――农林植保约为200亿,安防市场约为150亿,电力巡检约为50亿,而用于航拍娱乐的消费级市场为300亿。

从市场空间上看,农业植保>警用安防>电力巡检;从行业成熟度上看,电力巡检>警用安防>农业植保。目前国内200家以上的企业布局工业级市场,主要围绕着农业植保、电力巡线和警用安防三大重点领域。主流企业存续期6-8年,市场较分散,绝大多数企业收入规模在5000万以下,个别企业已成长为细分领域领跑者,且行业拓展有加速趋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