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类是怎么靠科学技术来呼风唤雨的?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24 16:19   点击:286  编辑:admin   手机版

大自然中要实现降雨必须具备3个条件,充足的水汽、上升的气流及足够的凝结核。通常,我们能看到大气中会漂浮着温度在0℃以下由水滴组成的云,当这种云里没有冰晶(凝结核)时,细小的水滴相当稳定,会长期悬浮在空中;而人工增雨,就是要向这种云雾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中产生很多人工冰晶,从而让细小的水滴能围绕人工冰晶凝结长大,最终成为雨水降落地面。

省气象局专家表示,现在已能够实现消雾、防雹、抑制雷电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已能够“呼风唤雨”。

据悉,40年来,我省实施的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累计使省内40多亿亩次农田受益,创经济效益30多亿元。

电极控制晴雨,英国科学家沿英国西海岸布置了一系列电极,向大气层输入电能,使对流层中的镁原子电离,产生一个密度可变的静电屏蔽层,然后通过调节其密度来决定高、低压天气的生成和消失,进而达到控制天气的目的。据称,他们利用上述人工方法,可控制半径为5000公里范围内的晴雨天气,成功率达93%以上。

细菌催得雨,淅沥在海洋表面,大量的细菌浮在海面与海藻之间,它们进入大气层,就能导致海上降雨。根据这一发现,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从海洋里收集各种附着细菌的海藻,研成粉末,放入充满水蒸气雾的密室中,形成了降雨。

喷雾机造云降雨,天上有云可以催雨,没有云怎么办呢?俄罗斯科学家预备用大功率的喷雾机向空中喷水雾,据称,当水雾达到一定高度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据测算,每立方米空气只要0.5克水就能使空气温度下降1℃),使近地面的暖空气上升,上升的气流又把水雾带到更高处,水雾造成的低温使空气中原有的水汽凝结成细小的水滴。

降雨涡轮喷云吐雾,最疯狂的发明可能要算人工造雨机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风动涡轮,放置在距离海平面35米高的地方,旋转时将小滴的水珠撒向空中,这样海上的水雾浓起来,云层越积越厚,最后缓缓上升,在风的作用下向陆地上空飘移,最终成为人工降雨。

英国爱丁堡大学63岁的工程学教授索尔特首先提出这一设想,去年,英国政府专门拨给他10.5万英镑,让他研究降雨涡轮。

美国人Espy,首次在1841年出版的气象经典著作《风暴原理》中提出人工降雨的科学见解。

1931年,荷兰人Verar首次将干冰播入云层,但他当时并未意识到干冰对冷云催化的作用机制。

1938年,美国人Houghton在麻省理工学院野外试验站用吸湿性物质(CaCl2)播入暖雾中进行消雾,获得成功。这是首次符合物理原理并获得一定成功的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

1946年,美国人Schaefer和Vonnegut发现干冰和碘化银可作为高效的冷云催化剂。美国从1947年4月开始进行飞机在云中播撒干冰的试验,此后,一系列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展开。

我国首次实施人工增雨是在1959年,为缓解吉林省的旱情,进行了飞机人工增雨试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