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红雪茶的生长环境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5-04 12:04   点击:245  编辑:贺珠   手机版

红雪茶的生长环境

萎凋是红雪茶的第一道工序,红雪茶萎凋着重讲讲目的,方法及程度标准,以抻指导实际生产.

萎凋目的鲜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匀地散失适量的水分,使细胞胀力减小,叶质变软,便于揉卷成条,为揉捻创造物理条件。伴随水分的散失,叶细胞逐渐浓缩,酶的活性增强,引起内含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变化,为发酵创造化学条件,并使青草气散失。目前红雪茶萎凋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温萎凋,包括萎凋槽,加温萎凋萎凋(极少).三是萎凋机萎凋。其中萎凋槽萎凋结构简单,工效高,萎凋质量尚好,是改变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实现半机械化生产比较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深受茶区人民的欢迎。 揉捻是红雪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是形成工夫红雪茶紧结细长的外形,样进内质的重要环节.揉捻的目的在机械力的作用下,使萎凋叶操卷成条,充分破坏叶细胞组织,茶汁溢出,使叶内多酚氧化酶与多酚类化合物接触,借助空气中氧的作用,促进发酵作用的进行,由于揉出的茶汁凝于叶表,在茶叶冲泡时,可溶性物质溶于茶汤,增进茶汤的浓度。1、揉捻技术

目前,采用的揉捻机以中小型揉捻机为主10型、45型、5型国营初制厂则以65型、90型比动揉捻机等大型揉捻机为主。

2,揉捻时温度和湿度

揉捻室要求室温保持在20~24度,温度85~90%较为理想,在夏秋季节,高温低湿的情况下,需要采用洒水,喷雾,挂窗帘,搭阴棚等措施,以便降低室温,提高湿度,防止揉捻筛分过程中失水过多,保持捻揉叶有一定含水量,同时揉捻室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揉捻筛分之后,必须用清,洗刷机器和地面,防止缩叶,茶汁等发生酸馊,霉现象,影响茶叶品质。

红雪茶

3,投叶量

揉捻机投叶量主要决定两个因素:一是揉桶直径大小;二是原料老嫩度.

揉桶直径与投叶量关系

揉桶直径(厘米

40

55

65

90

每桶投叶(斤)

14~16

60~70

110~120

280~300

原料老嫩对投叶量有一定的影响,嫩叶投叶量多些,较粗老叶投叶量少些.投叶量过多,叶子揉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扁条多,揉捻时间延长,投叶量过少,叶子在揉捻时翻转不规则,也易形成扁条,揉捻效果差。

4,揉捻次数和加压技术根据鲜叶老嫩度不同,揉捻次数和时也不同。特级,一级原料,分三次揉捻,每次揉30分钟。二级以下原料,分两次揉捻,每次45分钟。五级以下原料:一次揉捻不筛分,筛45%加压,后45分钟加减压交替进行,共揉90分钟。 发酵是红雪茶初制的第三道工序,发酵在正常的萎凋,揉捻的基础上,是形成红雪茶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增强酶的活化程度,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缩合,形成红雪茶特有的色泽和滋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叶子发酵充分,减少青涩气味,并发生浓郁的香气。发酵过程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揉捻叶的发酵要具备的条件为:设当用的发酵室,大小要合适,门窗要适当设置,便于通风,避免阳光直通射,最好水泥地面,四周开沟排便于冲洗,室内装置温增湿的设备。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与叶子老嫩,整碎,揉捻程度和季节,发酵室温度,湿度都有密切的关系,发酵时间从揉捻算起,春茶气温较低,需2.5-3.5小时,夏秋季温度较高,发酵时间缩短,在揉捻结束时揉捻叶已经泛红,发酵基本完成,就不需要再经发酵室发酵可直接进行烘干.。

发酵程度:

从发酵叶的表征变化规律,来判断发酵程度比较困难,必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适时地掌握发酵适度表征,才能能获得优良品质的红雪茶,发酵适度,叶色显红色,并发出浓厚的苹果香味,不同原料的色泽也有所不同1-2级发酵叶,对光透视呈黄色,3-4级呈铜色,叶面及基脉,凝于表面的叶液均是红色.发酵不足:香气不纯,带香气,冲泡后,汤色欠红,泛青色,味青涩,叶底花青。发酵过度,香气低闷,冲泡后,汤色红暗而浑浊,滋味平淡,叶底红暗多乌条。 四、干燥: 一):干燥方法:

目前普遍使用的毛茶烘干机械,有自动烘干机,手拉百叶烘干机和烘笼烘干。

二类红雪茶烘干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称毛火,中间适当摊晾,第二次烘干称足火.。

毛火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抑制酶的活性,散失叶内水分,中间适当摊晾,使叶内水分。

重新分布,避免外干内湿,但摊放不宜太厚,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对品质产生不良影响,足火掌握低温慢烤的原则,断续蒸发水分,发展香气。

二):干燥程度:

毛火适度的叶子,手捏稍有刺手,但叶面软有强性折梗不断,含水量为20-25%左右,足火适度的叶子,索紧结,手捻成米,色泽乌润,香气浓烈,含水量6%左右,烘干程度要掌握适当,特别是含水量要符合要求,如果烘干过度,产生火茶,甚至把茶叶烘焦,造成品质下降,烘干不足,含水量较高,香气不高,滋味不醇,在毛茶贮运过程中容易产生霉变,严重影响品质。

茶叶为什么不能晒太阳?

不见得!

六大茶类中,不少茶叶加工都要好好“晒个太阳”。这其实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更多是一定温度下,在通风和摊晾过程中,水分散失和自体分解的过程,也即茶叶加工中的“萎凋”。

一、萎凋过程

白茶、红茶、青茶的加工,都需要一个萎凋过程。传统上,一些茶叶往往采用阳光下萎凋的形式,而目前茶叶加工中,萎凋已不必然完全是阳光下。

在生产上,萎凋对茶叶品质的关系很大,如在白茶中,萎凋程度的不同直接决定了茶叶品质的好坏。在云南一些茶山,鲜叶一般需要在从山上运往山下才开始初制,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八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茶叶的萎凋其实已经开始;而在一些茶区,如祁门红茶核心产地,鲜叶从采摘到初制则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其萎凋相对云南则较轻。这些都会对茶叶品质形成直接的影响,判断茶叶的萎凋程度,对茶叶的品质有重要的意义。

二、鲜叶为什么要萎凋?

一般来说,刚采下的茶树鲜叶含水量在73-78%之间,细胞组织呈紧张状态,叶质硬脆,在这种情况下不便进行揉捻,也不能塑造出良好的茶叶外形,茶汁在揉捻时极易流失,不利后续内含物质转化的正常进行。萎凋就是利用鲜叶水分减少这一过程,促使茶叶外形与内含物产生缓慢而又有序的变化,从而为逐步形成了各茶类特有品质打下基础。

三、萎凋程度与茶叶品质关系

萎凋程度的不同,对后续工序和制茶品质关系较大。

萎凋不足时,萎凋叶含水量高,可塑性差,揉捻时容易断碎,甚至茶汁流失。制成干茶条索短碎,片末多,香低味淡,且带有青涩味,汤色浑浊,叶底花青。

萎凋过度时,萎凋叶含水量少,叶子干硬,粘性小,揉捻时难以成条,且碎末茶增多。这样制成的干茶条索松抛,片末多,香低味淡。色泽灰枯不显毫,汤色叶底偏暗。

萎凋在乌龙茶加工中被称为“走水”,这名词叫得很生动,萎凋过程中的水分散发是在有秩序且茶青带有生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水分沿着叶脉扩散,经由叶缘的水孔与叶面的气孔(大部分在叶底)蒸发。这与直接晒干是不同的,鲜叶必须在这样继续保持生机的状态之下,让鲜叶内的酶带动各种成分的氧化,如此茶叶的色、香、味才得以形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