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红兴手推轮式播种器一二一怎么调?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08 21:08   点击:12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红兴手推轮式播种器一二一怎么调?

红兴手推轮式播种器121型号是一种常用的农业机械设备,可用于种植各种作物。以下是该型号手推轮式播种器的操作调节方法:

调整行距:调整播种器左右两边的支架高度,使支架与地面保持平行,然后将整个播种器放在地面上,在车轮和针轮之间插入木块,以调整播种器的行距。行距一般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条件而有所差异,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调整密度:通过调节垂直于地面的压板来控制播种器出种量的大小。打开压板螺丝,向内或向外移动压板,即可调节出种量大小,调节时要注意不要把压板调节过紧或过松。

调整深度:通过调节滑板位置来控制播种器的播种深度。调整时需先锁定滑板座,并用调节螺丝将滑板调至适当位置。

调整排种宽度:通过调节排种器的固定螺丝来控制排种宽度。排种宽度一般根据不同的作物和品种而有所区别,调节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调整速度:手推轮式播种器的速度可通过手扶杆调节,需要根据播种作物类型和播种深度来控制速度。

以上是红兴手推轮式播种器121型号的基本操作调节方法,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说明进行调节和操作。

二、古代的播种工具都有哪些呢?

耧车

我国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山,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征和4年(前89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推行,巧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汉初使用犁壁,欧洲直到十一世纪才有犁壁。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

耧(lóu)也叫耧车、耧犁、耙耧。旧时汉族农具名。是一种畜力条播机。西汉赵过作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就是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

翻车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据《后汉书》记载,最初为东汉毕岚所发明。三国时马钧又加以改进,使结构更加轻巧,效率更高,从而扩大了使用。

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翻车是使用人力转动轮轴提水的,小型的用手摇,称为拔车;大型的用脚踏,称为踏车。翻车结构除车架外,主要是一具20尺×1尺×0、7尺的木板槽,槽中架设行道板一条,长度比槽板两端各短一尺,用以安装大小木轮。

行道板是由刮板逐节用木梢子连接起来,犹如龙的骨架,由人力驱动上端的大小轮轴带动孝塌咐刮板,将水刮到木槽上端,连续不断地流入田间。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即可灌溉,亦可排涝。中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衫迟车上,是农业灌溉机械的一项重大改进。后来又发展成为牛转翻车以及水转翻车和车转翻车。

三、耧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耧”(lóu)是古代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把扶,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这种农作工具是现代播种机的前身。

耧(形声。字从耒(lěi),从娄,娄亦声。“娄”意为“双层结构”、“复合式结构”。“耒”指翻土农具。“耒”与“娄”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复合式耒”。本义:一种具有复合式结构的耒(翻土和下种可以同时完成)。说明:1.耧亦名“耧车”。2.本字《说文》所无。3.“耧”可以看成具有上下二部结构的农具,翻土部分在下,播种部分在上)同本义。如:(即);耧锄(一种翻松土壤用的农具);耧播(用耧车播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