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水稻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有哪些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21 08:12   点击:1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摘要:插秧机最早起源于秧马和莳扶,1967年,第一台自走式机动插秧机通过鉴定定型并投入生产,每天可插秧15~20亩,1966年后,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研制成功,促进了插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水稻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有可调喊铅性、量化调节苗插深度、性能优越等。具体的插秧机的发展历史如何以及水稻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有哪些,继续往下看看吧!一、插秧机的发展历史如何

中国传统的插秧工具──秧马和莳扶,已有近千年的使用历史。宋代苏轼曾作“秧马歌”,叙说了湖北农民使用秧马的情景。使用莳扶可以代替手工分秧,并将秧苗梳入泥中定植,直至20世纪50年代,某些地区仍在使用。中国水稻插秧机的研制工作始于1953年。1956年在莳扶分秧方式的启发下,首次提出群体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的秧苗分插原理,从而在水稻插秧机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研制出水稻拔取苗移栽的第一代样机。到1960年,各地推荐戚尺生产上使用的人力、畜力插秧机已达21种。1967年,第一台自走式机动插秧机通过鉴定定型并投入生产,每天可插秧15~20亩。

日本于1898年,发表第一个水稻插高渗高秧机专利,意大利于1915年开始研究拔秧苗的水稻插秧机,至50年代已有拖拉机配套的商品出售,但都由于结构复杂、造价高,作业时需用辅助劳力多而未能推广。日本于60年代研制带土小苗的栽植技术和相应的水稻插秧机。1966年后,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研制成功,促进了插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

二、水稻插秧机的主要技术特点有哪些

1、可调性

水稻插秧机中所具备的液压装置决定了其在插秧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水稻栽植区域的表层土硬度情况,对插秧机械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使其平稳性和插秧操作频率一致,保证大田水稻种植的质量。除此之外,针对整地方式不同的地块,土壤的硬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水稻插秧机的底板接地压力的有效调节,何以保证秧苗的插秧质量。

2、量化调节苗插深度

在实际插秧操作之前,需要依据当地的种植环境以及水稻品种生长特性,对水稻插秧的密度进行有效确定,进而保证插秧机械的有效调节。通常来讲,插秧机的行距多为30厘米,而株距则是按照大田种植的需求进行调节,确保种植密度能够满足水稻产量需求。

3、性能优越

水稻插秧机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水稻插秧机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水稻插秧机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水稻种植的效率,还能解放大量的劳动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机械插秧技术的工作效率要明显高于人工插秧。为此,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可以将农业机械作为第一生产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