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哪里人姓宾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01 21:27   点击:146  编辑:admin   手机版

▲宾姓迁徙分布:

据《路史》记载:“周桓王之后有宾氏。”推断宾氏最早在历史上出现的时候,大约就是东周春秋周桓王时期,约公元前719~前697年。而最早出现确定人橡游培物名姓与事迹的,应就是宾须无,为东周春秋齐国齐桓公大夫,周桓公时贤臣,时约公元前685~前641年,此后,直到广东增城宾公,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或绵竹松坡公及封川茂德公,宋末元初(公元1271年),囿于宋朝以前谱牒不兴,方志少存,以致中间相隔之二千年历史,于我们宾姓宗亲而言,真可谓是无从查考,至为遗憾。

宾氏广西玉林博白系:

据广西博白民国二十六年《宾氏族谱》十卷所述:裔孙祖夔撰《宾氏族谱序》所述:“至南宋时,宾氏宗族乃敷衍于粤峤湖湘间,我太的公(即茂德公,谱名裕周)以宋季郡庠生,由广东封川(现为广东肇庆市封开县),迁广西博白,卜居于水鸣宾村。创业诒谋,为博属吾族开基之祖,迄今传世二十余代,子孙三千余多。”

另,裔孙兢克谨识《序》说明:“焕云公(谱名季华)为避宋乱,遂于广东老居,偕父(太的公)与胞弟(飞云公谱名季府)乔迁于今之博白,时值元初。f苻靖,伏莽堪虞,其中以石狸寨寇为最披猖,公即偕弟飞云往征,悉能一鼓剿除,荣膺兵部郎中之职,飞云公即授封正律都统大元帅,昆季名噪一时。”

故而广西博白系宾氏宗梁唯亲,可溯源自宋末元初广东封川,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源自于历史久远的客家语族。

博白宾姓宗亲,积功累仁承先启后,历代人文荟萃,其十一世祖钦所公,学名惟懋,明末崇祯年间由岁贡历授南宁横州、浔州、养利州学正,后提升翰林院待诏。

博白系宗亲,瓜瓞绵绵藩衍各地,如现今浦北县官垌镇平石铺两杈塘村,就有宾姓宗亲一千多人。近日,博白老家召集浦北、横州、南宁各地族人,于农历5月11在博白水鸣召开族务会议,决定续修族谱,农历6月底再开第二次族务会议。

宾氏广东肇庆德庆封川系:

明永乐年间德庆州学贡生宾礼,任永州推官(一般史志误为宾礼庆,山东德州人);明永乐十八年庚子科举人,封川人宾友任昆阳州学正;明永乐年间封川县学贡生宾兴,任交址寺廉主簿,贡生宾盛,任交址洪州吏目;清朝顺治年间,封川县学亦分别有贡生宾大式与顺治十五年贡生宾于王,以及乾隆五年贡生宾章。另明永乐十八年庚子科举人,宾继木为惠州府儒士。又,宾公广东增城金牛都香埔塘人(现为增城市正果镇),只知俗姓,父兴俊母叶氏,北宋天圣五年岁丁卯二月七日子时生。

故而广东宾姓宗亲应是人丁茂盛,能人辈出。宾礼为官公平宽大,史而有征,宾公生而异禀,得成正果,均可准备撰文介绍。期待广东宾姓族人,共同加入寻根行列。

宾氏广西浔州平南系:

目前尚未有宾氏宗亲联系,无法寻得相关世系祖考。广东肇庆府封川县,唐代一度隶属广西苍梧郡,而浔州平南、苍梧梧州、肇庆封川分处浔江上下游(浔江行经广东称西江),地缘接近,原先以为广西平南系极可能是出自广东封川。但是南宁祖焕族兄积极奔走,亲往广西宾阳查找宾姓宗亲下落之时,取得一九九五年新修平南系《宾氏始祖宥聚公族谱》,其中《根源记》说明:“入乡太祖宥聚公,原居广东省南雄府珠玑巷归德村石子社,避明朝交替之战乱,兄弟三人分逃各处,我祖宥聚定居广西省浔州府平南县六陈宾村开基创业,宥文公定居湖南,宥武公定居全州,而宥良公原定居南乡宾垌村,因来探访兄弟而故于平南宾村,葬于燕冲马贵岭也,是记。”又,其中《牛尾岭祖碑文》说明:“祖讳宥聚乃南、容、桂、博等县我宾姓入乡之鼻祖也,朱□谱□奠。考兄弟三人,元初自□徙荆。一宥文,卜居湖广。一宥武,隶籍全州。吾祖创村于平南竹瓦山之南宾村名焉。”

宋朝因蒙古人从北方入侵,许多人往南逃难,都来到广东地区。明代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到广东省的东部和北部,他们被称为“客家人“。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县城北九公里处,自唐朝丞相张九龄(即张昌)开凿梅关之后,成为梅关古驿道上一个南北交通的重要街镇。它是古代中原人民到南方经商或迁徙的中转站,现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的绝大多数粤语方言群和小部分客家人均为其后裔。

另据其中:“石碑排列”以及“始祖一至九世演变图”,再配合查考广西通志,其三世祖:宾伯才,明朝洪武二十六年癸酉科举人,任知州;宾天秀,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奉天府推官,以及宾质,同科举人,惠州府学正;宾天秀二子,长宾继学,正统三年戊午科举人解元,浔州府平南人,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次宾继本,明朝正统十年间,任广东(庆远县)盐课提举磨渗司提举。另宾福寿平南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幼天王昭封为天朝九门御林殿前工部正冬官,后又封为愉王。

考其“始祖一至九世演变图”,此份族谱似以其三世祖宾质公系为主,其后八世祖之一朝明公,迁博白罗定。而衡山系所称之“衡山训导平南宾贤”,亦是该系八世祖之一,但其世系演变尚无法与衡山系联结,恐需进一步访查平南系宥聚公通谱,或查考该系旧谱,才得厘清。

浔州平南宾姓宗亲繁荣,成就不少。宾继学廉介不阿铨法一清;宾福寿以木匠专业领导太平天国总营造,造诣非凡,都是平南宾姓族人的骄傲。

宾氏湖南衡山系:

据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宾氏用廷公八修房谱》所附,原载衡山系六修通谱之《世系考》称:“古大梁郡,吾宾氏之发祥地也……乘汉唐而后,陆续散居各地,而粤西为最多。元末寇攘烽起,我德诚公由平南避兵远出,流离转徙,艰苦经年。迄明初,奠居衡山河东大山冲,是为衡山有宾氏之始。”又原载六修通谱,衡山训导平南宾贤,正德六年撰《道鉴公夫妇寿序》说明:“兄高祖德诚公名贵久,为予高祖贵长公同怀弟,皆出自昌嗣公,昌嗣父质,质父思安,实春秋齐大夫胥无公之后……因思胥无公自山东致仕,归籍河南后渐式微,由河南而粤西,迁凡几地,由粤西而楚南,则吾兄独推迁衡之硕果焉。”

“大梁郡”者,始见于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魏国自安邑迁都于大梁。秦始皇二十三年命王贲攻魏,引浚仪渠水灌大梁,城遂毁。汉时置陈留郡浚仪县、祥符县,大梁故城在浚仪县西,祥符县西北。祥符县后改称开封县,旧浚仪县省入。隋、唐以后,又通称开封为汴梁、汴京或大梁,现为河南开封市。

据衡山系族人所述,显然宾姓远祖上追春秋齐大夫胥无公,而湖南衡山系宾姓族人始迁祖,源起于元末明初,由广西平南迁来之德诚公,迨无疑义。其十五代祖起字辈诗歌为:“律本懋修、仕显鸿猷、光昭志典、阀阅延庥”,今“宾氏宗亲台湾联谊会”亦以衡山系子孙为众,字辈排行悉依族谱。

衡山系族人才华辈出,清乾隆时期名书法家宾鸿,上谕为绝笔,清末解元宾玉缵(楷南),为湖南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清末优贡宾凤阳(煦东),长沙岳麓书院斋长、山长王先谦高足,历任四川、浙江各县知县。

宾氏四川中江重庆大足系:

据四川攀枝花宾贤荣自写简谱所述:“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宾媚人,司礼宾之职。后一支族人南迁,定居于两湖间,今湖南省耒阳县及其附近有众多宾姓者即其后裔。清初,一支族人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来四川,大部分落足于中江县、大足县一带。我高祖宾正福于清末,由大足龙水镇迁居于云南省绥江县。其后人有一房于民国初年迁居于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其排行字辈为:“一朝宏国正,世代有贤良,理(礼)义通权道,登明达上邦”。

另据友刚族兄提供:其老家在永川双石镇太平乡,离龙水镇非常近,所以与中江大足系可能是同属一支。该地有三个宾姓大院,几百人,属同一宗族,能排上字号。其宾氏字辈也是二十字:“己祖人齐昌,宗文大有光,孝忠多富贵,道德振家邦。”

由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宾氏用廷公八修房谱》所附,民国九年宾凤阳所撰之湖南衡山系《六修通谱》序,所述内容:“及权榷三台(今四川三台),闻其地有宾家冲,访之,颇丰于财,稽其家世,亦以湘籍应之,他无所知也。惟中江大磉(今四川中江大磉墩),宾姓聚族而居者,以数千计。予宰彭县(今四川彭县)时,有数人执谱来谒,并言新建宗祠颇宏,求敝题联额为门阀光,予勉应其请。考其谱系则来自湖南东安,东安同族甚伙,与予族均出粤西。予少时只知粤西为祖籍望族,庸讵知由湘迁蜀者正不复少也。”

由此大约还是可以确认,四川中江重庆大足一系,应是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移过去,但由于尚未找到相关家谱、志书左证,无有进一步详细资料。

宾氏广西全州湖南东安系:

根据东安琳平族兄转述,所见东安族人抄录于记事簿中之记载:“宾姓子孙昌盛,却少典籍记载。广西全州宾氏始迁祖松坡公,于宋朝自四川绵竹请兵却寇,移居广西清平乡四都洞,有据可考。”而且,广西全州宾姓自始迁祖松字辈以下,排行班辈为“松竹继学惟启应,甲汝丙辛仲?以世朝廷时付宏,国正民安永孝忠,自(绵俊业怀恩)泽,雍睦敦伦景福长,毓秀森芳昭旺发,名垂寰宇颂辉光。”沿用至今。

始祖松坡公后裔宋朝自宾州播迁多次,后定居全州子孙繁衍,至元、明之间,支脉分为十甲散居全州、东安、兴安、恭城等处。其中,一甲迁居东安鸭头村,嗣后甲午郎公寄居距东安县城(即现紫溪镇)六十里的山口铺(乡),即东安山口铺先祖。所以东安山口铺一支宾姓始迁祖为“一甲甲午郎公”,堂号郡望:“大梁郡”,图齿录记的是“甲午郎公系宾聪公房朝棋公支”,而至第十二派付翎公生三子,长子住兴隆桥;次子迁住岭凹仔;三子(即宏礼公)迁往大树脚,所以山口铺大树脚宾姓家谱注明:自始迁祖甲午郎公以下“十三派宏礼公递衍系”。

四川绵竹县,唐宋二代初属蒙州后属汉州,清代又改绵州,现为四川德阳绵竹市,市政府驻地剑南镇,经查绵竹县志,尚未见宾姓族人踪迹。广西宾州新桥镇清平乡四都洞,目前则是广西省宾阳县新桥镇清平村。据查宾阳县新桥镇已无宾姓宗亲,离宾阳县城五公里处另有新宾镇。另据南宁祖焕族兄听说,宾阳县的甘棠镇有宾姓族人,正着手联系当中。

全州东安系宾姓宗亲定期收族家谱屡修,民国十五年时,曾大规模召集十甲各房编订通谱,刊出共二十五册,惟目前东安族人所存不全,将待联系全州老家宗亲,确认本系源起与迁徙历程。

全州东安系族人,明清民国代出贤能,宾兴民初为广西省议会议员,任全县县长,川军破城,身殉以保居民。宾步程清末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同盟会欧洲三大发起人之一,湖南大学前身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历任湖南省府委员,省议会驻会议员等,近湖南省志人物志有传。

资料有待补充。

▲宾姓古今名人:

宾须无:(公元前685~前641年待考),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曾任齐国大夫,与管仲一道辅助齐桓公称霸。齐桓公当政时期为前685~643年,管仲生于公元前725年,逝世于公元前645年,可见宾胥无当生活在公元前600年以前。据台湾泽欧族兄考证,时约公元前685~前641年。

宾媚人:(公元前?~前573年),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周成公二年任齐国国佐。他擅长外交活动,又称国差、国武子、国子,事见《大雅・既醉》、《小雅・信南山》、《商颂・长发》。

周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被聘到鲁国,周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被杀害。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死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史籍《左传》中说:王子朝、宾起,有宠于景王,王与宾孟说之,欲立之,刘献公之庶子伯`事单穆,单子立刘`,五月,庚辰,见王,遂攻宾起,杀之,盟群王子于单氏。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告诉宾起要立王子朝为太子,而单穆公和刘献公庶子伯_“恶宾起之为人,愿杀之;又恶王子朝之言,以为乱,愿去之。”

宾 滑:(生卒年待考),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史籍《左传昭公九年》中有“王有姻丧,使赵成如周吊,且致阎田与`,反颖俘。王亦使宾滑执甘大夫襄以说于晋,晋人礼而归之”的记载(周王也派大夫宾滑逮了甘地的大夫襄,来讨晋国的喜欢。晋人也遣返在颖地抓到的俘虏)。

宾一兵:(公元1916~今),湖南湘潭人。著名高级农艺师。

任职于湖南省农业厅,现退休。系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等。

1972年开始收藏,主集古钱币。从时代分,宋币为佳,含徽宗崇宁重宝白铜币、崇宁通宝铁母、大观通宝楷通等大型币;从造型分,环钱北魏太和五铢鎏金币、金贞佑通宝、大清咸丰重宝、清咸丰重宝(当五十)、铜币光绪元宝(当三十)等均为珍奇币;从种类分,流通币开元通宝、元丰通宝等各具特色。兼集名人字画、古玉、古瓷、玉雕、骨雕、石雕、酒盘(玉)、花瓶、玉牌等。同时藏有文、史、哲类工具书等书刊四千余册。在藏品鉴赏等方面有一定造诣,有钱币研究论文发表于报刊。曾参与《湖南省农业志》的编撰工作。专著有《湖南水稻栽培技术手册》、《南园诗联集》等二十余种。

宾占元:(公元1933~今),湖南衡山人。著名高级经济师。

毕业于大连贸易学校。原辽宁省饮食服务公司经理,省人像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省烹饪协会、辽菜研究会、美发美容协会秘书长。省商业经济学会理事,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理事。曾聘为《人像摄影》特约编辑,首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评选组织委员等。

他通过协(学)会的积极活动,在上级领导重视支持下,发动专家、学者、技师,撰写论文上百篇;并组织、编撰、出版了《中国名菜谱・辽宁风味》、《辽菜研究文集》、《辽宁省人像摄影论文集》、《中外新潮发式100例》和《中国烹饪》、《我像摄影》、《服务科技》等“辽宁专辑”。

通过精心组织,在参加首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第一、二、三届全国烹饪技术大赛,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中,辽宁的先手和作品,都邓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辽宁省烹饪协会、人像摄影学会,多次获组织工作奖。他出席了首届中国饮食文化国际研讨会,出席了辽宁省第三次文代会。

宾占元坚持业余摄影创作。主要作品有:《人像摄影家姚经才》等五幅入选全国人像影展,其中《憩》,获第六届全国人像影展一等奖,一幅入选全国职工影展。四十多幅入选省级影展,其中一等奖两幅,二、三等奖十几幅。还发表有《烹饪大师刘国栋师徒技艺集锦》、《摄影世界》、《中国烹饪》等书报刊的封面、封底和插图等拔白多幅。

通过考评,他成为特级摄影师。曾三次被评为辽阳市劳动模范,两次获省摄影家协会优秀组织工作者奖,还获省人像摄影学人“贡献杯”一座。

辞条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等辞书。

宾伯骏:(公元1935~今),湖南长沙人。著名花卉盆景艺术家。

早在五十年代于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及美术学会。参加工作后又相继加入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等学术团体。

现虽退休,但仍老当益壮,受聘出任《中国花卉盆景》记者(北京)及湖南记者通讯站副站长兼艺术顾问,以及广州珠海香洲海龙实业有限公司工艺美术顾问、《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观》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名人专题作品精选》等书的副主编。

新近又被日本爱华路多国际书画函授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书画师、研究员以及会州书画院院士兼学术委员等要职。

其艺术佳作在国际书画艺术交流领域中,光荣入选参加第二届国际书画家艺术交流,并先后在韩国汉城、巴西圣保罗以及日本东京等地展出与收藏。其传略、相片、论文、作品先后二十余次收入国家及国际性有关经典文献,其中包括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中外艺术家名录》、《国际名人专题作品精选》、《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经典文献巨著。

先后被省、市评为省、市级“五好家庭”、“现代文明家庭”、古汉城杯“优秀藏书户”,以及首批“文化家庭”、首批“书香门第之家”和“教育子女的好老人”等。

宾德智:(公元1937~今),著名地矿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局助理巡视员、高级工程师。

专业特长与业绩:长期从事供水水文地质工作,熟悉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勘探、综合水文地质研究、水文地质编图、地下水资源计算、地下水动态观测、地热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工程地质等多项实际工作。胜任地下水、地热、矿泉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及有关研究报告的审查。

他长期在北京水文地质队工作,其间先后主编北京中心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总结研究报告,主持北京1:100000比例尺综合水文地质图系编制,主持北京综合水文地质研究及北京全市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人工回灌,参与援越公路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管理,主持援苏丹公路供水打井项目技术工作,参与援莫桑比克纺织厂供水项目技术考查,主持全队(公司)技术管理工作。

1982年调入全国储委工作后,他主持水文地质处工作,主持或主审全国大型、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地热、矿泉水勘查报告审查,参与全国大型、特大型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矿区水工环部份)的审查,组织并参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地热地质勘查规范、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地下水分类分级等标准(规范)的编制,组织并参与了与编制规范有关的《中国固体矿床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矿床合理勘探程度研究》、《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与评价》等专题研究工作。

宾世岳:(公元1941~今),广东乐昌人,中学一级教师。

韶关市第九中学副校长。系广东省集邮协会副会长。主集中国各时期邮票;兼集原地封、极限片。多次参加广东省集邮展览,有邮集参加中山市纪念孙中山邮展、韶关市邮展等。对原地封。极限片、加字明信片有独到研究,多篇邮文发表于报刊。自办《韶关集邮》季刊。

宾本义:(公元1944~今),著名机械工程师。

发明有“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技术专长业绩:从事机械研究、进一步改进了南方水田水稻联合收割机为多用收割机,功能有:能犁田;能耙田;能扦田;能联合收割、一机四用、北方大麦区设置成了米割幅、配用马力三十匹。

另研制成功一台“流动式半自动压砖机”。该机是套装在汽车桶尾下部的装满一车坭开到晒砖坪产能的,出一块、割一块、割出一块后,又过压一次、使每块砖的六个平面压得平井扎实,该车内设、挖土、搅拌、输送等装置,富有省劳力、省场地、省设备等优点。

另设计制造有“棉花果创皮机”,还有“卫生扫街车”,可以土面灰尘一次性自理完善。

宾业明:(公元1945~今),广西博白人。

永安乡乡长。1966年8月玉林专区师范中师毕业,1985年7月取得农业经济师任职资格。

1966年8月~1970年12月,任小学教师。1971年1月调入水鸣公社革委会任干部,搞新闻报道工作。

1972年1月~1978年9月,任博白县革委会政工组、宣传部干部。1977年被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评为积极通讯员。

1984年8月当选为水鸣公社组织委员。1987年5月至1990年8月,任永安乡党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永安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主席。

1990年9月~1993年10月,任永安乡第十届人民政府乡长。

1993年11月~1999年12月,任永安乡第十一、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专职常务主席。先后十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县人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宾新群:(公元1954~今),女,著名湘潭市优秀教师。

湘潭县茶恩镇联校双凤学校小学一级教师;民办教师。在二十多年教育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宾进林:(公元1955~今),广西人。著名记者。

《桂林乡情报》社采编记者、政工师。

曾在《人民日报》海内外版、《中国化工报》、《中国橡胶》、《探索》、《疏导》、《生财有道》、《广西日报》、《西南工商报》、《经贸时代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国内五十多家新闻单位发表了《多做少说》、《谈政治打假》、《浅谈正确的用人观》等论文、杂谈、新闻稿件、新闻照片、艺术照片近两千篇(幅),多年获部、区、市先进或优秀通讯员称号。

1986年为《中国化工报》通讯员。1991年吸收为特约记者。

1986年担任桂林轮胎厂主办的《火炬轮胎报》编辑记者,桂林市职工摄影协会会员。

宾勇进:(公元1957~今),广西玉林人。著名文化人。

现任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书画师等,山东天香书画院名誉教授,桂林爱华书画艺术教育学校客座教授。

毕业于首届北京中国书道大学、天津市神州书画进修学院。自强不息学书法十多年,1993年考入天津市神州书画进修学院学习两年,专攻行书、篆刻。又于1995年毕业于北京首届中国书道大学、于1996~1997年又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家杂志社首届中等、高等书法刊授经典专业。曾得沈鹏等名家单传身教,评为首届全国三十名优秀学员,中国书法97年第一期报道、沈鹏课堂授课一图,沈鹏后面第一个是本人,第四期后面优秀学员名单。

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二十多次获奖;土地杯、黄河杯、天池杯、三龙杯、金马杯、水浒杯等,作品获1994年中国书画赴新加坡展出,1995~1996年两次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修会优秀奖,并被该中心聘为创作委员、调研员及1996年首届中国书法杂志社中等书法临书大展,并有作品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收藏,1998年全国书画人才考试共合格并评为“书法师”光荣的艺术称号。

人名作品、简历入《雷锋之歌书画大典》、《中国西王母万碑林》、《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大观》、《跨世纪著名书画家名人录》、《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界未成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二十多部书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