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东陈村的农业发展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04 04:22   点击:27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东陈村的农业发展

村处南庄平原西南,沃野平畴,向以农业为主。现有水田976亩,旱地103亩。50年代初,粮食亩产仅300斤,70年代增至450斤。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村民产粮积极性,1983年亩产达800斤以上。1990年后,实施吨粮工程建设。新建三面光水泥渠道3条,长1200米;修建机耕路6条,长3000米,新建农用电网1500米,引进大型联合收割机1台、开沟机2台,总投工8400工,投资6.8万元。村建立科技宣传组、农业综合服务组和农田机械操作组。干部和重点种粮户订阅《农村信息报》 、 《浙江科技报》,不定期培训橘察农业技术,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农时,传授科学种田知识,组织供应农户化肥、农药、良种。同时,建立百亩示范指挥方,做好产中服务。实行统一布局,麦-瓜-稻种植方式,自繁和引进良种结合,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忙时,统一机耕、收割、排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配方施肥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粮食连年获得丰收。1991年,被列入县繁育良种基地,并评为县科技先进单位。1992年,种植大麦450亩、早稻750亩、晚铅吵稻920亩,粮食亩产1085公斤,总产1000余吨,为象山县八个实现吨粮村之一,被评为县吨粮村建设先进单位,列入县农业“一优二高”示范村。

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多种经营,注重水果种植和养殖业。1992年,全村有柑桔100亩,黄桃60亩,杨梅20亩,葡萄10亩。并有白鹅饲养专业户6户。由于生产发展,村民收入增加。1992年,人均收入达1200元,其中110的户年人均收入3000元左右。村级经济年净收入8万余元,固定资产80余万元。曾办有东湖麦芽厂、碳刷厂2家,村内有圆激茄小店数家。1990年春,还辟有贸易市场,以活跃农村经济,方便村民生活。

成立老年人协会,入会者占60岁以上老人95%。1989年起,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连续5年计划生育率达100%,1992年人口比1979年下降24人,出现负增长。1989年始,村党支部连续4年被评为县先进党组织,村连续5年被评为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8年和1989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建设先进单位。

二、北门村的农业发展

全村原有耕地700余亩,1992年征用300余亩后,实有433亩。其中水田407亩,分布于南河路西首,距村约2.5公里。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1975年平整农田成方,建机耕路6条,计3400米。开新河从白石泾到砻担浃,深2米,宽4米。水泥渠道4条,辅以泥渠,方内机车可达,排、灌两宜。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1988年率先办适度规模经营的农场。1989年建农机服务站,田间架设电网,总长3460米。至1992年,有手扶拖拉机2辆、小型收割机2台、50型大型拖拉机(耕耙配套)2台、履带收割机1台、开沟机2台,建灌水站3个,专人管理。田头仓房户用6间,场用400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湿谷登场,就地翻晒,干谷运归。粮食亩产由1949年150公斤增至1992年732公斤,人均粮食316公斤。

山林1400余亩,分布于上官山、西寺山、圆峰山一带,用材林以松、竹、枫、杉等为主。1964年大队长邹明华吸取外地经验倡议种桔,至1967年共种2289株,至今已种桔133亩,已可采摘63亩5527株,年产量125吨,产值15~20万元。茶园62亩,年产4.5吨,产值2.5万元。杨梅25亩,年产1吨。

1991年夏,桂花岩头一带松树枯黄,引起领导重视敬橡,层层上报至国家林业部。9月经南京农业大学程瑚瑞教授实地察看,鉴定确认松材线虫病,县林业局、镇人民政府督促防治。1991、1992年两次砍伐病松108万公橡哗斤,伐桩涂药2.5万余只,用药2000余公斤。病木悉经熏蒸后,自锯包装箱板料消化,枝桠梁稿行焚毁。1992年春重新营造杉木80亩,樟树、银杏等1500株。

三、脉丰EM菌在农业种植方面的主要作用表现

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逐年减少以致完全不用化肥、农药,最终实现免耕作业;

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减轻并逐步消除土传病虫害和连作障碍,并且可抑制杂草的滋生;

增强植物的代谢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促进种子发芽,根系发达,早开花,多结实,成熟期提前10天以上;

低投入、高回报,确保农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改善水果品质,生产个大色正,味美可口且无化学污染的纯天然绿色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能力。

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液体):我公司通过引进日本、以色列、等世界顶级EM菌微生物技术,结合中国实际,自主研发生产了有效微生物菌群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适用于土壤改良、农业种植领域。其中,主要代表性的微生物有光合菌群(好氧性和厌氧性)、乳酸菌群(厌氧性)、 酵母菌群(好氧性)。

脉丰EM菌固体发酵料:是以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菌液混合稻壳、豆饼、鱼粉等材料发酵而成的固体粉末,可作为土壤改良添加剂,也可直接作基肥、追肥。

脉丰EM菌堆肥:可利用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菌液、脉丰EM菌-固体发酵料混合作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发酵制作脉丰EM菌-堆肥,作基肥、追肥。

脉丰EM菌液肥:利用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菌液、植物新鲜茎叶发酵而成,可戚带作叶面肥。

脉丰EM菌防虫液:由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菌液混合防虫材料发酵而成。定期喷洒可有效的抑制病害虫害的产生,减少农药的用量。

2脉丰EM菌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

土壤改良:(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菌液、脉丰EM菌-固体发酵料)

在前期土壤改良阶段,施用脉丰EM菌-堆肥、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菌液进行整地,可有效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改善土壤性状。

生长期:(脉丰EM菌-青草液肥、脉丰EM菌-固体发酵料)

用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稀释液浸种可明显地促进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

以一定浓度的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稀释液作追肥(喷洒叶面或浇根),并视作物长势追施脉丰EM菌堆肥,可提高10-30%的作物、果蔬产量及延长收获期。

病虫害预防(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菌液、脉丰EM菌-防虫液)

从育苗期开始,喷施一定浓度的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菌液、脉丰EM菌-防虫液(叶面喷施),可有效抑制病虫害,减少农使药用。

脉丰EM菌在果木种植中的应用

1)果园地要多施底肥,秋季采集后滚凯和春季芽膜萌动前各施一次脉丰EM菌堆肥,每亩施入500―1000公斤。

2)保花保果现蕾期花谢3/4时各喷洒1次1000倍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稀释液。每年秋天至入冬前用1000倍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稀释液15天左右喷洒1次,可防止冬季落叶有利保果。

3)在稳果期、壮果期、增糖期,各喷施1000倍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稀高备芦释液1-2次可提高产量和品质〔视长势可适当提高喷洒密度)。

4)在春芽长达1公分左右时开始用1000倍脉丰EM菌防虫液喷洒枝叶每隔7天1次到9―10月份再喷洒1-2次以防治病虫害。

5)苗圃生产主要抓好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稀释液浸种和整地施脉丰EM菌堆肥,用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稀释液适时浇根追肥或作叶面喷施及防止病虫害等主要环节。

在花卉生产上使用脉丰EM菌的方法亦基本相同可参考使用。

脉丰EM菌在果蔬种植上的应用

施基肥 :种植前半个月,每亩用脉丰EM菌堆肥200-300公斤,埋入地里20公分,改良土壤。

定植:移植后,用1000倍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稀释液喷洒叶面或浇灌幼苗,并结合喷施脉丰EM菌防虫液,每隔一周喷洒一次。

保花保果:现花期前可适当缩短稀释液的喷洒次数,以增加花蕾,在谢花2/3之时,喷洒脉丰EM菌青草液肥(200―500倍)和脉丰EM菌稀释液(1000倍),可代替传统的用激素药的做法,同时也要用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用型(1000倍)浇灌瓜根。

  脉丰EM菌在茶叶种植中的应用

A.施脉丰EM菌堆肥:每年9月底和第二年2月中旬之前在茶叶抽芽少,进入非手摘期时进行1次根部追肥,采摘期前20天再追施1次。方法是沿茶叶边缘垂直下的地上两边开20公分深、20公分宽的沟每亩施脉丰EM菌堆肥500公斤施后用泥土覆盖并保持湿 润。

B.叶面喷施脉丰EM菌稀释液。在采摘期前20天内叶面喷施2次, 用1000倍脉丰EM菌稀释液,每次采摘都喷施1次。采用脉丰EM菌生物技术育苗、栽培,其目的提高发芽率、抑制病虫害发生、促进苗木生长。

  脉丰EM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秸秆直接还田

作物收获结束后立即翻耕入土,避免因秸秆被晒干而影响腐熟速度,旱地应边收边耕埋。

针对小麦、水稻、油菜等作物种植,将收割结束的作物秸秆利用机械将其粉碎(约300kg/亩),均匀铺洒于地表,之后将脉EM菌固体发酵料(60kg/亩)均匀撒施于秸秆上,接着喷洒100倍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业型稀释液,全面喷洒到位,喷洒完成后再进行土壤深翻、整平。

针对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种植,可开沟种植。利用开沟机开沟后,将秸秆均匀撒入沟中(约300kg/亩),之后将脉丰EM菌固体发酵料(60kg/亩)均匀撒施于秸秆上,接着喷洒100倍脉丰EM菌农业种植专业型稀释液,全面喷洒到位,喷洒完成后再进行覆土、作垄。

技术支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