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玉米地养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17 08:47   点击:2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玉米地养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在传统印象中,农民种植的庄稼与饲养的鸡群是无法共存的,有人甚至把鸡看成是庄稼的“冤家”。但滨海镇东楼村农家妇女蔡琳素、李海萍却偏偏“制造矛盾”,在玉米地里养起了土鸡,利用生物链实现绿色种植、养殖,让庄稼和土鸡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共处,使玉米地杂草少了、虫少了、土壤肥了、玉米增产了,自然散养的土鸡也因啄虫食草,肉质好、营养高,价格自然就高,一举多得。

二、玉米灌浆胜期倒伏咋办

 一、人工扶直

培土对于倒伏严重,特别是匍匐的玉米,应及时进行人工扶直,并在根部培土。由于玉米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比较脆弱,扶直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扶直方法应两人配合,一人扶直,一人培土,培土高度以7~8厘米为宜,培土后要用脚踏实。

对于倒伏较轻(茎与地面夹角大于45°)的玉米,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

对于茎折断的地块,要尽快把折断植株清除出田间以免腐烂,影响正常植株生长。茎折断严重的地块,应抓紧农时清理地块,补种生育期较短的萝卜、白菜等蔬菜。

二、及时补肥

倒伏后的玉米由于光合作用差,生理机能受到扰乱,影响生长发育。对于只追一次肥的田块,可再追一次肥。如果第一次追肥未施磷钾肥,应以磷、钾肥为主,亩施磷酸二铵和氯化钾各5公斤,第一次追肥已施磷钾肥,应结合大喇叭口期追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以利增加产量。

三、注意防治病虫害

玉米倒伏后常易发生病害,要注意查治。对于叶部病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5%百菌清3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三、渠种玉米效果如何?

1、方便排水不怕积水影响玉米生长

玉米是耐旱不耐水涝的农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但是土壤水分太多反而不好,起垄了之后,玉米地里高低地势明显,当自然降雨多时,垄上沟里都有水,而土壤吸收水分会有个度,“水往低处流”水分过多时,通过沟里排出去,就算沟里有点积水,不怕影响到垄上种植的玉米;地势低的玉米地更是要这么做。

当然了,同样是起垄,有些地方的农户是把玉米种在沟里而不是垄上,那是因为沟里更聚水些,垄上受光照多、地势高些,水汽蒸发快,而当地自然降雨太少,种沟里更合适,这就是因地制宜。

2、减少雨水稀释肥料养分

玉米的根系发达,降雨多了泥土流往旁边容易露出根系,不起垄地里的雨水不好排出去,整块地都那么湿,雨水多容易稀释玉米根部施的肥料,影响玉米生长。

3、方便使用地膜

关于种植使用地膜的好处就不多说了,而起垄其实也有方便使用地膜的作用,本身使用地膜就可以挡住过多雨水,起垄正好方便排水,以免沤地影响玉米根系。

4、不怕平时管理踩实泥土

玉米播种之后平时要进行追肥培土锄草等管理,这些管理是人工进行的,要踩到地里,起垄方便进行管理,不怕踩到种植的地方泥土被压实影响土壤透气。

四、玉米秧怎么秧

玉米防倒伏

玉米倒伏有茎倒、根倒和茎折断等三种类型,引起倒伏的原因主要有:

一、拔节期水肥过猛。如拔节期水肥过足,出现生长偏旺,植株节间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易引起茎倒伏。

二、根系不发达。磷肥不足,根系原生长不良,或整地质量差,根系入土浅,气生根不发达等,一旦浇水后遇风或风雨交加出现根倒。

三、抽雄前生长过旺。抽雄前若玉米生长过旺,茎秆组织嫩弱,遇风即出现折断现象。

四、密度过大。片面追求高密度增产,株行距过小或间苗不充分,引起株间拥挤,节间细长,组织疏松,引起茎倒或茎折断。

五、病虫危害。拔节期间或抽雄前病虫危害茎秆也易引起倒伏。

针对以上原因,防止玉米倒伏的途径有:

一、合理密植。依据地力和品种特性,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可减少因根系少而浅及节间过长引起的倒伏。

二、合理施肥。根据玉米计划产量和土壤供肥量,实施氮、磷、钾配方施肥,并结合玉米需肥规律,确定适宜的时期和施肥量,可有效防止倒伏。

三、肥地蹲苗。对水肥较高田,拔节前采用控水肥蹲苗方法,促根下扎和茎秆健壮防倒。

四、选用矮秆抗倒品种。

五、育苗移栽。移栽玉米由于有缓苗期,茎秆墩实粗壮,抗倒能力强。

六、化学调控。一般在玉米5—6片叶时,喷洒0.015的多效唑,亩用药液50千克,也可起到防倒作用。

对已经倒伏的玉米,可以根据倒伏时期,采取以下措施挽救,一般以不影响正常授粉为管理原则:

一、拔节前后的倒伏。因植株自身有恢复直立能力,不影响将来正常授粉,可以不用人工扶起。

二、抽雄授粉前后的倒伏。此时植株高大,倒后株间相互叠压,难以恢复直立,不仅直接影响正常授粉,还影响到光合作用进行,必须人工扶起,扶起时要早、慢、轻,结合培土进行。

五、怎么 让玉米张的更好 更快 更有产量。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如管理不善,容易出现早衰、空秆、缺粒、倒伏等现象,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玉米质量和产量。如何防止这种现象呢?根据一些老农的经验,在田间管理中应抓好四条技术措施,着重做好“四防”: 一是防早衰:由于玉米植株高大,生长期间必然要消耗大量养分和水分,而生育中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缺氧,这时根系活力减弱,吸水困难,但叶片蒸腾不减,尤其是晴天,叶片消耗水分更多,易造成生理代谢失调,出现叶片卷曲,生长缓慢,若此时缺肥,就会出现植株矮瘦,甚至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若多雨地区,应做好排涝防渍工作,若出现早衰趋势或叶片落黄,应在开花初期追施精肥或喷施磷肥,以延长绿色叶片,增加果糟,苗期多施草木灰或硫酸钾肥,也可以防早衰。 二是防空秆:矿物质供应不足,营养失调,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要求,或密度过大,光合弱小,而氮肥多、磷素少、缺钾等都会造成空秆。 防治方法:在种植时应注意密度,要求大行玉米不封行,以保证株行通风透气,要适时适量供应养分和水分,以利果穗分化发育,同时应在施肥时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适当结合。土壤肥力差的地应多施有机肥,土壤肥力高的地,苗期要多施磷肥,以便长根壮秆,果穗分化期要进行追肥,抽雄前后看苗适当补肥。如过密或株弱的要及时拔掉。 三是防缺粒与秃顶:土壤中缺少磷肥,植株在孕穗开花期如果糖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受阻,穗顶会继缩,花丝伸长也减慢,影响自然授粉,就会导致秃顶甚至空穗。土壤如缺钾,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输受阻,粒籽淀粉也必然少。或早期受虫害、风害致使株苗运送养分不足,或开花期遇雨、花粉受精受阻等都会造成秃顶、瘪粒或空粒。 防治方法:要防止植株早衰,关键要防止病虫为害,多施磷肥、钾肥,如在抽丝时遇天旱,要及时浇水和灌溉,开花期最好进行人工授粉。 四是防倒伏:留苗密度过大,在茎秆伸长时肥水管理不当,容易造成倒伏,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种植时要加深耕作层,增施基肥,中耕时适当培土,使玉米扎稳根架。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结合,并注意植株密度,保证生长期叶片有足够的阳光,使植株粗壮,使植苗粗壮,以增加抗倒伏能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