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污水处理的五大工艺是什么?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7-19 03:48   点击:14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污水处理的五大工艺是什么?

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间歇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法、氧化沟、连续进水周期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等五种,而且需要格栅清污机、砂水分离器、一沉池刮泥机、单臂周边传动幅流式刮泥机、一沉池排泥泵、曝气机、污泥回流泵、二沉池刮吸泥机、带式压滤机、罗茨鼓风机、剩余污泥泵、滤带冲洗泵、污泥输送泵、加药计量泵、空气压缩机、二氧化氯消毒器等设备。华科水利机械还不错,你可以了解一下。

二、格栅清污机常见的故障和处理方式?

格栅清污机是一种处理水中污物的处理设备,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故障,那么如何处理至关重要。

那么格栅清污机常见的故障是链条脱轨断开、齿耙弯曲变形问题、滑动轴承轴瓦磨损问题。

问题和解决办法:

1、链条脱轨断开:主要造成的原因可能是压力过大、受力不均、链条长时间运行。解决方法是对于链条圆弧过渡处,设计时应尽量把直径加大,以保证其过渡的平滑,减少其对圆弧轨道面的压力。

2、齿耙弯曲变形问题:污物过多,集中造成对单道齿耙负荷过重。解决方法是齿耙管材料直径和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对于较大尺寸的回转式清污机,可以利用多道牵引链条,来改善齿耙受力均匀,或者是通过对齿耙管的中间位置,进行局部的加强,从而能够承受更大的力。

3、滑动轴承轴瓦磨损问题:轴瓦升温快,磨损严重。清污机轴瓦与轴承座发生相对滑动,造成轴瓦快速磨损,轴瓦内壁油槽设计不合理,造成润滑脂不能充分分布到接触表面形成压力油膜,注润滑脂不及时造成缺油。解决方案:轴瓦与轴承座之间使用定位销定位,防止相对滑动,更换自润滑轴承以提高其润滑效果,使用强制自动注油系统对轴瓦进行润滑。

格栅除污机的常见故障有电机加热或异常声音。两个错的原因是齿轮电动机负载的增加是由于设备的过载。三个消除这种故障的方法:首先,设备的电源切断,停止。然后我们可以找出设备的过载引起的,主要看是否有杂物把耙链卡住了,如果有,我们应该立即明确出来。耙齿的变形可能会打击,必须删除或替代塑料。耙链的链板岩是丢失或磨损,需要维修或更换。格栅除污机是由一群格栅,并根据不同的网格,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渣清洗方法。

我们都知道格栅除污机的作用,安装在进水口渠道或泵站水池污水、废水和大对象,以减少后续水处理过程的处理负载,并保护水泵、管道、仪表等。如何选择正确的通过格栅渣清理路吗。当截获栅渣大于0.2 m3 / d,通常采用机械除渣。当渣体积小于0.2 m3 / d,人工渣清洗方法可以使用,或者可以采用机械除渣的方法。除渣的正确方法可以用来处理污水中的杂质在最大程度上。网格差距16 ~ 25毫米,0.1 ~ 0.05 m3栅渣/ 103立方米污水。

网格差距30 ~ 50毫米,0.03 ~ 0.01 m3栅渣/ 103立方米污水。每日渣量的0.2 m3通常是使用机械除渣,而格栅去除机不适合小于2单位。通道前格栅的流速一般是0.4 ~ 0.9米/秒,水流速度一般是0.6 ~ 1.0 m / s,以及格栅的倾向通常是45度~ 70度,而格栅除污机通常是60度~ 70度,如果特殊情况下可达到90度。0.08 ~ 0.15 m通常是用于通过网格的水头损失。建议使用钢丝绳格栅格栅在超过7米。应该使用弧形格栅下2米或2米,和中等深度应该用作链式净化机。格栅的高度通常是由正常高水位决定。当可靠的自动装置安装在当前池,电网的高度平台应该高于正常高水位0.1米之上,以提高安全程度。

工作台必须设置格栅之间,和平面应该高于之前的最高设计水位0.5米。的宽度国道两边的工作台不应小于0.7米,和工作台的前面过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 ~ 1.5米。工作台应安全和冲洗设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设置的参数使用炉篦排放的污水,这种设备能够稳定运行,使用污水处理设备炉篦放电不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和设备隔离率非常高,安装和使用的组件是通过特殊的治疗,因此,设备不易腐蚀,也可以完成污水处理的操作在不同的污染程度。现在格栅除污机的需求越来越多,和格栅除污机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要仔细检查故障发生的原因,并解决。以下内容简单讲述了格栅除污机的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污水处理时你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最好有工程经验的分享

71、当生化池受到负荷冲击,微生物受损时该采取什么措施?

生化池在运行过程中,当微生物一旦受到负荷(水量、浓度)的冲击,COD去除率会突然下降,严重时污泥会从生物填料上脱落,使出水变混。这时应立即停止进水,往生化池内投放粉末活性炭以降低污泥负荷,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比例为每100m3生化池容积投加10公斤。当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所恢复后,可采取污泥驯化的快速增殖法,在生化池内投加生活污水或投放废酒精或用干面粉烧熟的湿浆糊,投加比例为每100m3生化池容积投加5-10公斤干面粉,2-3天后开始进水并逐日增加进水量,直到微生物恢复正常。

72、当微生物大量死亡时该怎么办?

当微生物受到严重损伤且大量死亡而又抢救无效时,应立即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并立即更换活性污泥。然后查明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只要申报及时,在更新、驯化污泥期间向外排放的废水可以不作排污罚款处理。

73、怎样保证动力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污水处理系统欲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必须使各类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和保持应有的技术性能,正确操作、保养、维修设备是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

随着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污水处理系统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系统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污水处理系统不仅使用许多污水处理所特有的设备,而且使用许多通用设备,所有这些设备都应该使用好、保养好、修理好。

所有这些设备都有它的运行、操作、保养、维修规律,只有按照规定的工况和运行规律,正确地操作和维修保养,才能使设备处理良好的技术状态。同时,机械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因摩擦、高温、湿气和各种化学效应和作用,不可避免地造成零部件的磨损、配合失调、技术状态逐渐恶化作业效果逐渐下降,因此还必须准确、及时、快速、高质量地拆修,以使设备恢复性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74、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有哪些专用设备?

专用设备:各类污水泵、污泥泵、存水泵、计量泵、螺旋泵、空气压缩机、罗茨鼓风机、离心鼓风机、表面曝气机、自动取水样机、格栅清污机、刮砂机、刮泥机、刮泥吸泥机、污泥浓缩刮泥机、消化池污泥搅拌设备、沼气锅炉、热交换器、药液搅拌机和污泥脱水机等。

75、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有哪些专用电气设备?

电器设备:交直流电动机、变速电机、启动开关设备、照明设备、避雷设备、变配电设备(包括电缆、室内线路架空线、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熔断器、少量油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力电容器、断电器、保护器、自动装置和接地装置等)。

76、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有哪些通用辅助设备?

通用设备:电动葫芦、离心机、恒温箱、烘箱、冰箱、各种手动及电动闸阀、蝶阀、闸门启闭机和止回阀、绿化药水喷洒车、手推及电动割草机、卷扬机、车床、刨床、铣床、桥式起重机、运输车辆等。

77、污水处理系统一般有哪些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设备:各种天平、化验室常用分析仪器、电磁流量计、液位计、空气流量计和溶解氧测定仪等。

78、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管理要点主要有哪些?

污水处理系统来说,设备管理有以下四个要点:

(1)使用好设备

各种设备都要有操作规程,规定操作步骤。设备操作规程主要根据设备制造厂的说明书的现场情况相结合而制定。工人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作工况记录。

(2)保养好设备

各种设备都应制订保养条例,保养条例根据设备制造厂的说明书的现场情况结合而制定,也可把保养条例放在操作规程一起。保养条例中包括进行清洁、调整、紧固、润滑和防腐等内容。保养工作同样应作记录。保养工作可分为:例行保养--指运转中的巡视检查保养。定检保养--定期停机检查保养。停放保养―指备用机组或闲置设备的保养。换季保养―指设备入夏、入冬、梅雨期等季节性需要的保养工作,包括采取防晒、防寒、防潮、降温等措施。

(3)检修好设备

对主要设备制订设备检修标准,通过检修,恢复技术性能。有些设备,要明确大、中、小修界限、分工落实。对主要设备必须明确检修周期,实行定期检修,不要到损坏十分严重时再想到修理。对常规修理,应制定检修工料定额,以降低检修成本,每次检修都应作详细记录。

(4)管好设备

这里所说的“管”,是指从设备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保养-检修-报废-更新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设备的资金管理(大修费、折旧费等)对每一环节都应有制定规定。

79、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的完好标准是什么?

可以下列标准作为完好标准:

(1)设备性能良好,各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原设计或最低限底应满足污水处理生产工艺要求。

(2)操作控制的安全系统装置齐全、动作灵敏可靠。

(3)运转稳定,无异常振动和噪音。

(4)电器设备的绝缘程度和安全防护装置应符合电器安装规程。

(5)设备的通风、散热和冷却、隔音系统齐全完整,效果良好,温升在额定范围内。

(6)设备内外整洁,润滑良好,无泄漏(漏油、漏气、漏风、漏水)。

(7)运转记录,技术资料齐全。

80、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的维护周期一般多少?

设备使用一段时期以后,必须进行小修、中修、或大修有些设备制造厂明确规定了它的小修、大修期限;有的设备没有明确规定,那就必须根据设备的复杂性,易损零部件的耐用度以及本厂的保养条件确定修理周期。修理周期是指设备的两次修理之间的工作时间,污水处理系统若干设备大修周期如表。(仅供参考)

序 设备名称 大修(小时) 定时检修

1 离心式污水泵<600r/min 40000 500

2 离心式污水泵<800r/min 30000 500

3 离心式污水泵<1000r/min 20000 500

4 离心式污水泵>1000r/min 10000 500

5 污泥泵(>1000r/min) 8000 500

6 污泥泵(<1000r/min= 10000 500

7 气提泵(空气提升器) 8年 1年

8 螺旋泵 20000 500

9 离心风机 15000 500

10 刮砂机 10000 500

11 罗茨鼓风机 15000 500

81.问:CAST工艺,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导致进水COD,SS偏高,并影响选择池的反硝化反应(因为前段爆气沉砂池已经降解了部分C源),应该如何解决?

答:这是一个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被忽视的问题,即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问题。由于污泥脱水前要加调质药剂,如PAC和PAM,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脱水时可随滤液回流至生化反应池。处理这些滤液在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成本问题,如果选用合适的污泥调质药剂,并控制好加药量以及脱水机的进泥量等,对前面的生化处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还是强调的是,污泥脱水效果取决于污泥处理工序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污泥浓缩池的管理。

82.问:“污泥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如何来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用其它来确定排泥量?

答:泥龄、F/M、等与其说是运行的控制参数,不如说是设计方面的参数,在工艺控制中的只是参考参数。实际运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据MLSS值加上经验来控制的,在SVI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用SV30来参考。

83.问:本厂用的是卡罗塞尔氧化沟工艺。有时装置的出水氨氮比进水还高,进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0.2左右,曝气机3台满负荷运行。一直查不出什么原因,这是怎么回事?

答:只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来初步分析, 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机物较多,反应时间不够,有机氮的氨化速率大于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也可能是磷不够,影响氨氮通过同化途径去除的效果。

84.问:在运行过程中,氧化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堆积,粒径约1mm左右的污泥颗粒泛黄色,时常会造成二沉池大量飘泥,污泥返白,有絮体随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处理效果丧失,堆积污泥减薄消除。周而复始,请问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 说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有二种可能:一是污泥自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从你所描述的现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测定一下比耗氧速率,即内源耗氧速率与基质耗氧速率之比来确定,针对性采取措施。

85.问:AB法A段如何控制?是从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给A段连续回流吗?SV30应控制在多少?是5%-10%吗?

答:A段的回流比应该大一些,但也不能使污泥在一沉池的停留时间太短,虽然A段主要是吸附为主,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的,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淀池内进行,只有将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机物降解,才能恢复吸附能力。应该用MLSS来控制,在污泥沉降性能稳定时也可用SV30,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沉降比5%-10%太低。

86.问: 如果一家污水厂运行一两年处理效果没达到较佳状态,那是不是应该考虑重新培菌(换泥)?换泥跟开始时的培菌有什么不一样呢?

答:不用换!如果运行条件不变,换了也会一样的,即使你用优势菌种投加也没用,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重要的是控制好运行条件,如果是设计上的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87.问:我调试的是工业废水。工艺为水解+厌氧+好氧池1+好氧池2+沉淀。由于安装问题,曝气池布气不均匀(圆形曝气头曝气),每个曝气器处,均有一个类似喷泉上下翻滚(直径1m左右),曝气不均,对处理效果有多大影响?还发现曝气区填料挂膜较少,镜检有大的后生动物,没有发现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为淡黄色,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3cm,能给我解示一下吗?

答:你所说的情况不能说是曝气不均,是正常现象。还有你说生物膜不多,不知是多少?如生物膜把填料基本覆盖就很好了,至于说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3cm就是严重结球了,要采取措施,如用大气量冲刷和厌氧脱膜等措施。

88.问:请问有关接触氧化池的下例问题。

(1)接触氧化池在放空时,填料上污泥能存活多少时间?

(2)当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下降时,要不要投加营养 ?

(3)对于泡沫,加煤油消泡你认为有效吗,若有效通常要加多少?

答:三个问题回答如下:

(1)接触氧化池放空后并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长的问题,而是要避免软性填料晒干而板结,板结后再浸放水中就很难再伸展开,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

(2)接触氧化池处理能力的下降应从多因素考虑,其中生物膜的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会严重影响处理能力,还要注意池放空时只能缓缓放,否则挂有大量生物膜的软性填料架会倒塌或变形;

(3)化学性泡沫用水喷淋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冲),我不赞同用煤油之类的方法消泡。

89.问:本厂近一周的进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数据平均如下:进水: BOD:253 COD:810 PH:7.9 SS :286 色度 :32 倍

氨氮:28 总氮:64 总磷:6.0 出水: BOD:4.8 COD: 74 PH: 8.1 SS : 12 色度: 8 倍氨氮:7.6 总氮:22.8 总磷:1.02 生化池:MLSS:4200 MLVSS:2340 SV % :47.2

污泥指数:118.9 泥龄是35天

采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目前的进水大约只有2.5万吨/天(设计是5万吨),80%以上是工业废水,另有少量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工艺流程是曝气沉砂池-后生化池-后二沉池,没有设置接触池与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风机供气,深水转碟曝气,连续进水时溶解氧达不到 1 mg/L,停止进水后溶解氧缓慢上升至4-5mg/L左右。进水的严重超标及构筑物的缺陷,导致了生化池的负荷很高,且污泥浓缩池很小(180立方),有相当部分剩余污泥重回到进水泵房去。 现在碰到的问题是: (1)二沉池在进水后经常发现有活性污泥悬浮颗粒,是静沉时间不足还是难以沉淀? (2)三个二沉池均发现聚集的红虫(水蚤),水蚤好像是处理水质好的表现,是不是因为污泥浓度高导致大量繁殖?(3)二沉池有时发现有薄薄的一层飘泥,是不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气不足?还是污泥回流不及时?(4)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类滋生,有什么方法克服? (5)我认为污泥已老化严重,要将MLSS控低为3000-3500之间或更低些,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龄,这样生化池的耐冲击会不会下降?出水水质会不会上扬?

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算很严重, 泥龄已达35天,按此推算,污泥负荷不到0.03。控制目前污泥浓度的2/3就足够了,应该逐渐减少污泥浓度,水蚤对出水没影响,分析取样时不要取到水蚤。还要注意沉淀池泥层控制,二沉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类只能人工清除。

90.问:我们是石油化工废水两级生化处理,一级是圆形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二级是推流曝气池,一级DO 0.2mg/L,二级DO 5.0mg/L。这段时间一级生化进水PH 8.0,出水6.5,二级生化后PH 5.78,超出指标6-9的范围,这是怎么回事?

答:一级DO低很正常,因为污泥负荷高,一级pH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负荷太高发生酸化,二级出水pH下降可能是硝化反应消耗碱度造成的。因为你介绍得太简单,我也只能简单分析和推断。

91.问:氨氮的去除,除了要有充足的碳原和足够长的污泥龄和保证足够的回流,回流是回流好氧池出水还是二沉池底部回流?我现在调试氨纶废水,原来设计回流好氧池出水,可实际上是,若回流量达一倍时,就不能保证前边缺氧池的厌氧环境,我师傅说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会好些,这样说是否对?

答:根据你介绍的应该是前置反硝化,需回流好氧池的出水和二沉池污泥。你说若回流量达一倍时,就不能保证前边的缺氧池的厌氧环境的话不妥,缺氧区不等于厌氧,DO小于0.5mg/L就可。你师傅说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也是有道理的,这样可防止缺氧区DO大于0.5mg/L。 如果好氧区DO在1左右,出水回流量在一倍时,缺氧区DO仍大于0.5mg/L时,不能再降低好氧区的溶解氧,也不要随意减少出水回流量(进入缺氧区的硝酸氮会少),此时可在不影响二沉池泥水分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二沉池出泥量,将池内污泥层升高,使污泥在二沉池内的停留时间增加,使之处于缺陷氧或无氧状态,这样也有利于避免缺氧区DO上升。二沉池出泥量减少不会影响回流至反应池的污泥量,因为在二沉池内泥层升高的情况下,污泥在泥层中的浓缩时间长了,这种情况下出泥量减少了但出泥的浓度提高了。 如果是接触氧化工艺,出水要回流,污泥就不回流了。我不赞成用前置反硝化。因为出水回流的能耗大,回流量大要求反应池容积也大。关于去除硝化菌的说法不妥,但明白你的意思。

问题太广,无法回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