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稻刚栽下去 不扎根 不长高 这是怎么了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21 19:06   点击:92  编辑:admin   手机版

扎多久了,如果才2、3天就问这种问题,证明你是急性子。

一般水稻移植后需7天左右的缓苗,如果移植后超过5―7天乃不见长根或返青,是否是使用除草剂过早,或使用不对。

如果不是除草剂问题,应该考虑是否缺锌(一般石灰岩山区普遍发生)可叶面喷锌肥。

您还真有才,跑到这里来问。

我觉得你不用急,只要它的颜色还正常,总会长出来的,只是慢些。保证充足的水分和适量的肥料,总可以长出来,哪有不死不活的状态呢?

刚弄下去的秧苗,不太可能得病吧。

千万不要揠苗助长啊。

没看到 也不能乱说 问你附近的 朋友!!

一、立枯病(黄枯病)

在使用调制剂的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主要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播种量如果每平方米超过300克时,容易得立枯病。早晨未出太阳时检查苗床,如发现苗床有一块块苗虽然没黄,但没有水珠时说明已得立枯病,这时打药就可以挽救,如果等到苗黄后打药就只能控制发病。是不是立枯病主要看以下几点,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有没有水珠或黄不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

二、青枯病

也是立枯病的一种,但青枯病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病害。在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就引起稻苗徒长,结果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就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是平时苗床管理上多通风,早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千万不能因为气温高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应当早上出太阳前或晚上太阳落下以后开始小通风,以后慢慢再大通风,促进稻苗根系生长,让稻苗适应环境。如果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病的药。

三、烧苗

这里烧苗指的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这样的苗只要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四、烤苗

烤苗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五、冻苗

水稻出苗前一般外温达到零下4℃的情况下,靠塑料膜和土壤的保温性能不至于发生冻害,但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地上部基本没有绿叶)后,每平方米追50克硫铵和生根剂,在30℃以下的温度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发新叶,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上部有些叶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六、顶盖苗

覆盖用的土粘性大或有机质含量高时苗出现顶盖现象,稻苗出现顶盖时,等到顶盖的土干后,使用木条等物把顶盖土打碎,再浇透水,让苗露出地面即可,不要等到稻苗长大后再处理。防止顶盖苗可采用上面覆盖河砂或出苗前浇一次水。

七、细菌性褐斑病

育苗过程中不注意通风,在秧苗徒长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就容易造成上部叶片出现褐色细菌性叶斑。这种病害是苗床通风时,稻叶之间相互磨擦出现伤后有细菌侵入产生的病害。此时一般不用打药应加强通风管理。

八、药害

由于使用的药不同,药害的表现也不同,很难说清楚。但目前有点眉目的药害有以下几种,如封闭一号打多的情况下,从第1叶片的叶尖开始往上变白,轻者第1叶变白,重者第2叶变白,甚至还出现全株变白死亡,出现药害时在不影响稻苗生长的前提下应加强通风,尽可能降低苗床的水份,减少秧苗对药的吸收。有些育苗用的调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控制生长的矮壮素类药剂,如果使用量大,使用不均或产品中药的含量大时往往出现秧苗长势缓慢,有时还出现秧苗叶短,株高矮等畸形苗现象。这样的苗只能采取适当保温保湿的办法促进秧苗的生长。有些农户打封闭药时误用头一年打旱田药后没有洗干净的喷壶,往往出现秧苗叶对生,畸形等苗,这样的苗目前还没有特殊的解决办法,希望农户做到水稻苗田喷壶专用。

九、多磷症

在苗床上施用磷肥多时,秧苗的第1叶片开始变成褐色,严重时第2叶的叶尖也变成褐色,但一般对秧苗生长影响不大。这样的苗床应减少磷肥的施用量。

十 生理性烂芽常见症状:

(1)淤籽:芽鞘不能伸长而腐烂;

(2)露籽:种子露于土表,根不能插入土中而萎蔫干枯;(3)跷脚:种根不入土而上跷干枯;4)倒芽:只长芽不长根而浮于水面;(5)钓鱼钩:根、芽生长不良,黄褐卷曲呈现鱼钩状;6)黑根:根芽呈“鸡爪状”,种根和次生根发黑腐烂。

防治方法:

1、改进育秧方式:因地制宜地采用旱育秧稀植枝术或采用薄膜覆盖育秧,露地育秧应在湿润育秧基础上加以改进。

2、秧田应选在背风向阳、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平整田块,秧畦要干耕、干做、水耥,提倡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3、精选种子:选成熟度好、纯度高且干净的种子,浸种前晒种。

4、抓好浸种催芽关:浸种要浸透,以胚部膨大突起,谷壳呈半透明状,但不能浸种过长。催芽要做到高温(36-38℃)露白、适温(28-32℃)催根、淋水长芽、低温炼苗。

5、提高播种质量:根据品种特性,确定播期、播种量和苗龄。根据天气预报要在播种后至少能有3―5个15℃以上的晴暖天气,且播种当天平均气温要稳定通过12℃以上才行。播种以谷陷半粒为宜,播后撒灰,保温保湿有利于扎根立芽。

6、加强水肥管理:芽期以扎根立苗为主,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遇霜冻时灌水护芽。一叶展开后可适当灌浅水,2-3叶期灌水以减小温差,保温防冻。寒潮来临要灌“拦腰水”护苗,冷空气过后转为正常管理,采用薄膜育苗的于上午8-9时要揭膜放风,放风前先上薄皮水,防止温湿度剧变。发现死苗的秧田每天灌一次“跑马水”,并排出。小水勤灌,冲淡毒物。施肥要掌握基肥稳、追肥少而多次,先量少后量大,提高磷钾比例。齐苗后施“破口”扎根肥,可用清粪水或硫酸铵掺水洒施,二叶展开后,早施“断奶肥”。秧苗生长慢,叶色黄,遇连阴雨天,更要注意施肥。盐碱化秧田要灌大水冲洗芽尖和畦内盐霜,排除下渗盐碱。

7.药剂防治:

(1)防治水稻旱育秧立枯病。使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移栽灵混剂。用法:按旱育秧常规方法整地做苗床,床土不需调酸或消毒。把移栽灵混剂溶在适量的水中,一般每平方米水稻苗床用药1―2ml,加水3kg即可。采用秧盘育秧,每盘(60X30cm)用0.2―0.5ml移栽灵混剂,每盘加水0.5kg,使用时可把底肥一起溶在水中,搅拌均匀。把上述溶有肥料和移栽灵混剂的水均匀浇在床土上,然后播上种子并盖土。以后的管理同常规方法。抛秧盘因为土量小,用量可减半。

(2)15%立枯灵液剂,每盘用0.9g对水1L喷洒,水稻秧苗一叶一心期可喷500倍液。

(3)防治烂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