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简述采血操作步骤及送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11 17:32   点击:287  编辑:闵洋   手机版

简述采血操作步骤及送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采血操作步骤

让病人坐直或平躺,保持合适的体位,利于护士操作为宜且充分暴露采血部位。

让病人衣着应宽松,袖口不宜过紧,以免采血后血管仍然充血引起出血或皮下血肿。

记得要叮嘱患者“按压针眼处5-10分钟”,避免血肿引起医患纠纷。

避免在患皮肤病、皮肤损伤的部位或有瘢痕的部位抽血,以免引起感染。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彻底消毒皮肤,消毒范围8~10cm,消毒后手指不得触摸穿刺部位,采血过程中采血者须经常用乙醇棉球或0.2%过氧乙酸液浸泡的毛巾擦拭双手,尽量保持手指无菌。

采血时血流不畅应注意查找原因:

①针头在静脉内位置不当,针头斜面被静脉壁或瓣阻挡;

②穿刺过深或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静脉内;

③采血导管被挤压粘连或弯曲变形;

④止血带压力不足或过高,造成表浅静脉不充盈或深部静脉回流受阻;

⑤献血者精神紧张,出现献血反应,造成静脉痉挛或塌陷。针对上述原因作及时处理,保持血流通畅。

认真核对袋签、管签上的编号、姓名和血型是否一致,如有标签脱落,须从血袋内重新抽血样复查肝功及血型,结果一致后方可送出。

采血

释义:

因检验或相关需要,由医务人员经静脉、动脉采取血液标本的过程。

方法:

采血由医护人员并经专门采血技术培训的人员来承担,未经专门培训不得上岗;采血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所以要求每位采血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采血技术。

献血者的护理

①献血后,敷盖在针眼上的棉球、胶布须保留4h以上,以免针眼感染。

②检查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若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压迫局部。

献血者的选择

①年龄 男18~55岁,女18~50岁。超过此年龄者,如果本人自愿、单位同意、体检合格、经医师审定后,男女各可放宽5岁。

②身体健康,无下列病史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痊愈1年,经3次化验血阴性者可献血)、疟疾(停止治疗后3年并无疟疾症状者可献血)、血吸虫病(1年前患过血吸虫病,已痊愈,无肝、脾肿大,又无临床症状者可献血)、肺结核病(已治愈,不再有活动性2年之后,可献血)、性病史或梅毒抗体阳性、艾滋病史或HIV抗体阳性、恶性肿瘤、重度变态反应病、精神失常、经常头痛或晕厥、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血液、内分泌代谢疾病,接受主要脏器切除治疗及其他重要病史。

抽血检查是临床工作中一项常规的检查,行抽血检查时应注意:1.抽血前,应明确抽血检查的具体项目,如如有需要空腹检查的项目,抽血前6-8个小时应禁食。2.抽血时避免精神紧张,避免出现晕血等不良反应。3.抽血后,应用无菌棉棒按压穿刺针眼3-5分钟,确定针眼不再有出血情况后方可拿开棉棒,以免因按压部位不准或按压时间过短引起局部淤血。4.抽血当天尽量不要洗澡。

热过滤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热过滤

热过滤,化学实验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与“趁热过滤”有一定的区别。趁热过滤指将温度较高的固液混合物直接使用常规过滤操作进行过滤;热过滤指使用区别于常规过滤的仪器、保持固液混合物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滤过程。

中文名

热过滤

解释

化学实验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

区别于

趁热过滤

出自

《基础化学实验》

快速

导航

操作

介绍

如果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下降时容易析出大量晶体,而我们又不希望它在过滤过程中留在滤纸上,这时就要进行热过滤。 ――《基础化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操作

热过滤用漏斗(热漏斗)法

将短颈玻璃漏斗放置于铜制的热漏斗内,热漏斗内装有热水以维持溶液的温度。内部的玻璃漏斗的颈部要尽量短些,以免过滤时溶液在漏斗颈内停留过久,散热降温,析出晶体使装置堵塞。

无颈漏斗蒸汽加热法

取无颈漏斗(普通玻璃漏斗除去漏斗颈)置于水浴装置上方用蒸汽加热,然后进行过滤。较热漏斗法简单易行。

热过滤,化学实验固液分离的一种操作。与“趁热过滤”有一定的区别。趁热过滤指将温度较高的固液混合物直接使用常规过滤操作进行过滤;热过滤指使用区别于常规过滤的仪器、保持固液混合物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的过滤过程。

如果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下降时容易析出大量晶体,而我们又不希望它在过滤过程中留在滤纸上,这时就要进行热过滤。 ――《基础化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操作

热过滤用漏斗(热漏斗)法

将短颈玻璃漏斗放置于铜制的热漏斗内,热漏斗内装有热水以维持溶液的温度。内部的玻璃漏斗的颈部要尽量短些,以免过滤时溶液在漏斗颈内停留过久,散热降温,析出晶体使装置堵塞。

无颈漏斗蒸汽加热法

取无颈漏斗(普通玻璃漏斗除去漏斗颈)置于水浴装置上方用蒸汽加热,然后进行过滤。较热漏斗法简单易行。

过滤实验中的一贴二低三靠为: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a.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b.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a.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b.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

c.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

故答案为:过滤时滤纸紧贴玻璃棒,中间不留气泡,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烧杯与玻璃棒接触,同时注意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玻璃棒紧贴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利用的原理是:利用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过滤操作简单而言就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1.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2.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1.“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尖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靠在滤纸三层处(不能理解滤纸为何有三层处,可以看此:);3.漏斗末端较长处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内壁。

接下来,我们详细解释为何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