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母猪怎么养殖技术

82 2023-01-07 17:05 欧阳致    手机版

母猪怀孕后,受精卵即开始生长发育,母猪除了满足本身营养需要外,还要供给胚胎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因此,怀孕前期必须给母猪多喂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并适当搭配青绿饲料,饲料的品质一定要好。怀孕20天左右,受精卵开始移植到子宫角上,形成胎盘,但此时期容易流产。因此,平时要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防止母猪跌倒、打架、挤压及防止饲料、环境突然变化和患病。严禁饲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的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以免引起受精卵发育停止,以致死亡。怀孕两个月以后,要单圈饲养,每天加强运动和晒太阳,严禁鞭打快赶、跳沟等,以防流产;怀孕3个月以后,母猪进入重胎期,此时青饲料可适当减少,精饲料要比前期增加,日喂料为2.5千克左右,尤其要注意蛋白质饲料和钙质的补充。待母猪临近分娩时,精饲料应适当减少,避免发生乳房炎和大便干结,以保证小猪能顺利产下。

母猪产仔头数和仔猪双月断奶窝重是衡量饲养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标志,也是考核母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其具体饲养技术如下:

1、掌握好母猪的初配年龄 正常的饲养条件下,适宜的初配年龄是:地方品种6月龄~7月龄,体重50公斤左右;杂交一代母猪8月龄~9月龄,体重75公斤左右;外来瘦肉型品种9月龄~10月龄,体重85公斤左右。母猪一般利用六七年后,其繁殖能力显著下降,应及时淘汰,对长期不发情、发情不明显或久配不孕的母猪也应及时淘汰。

2、控制好配种前的母猪体况 母猪在配种时,对体况的要求是“肥不见膘、瘦不见骨”,这样易受胎,产仔多。如过肥或过瘦,应及时增减精料和增减运动量,增加青绿多汁饲料。

3、适时配种 适时配种是决定母猪能否怀孕或产仔多少的关键。配种的适宜时间是母猪发情后20小时~30小时。通常,当母猪阴户有丝状粘液流出时配种最合适。地方品种一般在发情后2天~3天,杂交母猪在发情后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早上,外来瘦肉型母猪在发情后第二天配种合适,老母猪宜早一点配,青年母猪宜晚一点配。为了提高母猪产仔数,通常在一个情期输两次精,即上午配一次,下午5点~6点再配一次;或者下午配一次,翌日早上8点~9点再配一次。

4、注意保胎防流产 怀孕母猪如营养不良,过分瘦弱,不易坐胎,或引起胎儿早期被吸收,甚至发生中途死胎或流产;如过肥,则会引起难产,或产死胎或弱胎,特别是产仔少。因此对高产母猪要讲究科学喂养。怀孕母猪的营养水平以每公斤消化能2.8兆卡~3兆卡、粗蛋白14%~17%为宜,并注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给,维生素B是不能缺少的,应喂到怀胎后30天。坚持不能喂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的饲料,避免引起母猪流产和死胎。要让怀孕母猪多晒太阳,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促进分娩。

5、控制产仔季节 把母猪的产仔季节控制在春秋两季,这时气候温和,青饲料充足,能有效地提高育成率和断奶窝重

6、适时给仔猪补料,促进仔猪均衡成长 母猪产仔多、奶头少怎么办?这时就要人工固定奶头和分批让仔猪吃奶,同时还要买一些奶粉或牛(羊)奶作为补充。经过一周后,从第8天开始,要调整仔猪吃乳猪料,30天后改换成仔猪料,减少哺乳次数,增加补料量和青绿饲料,培养仔猪吃料,以满足其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样仔猪才会均衡成长,提高窝重

冬季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短,妊娠母猪常常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成活率低等现象。为实现母猪高产高效、降低胚胎死亡数量, 提高其产仔成活率,冬季要做好母猪繁殖管理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中可通过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控制猪舍环境,把胚胎死亡数降到最低限度。猪舍的温度应保持在16-22℃,相对湿度70%-80%,配种后喂料量应降低到原来的较低水平,但应保证优质全价,保持圈舍清洁卫生,以便减少感染的机会。

选择饲喂方式

母猪怀孕后,受精卵在第9-13天内的附植初期,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死亡,这是第一个死亡高峰期;妊娠后第三天出现第二个死亡高峰,两次死亡数占受精卵总数的30%-40%;第三个死亡高峰出现在交配后60-70天。

对妊娠母猪的饲喂应因猪而异,生产中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抓两头顾中间。这种方式适用于体况较差的经产母猪。即在配种前20天和配种后10天增加喂料,待体况恢复后以青饲料为主,按饲养标准饲喂,直到妊娠80天后,再加喂精料,但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2.“前粗后精”。这种方式适合于配种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即在妊娠前期多喂给青饲料,后期再加喂精料。

3.“步步登高”。这种方式适合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间配种的母猪。即在妊娠初期以青粗饲料为主,逐渐增加精料比例,相应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但应注意在母猪产前1周,饲喂量应减少10%-20%。

合理饲喂

满足营养物质的供应是保证母猪和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母猪从日粮中获得的营养物质,首先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然后供应自身,并为哺乳贮备营养。生产中除应供给母猪足够的能量和蛋白饲料外,还应满足其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

喂给妊娠母猪的日粮,要讲究卫生和保证质量,严禁饲喂霉变、冰冻、带毒和强刺激性饲料,否则容易引起流产;同时要注意不要随便更换饲料品种及配方,喂青粗饲料应少喂勤添,随时让母猪饮到清洁的饮水。 减少运动量 让母猪自由活动;母猪妊娠后期一定要单圈饲养;如发现流产预兆,应及时注射黄体酮。

白天产仔

生产实践中,70%以上母猪在晚上产仔。晚上产仔,在管理上有许多困难,不少养殖户因管理不善而导致仔猪伤残过半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母猪能在白天产仔,既便于监控管理,又易于提高舍内温度,对提高仔猪成活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氯前列烯醇是前列腺素F2a类似物,具有强烈溶解黄体作用,同时兴奋母畜子宫,舒张宫颈肌肉,对诱导母猪产仔成功率达95%以上。试验证明,在早晨8∶00左右肌注此制剂0.05mg-0.1mg,可于第二天中午12时左右分娩,无明显毒副作用。

防寒保暖消毒

冬季气候寒冷,防寒保暖工作很重要。产房要求干燥,湿度保持在65%-75%;温度保持在22-23℃;猪舍尽可能坐北向南,采光性好,背风向阳。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产房应在母猪产前5-10天用3% 的火碱水进行消毒,围墙可用20%的生石灰溶液粉刷,并于产前3-5天把母猪赶入产房,同时准备好分娩用具和充足的垫草。]

控制疾病

产后恶露不尽,是母猪产后厌食或产后无乳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之一预防和及早控制产道炎症,是产仔母猪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具体做法为:产仔结束或开始排胎衣时,肌注长效青霉素120万IU2支/100kg体重,安痛定10ml-15ml,地塞米松磷酸钠 10mg,催产素20IU-40IU。产后3日内母猪厌食或食欲不佳而又无恶露排出时,选用:①速效开胃增食灵5ml-10ml,复方胆汁A注射10ml,分别肌肉注射,1日2次,连用3d;③复合VB注射液5ml,比塞可灵注射液5ml,混合1次肌注,1日2次,连用3d。如产后3d内仍有恶露现象时,可选用:①10%浓盐水清洗子宫,而后注入庆大霉素16万I鄄U,或环丙沙星注射液10ml;②1%高锰酸钾水溶液冲洗子宫,排出冲洗液后注入抗生素药物。

早吃初乳

初乳中蛋白含量很高,其中有60%-70%是免疫球蛋白,由于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免疫力,只有吃到初乳后,才能获得免疫力。仔猪出生时,肠道上皮处于原始状态,具有吸收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机能,6h后开始下降,12h后几乎失去此项功能。所以,早吃初乳,吃足初乳,是提高仔猪抗病力的有效措施。实践中,常常将仔猪身上、口中黏液擦拭干净,脐带消毒处理后,即辅助哺乳,要使每头新生仔猪都吃足初乳。对个别体质弱小力量微弱的仔猪,要先将其口中黏液掏净,身上胎液擦干,滴服50%温葡萄糖液10ml-15ml。然后置放35℃热源中烘烤,待其精神状态良好后,再吃初乳。以后几天内都应人为协助吃足乳汁。固定乳头,是实现仔猪均衡发育的有效方法,也是预防仔猪打架争乳的有效措施。固定乳头应当顺从仔猪意愿适当调整,仅对个别弱小仔猪定位,其他仔猪以不争食同一乳头为宜。弱仔一般选择固定在前两三对乳头上。

及时补铁,及早预防黄白痢3日龄时,要用含硒牲血素进行及时补铁。方法:在后股股内侧皮下注射1ml,可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及腹泻。如果场内有黄白痢威胁时,此时可同时肌注治菌磺(长效磺胺制剂,主要成分SMM、TMP)0.4m/头,3d后再注1次0.5ml/头,一般可安全渡过危险期。 适时补料及早补料是提高仔猪断乳重的一项有效措施,科学的补料时间应从7日龄开始,但需有耐心。逐头扒开口腔将料糊抹在舌根处,让其品味诱食,1日数次,待其有自食欲望时可将补料盛于补料糟内让其自由舔食。母猪于产前2天开始减食,至产仔当日,仅喂1/3平常料量。产后当日,喂以淡盐麸皮汤。

提高泌乳量

母猪泌乳量的高低,是饲料质量与饮食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村养殖场户的调查表明,母猪产后粥样喂比干湿喂效果要好,日喂4次比日喂2次效果好。

一般原则如下:产后第二日开始增料,至5日龄时给到常量。在此之前切忌一次吃得过饱而伤胃,待其功能逐渐恢复后再行加料。日采食风干料量应大于4.5kg,以 不浪费饲料为原则,日喂3次-4次,要尽可能提高母猪采食量。泌乳高峰期,采食量最好达到6kg以上,断奶前2d-3d逐渐减少日喂量至3kg左右。泌乳期日粮中粗蛋白含量≥17%,赖氨酸≥0.85%,消化能≥3.2MJ/kg,若能添加4%左右的油脂,或10%的熟化大豆效果更好,可提高乳脂率。

养殖技术:母猪好难养,掌握这6个诀窍,猪场母猪养殖很轻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