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鱼塘是先改底,再解毒,还是先解毒再改底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29 17:22   点击:2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鱼塘是先改底,再解毒,还是先解毒再改底

龙虾塘是先解毒还是先改底

二、中后期的土塘大概多久改底一次,消毒一次?

本人7天改一次来自:中国水产论坛 - 中国水产门户网旗下论坛 汇聚全球渔业精英 实时评论水产焦点 Android客户端

三、昨天鱼塘下药,今天是下肥好还是改底好

沙子底好,病体少。一般来说鱼塘时间一长淤泥很厚,鱼的病多,要清淤泥和打石灰水消毒。有条件就是硬河底好,鱼病少健康

四、海水池塘底质消毒应注意哪些问题 越多越好 在线等答案

海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生物技术、免疫技术等高新技术,使用绿色生态的微生物生态制剂、无公害渔药、优质饲料和绿色水产生物饲料添加剂等环保产品,进行集成组装运用于池塘养殖生产,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养殖环境友好,逐渐改变过去以消耗自然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养殖方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采用本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使养殖鱼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鱼病发生率由8%左右降到5%以下,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降35%~50%,养殖成本降低15%左右。

技术要点

1、养殖场地的选择:应选择风浪较小,水源丰富换水方便,生物饵料丰富,水质优良,远离污染源的区域建塘。池塘面积一般30~50亩,平均水深1.5米以上,水源充沛,pH值7.5~8.5之间,透明度30~40厘米。

2、放鱼前准备工作

(1)池塘整治: 首先干塘、晒池,然后清淤、整治,达到全池堤坝规整,无漏穴,池底平坦,池水深度在1.5米以上。

(2)清塘消毒:养殖池塘在放苗前30天左右干塘或带水清塘,每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或漂白粉20~30千克。放苗前进水20~3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杀灭池中野杂鱼。进水时加过滤网袋,防止野杂鱼类随水入池。

(3)进水: 根据水质状况和放苗时间适时进水,一般在清塘后两天进行,要有适当的过滤措施,具备完善的排灌系统和必要的增氧设备。放苗前进行肥水,培养繁殖有益的低栖生物、浮游生物和海藻类,营造一个适宜的小生态环境。

3、苗种:养殖生产所需苗种应来源于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繁育场,育苗期不用违禁药物,所用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或者选择不同海域的健康亲体培育出来的苗种,然后再进行严格筛选。苗种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4、水质管理:养鱼池塘,应保持水深1.5米以上,透明度30~40厘米,pH值7.5~8.5,池内氨氮含量应控制在0.02 毫克/升以下。

通过适量换水、开机增氧、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定期消毒水体,来控制养殖水质。尽可能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或养殖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将水的温度、盐度、pH值、碳酸盐碱度、营养盐因子和有益微生物等维持在合理的水平,避免出现“应激反应”造成对生物的伤害,导致各种继发性疾病暴发。

5、饲料与投喂:按照国务院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执行,其质量应符合《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标准。使用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应符合农业部《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的规定和NY5072-2001标准要求。根据养殖品种的摄食习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要大力研究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饲料投喂技术。保证养殖个体生长需要,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对养殖环境的污染。

6、病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的方针,有病害发生,要对症下药,忌乱用药物。在推广生态防病技术的同时,选择高效、低毒的渔用药物,及时对症进行鱼病治疗,并注意相应的休药期,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和产品进口国的食品标准。定期对水体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并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剂。药物防治尽可能选择使用不产生耐药性,又对病毒、细菌和杀虫有明显作用的中草药。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素,如:土霉素、磺胺嘧啶、氟苯尼考等。禁止使用呋喃西林、呋喃唑酮、氯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喹乙醇、己烯雌酚、甲基睾丸酮、孔雀石绿、五氯酚钠等国家禁用药物。

7、日常管理

(1)定时巡池,注意观察养殖个体活动情况,特别要了解它们的摄食情况,确定日投饵量,根据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食毕之后要清理食台,保持食台清洁卫生, 合理密度养殖,在确保个体的健康生长的同时提高产量。

(2)及时捞除死亡个体、杂草、杂物等,发现有病个体立即检查病因并及时治疗,如见异常活动个体查出原因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要注意观测水质情况,特别是雨天,闷热天夜间要加强巡塘。观察增氧机的运转情况,防止池漏水溢水,防偷、防逃、防浮头泛池。

(4)做好日常各项记录工作,记录当天水质、气候、投饵、消毒、防病治病用药及生长情况等各项情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