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濑鱼什么养殖?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3-09 19:09   点击:85  编辑:曹叶   手机版

黄颡鱼是以动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肉质细嫩,口感好,深受人们欢迎。近几年由于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市场供求矛盾突出,黄颡鱼的人工养殖也随之悄然兴起。据统计,去年江苏省主养、套养黄颡鱼面积已达0.7公顷左右,但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价格看涨。笔者于2000年进行了在养殖其它水产品的池塘中设置微型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投资省、见效快、操作简便的养殖新项目。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网箱的设置网箱由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网目为1厘米,规格为2米X2米X2米,网箱采用封闭担架浮定式,网箱底部用9目的网布做垫层,垫层边缘高度920厘米,以减少饲料的散失;网箱上部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用18目聚乙烯窗纱制成高10厘米、边长30厘米的方形塑料筐作食台,置于箱体中部,每箱1个。网箱设置在养殖其它水产品(鱼、虾、蟹等)池塘的进水口处,每667个方米(1亩)鱼池可设置网箱1--3个。也可设置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避风向阳、无污染的宽敞水域。排列成一字形,箱距4米,行距10米左右。为在炎夏对黄颡鱼降温防暑和辅助隐蔽,在网箱内移植占网箱面积2/3左右的水葫芦或水花生。

二、鱼种放养网箱在鱼种放养前1--2周下水,使箱体着生一些藻类附着物,以减轻鱼种入箱后与箱体摩擦损伤。鱼种要求体表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每平方米放养20克/尾左右的大规格鱼种100--150尾。

三、饲养管理

①投饵:由于放养密度大,仅靠池中的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因此要根据养殖对象的食性适当投喂人工饵料,常用饵料有小杂鱼、螺蚬肉、蚯蚓、蚕蛹、畜禽内脏及动物血等,按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投喂,确保网箱内的黄颡鱼吃饱吃好,快速生长。

②管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发现异常要及时加水或换水。

③巡查:坚持每天巡查鱼塘和网箱,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检查网箱是否破损,捞出网箱内的病鱼和死鱼,保持网箱内水体清洁。每周清洗一次网箱,保证网箱内外水体正常交换。水位变化时及时调整网箱的高度。

四、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网箱入水前用漂白粉溶液浸泡30分钟;因黄颡鱼的背、胸鳍有硬棘,所以在鱼种入箱时操作和运输过程中要格外小心,防止被同类硬棘刺伤造成感染;鱼种入箱前用食盐溶液等药物浸洗鱼体,以杀灭体表病菌和寄生虫;每10--15天用生石灰水全箱泼洒消毒1次;定期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挂袋;每20天左右用抗生素制成药饵连续投喂2--3天。以上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养殖周期内鱼病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养殖池塘用药要考虑可能对其它鱼类相互之间的影响。

池塘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主养鱼产量指标在150千克/667平方米以上时,须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机械设备。养殖黄颡鱼成鱼的池塘大小均可,面积一般在0.2-0.3公顷或0.7公顷以下。池塘的大小和形状要有利于操作管理。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捕捞。淤泥1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1.5米-2米,有单独的可控制进排水口。

鱼种放养之前需对池塘清整消毒。注意将池塘底部整平,并在排水口端的底部挖出50-60平方米的洼坑,比四周低20-30厘米,以备干塘捕鱼之用。放种前,按养殖常规鱼的方法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消毒,再根据塘口情况每667平方米施放100公斤-200公斤发酵过的有机肥,在池塘水体中培育出大量的浮游生物后投放黄桑鱼应尽量选择人工繁育的鱼种,这既可保证品种纯度,也可提高成活率,网簖干塘捕捞的小规格黄颡鱼也可作为鱼种放养,尽量避免鱼种的途径运输和鱼体受伤,以提高鱼种下塘的成活率。

黄颡鱼种的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至4月,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及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放规格为5厘米/尾的黄颡鱼种3000-5000尾,规格较大时,可适当减少放养尾数。鱼种放养前可使用20x10-6或30x10-6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消毒10-15分钟。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混养10-15厘米的白鲢鱼种200-400尾。同时,可放养1龄草、鲂鱼种100-200尾。禁放鲤、鲫等底层鱼类。主养品种放入半个月后,陆续放养搭配品种,以利于主养品种的生长。

三、饲料投喂。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主要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螺、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为主,也能摄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饵料。人工饲养时可将小鱼虾、螺蚌肉、畜禽加工厂下脚料、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与豆粕、菜粕、花生饼、豆渣、麦粉等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搅匀后做成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黄颡鱼对饵料的要求是:粗蛋白质含量在35%-45%,动物拖把蛋白的含量比例为(3-5):1,脂肪含量5%-8%。养殖户在自配饲料时应注意在饲料中添加1%的无机盐及适量的多种维生素。在高温生长旺季可适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每月投喂1-2个疗程,以防细菌性疾病。

鱼种刚下塘时摄食量较少,3-5天后能养成集群摄食的习惯。正常吃食后,4月份以前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生长旺季每天饲料投喂量为存塘鱼体重的4%-6%。每天可分上、下午2次投喂,下午水温溶氧高于上午,可适量多喂,下午水温溶氧高于上午,可适量多喂,有利于鱼类的生长。饵料投喂时注意“四定”、“四看”。

四、日常管理。搞好水质管理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和提高饵料转化率。鱼种刚下塘时,保持水深50-60厘米,有利于水温的提高和饵料生物(如技角类、桡足类)的繁殖。每隔5-7天加注新水1次,高温季节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产量指标较高和有条件的池塘,应适时开动增氧机。黄颡鱼虽不易泛池,但低溶氧和恶劣的水质会抑制生长和提高饵料系数。平均每隔15-20天可使用15-2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或使用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剂量与常规鱼类相似。黄颡鱼为无鳞鱼,它对孔雀绿、硫酸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防病时要慎用。平时要勤巡池塘、勤观察生长情况、勤捞杂草污物、勤做记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