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硒”元素的提炼技术有哪些?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01 17:10   点击:1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硒”元素的提炼技术有哪些?

可从电解铜的阳极泥和硫酸厂的烟道灰、酸泥等废料中回收而得。

二、富硒大米种植技术?需要什么富硒肥吗?

使用硒肥    用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能显著提高抗病、抗倒伏抗旱等抗逆能力,促进授粉,提高结实率,增加干粒重。水稻、小麦增产10%—20%。能有效抑制砷、铅、镉、汞等重金属的吸收,提高产品品质,籽粒中蛋白硒含量达到40—300微克/千克。

使用方法:使用前将药液摇匀,按500倍液稀释(即100ml兑水50公斤),均匀喷施于作物叶片,施用后四小时内遇雨需补喷,不得漏喷。

使用时期:在孕穗期、灌浆期各喷一次。

包装规格:100ml*60瓶/箱

储存保质:防潮、避光保存,保质期一年。

注意事项:慎防误饮,如不慎溅入眼中,请用清水冲洗即可。

安徽硒无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硒产品研究组”历经九年时间,研制开发出以植物生长所需的发酵氨基酸活性生物酶与大量有益微量元素结合,再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剂——“土伯有机硒肥”产品。本产品作用于叶面后,通过植物吸收和体内的生物机能转化,使植物体内大量生成有机硒蛋白,同时植物体抗病性提高,每亩果实产量增收百分之五至二十以上。产品经国家权威部门检验鉴定,经“土伯有机硒肥”处理后的植物果实,有机硒含量增长十至五十倍以上,效果显著,完全符合富硒产业的发展需求,是生产富硒食品的首选产品。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又开发了更具有针对性和独特功效的基地专用型:果树专用硒肥、谷类专用硒肥、蔬菜叶菜类专用硒肥、蔬菜根茎类专用硒肥、食用菌类专用硒肥等十多种系列产品,科技含量高、安全、高效、无副作用,便于人体对硒的安全吸收。真正体现高科技产品的优势,符合国家提倡的健康农业,以人为本的精神。

三、中国目前掌握世界最安全,最有效天然补硒生产制造技术,其项目研发单位是

建议通过食物补硒哦,

自然界含硒的食物很多,含量较高的有鱼类、虾类等水产品,包括河虾、海米、大小虾、黄花鱼、牡蛎、鲍鱼、海参、金枪鱼等,其中以大红虾、龙虾、虎爪鱼、金枪鱼含量最高;

其次为动物的心、肾、肝等内脏;

蔬菜中含硒较多的是金花菜、、大蒜、蘑菇,其中富硒大蒜(不是普通大蒜)的硒含量为全球之冠,其次为豌豆、南瓜、大白菜、洋葱、萝卜、韭菜、番茄、莴笋、芦荟等。

蛋类:研究表明, 100克鸭蛋含硒30.7微克、100克鹅蛋含硒33.6微克,蛋类的硒含量比肉类高,家家必备,是补硒的首选;

猪肉:每100克猪肉含有10.6微克硒,多吃猪肉也能补硒;

其它含硒丰富的食物还有富硒大米、杂粮、蜂蜜、胚芽粉等,这些生物利用率比较高,比较好吸收,湖南亲硒元的就不错。

四、硒肥是什么?

    硒肥属一种能增加农产品中硒含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抗病能力的物质,以富含植物蛋白质的物质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添加硒化物、微量元素等,并通过现代生物笼合技术制成的一种富硒氨基酸。

    安徽硒无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硒产品研究组”历经九年时间,研制开发出以植物生长所需的发酵氨基酸活性生物酶与大量有益微量元素结合,再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剂——“硒肥”产品。本产品作用于叶面后,通过植物吸收和体内的生物机能转化,使植物体内大量生成有机硒蛋白,同时植物体抗病性提高,每亩果实产量增收百分之五至二十以上。产品经国家权威部门检验鉴定,经“土伯有机硒肥”处理后的植物果实,有机硒含量增长十至五十倍以上,效果显著,完全符合富硒产业的发展需求,是生产富硒食品的首选产品。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又开发了更具有针对性和独特功效的基地专用型:果树专用硒肥、谷类专用硒肥、蔬菜叶菜类专用硒肥、蔬菜根茎类专用硒肥、食用菌类专用硒肥等十多种系列产品,科技含量高、安全、高效、无副作用,便于人体对硒的安全吸收。真正体现高科技产品的优势,符合国家提倡的健康农业,以人为本的精神。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同时被国家高技术企业发展评价中心编入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及成果推广目录》。

www.tubofuxi.com

五、富硒酵母制作流程和原料、设备还有财政估计

实施例4:

富硒酵母产品的生产.方案3

高硒含量富硒酵母的生产流程:斜面菌种培养→一级液体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罐种子培养→发酵罐培养→分离→干燥→包装。具体工艺如下:

1)斜面菌种培养:将耐高硒的富硒酵母菌种接种到含糖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100μg/ml、pH值为4~6.5的麦芽汁固体斜面上,在26-35℃培养24-48小时。

2)一级液体种子培养:将斜面的酵母菌种接种1-4环到装有l00-500ml的含糖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100μg/ml、pH值为4~6.5的麦芽汁专用培养瓶中,在26-35℃培养24-48小时。

3)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将一级液体种子培养液接e79fa5e98193e58685e5aeb种到装有l0-40 L的含糖(麦芽汁或糖蜜或麦芽汁和糖蜜的混合物)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100μg/ml、pH值为4~6.5的卡氏培养瓶中,在26-35℃培养l8~48小时。

4)发酵罐种子培养:将二级种子培养液接种到装有1~15m3的含糖(麦芽汁或糖蜜或麦芽汁和糖蜜的混合物)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100μg/ml、加l~5重量%磷酸氢氨、pH值为4~6.5的种子发酵罐中,在26-35℃培养l8-48小时。

5)发酵罐发酵培养:将发酵罐种子培养液接种到l5~180m3的含糖(淀粉水解糖或糖蜜或淀粉水解糖和糖蜜的混合物)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100μg/ml、加l-5重量%磷酸氢氨、pH值为4-6.5的发酵罐中,所用的营养源采用流加方式,硒分批次加入,在26-35℃培养14-36小时。

6)分离:采用叠片式分离机分离,再用真空转鼓过滤或者用板框压滤。

7)干燥:采用60~l40℃沸腾式干燥,干燥的产品具有活性;采用100-180℃喷粉干燥或者用3-6Kpa的蒸汽压力滚筒干燥,干燥产品没有活性是粉状或小片状;也可以采用冷冻干燥法干燥。

8)包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包装成为高硒含量的富硒酵母产品。硒含量达到4000mg/kg,其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的93.7重量%,硒蛋氨酸含量占总硒的58重量%。

实施例5:

富硒酵母产品的生产.方案4

高硒含量富硒酵母的生产流程:斜面菌种培养→一级液体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罐种子培养→发酵罐培养→分离→干燥→包装。具体工艺如下:

1)斜面菌种培养:将耐高硒的富硒酵母菌种接种到含糖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200μg/ml、pH值为4~6.5的麦芽汁固体斜面上,在26-35℃培养24-48小时。

2)一级液体种子培养:将斜面的酵母菌种接种1-4环到装有l00-500ml的含糖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200μg/ml、pH值为4-6.5的麦芽汁专用培养瓶中,在26-35℃培养24-48小时。

3)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将一级液体种子培养液接种到装有l0-40 L的含糖(麦芽汁或糖蜜或麦芽汁和糖蜜的混合物)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200μg/ml、pH值为4-6.5的卡氏培养瓶中,在26-35℃培养l8-48小时。

4)发酵罐种子培养:将二级种子培养液接种到装有1~15m3的含糖(麦芽汁或糖蜜或麦芽汁和糖蜜的混合物)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200μg/ml、加l-5重量%磷酸氢氨、pH值为4-6.5的种子发酵罐中,在26-35℃培养l8~48小时。

5)发酵罐发酵培养:将发酵罐种子培养液接种到l5-180m3的含糖(淀粉水解糖或糖蜜或淀粉水解糖和糖蜜的混合物)量为5-25重量%、硒(硒酸盐或亚硒酸盐)浓度为200μg/ml、加l~5重量%磷酸氢氨、pH值为4~6.5的发酵罐中,所用的营养源采用流加方式,硒分批次加入,在26-35℃培养l4-36小时。

6)分离:采用叠片式分离机分离,再用真空转鼓过滤或者用板框压滤。

7)干燥:采用60-140℃沸腾式干燥,干燥的产品具有活性;采用l00-180℃喷粉干燥或者用3-6Kpa的蒸汽压力滚筒干燥,干燥产品没有活性是粉状或小片状;也可以采用冷冻干燥法干燥。

8)包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包装成为高硒含量的富硒酵母产品。硒含量达到6000mg/kg,其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的96.9重量%,硒蛋氨酸含量占总硒的65重量%。

实施例6:

富硒酵母产品的生产.方案5

本实施例增加一级发酵罐种子培养,生产工艺为斜面菌种培养→一级液体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一级发酵罐种子培养→二级发酵罐种子培养→发酵罐培养→分离→干燥→包装。所增加的一级发酵罐种子培养方法和发酵罐培养大致相同,其他工艺同实施例2,只是发酵罐发酵培养选择淀粉水解糖8重量%和糖蜜5重量%作碳源、氨水3%作氮源、磷酸氢氨2%作磷源,培养液中的硒含量为100μg/ml,pH值为5.2,温度28-32℃鼓风培养26小时。

本实施实例生产出来的高硒含量的每k9富硒酵母产品中硒含量达到2500mg/kg。

实施例7:

生产具有活性的高硒含量的富硒酵母产品

本实施实例采用沸腾干燥的方法干燥出具有活性的高硒含量的富硒酵母产品,干燥工艺是:进风温度120-140℃,出风温度70-100℃,干燥20-50分钟,水分小于7重量%。

生产工艺为斜面菌种培养→一级液体种子培养→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发酵罐种子培养→发酵罐培养→分离→干燥→包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复合肥哪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