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罗汉果的果园管理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05 04:15   点击:17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及时开蔸

及时开蔸是促进罗汉果越冬块茎适时萌发抽生健壮良好母蔓,争取母蔓早形成、早上棚、早开花结果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低温和霜雪影响,需培土越冬,开春后气候稳定升到15℃以上才能开蔸,以提高土温,促进块茎萌发。

开蔸宜在温和的晴天进行。把越冬的覆盖物全部除去,扒开土壤检查块茎及根系,如有虫口或腐烂,要用刮刀将腐烂及虫口部切除。如有线虫病状,应连根切除,然后在块茎周围用疏松新鲜的黄泥土盖上,在块茎10~15厘米处用腐熟的猪牛粪(2~3公斤/株)等有机肥100~150克,与土壤拌匀后用土壤覆盖。平地在两季要防渍水,在植穴旁开一排水水槽。

开蔸后块茎露土程度视早春雨情而定,雨水多土壤潮湿宜多露出;反之,宜少露出,一般块茎顶部露出整个块茎的30~50%。块茎顶端的休眠芽枯的块茎在开蔸后还要盖一层1~2厘米的细土,以保持湿润,促使块茎上的稳芽萌发。

2、保苗定苗

气温稳定在15℃以上后,当年种植的幼薯或开蔸后的老薯均会陆续长出新芽,如气候适宜,很快会长成幼苗,但遇上寒潮,嫩芽往往会被冻死,等到第二次长新芽,需要半个月时间,从而拖延生长季节,最终影响产量。护芽的方法可采用覆土护芽,即让幼芽自行出土,还可用以竹筒套芽法,即用长20厘米、直径10厘米、两头通的竹筒,套在末发芽的罗汉果种薯鸡头上,竹筒上方用塑料薄膜封扎好,并在竹筒的四周培土至竹筒的一半高度,如气温过高,解开上方薄膜通风降温,这样约经1周,芽可长到竹筒高度,这时在下午阳光较弱时进行炼苗2~3天即可。当幼苗长至15~20厘米高时,要进行疏苗,选择一根最粗壮的苗做主蔓,其余的摘去,如幼梢基部老化,则用利刀割除。主蔓长30厘米以上,在块茎外侧插一个小竹子,用8字形将幼苗轻轻捆于竹枝上。使幼苗沿竹竿攀缘上棚。以后每长高35厘米捆一道,不让其下垂乱攀和被风吹断,在棚架以下主蔓上所有萌发的腋芽全部摘除,有利于主蔓生长健壮。

3、土肥水管理

(1)中耕松土

一般每年中耕3~4次,第一次在薯蔸即将萌发新芽时进行(3月中旬至4月上旬),深30厘米左右为宜,以检查薯蔸的好坏,对已丧失生长能力的薯蔸要进行更换,将一些老残病根挖掉,把越冬覆盖的土和草屑扒开一些,只留3.3厘米左右厚的松土,并将薯块顶端露出30%以上。第二次中耕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抓紧时间进行浅中耕,结合清除杂草。防止雨后土壤板结而出现死蔸现象。第三次中耕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疏松土壤、清除杂草、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2)施肥管理

①基肥:基肥是一年生长的基础肥。宜早施、深施,3月上旬开蔸时结合根系更新施放。于地上坡离块茎10~20厘米处开一条深20~30厘米的半圆形沟,切断部分老根,每株用腐熟猪牛粪4~6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2~3两,与细土拌匀施下,回土覆盖肥料。

②追催蔓肥:罗汉果自发芽至开花前(4~5月)为藤蔓生长期。为了使藤蔓迅速生长,促发健壮侧蔓,为开花结果打下良好基础。每株用腐熟人粪尿1~2斤,兑水3~4斤,浅沟追肥2次左右。第一次在苗长30~40厘米时施,第二次在主蔓上棚时施下。但是还应根据幼苗长势强弱,适当增加或减少施肥次数。

③追催花、壮花肥:5~7月份是罗汉果初花期和盛花期,宜增加施肥量。在现蕾期,每株施腐熟桐麸1~1.5斤,腐熟猪牛粪3~4斤。以后每隔10~15天追施一次人畜粪尿。如果植株花果多,可适当增加施肥次数。

④追壮果肥:8~9月份是大批果实迅速发育时期。为了促进果实膨大,减少小果,增加花数,提高产量,施1~3次壮果肥,以人畜粪尿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

⑤追冬前肥:罗汉果经过长达一年的生长和结果,消耗养分多,采果后至落叶休眠前,施速效性肥料(每株施人粪尿3~5斤)补充养分,延迟落叶,提高抗寒力。促进块茎增多养分贮备,以利次年早出壮芽。

在花果期要进行根外追肥,用0.3~0.5%过磷酸钙渗出液,或5%人尿,或0.1~0.2硫酸钾溶液,或0.05~0.1%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2%草木灰浸出液,在花果期每7~10天喷一次,连喷3~5次,以促进开花,提高结果率和促进幼果膨胀。

(3)灌溉与排涝

罗汉果喜湿润,忌积水,怕干旱。因此,在生长前期的4~6月梅雨季节,要注意排水,尤其是平地或低丘栽培的果园,如连续阴雨积水,应在穴边开一水槽。秋季是桂林地区的干旱季节,必须抓好灌溉工作或进行叶面喷水。

4、花期管理

(1)花期相遇

①按比例搭配雌雄株。种植株数在400株以上的,每100株雌株应搭配一株雄株;种植株数在300株以内的,每60~80株雌株应搭配一株雄株,以保证雌株的整个花期有足够花粉授粉。

②幼龄雄株和老龄雄株要搭配,以保证雌雄在花期充分相遇。

③采取高节位与低节位留芽长苗。高节位(冬季留长蔓过冬)留芽长苗,上棚早、开花早,但花期短;低节位留芽长苗,上棚迟、开花晚,但花期长。两者配合,可调整花期,使雌雄花期相遇。

(2)人工授粉

①花粉的采集:在雄花尚末完全开放前后清晨5~7时采集,并放在荫凉处,并洒少许清水保持湿润备用。

②授粉方法:在花朵开放时左手拿雄花,将花冠翻转,露出雄蕊,右手拿着一根事先削成扇形的竹片,将雄蕊上花粉刮下少许,轻轻地抹在雌花柱头上。授粉时要按一定方向逐株逐朵进行,以防漏授,动作要轻,不要伤了柱头,也不要伤了子房。一朵雄花的花粉可授粉雌花10~12朵。

③授粉时间:以晴天上午7~11时为宜,雨天授粉时间不定,下午也可进行,但授粉后要移叶遮花或移花朝下,以解决授粉不孕的问题。当天的花粉应当天用完。

5、越冬管理

藤蔓越冬具体方法:立冬过后,将主蔓用刀在茎部上10~15厘米处割断,将藤蔓轻轻压倒,每蔸施腐熟的牛栏粪3~5公斤,与土拌匀后施在株蔸周围35厘米范围作保温肥,将藤蔓和块茎覆盖土20厘米,再用杂草盖在薯蔸上,在草上再盖土15厘米,如遇霜雪交加,上面可盖塑料薄膜(要留气孔),以保温防冻。同时疏通果园排水沟,防渍水泡根、烂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主蔓折断或从块茎相接处扭断,这样就失去了保护主蔓越冬的作用。

此外,冬季要将棚架上干枯的枝蔓清除,集中烧毁,并用农药喷棚消毒,消灭越冬害虫,减少虫源。 (一)采收

1、适时采收

罗汉果的熟期由于各个品种不同而异,长果形从受精到成熟需要70~75天,圆果形需要60~65天;采收时主要观察果实的长相特征,根据果色、果柄和果实弹性作为判断成熟的主要标准;果皮由浅绿转为深绿,间有黄色斑块,果柄近果蒂处变黄,用手轻轻捏果实具有坚硬并富有弹性,为成熟果实。采收时,应选择晴天或阴天采收。雨天或露水末干不宜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平表面将木柄剪断,避免互相刺伤果皮,同时要轻拿轻放入硬件包装,不宜用麻袋等软件包装,防止挤压损伤造成破果。

2、糖化后熟、发汗

刚采收回的果实,含水量高,糖分尚末完全转化,如立即进入烘烤加工,容易出现爆果和果实甜味不够的现象。所以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糖化后熟、发汗过程。具体做法是:将刚采回的果实平铺在室内通风阴凉处,可叠二、三层,3~4天翻动一次,让其水分自然蒸发和内部糖分的转化。在室内需要7~10天,使果实表面有50%呈现黄色,含水量蒸发去果重的10~15%,即可进入烤房烘烤。

(二)加工

罗汉果一般在秋季果实由嫩绿变深绿、果柄变黄时采摘。

成熟的鲜罗汉果含有丰富的蛋白酶,有强烈的麻舌作用,需要加热把酶杀灭才能食用。并且,鲜罗汉果的存放时间短,所以,大家见到的基本上是干罗汉果。

鲜罗汉果果皮致密,水分含量高达70-80%,很难干燥。根据加工技术和产品品质的差异,干罗汉果可分为第一代干罗汉果、第二代干罗汉果和第三代干罗汉果。

1、第一代干罗汉果:

传统干罗汉果将糖化后的果实,按照大、中、小分别装入烘房,点火升温。在烘烤过程中,要掌握温度由低温→高温→降温三个过程。

第一阶段以45~50℃维持2~3天,使水分逐步蒸发,注意打开气窗,让水蒸气排出。第二阶段逐步提高到65~70℃,持续2~3天,使水分蒸发,注意打开气窗。

第三阶段降温到55~60℃之间,继续烘烤2天,使果实的重下降到相当鲜果的25~30%,停火,自然降温,出炉。

这一干燥技术沿用了上百年,其优点是以木材、木炭或煤为燃料,烘房简单,生产成本很低。但缺点非常突出,鲜罗汉果不管品质优劣,经过长时间高温烘烤,产品都是黑乎乎的一个样子。所以,参观传统果的生产作坊,经常会发现霉烂果、死藤果、未成熟果也会夹杂在原料果当中。因此,第一代干罗汉果的价格很便宜,但品质无法保障。

2、第二代干罗汉果:

中温控湿果(也有命名为“低温干燥”)。

秋天的衣服比春天容易干,因为空气湿度差异。所以,借助除湿机就可以降低鲜果的干燥温度和时间。该类果的果皮棕色、果瓤黄色,但是存在麻舌感,且甜度不理想。

冻干果和微波果:这两种果都是利用真空状态下水分容易蒸发的原理,因为温度较低,所以干果的颜色与鲜果接近,从青色至黄色都有。

这两种果的甜度较中温控湿果有优势,但都有2-4个大洞,显然不利储存。由于罗汉果在野外需生长80天以上,表皮绒毛多,藏污纳垢(细菌、霉菌、鸟粪、虫粪、农药等)严重,打孔过程极易将污垢带入果实内部,既造成部分果瓤流失,又污染了果瓤,使其容易发霉变质。同时,由于加工技术的局限性,一部分果子会有麻舌的口感,对口腔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3、第三代干罗汉果

甜沃罗汉果(也称“无绒毛”罗汉果)

第三代干罗汉果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来:没有绒毛,表面光洁。

绒毛是动、植物用于保暖、御敌的功能器官,本身无营养。绒毛容易藏污纳垢(细菌、霉菌、鸟粪、虫粪、农药等),也是寄生虫、微生物滋生的良好载体。所以,冬瓜绒毛、枇杷叶绒毛、鸡毛、猪毛用前均需去除。

研究发现,鲜罗汉果表层每g富集的微生物高达数百万个,对身体健康风险极大。而经打磨洁净后,可达到食用标准。

鲜罗汉果被打磨掉表皮后,自然就可以风干。所以,第三代干罗汉果有两大突出优势:1、安全卫生;2、有效成分保留得更多。

但打磨过程中,罗汉果果皮很容易破裂,并且,有的鲜罗汉果外观正常,经打磨后才能看出已发生霉变。所以,第三代干罗汉果成品率偏低,加上需要瞬间将酶杀灭的专业设备,生产成本很高,售价也明显高于前面两代。 罗汉果主要病害有根结线虫病、疱叶丛枝病、白绢病、白粉病、日灼病等。

1、根结线虫病,群众叫起泡、泡颈病。

防治方法

⑴选择无病植株繁殖种薯,建立抗病力强的无性子。

⑵调种时,实行严格检疫,发现带病种薯不许调种,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⑶选用新开荒地种植罗汉果,下种前必须翻土2~3次,让日光曝晒杀死虫卵,有条件的地方应在下种前10天用溴甲烷或氯化苦熏蒸土壤。

⑷厩肥需经高温堆沤腐熟,施肥时注意肥料与种薯相隔5寸远,不让肥料粘上种薯,避免肥料带病和其他人为传播病原。

⑸在罗汉果生长季节,每年晒块茎2~3次,杀死附在种茎块表面的虫卵,增强种块茎的抗病能力。

⑹药剂防治。经常注意检查,发现病害,及时用波尔多液(即生石灰1斤,硫酸铜1斤,兑水100斤)淋蔸。淋前先用小刀削下受害部分再淋,效果较好。

⑺每年种新种前,先用波尔多液浸泡3分钟,再和清水淋洗,然后种植。

2、疱叶丛枝病

防治方法:

⑴种植无病种块茎(苗),在远离生产区建立无病种苗地,或用茎尖脱毒的组织培养和实生苗作生产用种苗。

⑵增施磷钾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⑶药剂防治:定期用40%乐果2000倍稀释液或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消灭传毒棉蚜虫,预防昆虫传播。

⑷清除病株,勤检查,发现严重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防止蔓延。

3、白绢病,又叫烂茎块病

防治方法:

⑴加强排水和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结,尤其是雨后松土尤为重要,以利土壤通气,减少土壤表里温差。

⑵春季晒块茎。春天扒土晒块茎,可以促进块茎表皮老化,防止病菌侵入及延缓根部腐烂,避免死苗。

⑶挖出病块茎,发现其块茎发病后,应将其挖出,削去病斑和腐烂部分,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涂上桐油或用50%退菌持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浸病茎20~30分钟。

⑷用石灰水加少量食盐浸薯24小时,也可以达到杀菌目的。

4、白粉病

防治方法:

⑴冬季清园。冬季清除果园内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

⑵适当密植,使果园内通气透光良好,植株生长中后期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稀释液,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

5、日灼病

防治方法:

⑴选择适宜种植地,在高温阳光强的地区宜选择坐西向东,日照时数短的山坡,山谷小块平地或林绿地作为果园。

⑵遮荫,幼苗期可用芒萁草或搭棚遮荫,防止强光直射。 1、果实蝇、黄瓜虫:

一般在7~9月为害果实。用90%敌百虫50克、红糖1公斤,兑水、50公斤喷洒。每5~7天喷杀一次,连续2~3次可杀成虫。

2、叶螨:

为害叶片,用杀螨蚬药液喷洒,先喷叶背,然后再喷叶面。

3、蝼蛄、蟋蟀、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黄昏后出地成为害植株幼芽。和1:800倍敌百虫药液灌入害虫洞穴内,并用泥土封住洞口杀死成虫。也可用鲜菜叶包少量敌百虫药粉塞洞口杀灭效果理想。

4、蝽蟓:

为害植株,刺破表皮吸食汁液,可和布条沾敌敌畏药液挂在植株上,起杀虫、驱虫作用。

5、白蚁、黄蚁:

主要为害块茎,一般在12~3月(次年3月)份危害严重。用少许敌敌畏兑水,喷在白蚁体上,或用白蚁灵药粉撒在白蚁体上,让其相互触药中毒死亡。

6、钻心虫:

主要为害藤蔓,用敌敌畏或乐果兑水喷杀,或人工把幼虫杀死,冬季把枯藤全部烧掉,不让虫体越冬。

7、其他害虫

如椿象、叶蝉、蚜虫、金龟子、天蠖、毒蛾及蜗牛等,虫少时结合管理工作及时捕杀,虫多时要配合农药防治。但农药用多了,会造成农药残毒等弊端,故在做好防治工作和早治的基础上,最也是结合保护和饲养青蛙、彪文蛙、泽蛙、树蛙、螳螂等害虫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