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紫皮土豆的种植技术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15 09:55   点击:1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紫色马铃薯选用优质种薯

选择脱毒紫色马铃薯作种薯增产效果明显,紫色马铃薯种薯分层散光贮藏是培植优质种薯的良法,在播种时选择具有该品种典型特征、中等个头、完整、均匀、无病虫、无损伤的脱毒种薯作种,剔出带病虫、破烂、畸形的薯块。

种薯催芽和消毒

尽量播种已经解除休眠期的种薯,如果未解除休眠期,可采用种薯催芽和消毒方法,以缩短出苗时间,延长生育期,减少病原侵染,达到苗全苗壮。催芽方法:可用GA3 0.2~1.0×10-6 mol/L浸泡10~15 min,捞出摊放晾干,然后于沙床催芽,按照一层种薯一层沙标准堆放5~6层,沙应保持湿润,一般1周左右即可。种薯消毒:用高锰酸钾300~500倍液浸种20 min,或用草木灰拌种。

2 紫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1选地

紫色马铃薯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通气良好的土地,以呈微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为宜。前茬作物为青稞、小麦、玉米和豌豆,尽量避免前茬连作,连作作物茬口不能超过2次。

2.2 整地施肥

在紫色马铃薯播种前先要深耕整地,耕层深25 cm左右,整地要求细、匀、松,创造深厚疏松的土壤条件。深耕前撒施腐熟羊粪农家肥22.5~37.5 t/hm2作基肥的基础上,播种时撒施过磷酸钙1 500 kg/hm2、尿素375 kg/hm2、硫酸钾375 kg/hm2。

2.3紫色马铃薯播种方式

温度常是影响播种期的主要生态条件。春播一般在10 cm土温6~7 ℃以上即可播种;秋播一般在日均气候25 ℃以下时播种。川西南山区和盆周山区紫色马铃薯春季播种最佳时期是1月下旬至2月上旬,平坝丘陵区秋季播种一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宜。采用人工点播的方式进行,整薯播种,株行距为25 cm×80 cm,垄高15~20 cm,www.cyone.com.cn保苗5.25万株/hm2左右。

2.4紫色马铃薯 田间管理

马铃薯幼苗出土5~10 cm时,结合除草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1 cm左右。10~15 d后进行第衫山2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3次中耕,更浅,且远离根系,以免损伤匍匐茎。

齐苗后进行2~3次中耕培土除草定植,保持行间土壤疏松戚厅,保持地温稳定,培育壮苗促发棵。当植株高度达15~20厘米时用15%的多效唑10克对水15公斤喷雾,可控制植株徒长、抗倒伏。现蕾期块茎开始膨大,开花盛期块茎迅速膨大。因此在这个时期应摘除花蕾,减少植株地上部分对养分的消耗,促进地下块茎发育膨大

马铃薯出苗1个月左右第1次灌水,必须灌足。薯块膨高塌隐大期浇二次灌水,这时是马铃薯整个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所以必须浇透灌足。以后根据墒情确定灌水时间,在收获前7~10 d停止浇水,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治田间积水、马铃薯腐烂。幼苗期(齐苗后)追施氮肥,结合中耕培土用尿素75~120 kg/hm2对水浇施。

2.5紫色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非化学防治手段。病害以预防晚疫病为主,雨季来临后10 d左右喷1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连喷2~3次,以喷叶背面为主。

2.6 紫色马铃薯适时收获

待大部分茎叶由绿变黄呈现枯萎,马铃薯块茎表皮老化,匍匐茎末端易脱离主茎时为生理成熟期,也是最佳收获期。收获时采用竹筐或纸箱装运,防止损伤紫色马铃薯块茎,将病虫伤害和机械伤害的薯块挑出,按种薯大小分级[3-4]。

紫土豆(又名黑土豆/紫色马铃薯/黑马铃薯):薯形呈长椭圆形,芽眼较小。果皮呈黑紫色,乌黑发亮,富有光泽。

模式特点:选用良种、深松整地、窄垄栽培、合理密植、测土施肥、节水灌溉。

紫土豆栽培

1、选地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有深翻基础的地块。避免与黑土豆、甜菜、萝卜、大白菜、西瓜重茬和前作施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

2、整地 深耕25~30厘米伏悉弊,伏秋翻后耙耢,起垄镇压或不起垄,达到播种状态。

3、播种前准备 (1)品种与种薯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条件、商品性好的各类专用品种。

(2)催芽。播种前15~30天将冷藏或经物理、化学方法人工解除休眠的种薯置于15~20℃、黑暗处平铺2~3层进行催芽。当芽长至0.5~1厘米时,将种薯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每隔5天翻动一次。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

(3)切块前准备。计算种薯量。切块之前最好准备好规格一样的切刀、经过消毒的垫板和消毒剂(如漂白粉,每20公顷地块需要大约50公斤漂白粉,漂白粉:水=1:100)。切块原则,切块大小均一,一般在40-50克;切块方法,35-60克的种薯为整薯栽培;70-120克切一刀,每个块为一个切面;100~240克切两刀,切块为一个、两个切面;210~480克需要切三刀、四刀,切面为两个、三个、四个,切块后处理。切好的块茎用包衣剂或杀菌剂(如:甲基托布金、多菌灵、克露、安克锰锌、甲霜灵等)(540~600克/吨块茎)加石膏粉(12~15公斤/吨块茎)拌种,然后贮藏在适宜条件下(10~12.5℃、高湿、通风良好)2~3天,薯堆不能超过1.5米,保证切块不暴露于干燥的阳光下。

4、播种 (1)播种时间。当土壤深度15厘米处,地温保持7℃以上持续时间3天的情况下,即可播种。

(2)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为6~10厘米(从块茎上部到地表平面)。

(3)垄距和株距。垄距65~70厘米,陆晌株距20~26厘米。

5、施肥 坚持测土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肥量和施肥方法。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钾肥料可基施。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提倡多施农家肥。农家肥结合耕翻整地施用,与耕层充分混匀,化肥做种肥,播种时开沟施。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每生产1000公斤的黑土豆需肥量:氮肥(N)5~6公斤,磷肥(P2O5)1~3公斤,钾肥(K2O)12~13公斤。

6、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

(2)追肥。视苗情及时追肥。追肥方法可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施后及时灌水或喷水。

(3)培土。一般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出齐苗后进行第一次浅培土,现蕾期高培土,封垄前最后一次培土,培成宽而高的大垄。

(4)灌溉和排水。在整个生长期土壤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80%。出苗前不宜灌溉,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期不能缺水。浇水时忌大水漫灌。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收获前7~10天停止灌水。

7、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前期防治丝核菌溃疡、早疫病,中后期预防晚疫病等。注意进行田间监测,当田间湿度较大,温度在10~25℃之间,保持48小时,注意晚疫病发生,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掉,用密闭的容器把病株带出地外深埋,要在病株3米周围喷药。

晚疫病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在晚疫病发生前,要使用百菌清、大生保护剂进行预防,当晚疫病发生时应交替使用安克锰锌、克露、杀毒矾等系统性杀毒剂。

(2)害虫的控制。播种时施加适乐时、乐斯本杀虫剂,预防地下害虫。出苗时检查田间跳甲和椿象,一经发现,立即喷施高效氯氰菊脂、功夫、田虫杀类的杀虫剂。7月初注意预防蚜虫和草地螟的发生,发生后,要交替喷施阿克泰、抗芽威、功夫、高效氯氰菊脂。8月中、后期加施阿克泰。8月末9月初,发生夜蛾害虫,立即喷施万灵或安打。

8、收获 及时采收,采收前若植株未自然枯死,可提前10天左右杀秧。收缺族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绿。中国有机农业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