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怎样进行棉铃虫的田间调查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14 08:56   点击:128  编辑:顾娜   手机版

怎样进行棉铃虫的田间调查

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又名玉米穗虫、番茄蛀虫,俗名钻心虫、青虫、棉桃虫,是危害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棉铃虫的发生面积、虫口密度、危害损失逐年扩大,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种植结构的变化和棉田水肥条件不断改善,为各代棉铃虫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二是麦套棉面积的扩大,对第四代棉铃虫发生十分有利,为下一年棉铃虫的发生提供了较多的虫源基数。三是长期以来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导致棉铃虫抗药性迅速增加,且大量杀伤了自然天敌,减少了天敌的控制作用。

对棉铃虫的防治,应避免单一使用化学农药,可采取以下“七结合”的综合配套措施进行防治:

一是结合虫情调查,加强预测预报,准确掌握棉铃虫的发生动态,为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结合种植结构调整,适度种植抗虫棉品种,适当迟播短季棉,尽量避开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

三是结合栽培模式的改革,在每亩棉田中种植300~500株玉米或高粱等高秆作物,可起到诱蛾前往产卵、集中杀灭的良好效果。

四是结合整枝打顶,摘除傍心、虫花和无效花蕾,并带到由外集中处理,以此压低虫源基数。

五是结合不同虫态的防治,推广“三诱”技术:一是杨树枝把诱蛾,在栽植有杨树的地区,每亩棉地插上10把左右的杨树枝把,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二是性诱剂诱蛾,每亩地投放性诱剂8粒左右;三是灯光诱杀,在发蛾高峰期,每200亩棉地安置一盏农用杀虫灯,可杀死大量的棉铃虫成虫。

六是结合生物防治,在田间释放“二虫”,即在第二代棉铃虫卵粒初孵盛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5~2万头,或释放草岭5000~6000头,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七是结合田间管理,实施“三喷”技术:一是在7~8月份结合棉花根外追肥,往棉株上喷洒1%~2%过磷酸钙浸出液,此法能减少棉株上的着卵量。二是结合生物防治,在棉株上喷洒含每克孢子量100亿以上的Bt乳剂400毫升,每3天1次,或喷洒棉铃虫病毒、7216等生物农药防治初孵幼虫。三是结合化学防治,喷洒2.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又名尊魁),每袋对水15~30公斤喷雾;或喷洒20%虫酰肼悬浮剂(又名绿洁)1200~2400倍液,或喷洒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又名绿亮)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参考资料:

请问使用什么类型的农用杀虫灯效果好?

农用太阳能杀虫灯,在节能环保、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贡献突出,农用太阳能杀虫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蔬菜、仓储、茶叶、烟草、园林、大棚、葡萄园、水产养殖等领域。为广大农作物种植基地生产无公害优质的农产品以及取得有机认证和发展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了可靠的科技保障,是一种高科技无污染的物理灭虫设备。

农用太阳能杀虫灯解决了用电困难地区的难题,农用太阳能杀虫灯利用太阳能板储存电量,傍晚自动开启,实现光控和时控、雨控,解决了人工开启的烦琐操作,一经运行,无需人工操作。杀虫效率高。既可杀虫,也可夜间照明,还达到宣传新能源,提倡无公害果蔬产品的理念。

农业太阳能杀虫灯轻便灵活、性能稳定、安装方便、适用广泛、价格低廉,这是农用太阳能杀虫灯的一些优势所在,而农用杀虫灯的适用范围也是非常广的,可在果园、蔬菜基地、棉田,稻田,鱼塘、茶园等安装使用,覆盖面积可达30~40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