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罗列北伐西征后的事件是什么?

168 2023-10-19 21:12 admin    手机版

北伐军由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经江苏、安徽、河南、山西至直隶(约今河北),屡败清军,前锋进至天津附近。但人数太少,远距离无后方作战,得不到增援,加以气候寒冷,衣食供应困难而清廷调集大批军队聚集在北京附近,以众击寡,以逸待劳,北伐军不得已从天津南撤。天京方面虽然派出援军,但仓促招募,未经训练,在山东溃散。北伐军粮尽援绝,南撤到直隶的连镇和山东高唐州,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

太平天国进行北伐的同时,分兵西征,溯长江而上,占领安庆,围攻南昌,进入武汉,但在咸丰四年进军湖南时,遭到曾国藩湘军的顽强抵抗。

咸丰四年湘军与太平军战于湖南,太平军失利,节节败退。湘军夺取武汉,沿江东下。两军大战于江西湖口。石达开指挥作战,击败湘军,将其水师切断成两截。曾国藩困守南昌,太平军第三次占领武汉。接着,石达开经营江西,攻克了许多城邑,招收了大批天地会起义群众,实力大增。咸丰六年,太平军又击破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正处于顺境,内部矛盾却在激化。东王杨秀清大权在握,他虽然很有才能,建立了卓著的功绩,但骄奢日甚,凌虐同僚部属,甚至假天父下凡之名,要责罚洪秀全,并要逼洪封自己为万岁。北王韦昌辉表面顺从而积怨于心,他利用洪杨之间的矛盾,突然举兵杀死杨秀清,并株连杀害了许多无辜的将士,引起群众的愤怒。洪秀全顺从群众的要求,杀了韦昌辉。此后,石达开又遭洪秀全的猜忌,带兵出走,转战西南,最后在四川大渡河畔全军覆没。

抢首赞

分享评论

「官方」末日血战手游_安卓正版下载

值得一看的末日军团相关信息推荐

末日僵尸题材放置手游大作,招募末世幸存者,组建勇者队伍,保卫家园,开启绝境生存之路!

m.joloplay.com广告

哈尔滨中央空调总代理哈尔滨鸿鹏

值得一看的空调相关信息推荐

优秀核心代理商和售后服务商,专营空调十五年,全国联保,品质保证,保证价格超低经营:商用中央空调,家用中央空调,中央新风分体空调,热风幕

hljhpkt.com广告

十分钟有问必答

1540人正在问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中央空调鹏飞中央空调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鹏飞中央空调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家用空调 ,中央空调的安装和设计,经营多种品牌的空调 ,集施工,安装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品质保证,价格优惠,

广告

太平天国北伐的具体过程和结局

太平军北伐 1853年(清咸丰三年)5月至1855年5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为攻取北京而进行的作战。 1853年5月8日,太平天国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军自扬州西进,会合自天京(今南京)出发的春官副丞相吉文元,全军2万余人,遵天王洪秀全“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之命,于13日由浦口北上,迅速入皖,连克滁州、临淮关、凤阳、怀远、蒙城、亳州等地,进入河南,败河南巡抚陆应毂部,6月13日克归德府(今商丘),获大量铁炮火药。后北上刘家口,拟于此渡黄河,取道山东北上。时清廷已侦知太平军意图,急调兵遣将,烧毁船只沿河防堵。太平军乃弃归德,循河西走,接连攻下宁陵、睢州(今睢县)、杞县、陈留,19日全军至开封府城外,攻城未克,移营于朱仙镇。23日撤离,经中牟、郑州、荥阳,26日至汜水、巩县地区,28日开始渡河。7月4日,主力渡过黄河。担任阻击任务的数千名太平军被清军截断,未及渡河,折入巩县南下,转战于河南、湖北,损失大半,后于安徽并入西征军。太平军渡过黄河后,即攻破河南温县,7日进围怀庆府(今沁阳)。怀庆知府余炳焘督率兵勇死守待援,太平军久攻不下。下旬,清军各路援军先后赶到,兵力达2万余人。太平军内攻坚城,外拒援敌,与清军相持50余日。9月1日主动撤围,取道济源入山西,连克垣曲、绛县、曲沃、平阳(今临汾)、洪洞,转而东向,经屯留、潞城、黎城,复入河南,克涉县、武安(两地今属河北)。29日间道突袭河南、直隶交界的临铭关,击败钦差大臣、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部万余人;乘胜北上,连破直隶沙河、任县、隆平(今隆尧)、柏乡、赵州(今赵县)、栾城、晋州、深州(今深县)等地。10月13日抵张登镇,距保定仅30公里。太平军长驱直隶,震动京师。咸丰帝将讷尔经额革职,命胜保为钦差大臣,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15日,僧格林沁领京营禁兵、蒙古马步军4500人屯扎涿州,屏蔽京师,并策应胜保军。林凤祥在深州休整后,于22日率军东进,克献县、交河、沧州等地,29日占领天津西南静海县及所属独流镇,前锋抵达距天津城5公里的稍直口村。太平军占静海的当日,胜保即率军赶到,11月5日入天津城,僧格林沁也移营天津西北的杨村(今武清),天津知府钱忻、知县谢子澄等率兵勇7000余人守天津,并破坏运河堤岸,引水环城,阻滞太平军行动。林凤祥等见前后临敌,且兵力不足,便未攻天津,于静海、独流筑垒挖壕,坚守待援。胜保、僧格林沁率2万清军在天津各县地主武装二三万人配合下围攻静海、独流,太平军凭坚固工事顽强抵抗,坚持百天。但终因被困日久,援军不至,粮械匮乏,隆冬缺衣,不得已于次年2月5日自静海、独流,突围南走。6日占据河间府束城镇及附近村庄,坚守一月,粮弹难以补充,乃于3月7日乘大雾再次突围南走,经献县,于9日抵阜城,旋又被清军包围。25日,吉文元战死,太平军处境更艰。幸此时北伐援军已过黄河,清廷令胜保率万余清军赴山东防堵,方使阜城太平军压力减轻,得以坚持。太平天国领导人原拟俟北伐军到达天津后即派援军北上,由于天京外围及西征战场吃紧,由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夏官副丞相陈仕保、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统率的北伐援军7500人,迟至1854年2月4日才从安庆出发,经桐城、舒城、六安、正阳关、颍上、蒙城入河南永城、夏邑。3月11日抵盘龙集<蟠龙集),旋在江苏萧县(今属安徽)包家楼、蔡家庄一带渡黄河,19日占丰县,北入山东境。沿途吸收大批捻军、游民,队伍不断壮大。鲁西地区清军兵力空虚,北伐援军如入无人之境,连下金乡、巨野、郓城、阳谷、莘县、冠县。4月12日克临清,寻因城中存粮军火被焚,未得补充且清军纷纷赶到,形势不利。23日,曾立昌被迫下令放弃临清南撤至李官庄,25日退清水集。清军迅即追击,北伐援军旋又撤离冠县,新附之众大部溃散。曾立昌渡黄河时落水死难,陈仕保率余部退至安徽凤台县展沟集阵亡,许宗扬只身逃回天京。5月5日,阜城太平军突围东走,占领东光县连镇,坚守待援,旋由李开芳率骑兵千余人突围南下接应援军,至山东高唐后知其已败,遂据城固守。由此,太平军兵分两地,势更孤弱。连镇跨运河分东西两部,林凤祥率六七千人拒守。僧格林沁率二三万清军于其四周掘壕筑城围困,同时进行诱降活动。太平军困居一隅,先后出降达3000人。1855年3月7日,清军发起总攻,连镇失陷,林凤祥受伤被俘,15日就义于北京。李开芳袭占高唐的当天即为胜保部所围。太平军依城固守,清军先后用云梯、吕公车攻城,并挖地道埋地雷,均未得逞。连镇失守后,僧格林沁移师高唐,围城清军增至2万余人。李开芳得知林凤祥部覆没,决意突围南返。僧格林沁获悉,于17日夜令南路清军故作疏防之势,诱太平军突围。李开芳中计,当日午夜突围,至距高唐约25公里的茌平县冯官屯,又掘壕立栅,严密防守。僧格林沁引运河水淹灌冯官屯,同时诱降。太平军坚守两月余,,粮弹告罄,陷入绝境。李开芳见势难再守,于5月31日诈降突围,不幸被清军俘获,6月11日在北京遇害。 点评:此战,北伐军在艰苦条件下,长驱6省,转战2500公里,连克数十城,震撼清朝心脏地区,牵制大量清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天京地区和西征战场的军事压力,推动了北方人民的反清斗争。但太平军大部分将士都英勇牺牲,表现了革命的农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太平天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 一页。究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战略决策不当。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占领南京不久,即派出2万余人的部队远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孤军作战,意图占领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轻敌冒险,很难成功。第二,援军派出过迟。第三,作战指挥不灵活。北伐军进至天津外围后,即遵照洪秀全的命令停止待援, 从而失去了机动作战的时机,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终致失败,使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遭到了最严重的失利和挫折。

69赞・6,297浏览

太平军西征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太平天国进行北伐的同时,分兵西征,溯长江而上,占领安庆,围攻南昌,进入武汉,但在咸丰四年进军湖南时,遭到曾国藩湘军的顽强抵抗。 与湘军、淮军之战曾国藩在太平军从广西进入湖南时,以礼部侍郎丁忧家居,旋奉旨组织团练。他纠集当地地主阶级的力量,在军事上别树一帜,创立湘军。多用湖南人,并以纲常名教笼络人心,对抗太平天国的宗教异端。将领大多是受程朱理学教育的儒生,士兵招募青壮年农民。将领自择营官、哨官,自募士兵,在军营中建立个人的隶属关系,形成了以族戚、同乡、同学为纽带的战斗力很强的地方军队。湘军还很重视水师,自造战船,购置洋炮,训练水手。此后,左宗棠统率的老湘军、李鸿章统率的淮军(用安徽人),其建军宗旨、编组原则基本上都和湘军一样。湘淮军是镇压太平天国、支持晚清政权的主要武装力量。 咸丰四年湘军与太平军战于湖南,太平军失利,节节败退。湘军夺取武汉,沿江东下。两军大战于江西湖口。石达开指挥作战,击败湘军,将其水师切断成两截。曾国藩困守南昌,太平军第三次占领武汉。接着,石达开经营江西,攻克了许多城邑,招收了大批天地会起义群众,实力大增。咸丰六年,太平军又击破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

19浏览

写出太平天国运动西征和北伐的经过

出师北伐 1853年5月13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领2万余人由浦口出发,奉命“师行间道,疾取燕都”。太平军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河北)长驱北上,于1853年10月29日进抵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镇,驻守待援。清廷震惊,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后又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 北伐军陷于清军重兵包围之中,时值隆冬,军资缺乏,援军不至,处境日艰,被迫于1854年2月5日突围南走束城,旋又至阜城。清军紧追不舍,北伐军再度被围。洪秀全、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时,才考虑派军增援。 1854年2月4日,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统率北伐援军7500人,从安庆出发,经皖北、苏北,直入山东。4月12日克临清,旋遭胜保部围攻,27日在南退途中溃散覆灭。5月天京再组援军未果,北伐军遂陷于孤军作战。林凤祥、李开芳得知援军北上,于5月5日由阜城突围东走,占领东光县连镇。为分敌兵势,迎接援军,李开芳率千余骑于28日突围南下,占据山东高唐,获悉北伐援军已败,乃筑垒固守。北伐军兵分两地,势更孤单。 1855年3月7日,连镇被僧格林沁攻陷,林凤祥被俘。僧格林沁旋南下会胜保军猛攻高唐。[13] 李开芳突围南走茌平县冯官屯。5月31日,冯官屯在僧格林沁引水浸灌下失守,李开芳被俘。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但由于战略上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终致全军覆没。 领军西征 太平军西征前期形势图 在北伐的同时,1853年6月3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两三万人,由天京溯江而上,开始西征。意欲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10日西征军占领安庆,旋进围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围北返。 石达开至安庆主持西征战事,集中兵力进攻皖北,于1854年1月14日攻克庐州(合肥)。继率师西攻,于黄州堵城大败清军,乘胜再占汉口、汉阳,进围武昌。同时分军两支向鄂北、湖南进军。与曾国藩所率湘军战于岳州、湘潭和靖港,失利退出。湘军乘势陷武汉,并突破太平军田家镇、半壁山防线; 1855年1月,兵锋直逼九江。为阻遏湘军攻势,石达开率军驰援,于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旋乘胜反攻,再克武汉三镇。清廷为挽救败局,调集兵力围攻武汉,西征军与湘军在武汉周围激烈争夺。 1855年10月上旬,曾国藩自江西遣军援鄂,武汉形势危急。石达开又率部西上,败湘军于咸宁、崇阳,并乘虚挺进江西,连占7府40余县,困曾国藩于南昌,西征军事达到巅峰。 1856年3月,石达开奉命率主力回救天京,西征作战结束,基本实现预定战略目标。自太平军北伐、西征后,天京一直处于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包围之中。 1853年12月,太平军弃守扬州,江北仅占瓜洲。1854年夏,清军自广东调“红单船”50艘驶抵天京江面, 天京上下游交通受阻。 1855年8月,芜湖失守,镇江危急,天京外围的军事形势日趋严重。是年底,洪秀全、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调兵回救。 1856年2月,燕王秦日纲率数万人白天京援镇江,北渡瓜洲,4月攻破江北大营,重占扬州,旋又南渡,连破镇江外围清军营垒后撤回天京。时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前线赶回,太平军兵力更厚,6月攻破江南大营。向荣败走丹阳,不久忧愤而死。至此,天京的威胁基本解除。

5赞・760浏览

太平天国西征的经过怎样?

太平军西征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夺取长江中游各省而进行的重大战略作战。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屏蔽天京,决定在北伐的同时发动西征。历时三年。其作战过程大致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53年6月至1854年4月,进军皖赣鄂湘。1853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 清咸丰三年)6月3日,太平天国命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军二三万、战船千余艘,开始由天京溯江西上,于6月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赖汉英率万余将士继续西进,攻取江西彭泽、湖口、南康(今星子)、吴城镇,前锋于24日抵达南昌。时南昌由江西巡抚张芾、湖北按察使江忠源领兵勇万余人驻守。太平军连续三次轰塌城墙,都被守军抢堵,未能攻入城内。鉴于强攻不能得手,乃由检点曾天养领一部太平军于8月下旬,先后攻占丰城(今高安)、饶州(今波阳)、乐平、景德镇、都昌等地,以孤立南昌,待机攻取。时杨秀清以久攻南昌不下,下令撤围,转攻皖北、湖北。9月24日,太平军撤离南昌,经湖口入江,分兵两路:一路由国宗石祥祯、韦俊等率领,西取湖北;一路在曾天养等率领下回安庆,准备攻取皖北。石祥祯等率所部太平军于29日攻占九江,留指挥林启容部镇守,继续西进。10月15日败清军于田家镇(今湖北武穴西北),进克黄州、武昌县(今鄂州)等地,20日占领汉口、汉阳。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认识到安徽在西征中的重要地位,于9月25日命翼王石达开率部6000到安庆,主持西征军务,并令湖北前线的太平军退出汉阳、汉口,留石祥祯率部驻黄州(今黄冈),主力回师皖北。10月25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大军自安庆北攻,连占桐城、舒城,直逼安徽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清廷急调各路军队增援,太平军击退清援军,并于1854年1月14日攻占庐州,新任安徽巡抚江忠源投水死。太平军乘胜扩大战果,攻占庐江、六安、潜山、无为等州县。随即调韦俊等率主力再度入鄂,会同留驻黄州的石祥祯部,于2月12日攻破屯于黄州堵城的清军大营,杀湖广总督吴文F。16日三克汉口、汉阳,韦俊等率万余太平军围攻武昌,主要兵力则分作南北两路向鄂北、湖南进军。曾天养率北路军连下孝感、云梦、安陆、随州、钟祥、荆门、当阳,5月18日攻占宜昌,下宜都(今枝城市)、枝江(今枝城镇),由公安入湖南境。南路太平军在石祥祯指挥下向湖南挺进,于2月27日占岳州(今岳阳)后,连占湘阴、宁乡。时清廷侍郎曾国藩率新建湘军由长沙北上抵御,太平军被迫退出湖南,在湖北与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所部援军汇合后再度入湘。4月7日再克岳州,占靖港(今望城西北),石祥祯率部驻守,林绍璋率主力继续南进,24日占领湘潭,谋南北合击长沙。 太平军攻占湘潭后,曾国藩立即派副将塔齐布、知府褚汝航等领湘军水陆师,围攻湘潭。经过激烈的争夺,太平军大败,被迫于5月1日退出湘潭。林绍璋率部西向常德等地,与北路曾天养部会师后,于6月29日越洞庭湖,退守岳州。韦俊部则于6月26日第二次攻占武昌。

5赞・117浏览

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简介有哪些?

北伐西征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在此,随即展开北伐及西征。 1853年5月洪秀全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2万多太平军将士北伐。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但北伐军广大将士英勇奋战,震撼清朝心脏地区,牵制大量清兵,客观上对太平军西征起到了支持作用。 与此同时,洪秀全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兵员两三万人,自天京溯江而上西征。西征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1853年秋,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石达开大破湘军,复陷武昌。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可惜石达开适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令曾国藩免遭灭顶之灾,未能给湘军以歼灭性打击,军事上潜伏着巨大隐患。5月石达开与秦日刚会师天京,参加天京解围战,大破清军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