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何鹅趴在地上伸出一只脚?

75 2023-01-06 20:42 赫连馥    手机版

为何鹅趴在地上伸出一只脚?

鹅在睡觉时一只脚站立一是为劳逸相结合,二是为警惕性防御。

一,缓解肌肉疲劳

鹅在休息时,不是始终用同一只脚,而是右脚站了一会儿,就换上左脚,用两只替着站,以免疲劳。这样双脚可以轮流放松。

二,警惕性防御

用一脚站着,可以望得更远,以警惕敌害的突然袭击。如果在睡觉时敌害来了,马上就可以逃跑,要飞走。单脚站立的起飞时间快于双脚支地的起飞时间。

鹅的习性

1、小鹅怕冷,成鹅怕热:孵化出壳雏鹅的保温能力弱,而雏鹅正常体温又比成鹅体温低3℃,因此,低温期雏鹅易“打堆”取暖,所以必须做好育雏保温工作。

随着日龄的增加,体温日趋稳定而全身密披羽毛又无汗腺,故成年鹅怕热,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也由于鹅正常体温比猪、牛等高,所以它们之间的病不易互相传染。

2、鹅易受惊,抗敌害能力差:鹅舍内外的突然异声或鹅舍的猫、鼠、蛇等物,极易引起鹅群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鹅的生产性能,所以要保持安静的饲养环境。

3、鹅只有日龄性换羽而没有季节性换羽:雏鹅从长绒毛到长扇羽后,仅在开产前有零星脱羽象征开产外,当年鹅不再换羽,鹅跨年度后要换羽。人们应在自然换羽期间对鹅进行强制换羽以缩短休蛋期。

如何建造合适的养鹅场?

建舍原则为鹅群提供良好的环境:鹅舍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冬暖夏凉,换气良好,光线充足,消毒方便,经济实用。不同的地区,建造鹅舍的功能侧重点不同。南方以防暑降温和通风换气为主,北方地区则以防寒保暖为主。注重科学实用:鹅耐粗放饲养,鹅舍建筑可就地取材,讲求实用,尽量降低造价,减少固定资产投入。有利于防疫卫生:对外相对隔离,消毒方便,有一定的周转鹅舍。有围墙、林、河、山等人工或天然屏障。地面硬化,利于冲洗消毒。鹅群转出后,在进下一批鹅群前,应彻底冲洗消毒和空置2周左右。

有利于生产的组织管理:鹅群分类分区相对隔离有利于全进全出制度的执行;鹅舍留有余地,便于空置制度的执行;设置兽医室,执行防疫检测制度;合理设计单位鹅舍面积(以1个劳动力饲养1000羽左右成年鹅计算),便于劳动定额制度的执行等。育雏舍建设:通常鹅舍梁高2.2?2.5 m,窗户面积与地面之比为1:10?15,后檐高1.6?1.8 m,前屋檐高1.8?2.0 m,内设平顶,这样可增强舍内的采光和空气流通。育雏室的建设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闲的房舍。育雏室选在向阳背风,地势高燥的地方。育雏室应保温良好,利于通风换气。雏鹅保暖期需要21 d左右,所以育雏鹅舍的要求是保温、干燥,通风而无贼风,便于安装保温设备。

育雏舍内可分成若干个单独的育雏问,也可用活动隔离栏栅分隔成若干单问,每小问的面积为25?30 m2,可容纳30日龄以下的雏鹅100羽左右。舍内地面应比舍外高出20?30cm,地面可用粘土或沙土铺平压实,或用水泥地面。鹅舍正前面应设喂料糟和戏水池。每栋育雏舍的面积以每个生产单元饲养800?1000羽雏鹅为宜。舍内设置烟道或地炕或其他电器保温设施和照明设备。仔鹅和育肥鹅舍在南方气候温暖地区可采用简易的棚架式鹅舍。单列式的四面可用竹竿围成栏栅,围高70 an左右,每根竹竿间距5?6 cm,以利鹅伸出头来采食和饮水。双列棚架鹅舍,可在鹅舍中间留出通道,两旁各设料槽和水槽。棚架离地面约70 cm,棚底用竹条编成,竹条间孔隙约3锄,以利于漏粪。育肥棚内分成若干小栏,每小栏15 m2左右,可养中型育肥鹅80?90羽。

砖木结构的育肥鹅舍特别要考虑夏季散热问题。在设置窗户时就要考虑到散热的需要。简单的办法是,前后墙可设置上下两排窗户。下排窗户的下缘距地面30锄左右。为防止敌害,可安装一层金属网。种鹅舍,种鹅舍建筑视地区气候而定。一般也有固定鹅舍和简易鹅舍之分。每栋种鹅舍以养800?1000羽种鹅为宜。产蛋期用种鹅棚一般由棚舍内、陆上运动场和水上运动场三部分组成,舍内面积的计算办法为:大型种鹅养2?2.5羽/m2、中型种鹅养3羽/m2、小型种鹅养4羽/m2。陆上运动场一般应为舍内面积的1.5?2倍,不能低于一倍;水上运动场为舍内面积的1/3?1/2,水深40?60 cm左右为宜。鹅舍檐高1.8?2.0 m,窗与地面比例为1:10?12。舍内地面比舍外高10?20 cm。鹅舍的内侧墙下安置产蛋箱,产蛋箱规格见图2。种鹅舍正面(一般为南面)设陆地和水面运动场。

草场,鹅是非常喜欢食草的家禽,鹅场应建在草场广阔、草质柔嫩、生长茂盛和有相应的土地能人工种草的地方。鹅场建在离种牧草较近的地方,方便牧草的刈剖和田间管理。常言道,青草育肥鹅,牧草的好坏与养鹅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牧草充足,既可以节省精料,提高出栏率,还可以提高种鹅的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一般每种1亩优质牧草可养100羽种鹅或150羽商品鹅。良好的鹅场建设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总体上,规模化鹅场环境建设要求:干燥、清洁、无噪声、空气状况良好;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对鼠、蚊蝇等控制良好;牧草、绿化与鹅场建筑相间排列;水源充足、清洁;鹅舍能有效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有利于清洗消毒;鹅舍有一定的空余可供周转和控制。

鹅舍建设误区,水池过大过深,鹅舍水池,面积为舍内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即可,深度在40锄左右。即使利用天然河道、水库等,也需设置拦网,水面不超过舍内面积。水池过大过深,如果经常换水,则用水量大大增加,并至排污大大加剧;如果不经常换水,则水质恶化,病菌在水内繁生,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水浅池小,可以经常换水,保持水不重视粪污处理,粪污,不仅是周围环境的污染源,也是鹅场内部病菌的主要来源。规模化的鹅场,粪污量大,更应高度重视。一般应建设三级粪污处理池进行发酵处理。鹅粪可以用于牧草种植,粪水也可以用于浇地。这就是鹅场要配套牧草、蔬菜地、林果地的好处。

鹅舍紧密型建设:笔者在各地看到不少鹅场,鹅舍之间间隔很少,甚至没有,这是不科学的。鹅舍与鹅舍之间,必需有防疫、防火间距,特别是不同用途和不同年龄的鹅舍之间,间距还应该更大。鹅舍过于紧凑,增大鹅群的干扰、不同鹅群工作人员接触增加,必增加防疫、防火的风险。实际上,鹅是非常喜欢吃青草的家禽,鹅舍间隔、鹅场的任何边角、空地都可用于种植牧草,既美化环境,又便于防疫和提供饲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