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冠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影响

69 2022-04-20 07:32 莘妹    手机版

贸发会议指出,疫情重创了全球经济,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出现约5%的萎缩,国际贸易额也将下降约8%。
从行业看,能源领域的国际贸易额受疫情影响最大,降幅超过了35%。此外,汽车、机械、金属及矿石行业贸易额降幅也较为显著。相比之下,多数农业和粮食行业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纺织业贸易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
从国别类型看,2020年国际贸易的急剧下降在发达国家更为普遍,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相对更有弹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领域贸易增长间的差异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纺织行业的增长主要与疫情期间民众对口罩等防护用品需求增加有关;受供需两端影响,能源领域受到巨大冲击等。此外,不同国家间疫情严重程度、经济承受力等也导致了这些差异。
从趋势上看,贸发会议认为,2020年下半年起,国际贸易形势虽仍低迷,但整体情况已好于上半年。其中,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贸发会议表示,中国出口贸易自2020年二季度起开始企稳,并在随后几个季度渐入佳境。总体而言,中国前九个月的出口水平已和2019年同期数据相当。而其他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仍较滞后,如巴西、印度、日本和俄罗斯等经济体的进出口仍显著低于2019年的水平。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贸发会议认为,今年全球经贸或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复苏前景依然充满不小挑战。
关于未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贸发会议的研究发现也给予了一些启示。
一在结构上,服务贸易比重在持续上升。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额接近19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约达6万亿美元。贸发会议指出,过去几年商品贸易增长明显放缓,而服务贸易各领域均有明显增长,除了传统的旅游、运输,金融服务、通讯科技等也有明显增长。
二在格局上,发展中国家重要性提升。贸发会议指出,过去十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存在感大大增加。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合作,尤其是与中国的贸易正日益构成国际贸易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陈凤英看来,上述发展趋势对新兴市场国家总体是利好,意味着新兴市场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来看,亚洲尤其是东盟、东北亚等地区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迅猛,未来将是撬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