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鹌鹑五千只,可以出多少蛋一天

199 2023-01-09 17:20 吉梦    手机版

一、鹌鹑五千只,可以出多少蛋一天

视情况而定,四五千没问题。

鹌鹑的品种较多,按照现代经济用途分类,可大概分为蛋用型与肉用型,蛋用型主要品种有:1、日本鹌鹑,又称日本改良鹑;2、朝鲜鹌鹑;3、中国白羽鹌鹑;4、黄羽鹌鹑,即隐性黄羽鹌鹑;

肉用型主要品种有:1、法国巨型肉鹑,2、莎维麦脱肉用鹌鹑。  白羽鹌鹑个头不大,平均体重也就170克,是家禽中体形最小的。别看它个头小,本事可不小,它出壳35天就下蛋,一年产蛋280多枚,是自身体重的20多倍,算得上是高产妈妈了。

高峰产蛋期的鹌鹑,

需饲养当年鹌鹑,孵化出的母鹌鹑40日龄左右开产,开产后8~10个月,产蛋量下降。一年产蛋300枚以上

二、鹌鹑有几种死亡原因,鹌鹑死亡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用孵化器进行孵化时没有做好种蛋以及孵化器的消毒工作,导致细菌残留在孵化器上再加上刚出壳的雏鹌鹑体质弱,容易被细菌入侵,从而患病死亡。而在饲养雏鹌鹑时,如果没有将温度调到合适的位置,使雏鹌鹑因为温度过低而扎堆取暖,有一部分的雏鹌鹑便会因为挤压而窒息死亡。

一、鹌鹑有几种死亡原因

1、死亡原因

(1)在人工孵化时没有做好孵化器和种蛋的消毒工作,导致细菌蔓延,从而使鹌鹑染上病菌。

(2)没有做好温度管理,刚出生的鹌鹑对于环境的适应力差,当温度过低时会扎堆取暖,部分雏鹌鹑会因为挤压窒息死亡。

(3)饲喂的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无法满足鹌鹑对于营养的需要,从而导致生长缓慢,体质弱,感染白痢、球虫等疾病的几率增大,死亡几率上升。

2、降低死亡率的方法

(1)在孵化鹌鹑前,需将孵化器和种蛋进行消毒,消灭细菌,然后才可进行孵化。

(2)当雏鹌鹑出生后,需要为其提供温暖的生活环境,温度一般为35-37℃,以后每天可降1-2℃,逐渐降温至24-26℃左右。而且在3-4日龄时,需要提供24小时光照,促进生长。

(3)让雏鹌鹑饮用干净的温水,开食可用玉米、碎米、麦粉等混合料,2-3天后再逐渐转喂全价混合饲料,还可喂少量抗菌素,提高免疫力。

(4)定期观察雏鹌鹑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后需要解决。每天都需要清理粪便,清洗水食槽并消毒。

二、鹌鹑死亡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1、导致鹌鹑死亡率高的原因,除了养殖技术不过关、饲养环境差以及疾病蔓延等原因外,还有就是羽毛被打湿,当鹌鹑的羽毛被打湿后,也会容易死亡。因为羽毛在打湿后,重量会增加,导致鹌鹑无法站稳或者飞翔,若没有及时干掉,鹌鹑体温就会降低,然后患上各种疾病,在冬天时甚至会被冻死。

2、当鹌鹑的羽毛被打湿后,需要及时弄干,避免疾病侵入使其患病死亡。也可将它放在阳光下,鹌鹑自己便会梳理羽毛,让羽毛变干。

3、为了避免鹌鹑在饮水时将自己的羽毛打湿,可以使用鸟类饮水机,能为鹌鹑定时提供适量干净的水,降低鹌鹑因为饮水而弄湿羽毛的几率,保证它能正常生长。

三、养殖鹌鹑,可以学习技术的

肉用鹑是指供肉食之用的鹌鹑,它主要包括肉用型的仔鹑,肉用与蛋用杂交的仔鹑,甚至包括需要肥育上市的蛋用鹑。肉用鹑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最佳的增重饲料报酬,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1、合理饲喂 肉用鹑在前三周一般采用育雏期间的饲料营养,后期应适当增加能量含量。一般为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饲料更换时,为了做到饲料变化合理及不致对生长引起短暂的影响,最好在更换时前三天喂两份育雏料、一份育成料的混合料,然后在另外三天再饲喂一份育雏料、两份育肥料,最后过渡到育肥料。野生鹌鹑的脂肪无色素而呈淡白色,但其脂肪颜色易受饲料影响而变成黄色脂肪。据报道,可通过饲料添加自然色素或合成色素来改变鹌鹑脂肪颜色以迎合市场需要。

2、合理温度、光照、密度 肉用鹌鹑的保温与育雏鹑的保温相似,主要是“看鹑施温”。温度过低,会增加采食,降低饲料报酬。肉用鹑的光照宜采用暗光,光线太强易产生啄癖、惊群等现象。饲养密度可适当比种用、蛋用鹑略高。

3、合理分群 肉用鹑一般都采用公母分群饲养。如果初生时难以鉴别,1月龄后仍需按公母、大小、强弱分群饲养育肥。公母同笼饲养公产生交尾现象,引起骚动。分群饲养还能提高上市时的整齐度,降低残次率,提高料重比。

鹤鹑的饲养管理

(一)鹑舍 建造鹑舍光线要微暗,夏季通风要良好,要防止狗、猫、鼠等危害。必须安装照明设备,夜晚须有光照度,以提高母鹑的产蛋率。饲养室内放置育雏笼、肥育笼、种鹑笼及安排孵化间。饲养笼可用竹木,也可用铁制成。笼子底部应制成网状,网孔大小以鹌鹑粪便能漏下为宜,间距大致为1.2cm,网底后高前低,稍带倾斜度,便于母鹌产蛋后滚出。

(二)饲料 鹌鹑的饲料,尽量采用纤维少,营养丰富的食品,品种宜多样化。一般由豆饼、鱼粉、玉米面、麦麸、米糠、苜蓿草、白菜、胡罗卜、骨粉、碳酸钙、食盐等组成。还可加一些复合维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饲料要相对稳定,如需交换要逐渐过度。喂料方法有二种:一种是喂干料,另设饮水设备:另一种是喂湿料,喂湿料时干料和水比例是:夏季1:3,冬季1:2,春季1:2.5。每天喂4次,作到定时、定量、定质供应。9-10周龄的鹌鹑,要做到“能吃多少就给多少”的饲养方法。

(三)饲养管理 雄鹑和雌鹑最好分群饲养,使之定时配种,这样提高种蛋的受精率。若不便分群亦可混合喂养。混养时雄鹑和雌鹑之比为1:3。除留下配种的鹌鹑外,其余雄鹑作肉鹑处理。在饲养管理上,还要注意饲养密度,幼鹑平养密度是:100只/1周龄m2,85只/2周龄m2,,70只/3周龄m2,50只/4周龄m2。周边环境要安静,如果受惊忧,会影响母鹑产蛋。

鹌鹑的繁殖

(一)选种 优良的种鹑,眼大小要适中,颈要细长,头要小圆,羽毛有光泽,肌肉丰满,神情和善。不要选近亲鹑。雌鹑的选种标准是腹部容积大,体重130―150g,体重超过170g的产蛋力不强,具体产蛋标准是,按雌鹑开产3个月的产蛋量推算,年产蛋达250个以上者为好。雄鹑孵出50天即可选种,要求啼声宏亮、声音长而连续,体壮胸宽,鹑爪完全伸开,体重120―130g,肛门深红色隆起,如手按压有白色泡沫出现,说明已发情,具交配能力。

(二)配种 种鹑的配种年龄,雌鹑3月龄至1年,雄鹑以4―6月龄最好。但实际饲养中,50―60龄的雄、雌鹑开始配种繁殖,繁殖期1年,年年更换。鹌鹑的早晨和傍晚性欲最旺,交配后受精最高,以早上第一次喂饲后让其交配最好。如有把握进行人工孵化,则一年四季均可让鹌鹑交配繁殖。

(三)产蛋 在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据试验,夜间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率25%。因此,要悬挂60瓦电灯,补充光照4小时左右,以达到每天16小时的光照时间。其余时间改换成4瓦电灯照明。

(四)孵化 鹌鹑的孵化有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两种,自然孵化可选择雌鸡、雌鸽代孵,人工孵化是采用鸡的孵化器,孵化选择好的鹌鹑种蛋。孵化温度较鸡雏孵化温度略高,一般室温20-23℃即可,相对湿度应保持65%左右。在快出雏的前两天,湿度增至80%以上,且常通风换气,在胚胎将被破壳出雏时,每隔2-3小时,以90度角转动种蛋,帮助胚胎活动。种蛋孵化期为17天,雏鹑出壳后12小时开始喂料,饮水,最晚不超过24小时。

鹌鹑属于特种经济禽类,它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生产周期短等优点。鹌鹑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蛋白质、铁、钙、磷,被誉为野味之珍;鹌鹑蛋富含卵磷脂、脑磷脂和激素,而且鹌鹑蛋的蛋白质分子颗粒比鸡蛋蛋白质分子颗粒小,更易于消化吸收,对过敏症和肠胃病有特殊疗效,对人体神经系统有特殊的营养作用,鹌鹑的肉、蛋、血均可入药。

一只母鹑生长到45―50日龄即可开产,年产蛋200―300枚,合2.4―3公斤,平均产蛋率可达80%以上,每只鹌鹑从出壳到产蛋仅耗料0.75公斤,每天每只仅耗料20―25克,全年耗料9公斤,料蛋比为2.6―2.7:1,鹌鹑的孵化期仅有17天,且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饲养鹌鹑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有稳定的市场,目前,国内饲养量仅次于鸡鸭。

一、鹌鹑的生活习性 1.鹌鹑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低于15摄氏度和高于30摄氏度,产蛋率下降,产蛋最适温度为20―22摄氏度。2.鹌鹑胆小易受惊,为此饲养室要保持安静,目前均为笼养,笼舍高度在15―25厘米,避免受惊时起飞撞伤头部。3.鹌鹑生长发育快,寿命短,出雏时仅有78克,45―50日龄性成熟体重可达120克。

二、种鹑的繁殖

1.种鹑的选择。种鹑无论公母都应选择三代以内、发育良好、无疾病、体重在120克以上且体形丰满的鹌鹑。公鹑肛门上方红色球状物的精包大而鲜红;母鹑腹部容积大,耻骨游离端与胸骨后端有三指宽,左右耻骨间有两指宽,公母种鹑按1:3的比例合笼饲养,自然交配。

2.孵化。选择产出一周内,花斑明显、大小适中、蛋形正常的种蛋消毒后,按钝头朝上置于25摄氏度室内预热6―8小时后开始孵化。孵化管理如下:温度:鹌

鹑蛋的孵化过程中应贯彻“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的原则,同时结合孵化季节、外界温度、胚胎发育状况灵活掌握“看胎施温”’一般保持在38―39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在出壳的前一天可将湿度提高到80%。通风换气:胚胎对氧气的要求是前期少,后期多;冬季少,夏季多。孵化的前8天要定时打开通风口换气,后8天要经常换气。翻蛋:从种蛋入孵开始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每昼夜翻蛋在4―12次。凉蛋:打开孵化箱门,降低蛋温,每次凉蛋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用眼皮试温稍感凉意即可。验蛋:一照在入孵后5―7天进行,淘汰无精蛋和死胚蛋;二照在入孵12―13天进行,淘汰中死蛋。出雏:孵化15天时落盘,将蛋从蛋盘中取出放入出雏盘中,加大孵化器湿度到80%直至出雏,初生鹑毛干后即可取出。 三、雏鹑的培育 鹌鹑的育雏期为30天.初生鹑毛干后就可放入育雏器中饲养,饲养管理如下:

1.保温。育雏温度第1―6日龄温度保持在37―36摄氏度,第7―14日龄36―35摄氏度,第15―20日龄34摄氏度,20日龄以后每天降1摄氏度,降至27摄氏度时不再用保温设备,移至22―27摄氏度的常温下饲养。育雏保温设备可用育雏伞,也可用普通灯泡、电褥子、暖水袋等做热源。 2.饮水。雏鹑出壳24小时内饮水,一般雏鹑放入育雏器内安静下来就可饮水,开水最好饮0.01%高锰酸钾水,以后饮凉开水.一旦饮水,便不能中断。 3.喂料。雏鹑饮水后1小时就可开食,1―3日龄喂开食料。开食料用玉米粉按100只加入1克酵母粉,第2日开始用含蛋白质27―28%的配合料投喂。4日龄后逐渐换成雏鹑料。对于不会采食的雏鹑应加以训练,其方法是将饲料撒在纸面或无毒塑料膜上,把不会采食的雏鹑放在上面,用手轻轻敲打纸面或塑料膜,诱导其采食。雏鹑料可按如下配方:玉米粉52%,豆饼27%,麸皮5%,鱼粉10%,叶粉5%,骨粉1%,另加多种维生素10克,将饲料搅拌均匀喂给。1―7日龄每日6―8次,以后逐渐减至4次,保证不断料,不断水。 4.密度与光照。一般日龄小可密些,日龄大可疏些,平养育雏密度为第1周龄120―150只/平方米,2周龄80―100只/平方米,3―4周龄60―80只/平方米。保证鹌鹑的光照时间有利于采食、饮水及生产性能。一周龄24小时光照,一周龄后14―16小时光照。

5.精心管理。观察雏鹑的状况,检查温度、湿度和换气是否合适。定期洗刷水槽、料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公母分群在3―4周龄进行,疫苗接种或驱虫在4周龄进行,以免影响产蛋。 四、成鹑的饲养管理

1.饲喂。采用干粉料自由采食,另设砂槽水槽,任其自由采食饮用。蛋用鹌鹑的饲料配方如下:玉米粉47%,豆饼33%,鱼粉10%,麸皮4%,骨粉1%,槐叶粉5%,每l00公斤饲料加入硫酸锌10克,硫酸锰15克。

2.温度。成鹑产蛋适宜温度为20―22摄氏度,要根据气温变化及调整,夏季要加强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做好防暑工作,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加饲养密度及生火炉等措施来保持温度。

3.光照。在产蛋期间,光照十分重要。一般光照16―18小时。自然光照不足

时,要早、晚补充光照。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注意笼舍清洁卫生,定期对料槽、水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天早晚及时拣蛋。注意鹑群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的观察,发现病鹑及时隔离治疗,保持鹑舍安静,做好日常的记录。

中国有机农业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